养生健康

血红蛋白降低要怎么办才好

血红蛋白降低要怎么办才好

治疗方法:

1.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l2

叶酸、维生素B12摄人不足或吸收不良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10mg,每日3次,或30mg,每日1次肌注,直至贫血及症状完全消失;

维生素B12缺乏者,每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2周后,每周2次,血象正常后每月1次,痊愈后停药。

3.生物素疗法

生的肝萃取物,每日2次,各500毫克或两周注射一次。可考虑采取注射方式(但仅在医师的监督下进行)含有所有制造红血球所需。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我们很多人需要了解相关情况,提前了解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当我们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早的恢复身体健康。

贫血和出血能诱发心力衰竭有哪些原因

贫血和出血时能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是:(1)贫血时血红蛋白的量减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大大降低。 当血红蛋白降低到每100毫升血含7克以下时,血液循环即可发 生明显的代偿性改变,主要是心脏排血量的增加。心排血量的增 加是每次心搏出量的增加的结果,这就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使心 肌肥厚,心脏增大。另外,贫血可造成心肌缺血,这种缺血可出现 心肌变性等改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低,发生心功能不全。也可 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2)出血主要指大量出血时,不但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

孕妇水肿的诊断

1、血浆蛋白与清蛋白的测定

如过血浆蛋白低于55克/升或清蛋白低于23克/升,表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中血清蛋白的降低尤为重要。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等会造成血浆蛋白与血清蛋白降低。

2、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

出现全身性水肿时应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与管型增多,伴有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常提示水肿为肾脏病所致。

3、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进行血常规检测,如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者应考虑此水肿可能与贫血有关。

4、计算水和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

计算每日水和钠盐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必要时测定血浆氯化钠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水、盐的潴留情况。

贫血有几种类型 按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任常范围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大多在正常范围内,少数可稍低于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如果较高,可使血红蛋白体积超出正常范围。属于此类贫血的有急、慢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其血红蛋白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或降低。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以及其他原因或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等。

其血红蛋白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出现降低。属于此类贫血的有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各种类型的海洋件贫血和某些血红蛋白病等。

其血红蛋白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属于此类贫血的有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所导致的贫血及炎症、肝病、内分泌障碍、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贫血等等。

营养不良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低下、消瘦、皮肤苍白干燥、肌肉发育不良等,还可伴有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缺乏等临床表现。

(1)外周血红细胞(RBC)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Hb)值可稍降低。

(2)血蛋白及非必需氨基酸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值均降低,非必需氨基酸比率增高。

(3)血浆酶测定:淀粉酶(AMY)、脂肪酶(CPS)、胆碱酯酶活性均降低。

(4)血糖(GLU)及胆固醇(TC)测定:血糖可偏低,胆固醇含量降低。

(5)免疫球蛋白(Ig)测定:免疫球蛋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表现

患者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等表现。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2、造血器官的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重,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

3、造血系统的变化

缺铁对代谢有影响。由于代谢障碍,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粘膜功能紊乱。

4、感染

缺铁性贫血病儿较易发生感染

5、血红蛋白降低

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而非缺铁性贫血的特有体征。

血红蛋白正常值 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

可以导致血红蛋白升高的因素很多,如机体大量水分丢失可造成人体血红蛋白的相对性增多,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等,以及居住用高原的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洗澡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红蛋白增多。

血色素偏低是缺铁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乏铁质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减少比红细胞数的减少更为明显.正常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铁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而铁的吸收和排泄量很少.一般饮食中的铁已足够补充人体的需要,不易发生缺铁现象.

缺铁主要见于铁的需要量增加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失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铁的吸收减少,如胃酸缺乏者,胃大部切除术后;铁的丧失过多,体内2/3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因此失血也就是失铁,慢性反复的失血如月经过多,溃疡病出血,痔出血和钩虫感染等引起体内铁的储存耗竭,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查除可见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外,还可以看到红细胞较正常为小,染色浅(因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和骨髓铁储存减少.

血红蛋白正常值 什么是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使血液呈红色的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它还能作为人体的“运输队”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一般来说女性会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的数值普遍比男性要低,所以女性容易贫血。如果血红蛋白升高,怎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新输出量减少;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婴儿贫血需要治疗吗

我的孩子出生已经60天,去医院做体格检查时发现孩子有贫血,血红蛋白100克/升(10克/分升)。医生说不需要治疗。请问是这样的吗?会不会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影响?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一周血红蛋白逐渐下降,直到8周后停止。这是由于孩子从一个低氧的环境到建立肺呼吸后的大气环境中,其血液中的血氧饱和度由宫内的45%迅速上升到95%以上。这样造成红细胞系统生成减少;而胎儿红细胞生存期短,出生后逐渐破坏;加上出生后3个月内是孩子体重快速增长阶段,血容量扩充很多,红细胞稀释,造成血红蛋白相对降低。这时小婴儿出现贫血,我们叫做生理性贫血。一般多出现在孩子4周至3个月间。当血红蛋白降到90~110克/升(9~11克/分升)时,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开始活跃。这是在小婴儿生长发育中出现的,无需治疗。但是需要补充造血的物质,诸如铁、维生素E和叶酸等。

血常规检查检查有多重要

1、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常规检查是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白细胞分类(DC)计数、血小板((Pt)计数。

2、在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行的关系,故两者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为明显,故同时测定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以作比较,对诊断就更有意义。

3、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被认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这种情况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前者是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继发性可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还见于肾癌、卵巢癌以及肾孟积水、多囊肾等。原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红细胞数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

4、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即可视为贫血。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至15岁以下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可较正常成人低约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上统称为生理性贫血。病理性贫血见于各种贫血,如肿瘤、再生障碍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5、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5种。由于各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质或量的变化。

6、白细胞总数》10×109/L称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0%,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其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7、血小板(Pt)的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对止血、凝血及血块收缩均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增多(》300×109/L),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后、急性失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减少(《109/L);如降低太多(《6×109/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颅内出血死亡。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瘫、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药物中毒等。

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怀孕期间孕妇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病理情况下如病理性红细胞生成减少,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以及失血等因素也可造成人体血红蛋白降低。

溶血的相关检查

⒈ 外周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⒉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⒊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A、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

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B、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⒋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 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⒌ 尿液检查

⑴尿胆原排出增多。

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

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血色素低会引起什么病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乏铁质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减少比红细胞数的减少更为明显.正常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铁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而铁的吸收和排泄量很少.一般饮食中的铁已足够补充人体的需要,不易发生缺铁现象.意见建议:

缺铁主要见于铁的需要量增加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失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铁的吸收减少,如胃酸缺乏者,胃大部切除术后;铁的丧失过多,体内2/3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因此失血也就是失铁,慢性反复的失血如月经过多,溃疡病出血,痔出血和钩虫感染等引起体内铁的储存耗竭,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查除可见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外,还可以看到红细胞较正常为小,染色浅(因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和骨髓铁储存减少.

治疗缺铁性贫血,首先要了解造成缺铁的原因,针对原因积极防治才能事半功倍.事实上上述不少缺铁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及时地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肝,绿叶蔬菜,黄豆,黑木耳,海带,紫菜,桂圆等极为有效.对已确诊的患者可给予铁剂治疗

相关推荐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

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为其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的相对不足,而出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常人。此外,在怀孕期间,孕妇体内血容量生理性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等因素,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是怎么样的

大家知道妊娠合并贫血的疾病是危害很大的,一旦出现了贫血这样的情况,孕妇身体的保养是很关键的,及时的补充治疗是很关键的,但是也需生活中及时的判断是不是得了妊娠合并贫血了,可以通过下面的诊断方法进行判断。 缺铁性贫血主依据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如Hb

贫血会导致月经推迟吗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都可以帮助了解贫血的情况。 血管外溶血出现无胆红素的高尿胆原尿;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重者甚至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

水肿该做哪些检查

1.二血浆蛋白与清蛋白的测定 如血浆蛋白低于 55/gL或清蛋白低于23 g/L,表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中清蛋白的降低尤为重。血浆蛋白与清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 2.尿检查与肾功能试验 有全身性水肿时应检查尿内是否有 水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如无蛋白尿很可能水肿不是由心脏或肾脏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与管型增多,伴有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常提示水肿为肾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虽亦可有上述表现,但尿检查和肾

尿血红蛋白的偏方

尿蛋白的偏方一:商陆地1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500毫升炖到300毫升,弃去猪肉及药渣,为一天量,分三次温服。用于慢性肾炎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者。 尿蛋白的偏方二:取党参50克,黄芪60克,红糖少许,粳米100克。参、芪切薄片放锅内,加清水,用中火煮沸取汁,梗米加药汁,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汁烂成粥。每天2次,每次250克粥,代食或佐食。治疗急性肾炎蛋白尿和慢性肾炎蛋白尿。 尿蛋白的偏方三:取老蚕豆(或虫蛀蚕豆)2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煮成500毫升。每天早晨空腹时服100毫升,并同时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失血引起血红蛋白偏低

过度出血也是引起血红蛋白偏低的常见原因,如果如血痔,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球蛋白降低的原因

一、生理 性 总蛋白升高:这多半是由于剧烈运动、饮酒过多、休息不好引起的,一般是暂时性的升高,过一段时间后总蛋白值会回到正常值范围。丙种球蛋白的作用 二、病理 性 总蛋白升高,临床上常见于:1、血清中的水分减少,造成总蛋白浓度升高,症状有呕吐、腹泻等,有些肾上腺皮质 性 能减退的话,也会导致总蛋白偏高。2、骨髓瘤,淋巴瘤或者巨球蛋白血症等会造成球蛋白的升高,进而导致总蛋白高于正常值。3、一些慢 性的炎 症或者慢性感染也会造成总蛋白偏高,比如结 核 病,疟 疾 等症。

血红蛋白高到底是怎么回事

血红蛋白是使我们的血液呈现红色的蛋白,负责运输氧气。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听到关于血红蛋白偏高的疾病,但是并不是很清楚了解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血红蛋白高说明身体的某个器官或功能组织出现了障碍,我们引起重视,千万不能不在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的,对于任何疾病,我们都尽早治疗,千万不能不能一回事,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们的健康遭受威胁。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有很多。 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

糖化血红蛋白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液葡萄糖通过非酶作用,经细胞膜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链颉氨酸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血浆葡萄糖浓度大小波动而变化,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这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通常所说的HbAlc为Hb的色谱分离中的一个成分,并非为一个特指物质,只有与葡萄糖相结合的Hb才被称为Glyco

血红蛋白病的预防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肽链量的不正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亲和力增高或减低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本病可通过遗传影响后代,严重地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减少血红蛋白病患儿的出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个重方面。本文主针对血红蛋白病及包含疾病的预防护理进行阐述。 如何预防血红蛋白病,提高优生优育率: (1)在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遗传咨询活动,使群众认识到本病的危害性。 (2)进行血红蛋白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