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标准配方
十全大补汤标准配方
说到中医补气补血佳品,那么十全大补汤就不得不提了。十全大补汤的功效与作用可以说是很强大的,大补气血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就为大家详解十全大补汤标准配方,让你感受一下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十全大补汤标准配方
6克人参,3克肉桂,6克川芎,12克熟地黄,9克茯苓,9克白术,3克炙甘草,12克黄芪,9克川当归,9克白芍药。
用量用法:以上的药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3片生姜,2枚红枣,一起煎到100毫升,不拘时温服。现在有非常多的剂型,九剂有水蜜丸还有大蜜丸。
水蜜丸:每次服用6克,大蜜丸:每次互九(9克),都是每天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进行送服。膏剂:每次服用9~15克,每天2~3次,开水化服。糖浆剂: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3次。酒剂:每次服用25~50毫升(按照各人酒量决定),每天2次。口服液: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2~3次。片剂:每次服用6片,每天2~3次,口服。
作用:温补气血。对于五劳七伤气血不足,饮食减少;面色萎黄,久病虚损,精神倦怠,肢膝无力,还有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治疗效果佳。 临床上对于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症,还有胃下垂、慢性萎缩性胃炎、虚性疮疡久不收口等疾病也有治疗。
应用:这个方子是由补气的四君子汤(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和补血的四物汤(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合方再加可以起到温补效果的黄芪、肉桂组成,从而变成一张温补气血的名方。
四物汤标准配方
四物汤的标准配方为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四味药材组合而成,被誉为“妇科第一药方”。
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其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用于外伤瘀血作痛。后来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中药十全大补汤有哪些功效
十全大补丸是著名中成约。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等组成。常用于治疗气血两亏,能补气益血。近年来,专家们深入研究后,它还具有防治多种疾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十全大补丸能抑制酯类过氧化物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未出现减少性倾向,此作用可能与本方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自由基有消除的作用,使细胞寿命延长,故十全大补丸具有抗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 经研究后证实,十全大补丸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在动物口服或腹腔注射十全大补汤后,可显著抑制腹水瘤的生长;和环磷酰氨合用,对肺癌有显著杀伤作用。
抗贫血和升高血压作用 十全大补丸能兴奋全身机能,增强血液循环,全面升高血象,故能收到纠正贫血效果。还能加速网织红细胞的转变成熟过程,且能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十全大补丸还具有防治肿瘤,治疗贫血和低血压症之功效。
中药十全大补汤有哪些功效?以上的内容就是对这个问题做出的解答,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明白了,十全大补汤可以抗衰老、抗肿瘤、抗贫血和升高血压,它有那么多好的作用,能给身体带来不少的益处,大家不妨多喝一点哦,这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四物汤标准配方
组成药物:熟地黄12克,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熟地,生地养血滋阴填精,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白芍补血养肝敛阴和营,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种药物相配,滋阴不腻,温而不燥,营养调和,补血活血。
中药十全大补汤的功效与作用
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十全大补汤与八珍汤效果差不多,只是加了黄芪、肉桂,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考虑现代体质,十全大补汤里的人参也可用党参替换。
一般气血双虚而且体内寒气较重的情况才选用十全大补汤,否则容易产生严重上火等副作用,请使用前斟酌。体内有寒的人,容易怕冷,舌头应该较淡。有湿、热及火的朋友,请勿使用。
夏季用此汤剂,可能太过燥热。
十全大补汤的做法
1.将鸡、鸭、鹅、肚、排骨、肘子剁成核桃块,同冬笋、墨鱼肉一起放入砂锅内。把党参、红枣、花生米用纱布包好,再把花椒、大料用纱布包好,其余九种药料也用纱布包好,三个包都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50克)、葱、姜、蒜、酱油,砂锅上旺火烧开去浮沫,加入盐、料酒改小火炖至熟烂,约1.5小时。
2.捞出调料和药料包,把党参,花生米、大枣拆包后再放回砂锅内搅匀,其余药料、调料不要,去净葱、姜、入味精、香油,用紫砂锅装上桌。
工艺关键
此菜用炖的方法制作,必须用砂锅炖,炖时注意火候并应加盖。主料要选用新鲜不经冷冻的精品,并要刮泡冲洗干净。此菜可一次多制作,出锅后分盛紫砂锅内,然后再随时蒸热走菜。
四物汤标准配方
四物汤标准配方
四物汤不仅是妇科养血调经的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种血病的基本方剂。四物汤最早出现记载于唐朝的蔺道人着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书里所讲的四物汤配方是36克。到现在经历上千年,配方剂量一般不完全照搬古方。
标准配方: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12g。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四物汤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种药材,但是四物汤并不是说只有四种。因为不少女人喝不习惯浓重的中药味,在煮的时候可以加入红枣、枸杞、冰糖,还可以与鸡肉排骨和其他一起煮,这样能使四物汤更加美味。
十全大补汤的价值
【处方】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 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药十昧,锉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备注】 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十全大补汤中药方剂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
【处方】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 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页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全大补汤
【别名】 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药十昧,锉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备注】 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中药十全大补汤
【功用】温补气血。【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方论】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著。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临床相关文献】【题 名】十全大补汤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作 者】郜明 张伟伟 吴家明 陆茵【机 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刊 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 101-103【关键词】十全大补汤 增殖 迁移 动脉环 血管生成【文 摘】目的研究十全大补汤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内皮细胞迁移和大鼠动脉环培养等方法检测十全大补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和大鼠动脉环血管生成的作用。以上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十全大补汤0.3125,1.25,2、5,5,10mg/mL6个剂量组。结果十全大补汤各组与对照组比较,MTT的平均吸光度值升高,迁移的细胞数目减少,管腔结构形成数目减少。结论十全大补汤对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结构的形成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有关。
十全大补汤的来源
说起十全大补汤的来历,要远到宋代。宋朝的皇帝非常重视健康,让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献医书或医方,然后命令太医局医官整理出书,于是就有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部书里收录的很多方子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十全大补汤就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方子。它在韩国也很有名,我们经常可以在韩剧中看到用十全大补汤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