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什么引起的
崩漏是什么引起的
“崩漏”一词听到就让人毛骨悚然。什么是崩漏呢?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崩漏是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但主要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是怎么引起的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艾叶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温经止血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崩”是属于阴道大量出血,“漏”是指阴道的不规则出血,持续不断。人体虚寒便会引起这两种症状。
艾叶能暖气血,温筋脉,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单用艾叶或者与阿胶、芍药、干地黄等一起使用可治疗虚寒引起的崩漏下血。
安胎
艾草为妇科安胎的重要药材,对妊娠期间胎动不安有很好的安胎作用,对于先兆性流产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艾叶制成的艾条在焚烧时产生的香气也有安神作用,能帮助孕妇稳定情绪。
散寒止痛
艾叶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能够温通经脉,暖宫散寒而止痛,尤其善于调理经血,为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者寒客胞宫的重要药材。常可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宫冷不孕,带下清稀等妇科疾病。
此外,艾叶的散寒止痛效果好,还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等不适。
祛湿止痒
艾草辛香苦燥,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湿疹、阴痒、疥癣等皮肤瘙痒等。
崩漏吃什么药好
崩漏是女性月经病中比较严重的症状之一。崩是形容月经量多,来势猛;漏是形容月经淋漓不断,来势缓慢,两者会相互转化。如果患者是年老体弱者,并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发冷、头昏眼花、气喘汗出、经色淡红质清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则是由于脾肾亏虚引起。如果患者体质健康但有口渴、心烦、小便色深、大便干结、头痛易怒、经色鲜红质稠厚等现象,则是由血中热邪逼迫经血下冲而造成的。自我治疗时,注意虚则补之,热者清之。
崩漏的自疗重点
月经量多,来势急猛时,首先要解决经量过多的问题,减少月经流量,以免并发失血性休克等危险症状。大出血自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虚脱危及生命时,应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治疗,切勿耽误病情。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做治“本”治疗。崩漏停止后,仍要进行身体调理性治疗,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月经量多,来势猛烈时,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少翻动,上半身宜垫高,以利于经血的排出。月经期间禁止房事,保持外阴部清洁,毛巾、盆具等清洁用具要适当进行消毒处理。月经期间不适合坐浴,有条件的宜选择用流水冲洗外阴部。
崩漏患者的饮食宜忌
崩漏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合理,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蛋类、猪肝、猪血、鱼类、菠菜、油菜、黑木耳、红枣等,这些食物富含高蛋白又含有大量铁元素和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对身体有益。石榴、莲子、芡实、胡桃肉、藕等有补益脾肾、固涩经血的作用,崩漏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山楂、桃、鲨鱼、蟹、姜、辣椒等食物对身体有刺激、活血的作用,崩漏患者不宜食用。
崩漏是怎么引起的
1. 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2.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3.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当心崩漏引发贫血
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于,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崩漏是怎么回事
暴崩致脱(15%):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气血两虚(14%):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脾肾两虚(16%):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肝肾阴虚(15%):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血热妄行(16%):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气滞血瘀(15%):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崩漏二者会相互转化。崩漏之症候有虚实之分,自疗上虚用补法,实用泻法。崩漏的预防保健和注意事项有:
1、经量多,来势猛烈时,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少翻动,上半身宜稍垫高以利经血排出。
2、严禁房事,外阴保持清洁,毛巾盆具要消毒,不宜坐浴。
3、大出血自疗效少,甚至引起虚脱(神昏、冷汗、糊话等)危及生命时,应速送医院,切勿贻误病情。
4、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作治“本”自疗,即原因治疗。
5、崩漏停止后仍要进行体质调理性治疗,预防反复。
6、饭菜品种要杂,荤蔬混合食用,并且容易消化。蛋类、猪肝、猪血、鱼类、菠菜、油菜、黑木耳、米苋、红枣等食品既富含高蛋白又含有大量铁质和微量元素,混和食用可互补长短。
7、患者以及家属切忌紧张焦躁。急火内攻更会迫使血流妄行,经量增加。
8、有活血刺激作用的山楂、桃子、鲨鱼、蟹、酒、酒酿、辛辣等食品不宜食用。
崩漏止血一个穴位搞定
月经量多、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症,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试试这个办法,会解你的燃眉之急......
每个人都知道,人体缺血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气血充足,人才能够充满活力。
如果脾气虚弱,血液就不能正常运行,会引起多种出血症状,比如:月经量多、崩漏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能把血止住。在大脚趾的内侧指甲角处,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对因为脾虚引起的出血症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把艾条点燃,对准隐白穴的位置灸10——20分钟,先灸左脚,后灸右脚。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只要把艾条在大脚趾的内侧来回灸就可以了,用不了多久血就能止住。
如果时间充裕,每天中午、晚上各灸一次,白天没时间,只在晚上灸一次就能起到止血作用。“止血”并不是把血完全止住没有了,而是把出血的量给控制住,恢复到正常状态。
出血正常了也别停止艾灸,最好持续到月经结束,这期间要多吃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如黑糯米、黑芝麻、核桃仁、枸杞、山药、桂圆、大枣等。
月经量多、崩漏是因为脾气虚弱造成的,知道了原因,就要想办法养好脾胃,脾胃功能好,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强,吃进肚里的食物才能转化成血液供身体所用,人才能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