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出血量不正常怎么办
经期出血量不正常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样的出血算是不正常
如果你的经期少于21天,或多于35天,或在两次月经中间有出血或斑点状出血的现象,都是不正常出血。每个月的经血量超过2盎司(约12茶匙)就算不正常,这情况要是持续下去,将导致贫血。若是经血量非常多,每1-2个钟头就得换依次卫生棉(条),也算不正常。造成不正常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所幸几乎都是良性的,也很容易治疗。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荷尔蒙变化、卵巢囊肿、子宫或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细胞过度生长(增生)、子宫肌瘤,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子宫癌或癌前症状。
青春期比较容易不正常出血
大部分的年轻女性在开始有月经的一两年内,只会有几次排卵,且月经周期可能从20天到45天不等。卵巢会生成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但若没有排卵及排卵后生成的黄体素,这种生长是无法控制的。
过度生长的细胞会变的非常脆弱,自行开始出血。如果月经周期拉长到好几个月,过度生长的细胞会不断累积,当月经来潮时,出血量会非常大。
因此,在荷尔蒙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并定期排卵之前,年轻女性的月经周期非常不规则是很常见的。如果青春期的少女月经出血量过多的情况很严重,应该尽快就医。只要用黄体素加以治疗,通常能在一两天就止血。
压力与月经
压力会影响脑部化学物质的分泌,以及脑下垂体所释放的荷尔蒙。约有20%的女性大学新生,面临第一年的课业压力与社交压力,会有月经不正常的现象,可见大脑对压力的敏感程度。
体重与月经
运动与减重都惠导致身体脂肪减少。体内的脂肪量若过低,可能造成身体将正常的雌激素转化为另一种不活跃的雌激素。这种不活跃的雌激素不能传递讯息给大脑,所以月经功能就此停止。严格的运动训练不只会使体重减轻,同时对身体也是很大的压力。
月经不调的常见类型都有哪些
⒈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⒉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⒊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⒋月经失调。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⒌ 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症状有哪些
1、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月经推迟
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量多
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6、月经中期出血
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7、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8、闭经
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停止3个周期以上?
9、经前综合症
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后期表现出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严重者可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
月经不调的常见类型都有哪些
⒉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⒊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⒋月经失调。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⒌ 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经期出血量大的原因
1、子宫内膜异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简单地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原本该长在子宫壁内层的组织出现在其他位置上。这些“异位”了的子宫内膜,干扰生殖器官的各种正常功能,常常会伴随各种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血过多,经前点滴出血,继发性痛经等等。如果你月经量逐渐增加,并且伴随日渐严重的痛经;如果你在与爱人亲热的时候自觉严重不适甚至感到疼痛;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当年而怀孕的努力却屡遭失败……注意,你可能已经患上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对策:首先是明确诊断的问题,虽然有经验的妇科医生通过简单的盆腔检查或超声扫描就可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些典型表现,但确诊此病却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相应的治疗包括口服激素调节类药物或者手术。如果你正好有生育计划,轻症患者也可通过怀孕和分娩的过程来缓解病情的发展。
2、肿瘤
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肿瘤莫过于子宫肌瘤了。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很高,达20%~25%,但请别害怕,因为其中99。 5%都是良性的。引起月经过多的只有肌间和粘膜下两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居多。子宫内膜息肉其实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变,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最初引起的症状是性交后的出血,这个情形在行经前后尤其突出,有时甚至可能引起致命性的大量出血。如果你出现进行性增多的月经,或合并其他月经异常如: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或出现性交后出血……都要及时请妇科医生检查。
对策:每年进行一次标准的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宫颈抹片和必要时进行的盆腔超声扫描、腹腔镜或宫腔镜的检查,可以帮助你早期发现和治疗上述异常情况。
经期出血量大的原因,以上内容就详细做了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出现这种症状的女性,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了解以上介绍的原因以后,为了进一步的确定,要到大医院全面地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正确的治疗,让自己的月经正常。
经期出血量不正常该如何治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样的出血算是不正常
如果你的经期少于21天,或多于35天,或在两次月经中间有出血或斑点状出血的现象,都是不正常出血。每个月的经血量超过2盎司(约12茶匙)就算不正常,这情况要是持续下去,将导致贫血。若是经血量非常多,每1-2个钟头就得换依次卫生棉(条),也算不正常。造成不正常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所幸几乎都是良性的,也很容易治疗。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荷尔蒙变化、卵巢囊肿、子宫或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细胞过度生长(增生)、子宫肌瘤,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子宫癌或癌前症状。
青春期比较容易不正常出血
大部分的年轻女性在开始有月经的一两年内,只会有几次排卵,且月经周期可能从20天到45天不等。卵巢会生成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但若没有排卵及排卵后生成的黄体素,这种生长是无法控制的。
过度生长的细胞会变的非常脆弱,自行开始出血。如果月经周期拉长到好几个月,过度生长的细胞会不断累积,当月经来潮时,出血量会非常大。
月经不调的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5.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月经不调的症状
专家指出,常见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5、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6、月经过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7、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月经失调的症状有哪些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女性在月经出血量正常的情况下,某个月突然性月经周期缩短,周期少于21天,而且之后两个月连续出现这个情况。这种不调症状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经期卵泡期短与8天,或黄体期不到10天,或女性自身体温上调不到0.5℃。
2.经期延迟。与平时经期对比错后7天以上,甚至要等40~50天才来,在出血量正常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月出现这种情况。
3.经期延长。在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的情况下,经期过长,经期时间超过7天及以上,甚至2周才完全干净。有炎症的患者平时伴随小腹疼痛,到经期时加重,平时白带量多,颜色中带有黄色,且白带质稠、有味。
4.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现突发性出血,这种现象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导致的,子宫内膜失去支持后,子宫内膜会脱落,从而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