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火旺真的可以艾灸吗

肝火旺真的可以艾灸吗

肝火旺也适合做艾灸温灸的。如果肾阳足,脾阳足,则生气足,就不会肝火旺。如果肾水太寒,脾土湿,生气不足,就会郁而生风生热,就会肝火旺。肝火旺,胆火也就会不降。所以热在肝胆,但肾脾则是寒湿的。艾灸温脾肾,祛寒湿,所以肝火旺也适合做艾灸温灸的。只是要注意方法。子宫穴有酸痛,子宫处有肝血瘀堵在那里,肝木盘曲作酸,有瘀塞不通,风木冲击作痛,所以会酸痛。穴位搭配得好,效果快些。搭配不好,简单点,效果可能要慢些。但都得要坚持才有效果的。

如何预防肝火旺盛

1.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熬夜,避免食用冰冷及上火食物。

2.适当运动,减轻压力,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不仅可以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还能减少火气形成。

3.慢性病朋友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使病情稳定,才能避免病邪化热、化火。

4.针对五脏六腑或不同部位的火气,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但是这些中药仍须由专业中医师开处方才能服用,以免误食而引起不良副作用。

先拔罐好还是先艾灸好 艾灸有什么禁忌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肝火偏旺之人宜先清肝火。

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肝火旺盛八大表现及调理方法

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气属于阳,肝气就是指肝的阳气,通俗地说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现。它在正常状态下是维持肝脏各项功能的原动力。

肝火旺是指肝气亢盛之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可表现为肝脏之热,又可表现为肝经之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若肝火旺盛,可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

肝火旺的八种表现

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3、肝火眩晕: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4、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

5、肝火月经先期: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瘀块,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6、肝热自汗:自汗之一,见于《证治汇补·汗病》章。因肝热所致,常兼见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敛汗,可用逍遥散加减。

7、肝火头痛:头痛病证之一。因肝火上扰所致,见于《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胆火盛者可予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等。

8、肝热恶阻:恶阻证型之一。因孕后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冲气挟肝胃之气上逆所致。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的妇女,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芦根、麦冬)。

盛夏艾灸渐行 肝火旺者不可做

针灸针灸,知针者多而闻“灸”者少。事实上,艾灸是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故临床上有“一针二灸三汤药”的说法。如今,盛夏艾灸越来越受到重视,申城很多白领开始自己动手买上几根艾条,为自己灸上几下。但是,肝火比较旺的人是不适合做艾灸的。

选对食物降肝火

肝火偏旺者类型甚多,不好辨别,中医主张,肝火旺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油腻食物,也可以吃一些疏理肝气、养肝柔肝的食物进行调理。

1、肝火上炎——多吃清肝泻热食物

上火症状:睡眠多梦、目赤肿痛、口苦口渴等。病因多为肝气久郁,或吸烟喝酒过度,或因过食甘肥辛辣之物所致。

降火食物:要适量多吃清肝泻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还应戒烟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

2、脾虚肝乘——多吃健脾益气食物

上火症状:身倦乏力、食少腹胀、两胁胀痛、大便稀溏等。病因多是由于脾气虚弱,肝气太盛,影响脾的运行功能所致。

春季艾灸五个穴位

1、太冲穴

此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就会有很大改善。

2、三阴交

对三阴交进行艾灸,有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调节脾胃,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鱼迹穴

属手太阴肺经,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4、神阕穴

位在腹部,脐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长灸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肝火旺真的可以吃红枣吗

肝火旺能吃红枣的,肝火旺的时候,除了眼睛红、肿、疼以外,还会烦躁,容易发火。有的时候会感觉肋骨这个地方串着疼,还有的时候觉得嘴里面发苦。他也会告诉你会觉得这两天口渴,大便干燥,这是肝火旺。

肝火旺可以吃的性平水果有: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肝火旺可以吃的性寒水果有: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杨桃)、无花果、猕猴桃(奇异果)、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肝火旺,中医称“肝火上升”,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肝火旺的人能吃红枣,同时也可以在平时的饮食当中进行调理,多吃性比较凉的食物和水果,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重要,对于调理身体也有好处。

三伏天为什么要艾灸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1、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 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 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 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 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 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4、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 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 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5、从因果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疾病缠身,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 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事业障病,冤亲债主病。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 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 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 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地感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 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肝火旺真的可以吃什么

肝火旺可以吃的性平水果有: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肝火旺可以吃的性寒水果有: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杨桃)、无花果、猕猴桃(奇异果)、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肝火旺,中医称“肝火上升”,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

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肝火旺真的可以吃红枣,最好还是尽量不要吃,因为红枣是内热型的食物,吃多了就会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那么反而会加重肝火旺的情况,所以要注意不要给身体增加一些负担,所以还是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夏天艾灸会上火吗

不少人认为,艾灸是温补的,夏天自然不适合,否则容易上火。但实际上,艾灸专家认为,夏季艾灸效果更好,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季节。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期间自然界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谓是顺天应人。在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之时,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且,三伏天艾灸符合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大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驱寒。

另外,三伏天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夏天艾灸会上火吗?对于一些人在艾灸后出现身体上火热气状况,这应该是和体质有关,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一般就不适宜施灸,并不是任何人都适用艾灸,大家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再决定采用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

易上火体质者夏天不宜艾灸!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肝火比较旺的人是不适合做艾灸的,妇女经期也不能做。此外,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高热、昏迷、抽风或患某些传染病期间也不适宜做艾灸。

艾灸后可以通过服用温开水来驱寒防止上火症状,如果艾灸上火,感觉喉咙干,需要给皮肤表面扩张的小毛细血管放血降火,而如果出现视力模糊,则需要对眼周穴位和一些肝经的穴位放血。针灸刺血一定要由专业中医师操作,以防感染。而在操作艾灸时,量一定要把握好,出现上火或不舒服的症状,要及时停止,向医生咨询了解对策。

此外,人在比较心情郁闷时,最好不要做艾灸。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治疗,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人体多处穴位做艾灸是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的,但要在头面部、重要脏器官、大动脉血管处以及关节活动部位施艾灸就要格外谨慎了,不宜采用瘢痕灸。还有特别是孕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做艾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尤其不宜施灸,以免怀孕早期其温通作用造成流产,怀孕后期影响胎儿发育。

艾灸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经常做艾灸是对人身很好的一种保健方式,即能温经又能通络。艾灸有双向调节的疗效。也就是说既能调理便秘,又能调理腹泻。所以经常做艾灸是不会引起便秘的。

如果有患者在艾灸的时候就会便秘停止艾灸之后大便就会正常的话,这种表现是属于体质的原因。艾灸属于温热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上火的副作用,如果不是阳虚的患者艾灸就会出现包括便秘在内的好多表现。

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艾灸,阴虚体质的患者,艾灸命门后的温阳作用使阳更盛,阳盛则阴虚更甚。阴虚火旺,虚火耗伤津液,津液不足至大肠滋润失养,则出现便秘。

如果有艾灸后便秘的情况建议在艾灸的时候选择 关元穴,关元穴主要是针对对肝脾肠胃的,有肠胃不好的可以试试,但注意不要自己动手,以免烫伤了。如果体质阴虚的人可以试试,肠胃调节好了之后再艾灸其他部位也不迟,艾灸可以经常做,但是也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次数的。

先拔罐还是先艾灸 艾灸有什么禁忌

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怎么从舌头看上火

不管是什么器官上火,都要大量喝水,最好加点蜂蜜,蜂蜜滋阴非常好。再就是晚上泡泡脚,搓双脚各100下,点按涌泉穴,这样可以起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作用。上火了,如果知道是那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然效果会更好!舌头红,体内有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舌尖红:心火

夏主心,因此夏天心火会旺!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解决方法:喝莲子心茶,按揉或艾灸大陵穴降心火。

舌两侧红:肝火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解决方法:喝菊花茶,按揉或艾灸太冲穴降肝火。

舌前半部分红:肺火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清肺热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梨也有清肺热、润肺的作用。还要通腹气;这时早晚各揉腹一次,每次5分钟。

解决方法:喝金银花茶,按揉或艾灸大鱼际穴降肺火。

整个舌头红:胃火

胃火重表现为: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宣出血等、想喝凉水、容易饿、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

解决方法:喝苦丁茶,按揉或艾灸内庭穴降胃火。

舌红少苔:肾火

如果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严重者舌头更红,没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层薄薄的黄苔,表明有热出来了。

解决方法:喝蜂蜜菊花茶,按揉或艾灸照海穴降肾火。

我们的器官上火大多数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人一天要喝1500ml--1700ml的水,相当于普通装的矿泉水3瓶多!夏天来了,更要多喝。还有很多朋友说:艾灸后上火了。实际上不是艾灸后上火了,而是你身体里本来就有火,只是艾灸的正气将你体内的虚火搅动了,生发出来,坚持艾灸,最终会达到阴阳平衡。出现这种情况,晚上泡泡脚,然后按揉或者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就好!

阴虚体质能艾灸吗

阴虚体质能艾灸吗

艾灸是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那么阴虚体质能艾灸吗?专家认为,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这两种阴虚体质的朋友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是补充人体内的阳气,而阴虚体质的朋友如果艾灸的话会产生副作用,不过专家也表示,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所以阴虚体质是可以艾灸的,但是阴虚体质的朋友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

肝火旺真的可以艾灸吗

肝火旺也适合做艾灸温灸的。如果肾阳足,脾阳足,则生气足,就不会肝火旺。如果肾水太寒,脾土湿,生气不足,就会郁而生风生热,就会肝火旺。肝火旺,胆火也就会不降。所以热在肝胆,但肾脾则是寒湿的。艾灸温脾肾,祛寒湿,所以肝火旺也适合做艾灸温灸的。只是要注意方法。子宫穴有酸痛,子宫处有肝血瘀堵在那里,肝木盘曲作酸,有瘀塞不通,风木冲击作痛,所以会酸痛。穴位搭配得好,效果快些。搭配不好,简单点,效果可能要慢些。但都得要坚持才有效果的。

相关推荐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

艾炙多久可以喝绿茶

一般建议2个小时以后。 艾灸之后是不宜饮用绿茶的,因为绿茶是清热去火的饮品,而艾灸之后人体的阳气比较旺盛,此时喝茶会对艾灸的效果有所影响,一般来说,艾灸2个小时以后就可以饮用绿茶了,这时人体各项身体情况基本恢复正常,饮用绿茶不会有影响,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神醒脑、清热去火,对于上火情况有所预防。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使用禁忌

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抗衰老艾灸哪里 抗衰老艾灸操作手法

1.普通灸法:百会可用艾条灸,隔姜灸或温灸器灸;关元,脾俞,肾俞用艾条灸,艾柱灸(麦粒大小,随年壮),温灸器灸;足三里,三阴交可用艾条灸,麦粒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2.隔药饼灸:关元,肾俞最适合用隔附子灸(每穴每次5-7壮),以壮命门真火,每周2次左右,常年坚持。

怎么使用艾灸正确灭火

行间穴 行间穴在第一、二脚趾缝纹端,非常容易找准,艾灸这个穴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去火。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太冲穴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是我们人体的大穴,艾灸太冲穴的效果非常好。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 大敦穴 针对气郁不舒

艾灸多久能排出体内寒气 艾灸的不适宜人群有哪些

艾灸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会增加体内的热气,对于火气重、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艾灸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燥、口感咽痛、长痘等症状,不建议再继续艾灸。 孕妇身体比较敏感,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而艾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治疗,以免对胎儿产生不利。 儿童本身体内阳气旺盛,一般是不需要艾灸的,盲目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其次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虽好,但也是具有一定副作用的,具体如下: 1、艾灸的时候会产生烟雾,人体要是经常闻这些气味,那么可能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导致人体出现咳嗽、头晕等不适症状发生。 2、艾灸用到的艾柱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性质温和,适当进行可以为人体补充阳气,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阳亢状态的人群来说,长期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自身出现上火等不适症状发生。

艾灸对妇科的好处

每次用中药艾条灸15-20分钟,每天灸1次。 隐白穴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临床发现,隐白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为什么选择灸隐白穴呢?因为它是脾经的井穴,又是止血大穴。艾灸隐白,能使脾气健旺,改善脾虚状态,恢复脾的运化、统领血液的功能,荣养冲任有固,调理月经无常,从而防治崩漏。 为什么用中药艾条呢?那是在传统的三年陈艾里加入穿山甲、红花、怀牛膝等20味中药材,渗透力更强,让灸条更有效! 艾灸的同

艾灸后多久碰冷水 什么人不能做艾灸

1.阴虚火旺者,因为艾灸属于温热疗法,可引起阴虚阳亢,对于阴虚火旺者来说会加重身体不适的情况。 2.发烧或者高热的人,艾灸会有一定的温度,做完之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已经有发热的情况去做,会导致情况更加的危险。 3.高血压者,如果是高血压的人做完艾灸可能会引起突发性血压升高,应该慎重使用艾灸

艾灸后的常见反应

1、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2、 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