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来治疗膜性肾病呢
该如何来治疗膜性肾病呢
膜性肾病是比较常见的肾脏疾病,也是对人体影响较大的疾病,因此很多患者都在问膜性肾病要如何用药治疗,毕竟谁也不想被疾病折磨。那么下面就听听肾病治疗 专家是如何介绍的。 专家介绍说,目前膜性肾病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可莫司以及雷公藤多甘,但这些药物总体治疗水平尚不十分理想,有些加入中医机 因干预疗法配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专家分析道,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能有效减少蛋白尿,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该疗法的临床庇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在膜性肾病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但停药后的复发率均约为50%。此外,它们的肾毒性,尤其在反复复发多次给予治疗后的累积毒性是临床临床倍感棘手的问题。 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内容,同时专家提醒,治疗膜性肾病时,不可自己胡乱用药,否则是极易导致病情加重的,各位患者们应请教专科医生在用药治疗。
膜性肾病在一期仅有系膜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患者在身体上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这时患者往往不会引起留意,即使有细心的患者来医院就 诊他也不会重视这个病,由于他感觉症状很轻,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症状轻不代表这个病就没关系。
什么是膜性肾病
什么是膜性肾病
什么是膜性肾病呢?事实上,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形态学的诊断名词,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皮侧可见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该沉积物局限于肾小球基底膜的上皮侧,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
由于膜性肾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多见于40 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而不了解什么是膜性肾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且膜性肾病起病隐匿,更是让许多人对膜性肾病的了解非常匮乏,由于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临床表现又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因此,了解什么是膜性肾病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膜性肾病虽然起病隐匿,不过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在西方国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3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若膜性肾病患者突然发病,又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者,应警惕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存在。
上文介绍了什么是膜性肾病,希望大家通过对膜性肾病的了解,能对这一疾病有更多了解,从而让自身的心理负担减少一些,这对于疾病的康复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原发性膜性肾病成了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类型,治疗复杂,不像微小病变那么简单。
除了合理制定治疗的方案外,还注意蛋白尿的定量,以及肾功能是否正常也是决定治疗时机的参考因素,多数膜性肾病可以观察6个月,部分会自发缓解。
对于尿蛋白定量大于4g/天,肾功能有恶化趋势的,要尽早干预。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有以下两个:
改良的意大利方案,也叫改良的Ponticelli方案:第1、3、5个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g/天,连续3天。接下来每天口服泼尼松0.5mg/kg体重,共27天。第2、4、6个月每天口服环磷酰胺2-2.5mg/kg体重,共30天。
Cattran方案:每天口服环孢素3.5mg/kg体重,26周,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的靶目标125-225ug/L,共26周,接下来的4周逐渐减量,并每天口服0.15mg/kg体重的泼尼松。
环孢素与普乐可复(FK506,他克莫司) 同是CNI类的药物,也有使用FK506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案:每天口服他克莫司0.05mg/kg体重,血药浓度的靶目标7-10ug/L,共使用6-12个月,然后逐渐减量,可以加上或者不加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环磷酰胺有性腺毒性,限制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使用。CNI类的药物有升高血糖、肝损害、神经毒性等副作用,治疗期间要跟医生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人CNI的需要浓度不用那么高也能起效,比如环孢素浓度维持在75-125ug/L,他克莫司浓度维持在5ug/L。
慢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对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的。如单纯性蛋白尿病症,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病症早期发病。
而单纯性血尿病症,则是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病症了。患者的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病症,则是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出现。
肾专家指出:优秀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医院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医师的选择和预后治疗,其中预后治疗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保健和定期复查。由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过6个月未治愈易转为长期复发的肾小球肾炎,故应早期彻底治疗,下面是详细介绍。
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2、选择权威的专科医院:正规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保障。
膜性肾小球肾炎该如何诊断您要知晓
引起膜性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除外其他继发性原因所致的膜性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作ANA、抗ds-DNA抗体、Sm抗体、RNP及血清补体等,同时结合临床表现;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除乙肝病史及血清免疫学标记外,主要靠肾组织中有HBsAg免疫复合物沉积或HBV- DNA方可确诊;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应作各种有关影象学检查,以除外恶性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还应注意是否有合并症:如在临床上出现肺栓塞,急性腰腹痛,难以解释的血尿,蛋白尿增加,急性肾功能损害伴单或双侧肾体积增大等应高度怀疑肾静脉血栓形成,应作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或多普勒超声血流图,肾静脉造影术等检查。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是经皮股静脉穿刺选择性肾静脉造影术,若发现血管充盈缺损或静脉分支不显影即可确诊。若仅观察到某一局部造影剂引流延迟也应怀疑该部位有小血栓存在。慢性型尤其发生在左肾时,有时还能见到侧支循环。这些都需要通过仪器检测而出来的。
患有膜性肾病二期严重吗
二期膜性肾病,是临床上对肾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理损伤程度的一种分级。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并伴有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肾脏疾病,在临床上呈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尿。
膜性肾病二期相对还处于病情的早中期阶段,因此,对于病人而言规范治疗还是有望做到临床有效治疗的水平。此处所说的临床有效治疗和肾病患者完全康复还是有所差别的。肾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有效治疗主要是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全部消失、指标异常情况改善、通过用药控制病情以达到同健康人一样的效果。
1、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1)糖皮质激素:对于单纯使用激素治疗MN的疗效,目前仍有争议。有三大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它们对激素疗效评价不一致。据美国成人原发性肾综研究协会报道,采用大剂量激素(8周疗程)隔天晨服泼尼松100~150mg治疗34例病人,其内生肌酐清除率>40ml/min,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为38例。服用激素组于8周后减量,并在4周内减量至停服。随访2年后发现用药组能较好地保存肾功能,并有一过性尿蛋白下降。但另2组调查发现如随诊时间延长至36个月或将泼尼松使用改为45mg/m2持续6个月并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15~40ml/min的病人亦纳入观察范围,则泼尼松的疗效不再显著。Tu等报道给病人隔天使用泼尼松60~200mg,长达6~12个月可使已损伤的肾功能得到改善或稳定,但如考虑到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利弊则难以权衡。另外曾有短期单用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的报道,但由于其后没有随访资料,难下结论。总之对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不宜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细胞毒药物:
①环磷酰胺(CTX)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在一次小规模试验中10例肾病综合征且伴肾功能中度损害的病人,接受常规泼尼松和环磷酰胺(CTX)(100mg/d)治疗1年,结果9人肾功能损害减轻,蛋白尿平均水平由11.9g/d降至2.3g/d;其中8人随访12~42个月病情一直稳定。另一组调查为10例病人给予泼尼松和环磷酰胺(CTX)口服治疗,5年后仅1人发生肾衰;对照组17人中有10人发生肾衰需要血透治疗。一项双盲对照研究指出,泼尼松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疗法较泼尼松单用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②苯丁酸氮芥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治疗的具体做法是交替使用甲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各1个月,6个月为1个疗程。甲泼尼松龙每天静注1g,连续3天,接着口服甲泼尼龙0.4mg/(kg·d)或泼尼松0.5mg/(kg·d),连服27天。下一个月改为单用苯丁酸氮芥0.2mg/(kg·d)。甲泼尼龙及泼尼松单独应用与激素与苯丁酸氮芥合用治疗的疗效比较,证明苯丁酸氮芥协助治疗有效。上述正规交替治疗对肾功能已有损害患者的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一些学者认为只要适当减少激素和苯丁酸氮芥的用量对病人仍有益,另一些指出激素和细胞毒药合用将使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2、环孢素(CsA)
一次回顾性调查,比较了9例环孢素(CsA)治疗组[环孢素3.5mg/(kg·d)]和8例安慰剂对照组,用药1年的疗效,这17个病人原均有持续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结果是用药组31%蛋白尿减少,88%肾损害进展延缓;而对照组仅14%出现蛋白尿减少,77%肾功能恶化。随访观察2年后环孢素(CsA)治疗组的疗效更佳。然而停用CsA一周后蛋白尿易再度反跳。协和医院报道,使用环孢素(CsA)治疗膜性肾病所致肾病综合征7例,其中3例24h蛋白定量<0.3g,有效率为71.43%。当蛋白尿显著下降后,重复活检可见基膜免疫复合物继续增加,作者认为环孢素(CsA)主要通过提高基膜孔径选择性和电荷选择性,降低分流滤过,促进足突重建来减少蛋白尿。但需注意环孢素(CsA)有致高血压、血肌酐水平上升、间质性肾炎等不良反应。
膜性肾炎的症状
①早期膜性肾病应与轻微病变或局灶性肾小球硬化鉴别:有时在光镜下不能区别,主要靠肾组织的电镜学检查。
②除外其他继发性原因所致的膜性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作ANA、抗ds-DNA抗体、Sm抗体、RNP及血清补体等,同时结合临床表现;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除乙肝病史及血清免疫学标记外,主要靠肾组织中有HBsAg免疫复合物沉积或HBV-DNA方可确诊;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表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应作各种有关影象学检查,以除外恶性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
早上眼睑肿,下午下肢肿,这是咋回事
早晨起床眼睑肿,下午又出现下肢肿,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膜性肾病。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邢昌赢教授提醒,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肾内科就诊,膜性肾病是引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10年后,有60%的人会发展为尿毒症。
1临床检出膜性肾病者大增
据邢昌赢介绍,膜性肾病是肾病的一种,容易引发肾病综合征,虽然说该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有1/100000,但是,在临床上却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查出患上了膜性肾病。
“在我们医院接受肾活检的患者中,10年前检出患有膜性肾病的只有3.8%,但随着逐年增加,如今已高达11%。”邢昌赢说,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膜性肾病同样呈上升趋势,而且,该病各年龄段都有,总的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多见。
之所以如今膜性肾病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邢昌赢表示,这与该病的难治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说膜性肾病中1/3的患者能痊愈,但却有1/3会转变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所以,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膜性肾病,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因为膜性肾病患者的5年死亡率为5%-10%,10年死亡率为10%-30%,而且,患上该病10年后,有60%的人会发展为尿毒症。另外,膜性肾病也容易复发,一旦复发还容易出现血栓等并发症。
邢昌赢表示,他曾接诊过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从安徽转到该院时,是因为血栓从下肢跑到了膈肌,这位小伙子原本是一位膜性肾病患者,经过治疗后,他很幸运地治愈了,然而,没两年,他又复发了,当地医院束手无策,只能将他转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针对小伙子的情况,外科手段没法解决,邢昌赢只能让他卧床的同时给他进行药物治疗,最终,血栓溶掉了。
2别忽视晨起眼睑肿这一信号
在邢昌赢接诊的膜性肾病患者中,他表示,多数是因为晨起眼睑肿到医院就诊的,“这是膜性肾病的一个典型症状,一般晨起眼睑肿,到下午时,转移到了双下肢肿,这是比较轻的时候,如果病情严重了,就会出现全身肿、胸腔腹腔积水等。”邢昌赢表示,通常患者因眼睑肿就诊,医生就会让他检查尿常规,如果患者有蛋白尿甚至血尿,就会建议进一步检查,而肾活检是诊断膜性肾病的金标准。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膜性肾小球肾炎为免疫复合物长期、缓慢沉积于上皮细胞下(又称慢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病)。一般不引起炎症细胞反应,而通过补体的终末成分C3b~C9是补体的攻膜系统,导致基底膜损伤。免疫荧光显示有颗粒状IgG、C3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Dixon等在动物实验中,以每日2mg低剂量异性蛋白注入家兔产生慢性血清病,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膜性肾病。那么,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肾病治疗专家称,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主要原位形成,抗原可为事先“植入”,也可是脏层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与相应的抗体在上皮细胞表面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脱落于基底膜上。
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亦是膜性肾病的免疫学特征之一。有资料提示:尤其在肾病综合征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如CD4,CD8细胞的百分数和绝对值异常,前者偏高,后者减少。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免疫遗传学标证明显相关;欧洲如英国、德国、西班牙及芬兰等国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HLA-DR3检出率显著增高,美国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显示B细胞抗原MT2,日本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HLA-DR2检出率明显高,美国、英国本病患者有B18-BfF1-DR3单型阳性者往往较其它类型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