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

如何预防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

一、预防

1、一级预防 为针对甲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预防。

(1)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习惯,注意平衡膳食,微量元素、药物对甲状腺均有影响。

①土壤、井水、河水含过多的钙、锌、氟、有机硫复合物,可致甲状腺肿或较强的抗甲状腺活性。有些水源被细菌污染,可能由于细菌毒素而致甲状腺肿。

②药物影响:保泰松、硫胺类、对氨水杨酸钠、硫氢酸钾、硫脲嘧啶类、四环素、秋水仙素、过氯酸钾、硝酸盐、碳酸均可抑制甲状腺素合成,而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大。长期用药可影响碘的摄取和甲状腺素的释放而引起甲状腺肿,如有些哮喘患者,长期应用含碘药物致甲状腺肿,甚至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③食物中含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白菜、油菜、卷心菜、芸香菜、木薯、水薯、大豆、核桃等含有某些阻抑甲状腺合成的物质,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如大豆食物能阻抑肠道对经由胆汁排泄的甲状腺素重吸收,使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肠道排出。木薯含氰酸糖苷,食后易生成硫氰酸盐,致阻抑甲状腺摄取碘并阻抑肾小管对碘的重吸收,使尿碘增加。

虽然食物经研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上述作用,但临床单纯食物引起甲减没见报道。

(2)预防各种感染因素,以防止启动自身免疫过程及直接感染甲状腺引起炎症病变。

(3)参加量力而行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4)若发现甲低类似情况马上到医院检查。

2、二级预防 对象是甲低患者,目的是防止出现甲低的各种并发症、及早确定诊断和合理治疗,使病情稳定。

如可以防止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引起的精神异常。

3、三级预防 对已经出现甲亢并发症的患者,积极治疗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心衰、昏迷等的发生。降低由严重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致残率。

4、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甲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病因各异。

(1)原发性甲减约占90%以上,有人认为主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大多为获得性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的结果。病因可为:

①炎症: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所致。据报道约有80%患者血中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并常常和风湿病、白斑病及恶性贫血等免疫病并发。本病可产生甲状腺自身免疫性萎缩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功能降低,这是老年甲减的主要病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可认为是由于先天免疫监视缺陷,在某一特定条件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K细胞,破坏了被此免疫复合物所包裹的甲状腺细胞。

另外,由于甲亢治疗不当所致。

②甲状腺次全切除过多。

③131I治疗剂量过大。131I治疗的主要后遗症为甲减,有的是暂时性的,有的则为永久性,后者又可分为早发性甲减和晚发性甲减。协和医院对211例随访10年,发生甲减者有5.2%,其中早发者2.8%,晚发者2.4%。国外报道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逐年增加2%~3%,10年后可高达30%~50%,这与国外用131I剂量较大有关。

④抗甲状腺药物使用不合理(过量)。

⑤长期应用胺碘酮也可发生继发性甲减,但多为暂时(可逆)性甲减。有些老人也可造成永久性甲减。少数高碘地区也可发生甲状腺肿和甲减,据统计每天摄入碘化物超过6mg者易于发生。

⑥缺碘引起者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⑦许多含单价阴离子(如SCW-、CLO4-、NO3-)的盐类和含SCN-前体的食物均可抑制甲状腺摄碘,引起甲状腺肿和甲减。

⑧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等所致甲减。

⑨其他,如甲状腺内广泛转移癌等。

(2)继发性甲减: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致TSH不足而发生继发性甲减。常因肿瘤、手术、放疗或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所致。垂体前叶被广泛破坏者,常有复合性垂体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个别原因不明者可表现为特发单一性TSH分泌不足。下丘脑TRH分泌不足可使TSH及TH相继减少而致甲减,可由下丘脑肿瘤、肉芽肿、慢性炎症或放疗等引起。

5、干预措施 保持良好健康体质、正常免疫状态,预防细菌、病毒等感染;慎重应用含碘药物及补充碘剂;针对甲亢治疗掌握要恰当,如手术131I治疗用药;及时发现和治疗垂体及下丘脑疾病。与遗传有关者有待基因修复治疗。

6、社区干预 通过专业人员的深入工作指导预防缺碘和合理补碘。当含碘药物必须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针对一些感染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及时在社区发现和治疗甲减病人,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检查

1.一般检查

由于TH不足,影响红细胞生成素合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可致轻、中度正常细胞型正常色素性贫血;由于月经量多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少数由于胃酸减少,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可致巨幼细胞贫血。血糖正常或偏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常增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

(1)血清TSH(sTSH或Utsh)升高为原发性甲减的最早表现。如血TSH升高而T4、T3正常,可能为亚临床型甲减。采脐血、新生儿血或妊娠第22周羊水测sTSH(或uTSH),有助于新生儿和胎儿甲减的诊断。

(2)血TT4(或FT4)降低早于TT3(或FT3)下降。

(3)血TT3(或FT3)下降仅见于后期或病重者。

(4)由于T4转换为T3增多以代偿甲减,血rT3明显减低;羊水rT3下降,有助于先天性甲减的产前诊断。

(5)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

3.病变部位检查

(1)原发性甲减者血TSH增高,下丘脑-垂体性甲减者常降低。

(2)TRH兴奋试验,静注TRH400µg后,血TSH不升高提示为垂体性甲减,延迟升高者为下丘脑性甲减;如血TSH基值已增高,TRH刺激后更高,提示为原发性甲减。

(3)血T3、T4增高,血TSH(基础值或TRH兴奋后)正常或增高,临床无甲亢表现,或甲减患者使用较大剂量TH仍无明显疗效者,提示为TH不敏感性甲减。

4.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异位甲状腺、下丘脑-垂体病变的确定。

5.病因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病因判断。如TGAb、TPOAb增高,表明原发性甲减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所致。过氯酸钾排泌碘试验阳性有助于先天性TH合成酶缺乏的诊断。

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怎么回事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界于克汀病和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之间。发病越早越象克 汀病,发病越晚越像成人型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给患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造 成严重的危害,故应在怀孕期间就应进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

新生儿(婴儿)甲亢临床上极少见,系指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婴儿),出生后所发生而言,发病率 不足新生儿的2%。本症主要发生于妊娠期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妇女所生婴儿,缘于母亲未得到 妥善治疗,母体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特点是患儿出生时就的表现 ,如多汗、心率快、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加、肤色潮红、烦躁等。

由于致新生儿(婴儿)甲亢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是来源于母体,非自身产生,随着时间的延续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也自行降解,症状也将逐渐缓解,所以不经治疗,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 自行缓解,无复发,也不留后遗症。

通过上面这篇文章的介绍,婴幼儿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如果发 现自己的孩子患上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话就一定要积极的检查治疗,要不然是胡影响婴幼儿的身 体健康,婴幼儿在治疗的时候是一定要注意饮食。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1)一般表现:黏液性水肿最早期的症状是倦怠、畏寒、言语行动迟缓、少汗、精神萎靡、胃口欠佳、体重增加、身体胀肿感、便秘等。

(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有时多虑而有神经质表现,严重者发展为猜疑型精神分裂症。重症者伴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黏蛋白沉积致小脑功能障碍时,出现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3)肌肉与关节表现:肌软弱乏力,也可有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等,偶见重症肌无力。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部肌肉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

(4)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输出量减少,心动过缓,常为窦性。心浊音界扩大、心音低钝,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一般为高比重浆液性渗出物。同时可有胸腔或腹腔积液。久病者由于血胆固醇增高,易并发冠心病,但由于低代谢率,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与心力衰竭者少见。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从分类看患病因素。

1.甲状腺性

(1)慢性甲状腺炎。

(2)Graves病131I治疗或外科手术后。

(3)亚急性甲状腺炎。

(4)先天性激素生成障碍。

(5)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缺如。

(6)缺碘、高碘。

(7)癌症、淀粉样变性等浸润。

(8)妊娠、出生后一时性甲减。

(9)Graves病抗甲状腺制剂应用过程中。

(10)抗甲状腺物质。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1)二次性:TSH单一缺乏症,垂体机能减退症

(2)三次性:TRH单一缺乏症,下丘脑机能减退症

3.末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不应症;抗甲状腺激素抗体(T3、T4受体结合障碍以及受体后缺陷)。

二、发病机制

1.病理

(1)甲状腺依病因不同分为:

①萎缩性病变: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早期腺体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久之滤泡毁坏代以纤维组织,残余滤泡上皮细胞矮小,滤泡内胶质显著减少。放疗和手术后患者的甲状腺也明显萎缩。继发性甲减者亦有腺体缩小,滤泡萎缩,上皮细胞扁平,但滤泡腔充满胶质。呆小病者除由于激素合成障碍致滤泡增生肥大外,一般均呈萎缩性改变,甚而发育不全或缺如。②甲状腺肿:甲状腺肿伴大小不等结节者常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者,由于缺碘所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也可伴有结节;药物所致者,甲状腺常呈代偿性弥漫性肿大。

(2)垂体:

原发性甲减由于TH减少,反馈抑制减弱而TSH细胞增生肥大,久之腺垂体增大,或发生腺瘤,或同时伴高催乳素血症。垂体性甲减患者的垂体萎缩,可发现肿瘤或肉芽肿等病变。

(3)其他:

皮肤角化,真皮层有黏多糖沉积,PAS或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形成黏液性水肿。内脏细胞间有同样物质沉积,严重病例有浆膜腔积液。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均有间质水肿,肌纹消失,肌纤维肿胀断裂并有空泡。脑细胞萎缩、胶质化和灶性蜕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胃肠黏膜萎缩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2.病理生理

甲状腺激素缺乏对全身所有组织均产生影响,所以症状是多方面的。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在全身各组织间隙中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性物质,该物质是由酸性黏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与蛋白质组合而成的黏蛋白。这种黏蛋白亲水力极强,吸聚大量水分,沉积在各组织间隙中。表现在皮肤上,逐渐被黏蛋白及酸性黏多糖浸润而肿胀,皮肤表面角化、萎缩、毛囊内及汗腺管有角化栓塞呈特异性的“黏液性水肿”。心肌细胞间被黏蛋白及酸性黏多糖沉着,则间质水肿、心肌张力减退、心脏松弛而扩大,呈心肌假性肥大,重者可心肌纤维断裂,细胞坏死,心包积液。大、小脑及下丘脑亦可有水肿及退行性变。引起智力低下、痴呆、神经萎缩及体温下降等表现。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想要治愈已经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就一定能让我们很好的抵抗老年人甲状腺低下了。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应该注意,平时吃东西不能太快,应该细嚼慢咽,有助于吸收,并且不能乱吃

在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含碘丰富。碘过量对病情不利。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榴莲、西瓜、木瓜等热量高的水果不宜多吃,多吃苹果、椰子、山梨、哈密瓜等清热解毒的水果,日常也应多食蔬菜类,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是很有帮助的。

食物中含致甲状腺肿物质不宜食用。如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白菜、油菜、卷心菜、芸香菜、木薯、水薯、大豆、核桃等含有某些阻抑甲状腺合成的物质,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如大豆食物能阻抑肠道对经由胆汁排泄的甲状腺素重吸收,使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肠道排出。木薯含氰酸糖苷,食后易生成硫氰酸盐,致阻抑甲状腺摄取碘并阻抑肾小管对碘的重吸收,使尿碘增加。

还有注意土壤、井水、河水含过多的钙、锌、氟、有机硫复合物,可致甲状腺肿或较强的抗甲状腺活性。有些水源被细菌污染,可能由于细菌毒素而致甲状腺肿

以上都是甲状腺低下的老年人应该注意的事项,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卫生,就你远离这种疾病。同时老年人应该加强运动提高他们的抵抗力,任何的疾病都可以被强健的身体击败的。老年人在平时还应该注意定期体检,时刻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规范化治疗

其实,真正通往甲状腺功能低下康复之门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规范化治疗。

正确贮藏药品

很多甲减患者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病情控制的很好,但是一到夏天指标就波动很大。最终发现他并正确贮藏药品,药物由于高温失效。夏天的高温天气,可以把药物放入冰箱冷藏。 因此,药物按照说明书所述应在25℃以下冷藏保存。

服药时间

左甲状腺素钠一天仅需服用一次便能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推荐服药时间是清晨空腹,服药30分钟后方可吃早餐,因为与食物同服可能会影响优甲乐的药物吸收。清晨服药,更符合甲状腺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来说,服用优甲乐5-6h后达血药浓度的高峰,晚上吃,凌晨恰好达峰,会兴奋得不容易睡觉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不存在失眠问题,且早晨起床很晚,睡前服药或许也算是最佳的选择。

药量调整

甲减治疗初期,每隔4-6周测定相关激素指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如果治疗不达标,则应仔细寻找原因,逐一排查影响药物吸收的情况。

怎样预防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

1、一级预防 为针对甲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预防。

(1)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习惯,注意平衡膳食,微量元素、药物对甲状腺均有影响。

①土壤、井水、河水含过多的钙、锌、氟、有机硫复合物,可致甲状腺肿或较强的抗甲状腺活性。有些水源被细菌污染,可能由于细菌毒素而致甲状腺肿。

②药物影响:保泰松、硫胺类、对氨水杨酸钠、硫氢酸钾、硫脲嘧啶类、四环素、秋水仙素、过氯酸钾、硝酸盐、碳酸均可抑制甲状腺素合成,而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大。长期用药可影响碘的摄取和甲状腺素的释放而引起甲状腺肿,如有些哮喘患者,长期应用含碘药物致甲状腺肿,甚至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③食物中含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白菜、油菜、卷心菜、芸香菜、木薯、水薯、大豆、核桃等含有某些阻抑甲状腺合成的物质,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如大豆食物能阻抑肠道对经由胆汁排泄的甲状腺素重吸收,使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肠道排出。木薯含氰酸糖苷,食后易生成硫氰酸盐,致阻抑甲状腺摄取碘并阻抑肾小管对碘的重吸收,使尿碘增加。

虽然食物经研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上述作用,但临床单纯食物引起甲减没见报道。

(2)预防各种感染因素,以防止启动自身免疫过程及直接感染甲状腺引起炎症病变。

(3)参加量力而行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4)若发现甲低类似情况马上到医院检查。

2、二级预防 对象是甲低患者,目的是防止出现甲低的各种并发症、及早确定诊断和合理治疗,使病情稳定。

如可以防止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引起的精神异常。

3、三级预防 对已经出现甲亢并发症的患者,积极治疗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心衰、昏迷等的发生。降低由严重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致残率。

4、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甲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病因各异。

(1)原发性甲减约占90%以上,有人认为主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大多为获得性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的结果。病因可为:

①炎症: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所致。据报道约有80%患者血中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并常常和风湿病、白斑病及恶性贫血等免疫病并发。本病可产生甲状腺自身免疫性萎缩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功能降低,这是老年甲减的主要病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可认为是由于先天免疫监视缺陷,在某一特定条件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K细胞,破坏了被此免疫复合物所包裹的甲状腺细胞。

另外,由于甲亢治疗不当所致。

②甲状腺次全切除过多。

③131I治疗剂量过大。131I治疗的主要后遗症为甲减,有的是暂时性的,有的则为永久性,后者又可分为早发性甲减和晚发性甲减。协和医院对211例随访10年,发生甲减者有5.2%,其中早发者2.8%,晚发者2.4%。国外报道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逐年增加2%~3%,10年后可高达30%~50%,这与国外用131I剂量较大有关。

④抗甲状腺药物使用不合理(过量)。

⑤长期应用胺碘酮也可发生继发性甲减,但多为暂时(可逆)性甲减。有些老人也可造成永久性甲减。少数高碘地区也可发生甲状腺肿和甲减,据统计每天摄入碘化物超过6mg者易于发生。

⑥缺碘引起者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⑦许多含单价阴离子(如SCW-、CLO4-、NO3-)的盐类和含SCN-前体的食物均可抑制甲状腺摄碘,引起甲状腺肿和甲减。

⑧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等所致甲减。

⑨其他,如甲状腺内广泛转移癌等。

(2)继发性甲减: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致TSH不足而发生继发性甲减。常因肿瘤、手术、放疗或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所致。垂体前叶被广泛破坏者,常有复合性垂体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个别原因不明者可表现为特发单一性TSH分泌不足。下丘脑TRH分泌不足可使TSH及TH相继减少而致甲减,可由下丘脑肿瘤、肉芽肿、慢性炎症或放疗等引起。

5、干预措施 保持良好健康体质、正常免疫状态,预防细菌、病毒等感染;慎重应用含碘药物及补充碘剂;针对甲亢治疗掌握要恰当,如手术131I治疗用药;及时发现和治疗垂体及下丘脑疾病。与遗传有关者有待基因修复治疗。

6、社区干预 通过专业人员的深入工作指导预防缺碘和合理补碘。当含碘药物必须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针对一些感染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及时在社区发现和治疗甲减病人,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从以下3个阶段进行阐述,这几个阶段也可以理解为该病的连续发展过程。

1、亚临床型阶段:即初发隐匿阶段,可毫无临床表现,本阶段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TSH轻度增高。

2、临床型甲减阶段: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和显与隐,取决于起病的缓与急,激素缺乏的速度及程度,且与个体对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反应差异性有一定关系,因此严重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有时临床症状也可很轻微,所以临床型甲减的诊断依据应具备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和血清TSH增高,T4降低,临床型甲减又可分为轻型和重型,前者症状轻微或不典型,仅表现乏力,嗜睡,食欲减退,周身发胀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后者则呈黏液水肿样的轻型表现。

3、黏液性水肿阶段:其表现形式与病因密切相关,原发性甲减多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长达10余年之久方始出现明显黏液水肿的症状,而继发性甲减需依病因而定,比如甲亢服甲状腺药过量者,起因明确,症状较轻,治疗纠正后多很快恢复,因手术或131I治疗而起病者,起病并非十分隐匿,早期症状自第4周开始,典型症状常见于第8周之后。

(1)一般表现:黏液性水肿最早期的症状是倦怠,畏寒,言语行动迟缓,少汗,精神萎靡,胃口欠佳,体重增加,身体胀肿感,便秘等,继之则出现全身各系统的“黏液水肿样”典型表现:面部表现“淡漠”,“呆板”甚至“白痴”,面颊及眼睑虚肿,下眼呈袋状下垂,面色苍白略显蜡黄(血中胡萝卜素增多所致),鼻,唇增厚,舌大而发音不清,低哑,头发稀疏,干燥易脱落,睫,眉毛脱落,皮肤粗糙干而厚,非可凹陷性黏液水肿,体重增加,黏液性水肿可累及多种脏器及系统。

(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有时多虑而有神经质表现,严重者发展为猜疑型精神分裂症,重症者伴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黏蛋白沉积致小脑功能障碍时,出现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3)肌肉与关节表现:肌软弱乏力,也可有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等,偶见重症肌无力,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部肌肉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少数病例有肌肥大,四肢远端发生假性肌肥大,叩击肌肉时可引起局部肿胀(“肌肿”或“小丘”现象),肌肉收缩后弛缓延迟,握拳后松开缓慢,腱反射的收缩期正常或延长,但弛缓期呈特征性延长,常超过350ms(正常240~320ms),其中跟腱反射的半弛缓时间延长更为明显,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黏液性水肿患者可伴有关节病变,偶有关节腔积液,腕管中黏蛋白在神经外堆积而发生腕管综合征,手指麻痛,感觉异常。

相关推荐

老年人甲亢是什么病

1、老年人甲亢是什么病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上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甲亢治疗有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老年人甲亢是什么病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变化,其全身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甲状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和萎缩

如何预防甲减的发生

1、定期筛查: 建议在老年人或大于35岁的人群中每5年筛查1次以便发现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特别是孕期妇女不孕症和排卵功能异常者。以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症状或体检提示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型糖尿病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和希望妊娠的妇女更需筛查对于TSH轻度升高的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那些TSH≤10.0mU/L的患者。TPO-A阴性的患者应密切随访一般不需药物替代治疗建议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钠(L-T4)替代治疗特别是那些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TPO-A阳性)者。 2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吃什么可以调理

建议平时吃的食盐一定要是含碘的,这样的话,一般甲状腺功能就可以通过长期的调理恢复正常了。其次,建议他们还可以经常吃点海带以及紫菜,这两种食物都是可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此病症的,而且效果还很好。最后,对于他们来说,平时还可以吃点叶酸以及加碘的面包以及其他含碘的食物,这些都是可以改善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的。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是因为甲状腺素分泌缺乏或者是不足所导致的,钾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记忆力衰退,心肌病等症状。对于这种病的话,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或者是患者有什么症状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食疗

1、应该要补充适量碘,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 2、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以免发生申甲状腺肿大。甲减病人多为虚寒性体质故不宜食生.凉.冰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适量的节制饮食。注意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如服中药忌饮茶。 3、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甲减病人往往有高脂血症,这在原发性甲减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供给占总热量20% 4、供给足量蛋白质:每人每天蛋白质量至少超过20g,才能维持人体蛋白质平衡蛋,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每日约有3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1、全身表现 全身表现包括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干燥增厚、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 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包括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什么是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

1、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简介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甲亢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心脏病。 2、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的鉴别 常见检查:血常规、血糖、血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素(T4)、甲状腺、甲状旁腺的超声检查临床需与消化道肿瘤、冠心病、风心病、神经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分型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甲状腺素分泌缺乏或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病因包括。 ①甲状腺实质性病变,如甲状腺炎,外科手术或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造成的腺组织破坏过多,发育异常等; ②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如长期缺碘、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激素合成缺陷,可能因为自身抗体(TSH受体阻断抗体)引起的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③垂体或下丘脑病变。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克汀病及粘液水肿。

经常浑身无力是怎么回事 甲状腺功能异常

年轻女性常感到浑身没劲,还伴多汗,心慌,爱发火,怕热,多汗,进食增多但体重却减少等等表现,要考虑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另外,有些老年人,有身体乏力,甚至连抬腿都觉得吃力,如果不是血压、血糖等异常,那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危害

甲减的危害一:甲减患者的肌肉与关节系统会造成肌肉收缩与松弛缓慢延迟,常常会感到肌肉僵硬、疼痛。骨质代谢发展缓慢,活动不灵,关节疼痛,受冷后加重,有如慢性关节炎。 甲减的危害二:甲减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甲减患者的心音低弱,心率会变得缓慢,心脏呈普遍性扩大,也叫做甲减性心肌病变。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的症状,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症。 甲减的危害三:甲减患者的一般表现是粗厚、泛黄、发凉,怕冷,劳、嗜睡、记忆力会下降、智力减退、反应变得迟钝,指甲脆、有裂纹,皮肤干燥少汗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分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缺乏其生理效应所引起的机体代谢的一种疾病。根据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三左右的病因。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临床上按发病年龄分为3型 1、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称呆小病或“克汀病”; 2、功能减退始于发育前儿童者称为幼年甲减; 3、开始在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时期称为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时,患者皮下组织出现不水肿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较严重,可出现昏迷。 成人甲低(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