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柏的介绍

黄柏的介绍

1、黄柏的存在形式。

黄檗:落叶乔木,高10-25m。树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发达,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内皮鲜黄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为

红棕色,有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短;小叶5-15枚,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11cm,宽1.5-4cm,先端长渐尖,叶基不等的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钝齿,齿缝有腺点,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仅中脉基部两侧密被柔毛,薄纸质。雌雄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花小,黄绿 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丝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鳞片状;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头5浅裂。浆果 状核果呈球形,直径8-10mm,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内有种子2-5颗。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黄皮树:落叶乔木,高10-12m。树皮外观棕褐色,可见唇形皮孔,外层木栓较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9-15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不对称,近全缘,上面中脉上具有锈色短毛,下面密被锈色长柔毛,小叶厚纸质。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长于花瓣,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花柱短,柱头5浅裂。果轴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l-1.5cm,密集成团,熟后黑色,内有种子5-6颗。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川黄柏:落叶乔木,高10 - 12米。树干皮暗灰棕色,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皮开裂,有白色皮孔,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7- 15片,长圆形至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圆形,上面暗绿色,仅中脉被毛,下面浅绿色,有长柔毛。花单性,淡黄色,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5裂。浆果状棱果肉质,圆球形,黑色,密集成团,种子4-6,卵状长圆形或半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关黄柏:与川黄柏的主要区别为树具有加厚的木栓层。小叶5 - 13片,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边缘有个明显的钝锯齿及缘毛。花瓣5;雄蕊5;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花期5-7月,果期6-9月。

2、黄柏的价格在20每单位上下波动。

3、黄柏的抓哟成分。关黄柏主要含小檗碱约1.6%,尚含掌叶防己碱、黄柏碱、药根碱、黄柏酮、蝙蝠葛任碱、白栝楼碱、木兰碱、柠檬苦素等。根皮分离出小檗碱约9%,尚含药根碱、黄柏碱、白栝楼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川黄柏小檗碱含量较高,达3%.

这就是黄柏。

黄螺的介绍

黄螺(huáng luó)是波部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 habei)的俗称,其又叫凤螺、风螺等。迄今为止,市场上的波部东风螺仍主要靠自然海区捕捞。由于近十几年来国内市场需求量剧增,极大地刺激了捕捞强度的提高,导致自然海区资源量逐趋衰竭,市价猛涨,市场供不应求。波部东风螺在日本和台湾市场也颇受欢迎。因此,开发波部东风螺人工增养殖技术,并尽快促其产业化,前景广阔。而要发展该种的人工增养殖,首先要解决的是苗种问题。

东风螺学名方斑东风螺,别名小风螺、海猪螺、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以鱼、虾、贝肉为食,适宜于沙质或沙泥质、石头缝等处生长。平时潜伏于沙泥层中,摄食时爬出沙面。由于其食量较大、生长快、适应广、抗病能力极强,成活率高,很适合海南省的沿海地区养殖。

莲实。《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芙蓉赋》:“黄螺圆出,垂蕤散舒。”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唐 王勃 《采莲赋》:“风低绿干,水溅黄螺。”

地黄的介绍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黄桃的介绍

黄桃又称黄肉桃,属于蔷薇科桃属,因肉为黄色而得名。常吃可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

黄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番茄红素及维生素C,抗自由基等)、膳食纤维(果肉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果胶和纤维素,起到了协助消化吸收等许多作用)、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是果中之王)。黄桃食时软中带硬,甜多酸少,有香气、水分中等,成熟糖度14~15度。

蛋黄的介绍

有人认为鸡蛋是鸡的卵细胞,蛋白是细胞质,蛋黄是细胞核。这是误读,鸡产下的蛋和其卵细胞虽然关系密切但并非相同概念。无论是蛋白、蛋壳还是蛋黄都不是卵细胞或其一部分,只是用来储存营养或者执行保护作用的部分,真正的卵细胞处在蛋白与蛋黄交界处。

鸡蛋中脂肪,绝大多数集中在蛋黄部分。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

维生素也大都集中在蛋黄当中。蛋黄中有宝贵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些都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也绝大多数存在于蛋黄之中。而蛋黄之所以呈浅黄色,就是因为它含有核黄素,而核黄素就是维生素B2,它可以预防烂嘴角、舌炎、嘴唇裂口等。

各种微量元素也一样集中在蛋黄中。蛋黄中有大量的磷,还有不少的铁,同时,鸡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来自蛋黄,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胆碱,帮助合成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所以,婴儿的第一种辅食,往往就是鸡蛋黄。蛋黄对孩子补铁有益,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益。蛋黄里含有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还可帮助眼睛过滤有害的紫外线,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疾。

黄疸的介绍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黄心菜介绍

黄心菜又名卷窝菜,在信阳栽培历史悠久,属豫南特色蔬菜。叶片圆形呈麻窝状,外叶绿色塌地,心叶蛋黄色,叶尖向外翻卷,叶肥厚细嫩。纤维少,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保鲜时间长,耐贮运。病虫害少,适合生产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黄心菜食用方法多,可炒、可烧、可煨汤;做菜无酸味,色泽鲜,品质佳,适口性强,风味独特。

黄鳝的介绍

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黄鳝它不但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它的肉、血、头、皮均都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经常吃黄鳝的话能够起到很大的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血还能够用来治疗口眼歪斜。

黄桃的介绍

黄肉桃,俗称黄桃,属于桃类的一种,隶属于蔷薇科桃属,果皮、果肉均呈金黄色至橙黄色,肉质较紧致蜜而韧。黄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番茄红素及维生素C,抗自由基等)、膳食纤维(果肉中的大量果胶是人体所需的纤维素,易吸收等)、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是果中之王)。黄桃食时软中带硬,甜多酸少,有香气、水分中等,成熟糖度14~15度。常吃可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

黄芪的介绍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相关推荐

小黄鱼的介绍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黄色,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

豌豆黄的介绍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1] 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2] 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黄油的介绍

黄油(Butter)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把新鲜牛奶加以搅拌之后上层的浓稠状物体滤去部分水分之后的产物。主要用作调味品,营养很好但含脂量很高,所以不要过分食用。黄油营养是奶制品之首,牛奶炼成的黄油营养丰富,含维他命,矿物质,脂肪酸,醣化神经磷脂,胆固醇,黄油做菜也很香,可以炸鱼,煎牛排,烤面包,涂抹面包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很香醇味美,绵甜可口。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若用

黄体酮的介绍

黄体酮(progesterone)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排卵前,每天产生的孕酮激素量为2~3mg,主要来自卵巢。 排卵后,上升为每天20~30mg,绝大部分由卵巢内的黄体分泌。黄体酮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内膜,在女性怀孕期间,孕酮激素可以给胎儿的早期生长及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能够对子宫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另外,孕酮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都是相当重要的女性激素。雌性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成熟,而孕酮激素则是在雌性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

黄鲂的介绍

别名:赤虹、老板鱼 简介:板鱼别称老板鱼,因其形状酷似农具犁铧头又称铧子鱼,学名孔鳐。生长在近海底层,肉质鲜美。 黄鲂的制作技巧 将板鱼与豆腐加姜片,葱段,蒜及胡椒粉,盐,油烹后炖之,出锅前再撒些香菜末。炖出的豆腐其鲜嫩度胜于鱼肉。又因其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很受欢迎。

黄豆芽的介绍

据分析,在每100克黄豆芽中,含蛋白质11.5克,脂肪2克,糖7.1克,粗纤维1克,钙68毫克,磷102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03毫克,维生素B10.17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烟酸0.8毫克,维生素C20毫克。据研究,黄豆在发芽4-12天时维生素C含量最高,如同时每天日光照射2小时,则含量还可增加一倍。但不宜日照过久,以免豆芽变老而降低口味。 黄豆芽还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黄颡鱼的介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黄颡的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岔尾黄颡、盎塘黄颡、中间黄颡、细黄颡、江黄颡、光泽黄颡等。 黄颡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

蛋黄派的介绍

蛋黄派以小麦粉、鸡蛋、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油脂、乳化剂等辅料,经搅打充气(或不充气)、成型、烘烤、夹入或注入糖、油脂等混合而成的馅料(或软棉花糖、果酱馅料),在其表面涂饰(或不涂饰)巧克力浆及其制品等,经预包装而制成的各种蛋类芯,是一种夹心蛋糕的名称,是一种集茶点、早餐为一体的小食品,由于其浓郁的蛋香味、松软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以及独立包装便于携带,且保质期比普通糕点明显延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的蛋黄派所用的糖类主要为蔗糖,保湿剂大部分是山梨糖醇。外形看似小面包,但吃起来十分酥软,里面有类似黄油的东

黄河蜜的介绍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 464公里,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人口97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耕地1.79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2.5%。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7800万人,占全国的6.8%,耕地1.1亿 亩,占全国的7.5%(以上均为1990年资料)。从河源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上游

生地黄的介绍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地黄、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国各地均有生产。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