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为阐明针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含量及骨密度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人员将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 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对其他组大鼠进行摘卵巢手术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针刺组采用30号针刺入双侧 足三里、 三阴交穴,连接电针,刺激频率为1~3Hz,波形为疏密波,波宽1ms,强度0.7~1.0mA,每日一次,每次电针持续20分钟 西药组灌服浓度为5%的尼尔雌醇,每只灌服5mL/周,其他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 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摘眼球取血,取左侧股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含量。
结果显示,正常组、针刺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显著增高(P< 0.01),血清雌二醇显著增高(P< 0.05),体重显著降低(P< 0.01)。正常组、西药组、针刺组之间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据西京医院中医科王长海副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的重要表现是骨量降低,骨量是评价骨丢失程度和药物防治效果的关键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 骨密度比同性别年轻成人的平均值低至少2.5个标准差。有研究表明,股骨颈骨密度每减少1个标准差其骨折危险性就增加2.6倍。此项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组,说明摘除卵巢后骨密度降低,明显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经针刺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降低了骨折的危险性。同时也证实了针刺疗法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和西药相近。
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
我们的研究表明,模型组血清雌二醇低于正常组,经针刺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针刺不仅能够降低过高的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而且能增加过低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即针刺对雌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还证实,针刺可明显降低大鼠体重,这为绝经后肥胖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绝经期是女性补钙的最后防线
(1)雌激素在女性骨钙代谢中的作用
雌激素具有促进成骨、抑制溶骨的作用,并促进肠道吸收钙质的功能。因此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必然引起骨质的丢失,40岁以后的妇女每年丧失的骨质要占总骨量的1 %,进入绝经期后雌激素分泌水平会持续下降,钙的流失更加惊人。如果不能摄人充足的钙质,老年性骨质疏松将在所难免。
医学家将女性在绝经后发生的骨质丢失专门归为一类独特的疾病,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占全球一半以上的老年女性都会面临骨质疏松的威胁,而且危害极大,因此将其单独列为一种疾病以提高人们对它的重视,做到群防群治。
(2)营养因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而发生的骨质流失,营养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人体长期的钙摄入量不够。相关的科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女性膳食中钙摄入明显不足,远低于正常人需要的标准。
其次是吸收不良。户外活动少,接受阳光也少,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肠钙不能被很好地吸收而发生骨质疏松。
(3)如何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素替代治疗,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并治疗绝经期的各种症状,并促进钙在骨中的沉积,维持全身的骨量。
·摄人充足的钙质,保证每天摄人1200·1500毫克钙质,为了防止夜间禁食后的骨量丢失,可以在睡前进食牛奶或补充钙剂。
·加强体育锻炼,增加骨质贮存并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坚持户外的体育锻炼,既增强了体质又补充了维生素D,可谓一举数得。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
1.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5.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品,对骨质疏松有特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和有关生化检测指标观察临床效果,并设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经治疗,病人骨痛等症首先得到了缓解或消失,生化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骨密度检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有哪些类别
"骨质疏松分为哪两类,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这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以内,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的结构变化,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是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确。"
绝经的并发症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对骨代谢有抑制作用,妇女绝经后骨代谢加速,以骨吸收为主,骨质丢失,渐渐出现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很常见的老年性疾病,60岁妇女的患病率可达25%~50%,中国人易患,其主要并发症是骨折,50~70岁妇女的骨折率比年轻妇女可增加10倍,因而,可降低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甚至缩短寿命。
2、心血管疾病和血脂变化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但妇女在绝经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接近甚至超过男性,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妇女的第1位死因,发现冠心病为第3位死因。
骨质疏松症分哪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 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Ⅰ型) 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Ⅱ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 ~10 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65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2、继发性骨质疏松 因某些疾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一些生活习惯造成的骨质疏松。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有多种,包括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疾病、肝硬化等,或做过胃切除术的病人;慢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肾癌及血液系统肿瘤等经常会发生骨骼转移的肿瘤。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某些抗癫痫药,如鲁米那、苯妥英钠等,以及长时间和大剂量应用肝素抗凝剂,都可引发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 较罕见,主要见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骨质疏松疼痛的分类
骨质疏松的分类可有以下几类:
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1、老年性骨质疏松常伴有疼痛,患者也会身高缩短,驼背。躲在疼痛后出现。
2、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是绝经后发病,多在绝经5-10年内。患者会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
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4、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二、根据发生的范围骨质疏松的分类又可有以下两种: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3、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4、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5、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综是所述就是专家为您介绍的骨质疏松的分类。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在阅读此篇文章后能够引起您的重视,让我们一起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吧!
骨质疏松症的详细分类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何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两个型,I 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见于 50 岁绝经前后妇女。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 65 岁以上女性和 70 岁以上男性发生的骨质疏松为Ⅱ型骨质疏松症。
烟草和骨质疏松之间有何关系
那么烟草和骨质疏松之间有何关系呢?首先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在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生年龄比人们想象的更早,甚至从二三十岁就开始了。而烟草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最终导致骨密度降低,形成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时间越长,骨质流失的情况就越严重,骨质疏松就越明显。在韩国的一项研究中,从不吸烟的绝经后妇女,其骨质疏松的程度与其接触的二手烟暴露情况成正相关。
所以无论是吸烟者和暴露于二手烟的人群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或检查发现密度下降时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戒烟和远离二手烟的暴露。
中年女性身材变化大警惕绝经后骨质疏松
医生指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严重影响家庭幸福生活。
中年女性尤其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在没有发生骨折之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现驼背、身材变矮、或骨痛时,常常已经发生了骨折。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不能忽视任何不适。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多因素性疾病,遗传、生活方式、营养等均与发病有关。具有以下高危因素者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白人及亚洲妇女、骨质疏松症家族史、或具有影响骨量的特殊基因的妇女、钙摄入不足、缺乏体力活动、大量吸烟及饮酒、早绝经或绝经前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取决于其骨峰值及其骨丢失的速度,骨峰值高及(或)骨丢失慢者,不易发生,骨峰值低及(或)骨丢失快者容易发生。
绝经后骨质疏松该吃什么
2011年,我被检查出患了绝经后骨质疏松,通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才完全康复。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得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该吃什么,下面,我就以我的经验,把我患病期间吃的两道食疗告诉大家,希望对这方面的患者有用。
1我的第一道食疗是乌豆猪骨汤。做法是将乌豆洗净浸泡一段时间,猪腔骨洗干净后用水焯过。然后把它们一起放进沙锅中,加入清水煮一段时间,熟了之后加上葱、姜就可以吃了。这道食疗是活血、祛风,所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食疗。
2第二道食疗是紫菜虾皮鸡蛋汤。制作方法是把鸡蛋打碎然后搅匀,然后把紫菜、虾皮、芹菜叶洗净。锅中放入适量清水,煮开后,倒入淀粉汁搅匀,放入虾皮紫菜后紧接着倒入鸡蛋汁煮沸,放入芹菜叶后调味就可以吃了。这道食疗有益气补血,补充钙质的疗效,所以对我这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疏松的症状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骨质疏松的分类有哪些呢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1、老年性骨质疏松常伴有疼痛,患者也会身高缩短,驼背。躲在疼痛后出现。
2、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是绝经后发病,多在绝经5-10年内。患者会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发生的范围骨质疏松的分类又可有以下两种: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