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拇指点颈臂穴可以治疗手麻

拇指点颈臂穴可以治疗手麻

手臂麻木,30岁以上妇女为多见。原因多半是在育产期喂育婴儿时脱钙、缺钙或者是产妇身虚体弱,手臂感受了外界风、寒、湿之邪堵塞经络所致。

手臂麻木,时而有针刺样痛,时而有胳膊僵硬、运动不灵活的症状,但手的捏握力均不减退。一般为两侧同病,亦有轻重之分,遇水着凉或劳动后麻木加剧,夜里比白天重,以致影响睡眠和工作。采用拇指点“颈臂穴”来治疗本病,疗效很好。

“颈臂穴”位于锁骨上凹,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向上一寸为颈臂穴,前胸缺盆穴的外上方。点按颈臂穴治疗手麻操作方法如下:

1、点按法

医生站在病人对面,病人取坐位。如右手麻,则医生把左手放在病人的右肩头,以拇指按患侧的“颈臂穴”,并轻轻向深部作点按,逐渐加重,稍加滑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

2、指拨法

医生站在病人背后,病人取坐位。如右手麻,则医生把右手放在病人的右肩头,以食指按于患侧的“颈臂穴”,轻轻用扣力作向下、向外方向拨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

只要不是颈椎病或骨质增生引起的手臂麻木,用大拇指点压颈臂穴均有疗效。坚持治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疗效哦。

按摩五大穴位治疗颈椎病

长期低头工作的上班族很容易得颈椎病,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长期低头会导致我们颈部肌肉疲劳、颈椎病变,出现颈部疼痛、恶心、头晕等症状,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能缓解颈椎病的五大穴位。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

肩周炎按摩手法图解

按揉肩井穴

位置:后劲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感为佳。

功效:可以治疗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上举者按摩此处有效。

按揉肩贞穴

位置:肩关节后下方,手臂内收时,腋后问头上一大拇指宽处。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站于被按摩者肩膀疼痛一侧,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肩贞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肩部肌肉萎缩等。

按揉肩髃穴

位置:上臂外展90度,在肩部最高点处前下缘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站于被按摩者肩膀疼痛一侧,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肩髃穴约2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肩部肌肉萎缩等。

按揉曲池穴

位置:屈曲肘关节,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手法: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不适。

按揉肩髎穴

位置:上臂外展90度时,在肩部最高点的后下缘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站于被按摩者肩膀疼痛一侧,先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肩髎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肩部肌肉萎缩等不适。

揉捏条口穴

位置:小腿外侧上,从膝关节前下方小骨突起到外踝连线的中点。

按摩手法:按摩者用拇指或者食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条口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感为佳。

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肩周炎、肩膀疼痛等不适。

按什么穴位治落枕

后溪穴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为治疗头项痛的有效穴,主治落枕,头项强痛,肘臂痉挛疼痛,腰部急性扭伤,癫痫等症。

腧穴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掐按患侧后溪穴3分钟,力度不宜过重,以有酸痛感为宜。

肩井穴

肩井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是治疗肩背痹痛,上肢不遂,落枕,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中风,瘰疬等症的有效穴。

腧穴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至有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

腕骨穴

腕骨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原穴,位于手腕,经常按摩该穴,可调气活血,舒筋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落枕,耳鸣,目翳,黄疸,消渴,热病,疟疾,腕痛。

腧穴定位:在腕区,在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 指腹按揉穴位,力度适中,每次3分钟。

教你小儿咽喉炎的按摩疗法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其前额,用另一手拇、食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大椎穴处,以局部红紫为度。

(4)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2、穴位定位及功效:

(1)廉泉穴

取穴方法: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2)风池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疾病:风池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3)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4)少商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昏迷,癫狂。

(5)尺泽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

主治疾病:

尺泽穴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手麻怎么办小妙招 按摩缓解

手掌心向上,腕横纹正中后二寸约三横指的距离。刚好在正中神经上,治腕管隧道综合症最好,是手指麻、手酸痛的良穴。

手肘弯屈,肘尖端往手腕方向三寸四横指距离,肌肉鼓起来的地方,按到穴位有酸胀的感觉。治疗肩颈引起上肢麻到手指的症状,按压手三里后,一直揉按到手腕处。

颈臂穴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向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处。

医生站在病人背后,病人取坐位。如右手麻,则医生把右手放在病人的右肩头,以食指按于患侧的“颈臂穴”,轻轻用扣力作向下、向外方向拨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也可以拇指按患侧的“颈臂穴”,轻轻向深部作点按,逐渐加重,稍加滑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

当我们做低头的动作时,后颈部可以摸到一块高起且可以活动的椎骨,这就是第7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大椎穴直向上2寸的水平位置,颈后正中线左右旁开1寸处就是颈百劳。

首先,俯卧在床上,将枕头垫在前胸,自然低头。然后让家人用双手中指沿后颈部从上往下慢慢推移,一般会在百劳穴处摸到骨性顶手的压痛点。摸到后可先在此段轻推按摩,接着用拇指尖对准颈百劳向健侧顶推,若感觉压痛点消散,则表明起效。这种“指针法”可以松解受压神经,具有通经活血之效,手指麻木的症状自然也就能得到缓解。

颈椎病的早晨按摩操

对于颈椎病,最好进行按摩治疗。

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进行脸部按摩,用双手掌面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和耳后各10次;

然后将五指分开,如梳头状自前向后梳10次;其次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

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随后擦后颈部10次,并上下移动,抓拿后颈部,依次用大拇指点揉左右风池、天柱、天鼎等穴。

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最后,一手托枕部,一手反掌托下颌,在进行轻柔的徐徐牵引下旋转运动数次。另外,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揉搓,并且点按曲池、合谷等穴位;

头晕、头痛者,可用双手五指尖轻轻叩击头部。每日晨起1次,每次15分钟,长期坚持。

按摩五大穴位治疗颈椎病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

脖子落枕按摩那个部位 肩井穴

肩井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是治疗肩背痹痛,上肢不遂,落枕,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中风,瘰疬等症的有效穴。

腧穴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至有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

相关推荐

肩胛骨酸痛怎么按摩

按摩肩髃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操作手法:一手按住患病的肩膀,用食指用力按揉3分钟,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功效:大肠经上的穴位,用于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配合肩髎、肩贞等穴位,适用于肩胛骨酸痛之症。 按摩肩井等三穴 取穴部位:肩井穴在人低头时,颈部后方会突出一块骨头,肩井穴在这块骨头与肩膀末端连接线的中间;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处。 操作手法: 1、取坐

如何用按摩减轻爱人的喉咙痛

按摩主穴 按> 天鼎穴 位置:在侧颈部的喉结约一指宽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或坐位,按摩者用双手中指或拇指按两侧天鼎穴1分钟,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功效: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喉异物感、咽喉部肿块、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等。 按> 水突穴 位置:喉结斜下方,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前缘。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或坐位,按摩者双手拇指或中指按水突穴1分钟,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功效: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声音沙哑、咳嗽、气喘等。 按> 天突穴 位置:颈部,在胸骨上窝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

手指关节疼痛有什么偏方可治

我给你一个穴位的办法----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当然也可以用上面二楼的办法除了阿四疗法外,在下面四个穴位上面贴: 用谷草烧成灰,装入小袋中,哪痛往哪和在下面这四个穴位上贴,每晚贴一小时,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一 阳池 胳膊用力过度出现酸痛症状时,可按这个穴位来缓解。 位置:手背一侧,中指和无名指之间部位向上与手腕相交的凹陷位置。 主治:腕痛、指痛、肩臂痛、耳聋、消渴等。 二 鱼际 手部麻木、拇指活动困难时按压该穴位。 位置:张开手掌时拇指最下方和手腕联线间最突出的地方。 主治:拇指麻木、咳嗽、咳血

颈椎病的拔罐治疗方法

一、寒湿阻络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 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

感冒穴位的按摩手法

一、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 1、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二、头痛,怕冷,肌肉酸痛 1、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印堂穴:眉毛中间; 3、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百会穴:头顶中央;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三

睡眠不好易疲劳可按摩这些穴位

1、按揉心包经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2、轻叩百汇和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

颈椎病拔罐治疗方法

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一般出现颈僵,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头痛头晕,肩、臂、指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偏盛及轻重不同分为寒湿阻络 、血瘀阻络2型。 一、寒湿阻络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 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

头痛的按摩手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 (1)先用大拇指指瑞,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左右手往返交替,各9次。 (2)用食、中两指指腹,沿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再抹回来;右手食、中指推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9次。 (3)用一指掸椎法,以双大拇指指端,从各自内服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平躺的“8”形,往返推约8~10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一侧轮着刮眼眶,方向向上,往返9次。 (4)用双大拇指

手脚麻木怎么按摩 手臂麻木按摩穴位

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改善动脉血管弹性,增加肢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肩关节周围的血供,从而缓解手脚麻木现象。主治肩周炎,上肢不遂等症。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按摩方法:正坐,左手屈肘抬臂,与肩同高,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两侧穴位各按压五分钟。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功效,是治疗上肢臂痛筋缓,或半身不遂,漏肩风,肩臂不举等经络病症的常用穴位。主治肩肘关节疼痛,上肢不遂等症。 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

犯颈椎怎么办才好?

介入法治疗颈椎病 介入手术属于新型高科技治疗方法,其独特的治疗手段被广泛的应该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方面能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 自我运动治疗 1、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2、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3、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硬结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上进行揉按、推掐。 5、远道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