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孩子感到羞愧和内疚吗
应该让孩子感到羞愧和内疚吗
康康妈最近很苦恼,来到育儿专家的诊室这样讲述:康康由于爷爷奶奶的娇惯,越来越霸道。一天他的小表弟(1岁半)来家中玩,每个孩子都分到3个草莓,可是康康竟然将小表弟的草莓抢过来吃了。当时我批评了康康,让他马上给小表弟道歉,康康就是不肯,还大哭起来。奶奶说:“干吗让孩子感到不好意思!不就是多吃了几个草莓吗!他才3岁!”对于康康的霸道行为,难道不应该让他感到羞愧和内疚吗?专家这样解答了康康妈妈的疑问。
专家解答:必须指出的是,羞愧和内疚虽然是负面的情感,但是它是孩子情感生活中的正常部分。适度的羞愧和内疚感对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孩子在1岁至1岁半时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开始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羞愧、内疚等情感。这是与社会性需求有关的情感体验。当孩子做出了感到羞愧和内疚的事情时,孩子还没有理会,家长就应该启发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这种情感虽然让孩子处于一个痛苦状态中,但这种情绪体验让孩子能够纠正自己的行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这种情感的体验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关键是让孩子产生一定的羞愧感和内疚感后,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很快从羞愧感中解脱出来,回到兴奋的情绪中去。从事脑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专家也明确指出:一些羞愧的情绪,有助于刺激右脑更快地建立有关情感体验的神经通道的连接,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及时地从羞愧中复原过来,那么孩子在感情和自律能力上都能均衡地发展。如果长期处于羞愧中,神经通道也就做了错误连接,造成孩子自闭、激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
综上所述,专家认为康康妈做法还是对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怎么治疗 心理治疗
在人质被解救,并且心情平静和休整后,再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比较好。
心理治疗主要是理清患者的认知,让患者清楚的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并不用感到羞愧。慢慢帮助患者从应激创伤以及心理障碍中走出。只要有正确的认识,症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与独立
小孩子耐性差,马虎是很多见的,我们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一道功课的问题,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不至于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拐棍儿。学习的终究目的不仅仅是解出一道问题,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分的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愧,而不批评又会使他没有责任感,无法达到让他改正错误的愿望,所以,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关键就是掌握好这个度。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孩子是否具有诚实的品格对他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则。
关注孩子的倾诉,因为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无条件的信任。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关键时期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
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
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
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最好是让孩子有一定的亲身体会,但一定要适度,不要让孩子感到过大的压力。
导致包皮包茎的主要病因
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相反却被灌输了许多消极的违背性科学的谬误和偏见,又缺乏自信心和家人与朋友讨论有关性的问题。他们往往独处孤僻,郁闷不乐,无法摆脱。
⑵成长于过分严厉、充满压抑气氛的家庭,不能表达任何情感和感受,不鼓励任何亲昵和感情的共享,往往具有惊恐、悲愤、淡漠的感受,常常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些感受。女性在他们眼中是陌生的人,一旦遇到挫折便会羞愧无比,感到无地自容。
⑶成长过程中不会体验他们的身体,特别是生殖器。他们总不能摆脱对性表达和性乐趣追求的内疚,完全抑制对生殖器的探究,生怕突破禁忌带来损害,内疚与畏惧造成的过分焦虑使得他们的包皮始终保持在青春期前的状态。
怎么预防厌食症 生活方面
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容易出现食欲衰退的情况的,或者有的人干脆就通过食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出现暴食行为,而过后又产生愧疚感,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减肥,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心,也能够刺激食欲。
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他会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从而提高就餐积极性。
当孩子实在吃不下时,不要勉强,能吃多少是多少,但是要注意控制日常的零食。
孩子患上遗尿症的原因
一、发育因素
遗尿症的孩子通常会出现睡觉姿势不安分,乱蹬乱翻,多梦咬牙等,醒时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者精神萎靡,经常发呆,上课走神等。不仅会影响大脑的发育,还可能会造成其他功能发育的不健全。像是生殖器发育,可能出现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等,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殖器疾病,如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二、心理因素
尿床非孩子所愿,因此出现遗尿,孩子会感到羞愧,内疚,自卑等,消极的情绪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久而久之,会养成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的性格,引起人格的变态,成年之后,性格依然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三、大脑神经因素
大脑的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唤醒是出现遗尿症的突出表现特点。此类患儿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症状。会对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智商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统计,尿床的孩子比不尿床的孩子智商低17%-23%。
儿童厌学症的三大表现
①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这些人认为读书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读的书越多,工作待遇就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
②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
这些人表现为用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既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生却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③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偏差
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感到好像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忧郁症的简介
轻度抑郁症以持续的心情低落为特征。在情绪方面,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病前的精神创伤常盘踞在脑中,以致精神不振,脑力迟钝,患者为此感到羞愧和内疚。在认知方面,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降低,思维迟缓,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自我评价下降,常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误,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人关爱,并为此自责和自罪。在行为方面,动作迟滞,无精打采,表现为被动、依赖、退缩,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孩子尿床了爸妈应该怎么做
1、宝宝小时候不要把尿
从小就把尿的宝宝,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尿床。因此建议宝宝小的时候,不要给他把尿。
2、耐心等待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膀胱的功能也会越来越成熟,尿床的现象会随之减少。这需要孩子、父母都耐心等待。
3、调整生活方式
晚上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或进食太多含水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橘子、梨等。
4、适当的时机进行如厕训练
研究发现,许多在18个月以前便开始接受训练的宝宝,直到4周岁后才学会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周岁开始训练的,到3周岁时几乎都能自己上卫生间了。
如厕训练先从白天开始,晚上可以继续让孩子穿着纸尿裤。如果连续几天发现纸尿裤里的尿液很少甚至没有,那么晚上也可以尝试不给孩子穿纸尿裤了。
5、安抚孩子
告诉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为此感到羞愧。如果孩子希望你帮ta保守这个秘密,那么我们就要说到做到,不给孩子心理压力。
6、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前面提到,孩子失落、生病或者感到自己不受父母关注时,也可能会引起尿床。建议爸妈们,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体会到你们的爱,焦虑减少之后,孩子尿床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孩子遗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大脑神经因素
大脑的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唤醒是出现遗尿症的突出表现特点。此类患儿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症状。会对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智商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统计,尿床的孩子比不尿床的孩子智商低17%-23%。
发育因素
遗尿症的孩子通常会出现睡觉姿势不安分,乱蹬乱翻,多梦咬牙等,醒时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者精神萎靡,经常发呆,上课走神等。不仅会影响大脑的发育,还可能会造成其他功能发育的不健全。像是生殖器发育,可能出现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等,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殖器疾病,如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心理因素
尿床非孩子所愿,因此出现遗尿,孩子会感到羞愧,内疚,自卑等,消极的情绪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久而久之,会养成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的性格,引起人格的变态,成年之后,性格依然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教你4法帮孩子克服内疚感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孩子总是不可避免犯一些错误。知错就改让家长感到欣慰,这里有一个隐患问题需要各位家长注意,那就是孩子的内疚感。不要认为孩子犯了错有内疚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要知道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避免孩子内疚是解决问题最健康的一种方式,父母要试图阻止你的孩子感到失望或内疚。按照以下这四个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往往没有必要的愧疚感。
1.提醒孩子为什么纪律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开始感到内疚,是因为我们已经设置了明确的界限,请提醒孩子,为什么纪律和规则非常重要。这可能意味着新的教学,以防止你的孩子再今后做出错误的选择,帮助孩子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感到内疚的时候哭了,因为他没有做到的事情,或者自己感觉不好,家长要教孩子着眼于长远的目标。让他告诉你为什么要内疚(感到内疚的原因),以及今后他的想法是什么,帮助孩子了解只有日后的行动才是重要的,过去的错误只是铺垫。
2.学会容忍你的孩子
为人父母是快乐的,你必须让自己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这是教学所必需的技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是教导孩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意味着你将花时间体会孩子的愤怒、悲伤和失望。但要记住只是因为你的孩子不舒服,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做不同的事情。事实上,这时是让儿童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不舒服的感觉的最佳时机。如果你给孩子指导或者忽略,都不会有助于他找到满足需求的好方法,他也不会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3.找到策略来应对内疚感
制定一个计划,以帮孩子应对负罪感。调用一个朋友、深呼吸或者用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都填满,任何能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看到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应该很心疼。但是,重要的是你不用花很多时间试图证明你的情绪,孩子才最重要。你只要给一些简要的解释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孩子哼唧、回避或者发脾气,使用选择性忽略,并且不提供任何积极的强化建议,直到您的孩子的行为得体。
4.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也许,你有的时候对孩子太严厉了。没有任何一个孩子非常完美,正如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是完美的。试着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多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避免内疚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