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宝宝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治疗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如何预防宝宝痢疾
1.注意卫生
(1)注意苍蝇
通常来讲,四处传播痢疾的苍蝇是宝宝健康的杀手之一。苍蝇身体中含有不计其数的病菌,很容易扩散并附着在食品、餐具、玩具上面。如果宝宝吃到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者用手碰触携带病菌的玩具,就容易得痢疾。
(2)勤洗手
宝宝一定要注意卫生,增加洗手的频率,在方便之后、吃饭之前都要用洗手液洗干净手,最好不要随便咬手指,咬指甲。
2.注意饮食
(1)购买食品要小心
家长需要为宝宝创建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更要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购买食物前一定要注意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2)注意饮食卫生
痢疾是通过粪便到口腔的途径进行病菌传染的,要是宝宝吃的食物里有痢疾杆菌,那么宝宝就会染上痢疾了。故而家长要给宝宝准备新鲜的食品,有的食物即使只有一点腐烂也最好也不要给宝宝吃,更不要说已经过夜的食品了。
(3)注意冷食安全
即使是买来的熟食,从冰箱里拿出来之后也要加热。一些可以生着吃的蔬菜和水果必须洗得干干净净,可以用适量的开水烫煮一下,达到消毒的目的。不要让宝宝吃一些杂牌或无牌的冷饮产品。
(4)避免马路上吃东西
家长最好不要让宝宝在马路上并且是毫无遮挡的情况下吃东西,风中夹带着人肉眼看不到的尘土和细菌,很容易会附着在食品上,宝宝吃下肚去也有可能感染痢疾。
3.杜绝感染源
宝宝的体质较弱,免疫能力跟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时家长感染了痢疾,但症状不明显,就不会注意隔离消毒的问题,从而无意间传染给了宝宝。所以家长一旦有了症状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并进行适度地隔离,同时注意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得了痢疾的宝宝要如何护理
对于小宝宝来说,自身免疫力比较低,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经常生病,而痢疾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发病属于急性,还会伴有发烧的症状。其发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所致,宝宝患了痢疾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那么用药后如何护理宝宝呢?
让宝贝卧床休息
如果宝贝的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
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如牛奶等,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切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注意保持臀部卫生
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有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做好隔离防护
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台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以上内容是宝宝得了痢疾后的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小儿痢疾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宝宝患病后,家长们一定要细心护理,特别是当宝宝出现发烧症状后,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得到系统治疗后,家长们尽量按照以上所述护理宝宝。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小儿痢疾其实有很多种,比如细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宝宝患有痢疾了,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应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痢疾的种类,对症下药。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较多、时间较久,细菌多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用药时间要长,还应根据患儿的 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停4天,再用药4天,如此用药整个疗程共23~26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药物灌肠,每日1次,疗程7~12天。 还可同时用中药治疗。为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可采用支持疗法,小剂量反复输血或输血浆。
3、细菌性痢疾
顾名思义是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可杀灭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要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在用药的方法,用药的疗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 同。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吡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痢特灵、黄连素等。在用药方法上,有口服和注射,注射分肌肉注入 和静脉输入,还有将药物经肛门注入的灌肠。如前所述采用哪种方法,须根据不同年龄、病情的轻重、痢疾的类型(急性、中毒性、慢性)而决定。
阿米巴痢疾症状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3周,亦可短至数日或长达余年。
1、轻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间歇出现腹痛、腹泻,粪便中有包囊。常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虫主混合感染。肠道病变轻微,有抗体形成,当肌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痢疾或肝脓肿症状。
肠阿米巴病2、普通型包括急性与慢性两种表现,全身症状轻,无发热,起病缓慢呈间歇性腹泻又称阿米巴痢疾。典型急性表现为粘液血便呈果酱样,每日10余次,便量中等,粪质较多,有腥臭,答辩镜检可发现滋养体。本型的基本表现为结肠直肠炎热,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有关,如病变局限于盲肠、升结肠、粘膜溃疡较轻时有便此次增多,偶血便,溃疡较时表现为典型缓解,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易复发或转入慢性。慢性者各种症状可交替持续数月或数年,反复迁延发作后可致贫血、乏力、腹胀、排便规律改变或肠道功能紊乱,体检触及结肠增厚与压痛。大便镜检可有滋养体和/包囊。
伴里急后重,粪便量多,伴有呕吐、失水,甚至虚脱或肠出血、肠穿孔或腹膜炎。本型少见常发生在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孕妇或接受激素治疗者。
宝宝痢疾怎样护理
1.检查
(1)并发症
家长除了要检查宝宝腹泻的状况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发热、恶心、便血。要是宝宝已经开始便血,就需要马上将宝宝送往医院。
(2)喂食
家长此时应该适量地喂给小朋友比较快消化的食物,如流质的粥、面汤等等。
(3)清洗
在宝宝每一次腹泻结束之后,家长应该及时给宝宝进行冲洗,可以香皂来消毒。
(4)隔离
家长需要将患病的宝宝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起来。
(5)消毒
宝宝所使用的一切用具都要进行严格规律的消毒。采取开水煮沸的方法最为适宜。盛食物的器具要放在开水里烹煮一刻钟,家长最好给宝宝买一些方便消毒的玩具,比如塑料的、木头做的积木等。处理大便时要注意大便和漂白粉的比例是一比四,将它们放置于单独使用的容器中,密闭两个小时后统一处理。另外,家长应该注意多给房间通风,多晒被子,被子床单这样的床上用品最好晒六个小时左右。
(6)防脱肛
宝宝需要躺在床上多多休息,如果肚子还疼,家长可以灌好暖水袋放在宝宝的腹部上。如果宝宝想解大手,可以直接拉在尿布里,不一定要去厕所,防止脱肛。
2.应对
(1)宝宝脱肛
当宝宝在排泄后发生脱肛现象时,家长不要惊慌,先将手上的纱布涂蘸凡士林,再托住,边按摩边上推,过不了多时就能复位。
(2)宝宝呕吐
宝宝如果呕吐的次数过多,家长可以先让宝宝的胃空一会儿,采取静脉注射营养液的方法也是可以的。总之,千万不要宝宝还在呕吐时,就一味地塞给宝宝吃的。而在宝宝基本恢复了的时期,家长要想方设法激发宝宝吃东西的欲望。家长可以在吃饭前半小时喂给宝宝胃蛋白酶,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同时要给宝宝极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营养。不要一次吃太多,要多吃几次,每次适量,等宝宝适应了之后,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3.防护
(1)灌肠
在进行灌肠之前,家长应该先向宝宝讲明情况,避免宝宝发生抗拒。还要注意排空胃肠中残存的大小便。
(2)密切关注
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映和身体状况的改变,特别要关注宝宝排泄物的状况,和每天排便的次数。要是宝宝突然发高烧,有肢体冷、脸色白、昏睡、呓语、情绪躁动的现象时,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复查。
(3)采集粪便
家长在采集宝宝的粪便做细菌培养的时候,要注意选取宝宝排泄物中富有大量脓血和粘性液体的所在。采集完毕后迅速送到医院供医生实验,这样能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如果连续三次的实验结果都是阴性,那么就可以把宝宝从隔离室中接出来了。
宝宝痢疾的特点
1.发病季节
夏秋季是常见的发病季节。
2.传播途径
宝宝痢疾的重要传播路径是患儿的粪便,此外,被苍蝇所携带的病菌侵染的食物、用具、玩具等物品也具有传染性。
3.病理症状
(1)轻型病症
除了腹泻之外,还会有体温升高、腹痛腹胀、排除粘液便、血便的症状。
(2)重型病症
当病情加重后,宝宝会有发高烧、肢体痉挛、休克的症状出现,需要及时送医抢救。
4.护理要点
(1)卫生清洁
不仅生存环境卫生需要注意,小朋友的饮食卫生更需要多加重视。定时灭虫,清洁屋子,勤洗手,多通风。
(2)生活习惯
家长要注意教导宝宝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在吃晚饭后要去冲洗双手,严禁随地方方便等,来防止胃肠传染性疾病入侵人体。
(3)食品安全
注意所购买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还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商标,看产品是否为正品、出厂日期是否清晰、产品是否变质等。 绝对不能买三无产品。
(4)注意消毒
餐具、玩具及部分小型家具要定时清洗消毒,有条件的要勤加清洁,高温曝晒来消毒,防止病菌侵入。
痢疾症状
1、发热是痢疾症状之一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患者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患者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患者大便很快成形,患者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2、腹泻是痢疾症状之一
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表现上看,主要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往往突然发病。结肠炎则是多数隐匿发病,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者便秘,也可能出现除消化系统之外的表现,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表现。
3、炎症是痢疾症状之一
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 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 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宝宝拉痢疾的症状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
1、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型痢疾。此型具有较典型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痢疾。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
4、中毒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痢疾: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一般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宝宝拉肚子吃益生菌有用吗 痢疾:不管用
如果宝宝拉肚子是由于痢疾引起的,那么吃益生菌是不管用的。
通常痢疾会有发烧、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宝宝拉肚子贴肚脐贴管用吗 感染引起拉肚子:没什么用
如果宝宝拉肚子是由于饮食不洁、喝了不干净的水等导致的肠炎、痢疾等,那么光用肚脐贴是没什么用的。因为肠炎、痢疾等病症是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外部贴肚脐贴根本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甚至还可能会耽误治疗。
通常患有肠炎、痢疾的宝宝,大便次数可达到10次以上,大便呈赤豆汤样、粘液带血样,还可能出现发烧、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个月宝宝拉肚子可以用肚脐贴吗 肠炎、痢疾引起的拉肚子没有用
如果四个月宝宝拉肚子是肠炎、痢疾引起的,那么用肚脐贴的作用不大的,因为肠炎、痢疾是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外部贴肚脐贴根本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甚至还可能会耽误治疗。
通常患有肠炎、痢疾的宝宝,大便次数可达到10次以上,大便呈赤豆汤样、粘液带血样,还可能出现发烧、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宝宝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
(1)原理
清热化湿专门针对因湿热而产生的痢疾,通过药膳让体温回复正常、排便情况恢复正常、由阳转阴。
(2)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白芍、黄芩、黄连、当归、槟榔、马齿苋、木香等。
(3)作用
有利于清除肠道湿气、调样中和气血、畅通肺腑。可以减缓痢疾杆菌的成长速度,有利于帮助肠道蠕运动,清除湿气化解毒素,解毒排淤。
2.寒温并用法
(1)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乌梅、艾叶、川椒、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
(2)作用
这一方能够调和阴阳,去冷除湿,导滞清痢。川椒等中药有利于帮助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乌梅可以杀菌,保持肠道酸碱度中和,让导致痢疾的细菌无处生长。赤石脂如同木耳一样,可以吸附有毒物质。
3.中西医结合法
(1)药物
所需中药包括干石榴皮、白头翁和黄柏,加水煎服。
(2)作用
干石榴皮可以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白头翁能够帮助宝宝抑制肢体痉挛,镇定安神。黄柏则是清热解毒的良药,也可以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煎药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疗程所用的药物称作止痢汤。其中包括了干石榴皮、白头翁和黄柏,每种药物取三十克,兑入三百毫升的清水,进行烹煎直到剩至一百毫升。给宝宝服药的时候要注意,每一天喝三顿,每一次三十毫升。还要附加西药TMP,每天两次,一次0.2克。一个疗程包括两天的药量,要是没有好转迹象的话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疗程,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嘱适当酌减。
4.外治法
(1)药物
所需中药为生大黄,加水煎熟后冷却静置,从肛门内灌注。
(2)作用
生大黄有利于清除积滞、清热解毒,化解肿胀淤血,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煎药方法
a.贴脐止泻饼
所需药物包括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和木香,每种药物分别取两克,研磨为细小的粉末。再选取无核的枣四个,分别取生姜和小葱各十克,捣碎后和药末一起搅匀,加入蜂蜜,做成药饼,每个药饼的控制在硬币大小。把药饼贴在宝宝的肚脐上面,用绷带绑在腰上,每隔六到八小时更换一次。
b.灌肠法
只需三十克生大黄,倒入五百毫升清水,大火煎煮一刻钟,倒掉药渣,保留两百到三百毫升的药液,将其冷却。每次使用三十到五十毫升,从宝宝的肛门灌进去,让药液停留一个小时以上。
不过,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不同,建议各位先询问医生意见,在得到许可后,再试试这两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