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的功效
干姜的功效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健胃的功效,干将中的多种莰烯、姜醇、龙脑等对瘤癌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还可兴奋中枢和心脏、健胃、止呕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治癌验方】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胰尾癌等。
1.消化系统肿瘤
人参6g,干姜5g,炙甘草6g,白术9g。水煎去渣,温服,每日分3次服,服后可饮适量热粥以助药力。(《抗癌良方》)
2.胰尾癌
川椒10g,干姜10g,党参15g,白术10g,白芍15g,茯苓10g,猪苓10g,百合30g,藿香10g,佩兰1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血热妄行忌服,孕妇慎服。
姜功效怎么样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1.增进食欲、促消化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
2.镇吐
有末梢性镇吐作用,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在肚脐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闻,有防晕车晕船之效。故民间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的说法。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3.活血驱寒
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4.杀菌
体外实验表明,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助阳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 “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6.解毒
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干姜丝绿茶的做法 功效
抗过敏、抗疲劳、提神、辅助防癌抗癌、辅助治疗口臭
盘点8个生姜功效
1,促进新陈代谢
姜含丰富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血液循环速度,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2,可暖胃、健胃、止呕
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均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脏加快跳动,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产生温热感觉。还能刺激消化道,能使消化道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旺盛,肠吸收能力加强,起到健胃、止呕作用。
3,抗凝血
英国科学家和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里含有的姜酚,可防止血液凝固,效果十分理想。
4,抗菌消炎~“天然抗生素”
生姜滤液能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对阴道滴虫、皮肤真菌和沙门氏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号。
5,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
姜酚和姜烯酚是姜的辣味成分, 具有降血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血压、防止血栓及抗心肌梗死均有特殊的疗效。
6,抗前列腺炎、利胆
日本学者研究认为,生姜中的姜酚可以调节前列腺素的水平,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并有很强的利胆作用。生姜中的辛辣成分6-姜醇和10- 姜二酮等, 能减少胆汁中黏蛋白的含量, 保持胆汁各种物质的平衡, 达到抑制胆结石的作用。患胆囊炎和胆石症的病人,适当多吃些生姜或姜制品,以减少胆结石形成。
7,防癌
德国科学家证实生姜汁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8,抗氧化、抗衰老
姜辣素被人体消化时可产生一种抗衰老物质, 能抑制体内形成过氧化脂质, 防止脂质褐色素———老年斑的形成。生姜的辛辣成分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为有效,因而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这样吃姜功效翻倍
1.早吃姜,胜参汤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其中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姜。
姜的作用很广泛,在厨房可做调味品,必要时还能做药。家里无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喝一碗姜汤,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胃寒,胃口不好,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也就是“早吃姜,胜参汤”。
早上吃姜,养生效果最好,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经之时,此时吃姜,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效果。
那么怎样吃呢?最好是准备一碟子泡姜,早饭就着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酸、甜、辣,加上粥的清香,非常美味。
2.午吃姜,痨病戕
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而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姜正是生发阳气的,所以午后不宜吃姜。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无异于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心火过旺,肺就要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这一点。
3.晚吃姜,见阎王
姜是宣发阳气的,而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三大害处:
第一,使人兴奋,无法安睡;第二,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第三,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凭这几个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最关键的原因是:有的人喜欢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
姜酒同食,百日烂心。姜和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助酒力入经络,酒借助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日积月累,五脏六腑都会受伤。
4.去皮乎?看情况
现在的食谱中,凡是用到姜的,总会说:“姜去皮”。其实,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只要记住一点: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肯定是带皮吃,以免偏性。
干姜的功效和作用
1、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醇、姜烯、没药烯、α-姜黄烯、芳樟醇、桉油素及α-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产物姜酮;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2、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着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3、用于脾胃阳虚而出现里寒证,症见积食不消,呕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4、有效治疗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头晕吐逆。
5、用于肺寒,痰饮内停之咳嗽证。
干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1、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
2、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3、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4、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5、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6、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7、治脾寒疟疾:㈠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㈡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8、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9、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10、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干姜泡水有什么功效
材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生姜与干姜的区别
姜原生的那个块叫母姜,母姜的辣性特别足。母姜晒干了就是干姜;母姜放到土里面当年生出的茎块为生姜;干姜是母姜晒干的,所以干姜的辣性会更足一些;生姜因为是新生长出来的,所以它发散的作用会更强一些。
生姜:最主要的作用是发散表寒,比如感冒受寒了,切两片姜,渴姜汤出一身汗就好了,因为生姜走表,汗往外一散寒邪就随着汗往外出去了。生姜还能和中降逆,比如呕吐的人渴点姜汁可以止呕。
干姜:干姜走表的性质弱,干姜的作用主要是暖中,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对于治疗吃冷饮过度,寒邪直接进入体内,下大雨天淌水,寒邪从下而入,这种情况用干姜暖中效果比较好。
炮姜与干姜的区别
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炮姜是干姜用河砂拌炒到一定程度所得。
炮姜: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状,表面鼓起,棕黄色,内部深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果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干姜的副作用
毒性很弱,干姜浸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折合生药为33.5g/kg;干姜水煎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在250g/kg以上。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干姜恶黄连、黄芩、天鼠矢。
干姜医书有记载
1、《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2、《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
3、《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以上就是一些干姜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干姜有什么功效
调理脾胃脾胃虚寒在中医里被认为是脾胃受寒邪侵犯,或者脾阳不足,可引起腹部的发冷疼痛,胃寒喜暖,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单独使用,或与党参、白术等药物一起使用都属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良药,能调理脾胃,暖胃暖身,促进健康。
缓解衰老
干姜中含有姜辣素和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都是强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缓解衰老很有帮助。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生姜和干姜功效大不同
1、生姜
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功效。尤其在在解热、止呕和解毒3个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所以在临床上,生姜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以及胃寒呕吐、鱼蟹毒等。生姜可以直接食用。例如,用鲜姜30克切片与红糖煮水,趁热喝可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经期腹痛;而将鲜姜榨汁饮用可治胃寒呕吐、咳嗽痰多等,吃鱼蟹时加些姜末与醋,可防鱼蟹之毒。
2、干姜
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功效。尤其在暖胃、通脉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及咳喘之症等。干姜不可直接食用,常和其他中药配伍组方煎汤服用。例如,用于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寒饮咳喘的苓桂五味姜辛汤等,其中均以干姜为主药之一,另外,当阴寒所致亡阳虚脱时,可用干姜加附子以增强祛寒作用,具有回阳救逆之疗效。
生姜功效与作用 开胃健脾
如果可以在饭前吃几片生姜,可以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