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单神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上肢单神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糖、肝功、肾功、血沉、乙肝和丙肝的血清学常规检查;血清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检测;血清维生素B1、B6、B12和维生素E浓度检测;风湿系列、ANCA、免疫球蛋白电泳、冷球蛋白、M蛋白、抗GM-1抗体、抗GD1a抗体、抗MAG抗体、肿瘤相关抗体(抗Hu、Yo、Ri抗体)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1及Borrelia Burgdorferi螺旋体的血清抗体检测;血清重金属(铅、汞、砷、铊等)浓度检测。
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本-周蛋白、尿卟啉以及尿内重金属排泄量。
3.脑脊液:除脑脊液常规外还应查抗GM-1、GD1b抗体。
4.疑有副肿瘤周围神经病、副蛋白周围神经病或POEMS综合征时应行胸部和骨骼X线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
5.基因缺陷分析:一些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可通过基因缺陷检测明确诊断,如TIR突变检测用于淀粉样周围神经病的诊断,PMP22基因缺失用于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PMP22重复、Po突变和ligandin-32基因分析分别用于CMT1A、1B和X连锁遗传型CMT的诊断。
淋巴瘤做什么检查
1. 断层扫描检查: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拍摄,这样可让医生看到淋巴瘤到底在哪里。
2. X光检查:利用放射线检查身体器官有否癌症。
3. 骨髓检查:用针筒在髋骨骨盆附近取出骨髓样品化验。
4. 脊椎穿刺切片检查:使用细针从脊椎取出脊椎液做化验检查,只有特殊的病例才会使用这种方法。
5. 细胞切片検查:用针筒或开刀取出细胞组织化验。
6. 磁核共振摄影:这种检查方法利用磁性及无线电波显示淋巴癌有否转移到神经系统或其它器官。
7.血液检验:用针筒从手臂抽血,医生借着显微镜观察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
8. PET检查:可查出某些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
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
病因复杂,可能与营养代谢、药物及中毒、血管炎、肿瘤、遗传、外伤或机械压迫等原因相关。它们选择性地损伤周围神经的不同部位,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中轴索运输系统意义重大。轴索内有纵向成束排列的神经丝和微管,通过横桥连接,从神经元胞体运输神经生长因子和轴索再生所需的多种物质至轴索远端,起营养和代谢作用;也可影响神经元传递信号,增强其代谢活动。轴索对毒物极其敏感,病变时正向运输受累可致轴索远端细胞膜成分及神经递质代谢障碍;逆向运输受累可引起轴索再生障碍。
分类
由于疾病病因、受累范围及病程不同,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单一分类方法很难涵盖所有病种。首先可先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后者按病因又分为营养缺乏和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免疫相关性炎症、缺血性、机械外伤性等;根据其损害的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主质性神经病和间质性神经病;按照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神经病等;按照累及的神经分布形成分为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等;按照症状分为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自主神经性等种类;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和神经干病。
痛经需做哪些化验检查
1、检查激素水平:内分泌系统是身体的总控制者,通过对激素分泌的调节,该系统掌控着机体的整体功能。而因为种种原因引起内分泌失调,则会引发一系列病症,损害女性身心健康。据统计,90%以上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内分泌失调。
2、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这是痛经的检查方法之一。
3、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
4、双合诊及三合诊,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的病因,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等。肛诊可知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是否增厚,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尤为重要。
发烧40度已经3天没睡觉了怎么办啊
发烧四十度,这不是一般的发烧了。可能是中枢性发烧,或者是败血症引起的发烧了。或者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意见建议:需要及时的用退烧药,可以口服安乃近退烧,效果很好。需要及时的做化验检查,针对发烧的病因治疗。
维生素C竟会影响尿检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应用很广。除了在生病时大剂量使用、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外,许多人还常年口服维C,以提供营养素的额外补充。但是您知道吗,维C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服用后会影响一些检查化验的结果。
维C,是一种抗氧化剂,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所以,任何化验检查,只要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维C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进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尿液分析的影响――大量摄入维C,可使尿隐血、尿糖、尿酮体以及亚硝酸盐等化验项目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本来是有问题,但没能检查出来),进而可能造成医生对疾病的错误判断。
为明确化验结果是否受到了维C的影响,近些年,在尿常规的报告单中,经常会标明尿液中维C的含量,这个数值会帮助医生判断其他项目的结果是否准确。统计资料显示,当尿液中维C浓度大于1000毫克/升时,就会使本来有问题的尿糖结果显示为“正常”。所以,如果维C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时,有些项目就需要慎重对待了。
此外,检验人员从技术方面也作了一些改进,例如尿试纸条采用特别的尼龙层,能抑制一定浓度的维C对化验结果的干扰;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破坏维C后再进行化验检查等。需要病人们注意的是,在静脉输液或口服维C后,不要马上留取尿液的标本,而应该在用药3~4小时后再留尿做化验。当然,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的标本是最好的。
轻微脑震荡需要做化验检查
1.颅骨X线检查,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波和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骨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学者报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脑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叶血流降低。
关节积液需要常规做穿刺检查吗
关节穿刺检查通常是将针头穿刺进入关节腔抽取关节液做化验检查。关节液抽取检查是为了明确病因,如果关节积液的原发病诊断不清楚时,可以考虑抽关节液做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怀疑感染时甚至可以做细菌培养,再看看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可以指导医生精确用药。
多发性神经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正常或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2、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
如果仅有轻度轴突变件,则传导速度尚可正常,当有严重轴突变性及继发性髓鞘脱失时则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则有神经性异常改变,在节段性髓鞘脱失而轴突变性不显著时,传导速度变侵,但肌电图可正常;测定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本病的神经源性损害与肌源性损害的鉴别,也有利于轴突病变与节段性脱髓销病变的鉴别,轴突病变表现为波幅降低,而脱髓销病变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变慢。
3、免疫检查:
对疑有免疫疾病者,可作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等检测以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花矩形成试验。
4、神经活检:
神经组织活检对确定神经病损的性质和程度可提供较准确的证据。
白带常规检查化验单
1、pH值:正常pH值为4.5左右。阴道内呈弱酸性,这是阴道的自净作用,可以防止致病菌繁殖。如果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pH值上升,可大于5~6。
2、阴道清洁度:分为四度,Ⅰ~Ⅱ度属正常,Ⅲ~Ⅳ度为异常白带,表示阴道有炎症。
3、霉菌与滴虫:白带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有无滴虫或霉菌,如存在滴虫或霉菌均用+来表示。这一符号只说明你已经感染了滴虫或霉菌,并不说明感染的严重程度。
4、胺试验:检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通过对白带中的胺试验反应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5、线索细胞:检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很多细菌凝聚在阴道上皮细胞周围,使它边缘模糊不清,这就是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
面神经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茎乳突
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2.额部
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3.眼
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4.耳
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5.面颊
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6.口
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神经胶质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诊断神经胶质瘤可以做哪些检查?神经胶质瘤跟脑瘤一样是恶性肿瘤,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是首选,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疗效。那么诊断神经胶质瘤可以做哪些检查呢?
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除显示肿瘤的形态外,尚可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可鉴别良恶性肿瘤。
2、头颅X线平片:
可发现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
3、脑血管造影:
显示脑血管移位和肿瘤血液供应情况。
4、头颅CT:
星形细胞瘤多为低密度影,脑室内肿瘤多为高密度影,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为混杂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达90%。
5、头颅MRI:
低度恶性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高度恶性肿瘤显示更长T1及T2。少突胶质细胞瘤则显示瘤体边界清楚,几乎无脑水肿,但不能显示钙化。
轻微脑震荡需要做化验检查
腰椎穿刺颅内压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颅内压降低。脑脊液无色透明,不含血,白细胞正常。生化检查亦多在正常范围,有的可查出乙酰胆碱含量大增,胆碱酯酶活性降低,钾离子浓度升高。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1.颅骨X线检查,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波和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骨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学者报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脑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叶血流降低。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的症状
本病多累及胸段脊髓,最初有畏寒及发烧,出现根性疼痛,迅速发展成截瘫,一般数天内即达症状的高峰。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完全缺失,并有大小便括约肌障碍,脑膜及脊神经根刺激性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细菌培养阳性。腰穿脑脊液细胞数增多,椎管呈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脊髓碘剂造影或脊髓MRI可以肯定脓肿的确切位置。
(2)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肢单侧或双侧无力、肌力减退、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无名指形成爪形,上肢肌肉广泛萎缩,下肢也开始出现运动异常,甚至造成瘫痪。
(3)交感神经症状:肢体皮肤干燥、出汗异常。
(4)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上肢单侧或双侧的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或同时伴有颈、肩、背、上肢疼痛、麻木,部分患者下肢也出现感觉异常。
(7)呼吸障碍:吸气、呼气无力、困难。
(8)重症肌无力:患者感觉没有力气,抬腿困难,肌张力下降。
(9)进行性肌萎缩:神经损伤之后肌肉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营养不良,导致萎缩。
(10)束带感:在脊髓损伤平面患者感到像有一根“绳子”勒着一样。
(11)肌营养不良:神经损伤造成所支配的肌肉营养不良,不能正常发育、代谢,形成肌肉“缺损”
并发症
可造成脊髓或神经根损害而导致瘫痪和尿便障碍。脊髓不同部位损伤,造成不同平面的截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