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哺乳期如何保健自己的乳房
女性哺乳期如何保健自己的乳房
1.哺乳前:揉一揉乳房或用热毛巾敷一下乳房,有利刺激排乳,可以避免婴儿过长时间的吸吮;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强的东西擦乳头,以免乳头被损伤。
2.哺乳时:一定要将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吸吮对母亲乳房的牵扯较小,婴儿也容易很快吃饱。
3.结束前:要用食指轻轻地压孩子的下颏,让孩子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反复硬拽可引起乳头或乳房的损伤。
4.哺乳后:可用少许自己的乳汁涂抹在乳头上,由于人乳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对乳头起到保护作用。
哺乳期乳房保健
哺乳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初产妇经验不足,对以下问题应引起注意:
1. 哺乳期产妇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2. 乳房、乳头保持清洁;
3. 哺乳时,应尽量将乳汁排空,每次哺乳若婴儿不能完全将乳汁吸完,则应用吸奶器将其吸净,避免乳汁淤积,否则易致急性乳腺炎;
4. 哺乳时,左右两侧交替喂奶,避免因过多地喂某一侧而引起乳房不对称或一侧乳汁淤积。
5. 哺乳期应佩戴柔软的乳罩,防止乳房发生下垂;乳罩材料以棉布为宜,减少对乳房局部的刺激;
6. 哺乳时间不要超过1年,一般以6个月到10个月为宜,避免因哺乳时间过长而引起卵巢功能抑制,造成乳腺过度萎缩退化;
哺乳期保健注意事项
哺乳期保健注意事项?哺乳期是产后妇女都要经历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产妇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为了使宝宝健康成长,也为了产妇自身健康的恢复,产后女性有必要了解哺乳期的一些保健注意事项。那女性在哺乳期保健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乳房卫生
常用温水洗奶头,哺乳前后都要清洁乳头,不能让婴儿含奶头入睡。喂奶时双侧乳房轮换吸空,发现乳头破裂应立即治疗,防止乳腺炎发生。
产妇爱出汗,应勤换内衣、床单,勤洗澡。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容易感冒,可先用温水擦澡,待体力恢复后就可淋浴。但是不应盆浴,以免因子宫还未完全恢复,宫口还未关闭时污水流入产道而引起生殖器官感染,甚至遗留成慢性炎症。
2、预防乳腺炎
初次给孩子喂奶时,应先将乳头擦洗干净。每次喂奶前要洗净双手。哺乳后要清洗乳头,如有破损要及时治疗。
3、合理的营养
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体力消耗很大,产后常感口渴,所以喝些红糖水并进食稀、软、清淡的半流食较好,24小时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不过由于泌乳的需要,仍应该补充较多的蛋白质和水分。
4、慎重用药
有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直接影响婴儿,甚至使婴儿致敏,发生过敏反应,故应慎重用药。
女性哺乳期保健大全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通常为10个月到1年,哺乳期妇女心理产褥期此时的产妇经过妊娠分娩,机体疲惫,精神紧张,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不佳,加上妊娠后期体内各种激素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此期间可见的精神障碍有:
产后郁闷:指产后3~5天出现的一过性的哭泣或忧郁状态。发生率高达50%~80%。一般24小时内即可恢复如常,但也有少数可能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以情绪低落、欲望下降、活动降低和评价消极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哭泣、孤独、焦虑、易怒、自责自罪、处事能力下降、不能照看婴儿、对生活缺乏信心等,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同时伴有头昏、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通常在产后2周内发病,如果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有残留症状或再次妊娠时有复发的危险。
产后精神病:指产后发生的严重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临床特征是精神混乱,急性幻觉和妄想、严重抑郁和狂躁交替出现,症状复杂、易变,伴有睡眠障碍、饮食变化等生物学改变。多于产后7天内发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哺乳期此期的妇女一般都有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心理状态良好。但亦有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对哺乳、产后护理、身材恢复、性生活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惑,此时医务人员和家人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关怀,帮助乳母顺利地度过哺乳期。
哺乳期妇女保健
母乳喂养和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必须正确指导哺乳。应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这个时候乳房内乳量可能不多,但是通过新生儿吸吮动作可刺激秘乳。应该按需哺乳。
哺乳期乳房保健方法
1、哺乳前
揉一揉乳房或用热毛巾敷一下乳房,有利刺激排乳,可以避免婴儿过长时间的吸吮;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强的东西擦乳头,以免乳头被损伤。
2、哺乳时
一定要将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吸吮对母亲乳房的牵扯较小,婴儿也容易很快吃饱。
3、结束前
要用食指轻轻地压孩子的下颏,让孩子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反复硬拽可引起乳头或乳房的损伤。
4、哺乳后
可用少许自己的乳汁涂抹在乳头上,由于人乳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对乳头起到保护作用。
哺乳期乳房特点及保健
乳房分泌乳汁的过程受三种囵素影响,即刺激分泌的激素,生成乳汁的腺泡及汇集排出乳汁的乳管。
分娩以后,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在血中浓度相对增高,从而发挥其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此外,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等的刺激下,乳腺小叶内的腺泡高度增生、肥大,腺泡细胞的胞浆内含有大量的乳汁。分娩2?3 天后,由于催乳素的作用,乳汁通过输乳管,自乳头小孔流出。
哺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从婴儿吮吸这种机械性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到乳汁射入婴儿口中,医学上称这~过程为射乳反射。在这一过程的基础上很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如母亲听到婴儿的啼哭,甚至见到或抚摸婴儿均能引起射乳。
喜怒哀乐也可影响乳汁的形成和射乳,这是因为感情应激引起神经垂体调节效应,减少了催产素的释放刺激,起到了阻断射乳的作用。由此可见,情绪会影响泌乳和射乳,对产妇来说应该做好心理保健,顺利地进行哺乳。
乳腺炎知识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做陈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妇乳腺炎多1倍。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早期可以手法排乳,中药治疗,化脓以后则需要切开引流。发病后不仅产妇本人痛苦异常,而且不能继续哺乳,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要从妊娠后期开始预防,做好产褥期保健,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病因
乳汁淤积是细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础。乳汁过多,排乳不畅,乳汁可淤积成块。淤积的乳汁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多由哺乳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通过乳头皮肤破损或输乳管侵入乳腺实质,大量繁殖破坏乳腺组织,形成多房性脓肿。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凹陷、乳头内翻或分裂时,乳腺导管排乳不通畅造成淤积。哺乳时间过长,小儿“含乳而睡”,致使乳头表面糜烂或小儿咬破乳头,细菌由破口而入;或因感冒、咽炎、细菌经血行到淤积的乳汁内大量繁殖而化脓。
产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包裹太严,出汗较多,清洗不够,乳房局部潮湿,也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哺乳期乳房受挤压、撞击等外伤也容易诱发乳腺炎。
什么是哺乳期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2条、第63条规定:产期是指女性生产后的90天,哺乳期是指女性生产后至其孩子满周岁期间。
为了保护母婴健康,降低乳幼儿死亡率,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婴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哺乳期保健为指导母乳喂养与哺乳期卫生,包括母乳分泌量、影响乳汁分泌量的因素,喂养方法及乳房护理,乳母饮食、休息、睡眠、断乳等。
哺乳期乳房保健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喂奶的次数和时间安排要有规律,做到定时哺乳和两侧乳房轮流哺乳,防止造成双侧乳房的不对称;每次喂奶l0~15分钟,吮不完的乳汁要吸净,以防乳汁潴留引起乳房结块,从而预防乳腺炎的发生,而且乳房排空还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
2、要做好乳头护理。
哺乳期间由于婴儿的吸吮,乳头被乳汁浸渍,加之内衣的摩擦,容易引起乳头皲裂、破损或发生湿疹等病变。因此做好乳头护理非常重要,在每次授乳前和授乳后都要用温开水轻轻洗净乳头和乳晕,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如果乳头破损,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放到奶瓶中喂食,或用钟形吸奶器置乳晕上,让婴儿间接吸吮,以使破裂的乳头易于愈合。
3、积极预防乳腺炎。
哺乳期,若乳房护理不当,容易引起乳汁淤积,诱发急性乳腺炎。若出现乳汁排出不畅,要及时处理,用按摩乳房法排出淤积的乳汁。先给乳房热敷5分钟左右,然后用手指轻搓乳头,并轻轻向外牵引,反复操作2~3分钟,待乳头稍软后,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用手掌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按摩,手法宜轻,按摩过程中排出的乳汁可作为润滑剂,以免损伤皮肤。
4、佩戴合适的乳罩。
哺乳期乳房丰厚饱满,乳房自身的重量骤增,合适的乳罩可托起乳房,减少乳房韧带的过度拉伸,防止乳房下垂;哺乳期乳头常有乳汁溢出,应选用宽松、质地柔软、吸水性能好的乳罩,避免乳头与硬物摩擦造成损伤。乳罩不宜与其他衣服一起清洗,以免沾上纤维、尘粒;使用前要掸去乳罩内的毛羽物及灰尘。
总之,哺乳期乳妈应该做好乳房的保健是前提,只有这样才会既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也更利于乳妈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