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白线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1.病史: 一般无特殊症状,病人自述腹部疼痛,尤其用力时疼痛出现或加重,或腹部中线可复性肿块史。较小的白线疝往往疼痛明显,且易嵌顿。
2.临床特点 :腹部中线处肿块,平卧、腹直肌放松时疝块回纳并可触及腹白线缺损(疝环),Litten征阳性,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诱发疼痛等。对腹壁突出疝块小而又肥胖病人要仔细检查以免漏诊。
疝气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疝气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
2、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总的来说,疝气疾病的检查项目有以上三个内容。疝气患者除了一生下来就有该疾病外,其他人都只是由于一些闷气、坏心情等造成的,所有每一个疝气患者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避免强烈运动。
腹外疝分为哪几类
按照腹外疝由腹壁突出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 90% 以上,股疝次之,占 5% 左右。部分接受过腹部手术的患者,腹内脏器由原手术切口向外突出,称为腹壁切口疝;有人工肛门的患者,有时腹内脏器由造口旁向腹外突出,称为造口旁疝,这些也都属于腹外疝。
白线疝是怎么引起的
白线位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之间,是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纤维在左,右侧腹直肌之间相互穿插,交错编织形成的腱性条带,上宽下窄,脐上白线宽达1.25~2.5cm,脐下狭窄而坚厚,宽度多数仅0.1cm(图2,3),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上,极少见于脐下可能与此有重要关系。
腹白线的内,外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外表面,交叉的腹膜纤维粗细均匀,交织紧密,除供细小血管,神经支穿出的小孔以外,罕见大的孔隙,而内表面腱膜纤维束粗细不均,常形成粗束或板状,而且走向不甚规则,交叉纤维间有神经,血管支贯穿其中的孔,陷窝或裂隙,使白线内层存在缺陷,这类缺陷是腹白线的薄弱部,若腹内压增加,腹膜外脂肪及腹膜在腹压的推动下进入较大的缺陷处,即形成白线疝,Rizk认为,所有腹前外侧壁肌的腹膜纤维都斜向交叉在腹白线形成小的“菱形间隙”,此间隙可扩大为疝环。
脐下4cm处,半环线边缘是白线上的一个弱点,脐下白线疝多发生于此。
可见,白线疝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1,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黑塞尔巴赫)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或子宫园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2,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人支气管炎),慢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包茎),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
肚脐以上出现包块,用手挤压后消失,这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白线疝,具体需要到普外科就诊。
白线疝是指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较小无症状的可不予处理,如果白线疝逐渐增大,并出现疼痛等不适时可行修补手术。
什么是白线疝
临床表现
在脐上中线处出现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卧腹直肌放松,疝块回纳后可扪及腹白线缺损即疝环。网膜或肠管疝出后可有隐痛和牵拉感。少数白线疝可发生嵌顿,疼痛较剧或半有恶心和呕吐。较小的白线疝实无疝囊,仅有腹膜外脂肪自白线薄弱或缺损处钻出,肿块较小需注意检查方可扪及。
辅助检查
1.无合并其他器官病变者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如病情需要和其他病鉴别时包括检查专案“A”和“B”。
症状体症
1.脐上正中可发现小肿块。平卧还纳后可在白线区扪及空隙。
2.可因腹膜受牵拉而出现腹上部疼痛、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白线疝的症状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朋友们是否了解了白线疝这种疾病了呢?白线疝是一种可以引发身体其他不适的疾病,所以当出现了此病症,一定要采取及时治疗措施,不要等到引发其他病症并非的时候再去治疗,到那时就晚了。
白线疝的鉴别
以上腹部深处疼痛且伴有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须与上消化道疾病相鉴别。有作者报道曾有一些白线疝病人被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而长期就诊于内科。由于本病常伴有腹内脏器疾病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而且白线处疼痛也经常在其他上腹疾病中发现,故在做出白线疝诊断以前,应想到有同时存在内脏器质性病变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的可能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以免误诊或漏诊。 此外,经产女性病人的脐下白线疝应与产后腹直肌分离所致的内脏膨出相区别。
白线疝能治好吗
一、白线疝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无症状的白线疝,因为其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予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1、无疝囊型白线疝
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
2.有疝囊型白线疝
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
3.白线孔隙的修补
修补孔隙时,采用横行缝合白线为宜,以防止由于肌肉侧方牵拉而撕裂。孔隙小者,用丝线间断缝合即可;孔隙大者,则需重叠缝合,将孔隙分上下两叶,彼此重叠1~2cm,用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如白线有多处缺损,可采用Berman手术,即在缝补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各作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白线疝辨证论治
二、白线疝中医治疗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疝气内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每次9克。
2)验方自疗法
(1)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吴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2)向日葵1棵,水煎后红糖冲服。
(3)乌药、升麻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疝气肿痛。
(4)杉树球8个,用水煎服,每日1剂。
3)饮食自疗法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大葱、紫苏各适量,石灰袋1个,大葱、紫苏加水煮开后,待温热时浸坐15-2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
应用15-3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即愈。
(7)生姜15克、当归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日1次。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补血活血、解气止痛,温暖下元之功效。
(8)红皮蒜2只、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治疝气疼痛异常,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9)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10)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4)外治自疗法
(1)吴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干研末,醋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气海、中极穴。
(2)肉桂10克、研末醋调,纱布包后敷脐部。
(3)蓖麻仁7粒研碎,面粉适量,水调成膏,敷健侧涌泉贴在右侧腰部,右侧疼痛贴在左侧腰部。
5)其他自疗法
(1)熏药:灯笼草30克,煎汤熏洗,每日1-2次。
(2)药垫法: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灶心土500克。将川椒、小茴香研为细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匀,棉布包裹,制成坐垫,坐其上
白线疝饮食保健
白线疝术后饮食:
1、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2、饮食方面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竹笋,各种水果等。
3、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海蜇、苦瓜、番薯等。
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术后忌食易引起肠张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
2、忌烟、酒、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禁忌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食疗方: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大葱、紫苏各适量,石灰袋1个,大葱、紫苏加水煮开后,待温热时浸坐15-2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即愈。
(7)生姜15克、当归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日1次。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补血活血、解气止痛,温暖下元之功效。
(8)红皮蒜2只、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治疝气疼痛异常,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9)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10)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白线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国外文献报道白线疝约占所有腹外疝的0.4%~3%,多见于20~4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男女之比约为5∶1。本病常伴有腹内脏器疾病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Hoffman报道76例中,24例同时并存腹内脏器疾病。赵伯蝠(1985)报道在刚果工作期间收治54例白线疝,占同期各种腹外疝的9.5%,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脐上白线疝53例,脐下仅1例;男女发病率无太大差异,男女相比为5∶4;32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腹外疝,其中伴发腹股沟疝17例、脐疝7例、腰疝5例、股疝3例、1例同时存在2处白线疝,他认为可能与刚果人的先天性“疝素质”有关。
1,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
(1)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
(2)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疝气带治疗型可以治愈根治.缺点是只能治疗可复性小肠疝,无法治疗水疝.
白线疝的手术风险大吗
无症状的白线疝,因为其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予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1.无疝囊型白线疝 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
2.有疝囊型白线疝 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
3.白线孔隙的修补 修补孔隙时,采用横行缝合白线为宜,以防止由于肌肉侧方牵拉而撕裂。孔隙小者,用丝线间断缝合即可;孔隙大者,则需重叠缝合,将孔隙分上下两叶,彼此重叠 1~2cm,用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如白线有多处缺损,可采用Berman手术,即在缝补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各作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白线疝的典型症状
(1)腹痛: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压迫通过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胸部及背部,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腹痛的严重程度与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往往疝很小而临床症状很重。
(2)恶心、呕吐:少数白线疝病人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机制为:
①脱出的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牵拉可引起深部疼痛,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②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的牵扯可导致幽门痉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
(1)腹壁肿块:腹壁肿块是白线疝的主要体征,由于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因此疝块多位于脐上剑突与脐之间的白线上,可偏于中线一侧,站立或饭后疝块更为明显,疝块直径一般在2~4cm左右,有学者报道疝块最大者直径达15cm,少数病人疝块很小,只是皮下一个柔软的圆形突起,不易察觉,肥胖病人则更难发现,当疝内容物回纳后可触及白线处有筋膜性疝环孔的边缘。
(2)Litten征阳性:体格检查时将手指放在病人怀疑疝的部位,嘱其在立位时用力咳嗽,往往在咳嗽的同时,手指可感到有碎裂声,即为Litten征阳性。
(3)诱发疼痛: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常因牵扯了肝圆韧带,腹膜或大网膜而诱发患者腹部疼痛,Moure等认为这是白线疝的一个特异性临床体征。
白线疝是如何引起的
腹壁强度减弱(30%):
腹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黑塞尔巴赫)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或子宫园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腹内压增加(33%):
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人支气管炎)、慢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包茎)、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