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真的正确吗
饭后百步走真的正确吗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种说法似乎我们从小就听上一辈儿的人说过,可是又有一种新兴的说法是“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肯定会让一些“天秤座”的朋友们纠结了吧?其实这“饭后百步走”还真是一门学问呢!到底这两种说法谁对谁错?且让今天的文章给您答案!
饭后行走是否健康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另一种说法是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
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说法,使人们无所适从。其实饭后走与不走应因人而异,不应一概而论。
从消化功能而言,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便进行初步的食物消化。
若饭后马上外出行走,甚至进行比较剧烈的活动,势必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这样就会延缓消化液的分泌,阻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学认为,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进食是“胃主纳谷”阶段;消化是“脾主运化”阶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消化、吸收、敷布气血精华的作用。
“饭后百步走”对“脾主运化”并非有利。也就是说,“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宜所有的人,只适宜那些平时活动少、整日伏案工作、脾的运化功能较差的人,也适宜形体肥胖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胃肠道的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应在饭后20分钟才可以外出行走,不可一吃完饭就外出散步。
提倡“饭后不要走”也不是没有道理。有些人饭后是不能走的,如体质虚弱、患有慢性胃溃疡或胃肠术后的病人,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的人,这些人饭后不宜散步。
快步走正确姿势 快步走姿势
1、抬头挺胸收腹。抬头挺胸,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的姿势能让你呼吸更顺畅。此外,含胸驼背的姿势可能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
2、摆动双臂。快步走的时候手臂需前后摆起来,并尽量紧贴身体两侧。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臂,向上摆动时手指达到肩的高度,向下手指达到裤线的位置。
3、步子不要太大。步伐迈得过大会增加关节损伤风险,因为以这种步态走路时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4、慢慢停下来。快步走最后5-10分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而应逐渐地减慢速度,让心跳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老年人养生六大误区
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端。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需要适当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钙补得越多越好
事实上,老人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会导致高钙血症,炳辉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
晨练要赶早
很多老人都觉得早上空气清新,在清晨锻炼是对身体最好的,其实这并不科学。晨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所以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后更为健康。
饭后百步走有益身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年人都将此作为健身格言,但饭后百步走并没有科学依据,反而饭后百步走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吃饱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马上去散步。养老频道建议吃完饭最少要过半个小时才开始做运动。
饭后绝对不能做的事 饭后立即散步
杀手特征: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句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这两种说法哪个更靠谱呢?
短命原因:对有些人来说,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建议:
不同的人,区别对待: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
饭后不要走,主要指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平卧10分钟。
不当的体育锻炼也会伤害胃胆,如剧烈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运动后不经过适当休息,立即吃饭或贪吃大量冷冻饮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病及胆囊疾病。
饭后百不走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饭后会增加一些身体的负荷,对老年来说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会下降,而心率会上升15次/分钟。有些人进行中度运动后,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作用。因此,老年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通过专家讲解,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饭后百步走的危害了,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吃完饭之后,不要急着运动,要适当的休息一下才可以再进行运动,这样才不会引起消化不良。
五个坏习惯最伤老人胃
吃饱就动
很多老人把“饭后百步走”理解为饭后立刻百步走,实际应该是饭后半小时百步走。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行初步消化。如果吃饱就动,一部分血液会供应运动系统,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而饭后休息30分钟再走,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胃下垂的老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先平卧10分钟。
饭后喝茶
饭后一杯浓茶是很多老人多年的习惯,此举同样伤胃。饭后立刻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茶叶的茶碱,会干扰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吸收。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一小时再喝茶,且冲泡不应太浓。
饭前服药
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人来说,要留心服药时间。一些常用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胃肠有明显的刺激,长期饭前服用会损伤胃黏膜;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等需要和食物一起服,才可及时且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也不易在饭前服用。
适合饭前服用的大多是,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助消化药物如食母生、胃蛋白酶等;或者是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收敛药、吸附药、利胆药等。
吃剩饭菜
大部分老人都很节约,剩饭剩菜不舍得丢掉,但如果长期吃剩饭菜,不仅伤胃,还有食物中毒的风险。因此,建议老人要每餐少做一点,保证餐餐吃新鲜饭菜。
懒得咀嚼
有很多老人因为牙口不好,咀嚼困难而“囫囵吞枣”,此举对老人十分有害。老人食管内壁的弹性弱,不能适应突然挤压,严重时食道可能被撑胀破裂,因此老人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食物咀嚼得越细,就越能减轻胃肠负担。
正确的散步方法
散步的方法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
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也需因人而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百步走”。这是因为饭后由于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加,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就相对减少。所以,表现为周身乏力、头晕、眼花,有的还可出现暂时血压低的现象。所以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不可饭后马上百步走。一般要等过半小时后,再百步走才更科学。
在清晨或傍晚散步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采用适宜的散步形式,则对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普通散步
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40分钟。这种散步正适合于患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病、中重型关节炎的老年人等。
快速散步
每分钟90至120步。每次30至60分钟,适合于中青年慢性关节炎、胃肠道和高血压病的恢复期等患者。
反臂背向散步
行走时两手背放于肾(盂)穴处,缓步背向行走(倒退走)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至10次。适合于没什么病的中老年人。
摆臂散步
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至90步,适合于肩关节周围有炎症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
饭后能马上散步吗
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养生谚语。但“饭后百步走”并非指饭后马上走,中医专家指出,饭后怎么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讲究,若方法不对,不仅达不到健身养生目的,反而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快步走怎么做正确
1.迈大步:跨步后脚跟先着地,再有意识地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最好微弯。
2.抬头挺胸:腰背挺直,不要像跑步那样前倾身体。
3.双臂摆动:双臂要主动摆动。摆动双臂使上下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
4.速度:因人而异,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就自我感觉而言,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快步走正确姿势 快步走穿对鞋
快步走选择的鞋子鞋头要宽,鞋跟舒适不刮脚;要有鞋弓,在足底要有足够好的良好承托和保护;鞋外的足跟部位要稳固,提供足够的保护;鞋底要防滑,鞋身要柔韧;要穿袜子,最好是吸汗透气的棉质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