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应该如何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要从心理、性格、饮食营养、空气质量等内外环境因素等方面加强预防。其中心理因素特别重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平衡。
二、要多动脑,而且要主动用脑;勤动手,并在动手中用脑。注意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要注意锻炼身体并持之以恒,并要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如琴棋书画、垂钓出游等。
五、对于绝经后的妇女,在更年期早期就要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十孕酮替代治疗。雌激素+孕酮替代治疗能保护内皮功能,比单独用雌激素的效果更好。
六、男性从壮年开始,应在中医指导下应用适量的滋阴补肾的中草药(食疗或药疗),以增加雄激素分泌。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平衡,保护内皮功能。
七、应用抗氧化剂,诸如银杏制剂,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借以对抗氧自由基的堆积。
八、应用叶酸,维生素B6、B12等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药物。
九、应用抗炎制剂,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十、摄食富含L—精氨酸、少含甲硫氨酸的食物,诸如各种坚果类、黑芝麻、黑豆、燕麦等。
阿尔茨海默病预后如何护理
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来看,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和病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远未阐明。那么,阿尔茨海默病预后如何护理呢?
阿尔茨海默病为慢性进行病程,总病程一般为2~12年,北京地区调查,平均病程8年。通常可将病程分为3期,但各期间可存在重叠与交叉,并无截然界限。
第1期(早期):一般持续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低下、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第2期(中期):病程继续发展,智能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统症状。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第3期(后期):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以上文章讲述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预后如何护理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总的预后不良,部分病人病程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希望大家予以重视,尽量远离病症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有哪些
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罕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因为此种类型发病年纪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面呈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纪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峻。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比较,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宗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宗族中至少两代人呈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宗族性极端罕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纪更早(常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三种类型
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族性极其少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龄更早(经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以上文章讲述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三种类型的相关内容,正常衰老过程的加速,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脑内蓄积;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减弱以及慢性病毒感染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高龄、丧偶、低教育、独居、经济窘迫和生活颠沛者患病的机会较多。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本组疾病的发病诱因。因此,希望大家多加留心此类病症,避免带来的危害。
老年痴呆综合征怎么回事
(1)高龄
年龄是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就增加1倍。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增长,70~79岁的老年人中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为2.2%,80岁以上为16.3%,而90岁以上高达48%。这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脑损伤的累积效应有关。
(2)性别
绝经和雌激素缺乏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的女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大约是同龄男性的3倍。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与男性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关。
(3)头部外伤史
早年有头部外伤史的人年老后更多发生痴呆,拳击运动员因为头部经常受到打击,所以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发生率较高。
(4)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
遗传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最稳定最密切的相关因素。双生子一方患阿尔茨海默病,同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90%,异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45%。目前,已经筛选出多个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致病基因,其中对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的研究最为成熟。在晚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家族成员中,不携带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性为20%,携带一个该基因的人患病危险性为45%,而携带两个该基因的人患病危险性高达90%。近年国外学者发现,携带ApoE4基因纯合子的欧洲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是不携带ApoE4基因欧洲人的3~4倍,且其发病年龄比普通人群早10~15年。
(5)血管性危险因素
众多研究表明,中年患高血压增加痴呆的患病风险,而降压治疗能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中年患高脂血症能增加痴呆风险,其机理是高脂血症不仅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病率,还直接影响β类淀粉样蛋白的代谢,而降脂治疗能降低发生痴呆的风险。糖尿病是引发痴呆尤其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作为血管性危险因素之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每增加5μmol/L,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性就增加40%。动脉硬化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脑卒中,包括无症状性脑卒中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脑淀粉样血管病会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脑白质病变也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所以,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不仅是血管性痴呆,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6)教育、职业和经济
国内外研究证据都证明文化程度越低,各种类型痴呆的发病率越高。文盲患痴呆的几率是受过中学教育人群的3~16倍,文盲可使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提前5~10年。体力劳动者痴呆患病率大约是脑力劳动者的3倍。经济水平低下的地区痴呆患病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7)其它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缺乏运动、营养缺乏、孤独、抑郁情绪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老人突变幼稚警惕老年痴呆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人要注意留意老人的性格是否改变、情绪行为是否有异常、记忆力是否有下降。同时,年龄≥60岁的老年人,除常规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应该把系统检测认知功能和情绪症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并在专科门诊建立每个人的认知功能档案,每年或每两年复测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隐匿起病和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调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该病的患病率为4.8%,80岁以上增加到近3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占全球25%。
周伯荣介绍,阿尔茨海默病长期以来是人类难以攻克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由于有效治疗和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发展的药物和措施都十分有限,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医学指南均提出,应早期或超早期发现和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或可能患有痴呆的患者,从而尽可能早期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验血可检早期阿尔茨海默症
验血可检早期阿尔茨海默症
美媒称,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大问题在于,患者有可能在患病20年之后才出现症状。有几种药物可以延缓伴随阿尔茨海默病出现的记忆丧失过程,但是到确诊之时就晚了:大脑已经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这一疾病在变得致命前几乎一直在恶化。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试验失败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极难找到处于最初发病阶段的适当人群。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月1日报道,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之初做出诊断的工具对治疗该病意义重大——在发病之初,淀粉样蛋白凝块和tau蛋白结节开始让大脑退化。正因如此,一份1月31日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研究格外鼓舞人心: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宣布,他们确认一些在血液中发现的特定蛋白质碎片意味着淀粉样蛋白凝块正在大脑中形成。
梅奥诊所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主任、没有参与上述研究的罗恩·彼得森说:“血液生物标记是一个重大进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阿尔茨海默病仍然只能通过解剖死者大脑来确诊。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脊椎穿刺和PET扫描确认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但是由于这些检测既伤身又昂贵,通常只有已经明显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迹象的病人才会采用。换言之,这些检测只针对治疗方法过少、时间过晚的病人。而一种简单的验血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年龄进行,并且能够在患病后的第一时间确诊。
报道称,这种血液生物标记是日本国家老人病学与老年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涉及400名参与者的研究中发现的。这些参与者或是认知正常,或是有轻度的认知障碍,或是已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科研人员采集血样,并将他们在每个样本中发现的数以百计的“淀粉样前体蛋白”碎片登记。研究人员在比较这些蛋白质碎片水平和经PET扫描在大脑中发现的淀粉样水平后发现,在预测大脑是否积聚淀粉样蛋白时,某些配对准确率为90%。
这种检测应用到临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彼得森说,在更大范围人群中复制这一数据面临挑战。这一试验包括了400人,但他们或是经人介绍参与这项研究,或是看到了广告;换句话说,他们不能代表全部人口。这也不是首次发现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血液生物标记。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通过淀粉样蛋白质碎片和tau蛋白生物标记诊断该病的方法。
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方法
1、多动脑
经常读书看报纸,玩填字游戏或玩纸牌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降低47%。
2、红酒
红酒中的一种多酚可以减少大脑中斑块的形成,而这种斑块与记忆丧失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3、补充脂肪酸
Ω3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三文鱼、火麻仁等食物中,它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4、减压
有压力的生活经历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加重有关,因此减压活动如瑜伽、正念和冥想均可提高和改善认知功能。
5、动起来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走步可以强化与认知能力相关的大脑中神经线路的联结,包括计划、统筹、多任务处理等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分类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
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族性极其少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龄更早(经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的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老年痴呆症,目前无特效药物,不能根治.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可以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片(安里申)。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可能不太好,尤其是中晚期病人.一些病人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可能有效。生活当中可以进行一些智力训练,如打扑克牌、下棋等,对病人的康复可能有帮助。仔细看我的有关文章和经典问答:如何发现老年人痴呆、简谈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精神障碍治疗(治疗大同小异,可以在当地医生指导下参照治疗).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症就是老年痴呆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国内治疗老年痴呆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靶向修复疗法,通过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胞的自我分化,并替代已经受损和死亡的神经细胞,改善生活质量,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
以上就是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的相关内容,阿尔茨海默病是非常常见的老年痴呆症。这种病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在发现有痴呆的早期现象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检查,早日治疗。另外,对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患者来说,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也是非常重要的。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是怎么样的
上个世纪到了70年代,阿尔茨海默病还很罕见,可是到了本世纪初,这种病几乎成了常见病,仅德国就有65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全世界到底有多少这种患者尚无准确统计。
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精神病医生,他于1901年11月对奥古斯特太太进行了检查后得出结论,她患的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种罕见的病症。
阿尔茨海默给许多病人看过病,他们均为大脑动脉钙化而丧失记忆的。可是奥古斯特太太才51岁,还不至于会患上这种疾病,她肯定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了问题。这个疑团一直到她1906年去世才解开。解剖时,阿尔茨海默发现,奥古斯特太太大脑皮层淤积了一种特别物质,且大脑皮层中许多组织已经坏死,他将该病称之为“特殊病症”。到了1910年,慕尼黑又有一名患者患同样的病死去,于是阿尔茨海默的上司以其发现将该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相信通过了上面的内容大家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从那时到现在,对于阿尔茨默病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得这种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对于这病及早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些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族性极其少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龄更早(经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问题种种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为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在美国约有450万的人患有此病,通常在60岁后发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
智能减退方面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记忆障碍,接下来影响到情绪。脑内病理变化为淀粉样斑块和Tan蛋白沉积,其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进而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是否有遗传性?
阿尔茨海默病有多种发病原因,家族史仅是其中之一。点击这儿,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专家推测此类疾病中基因遗传的作用。
老人痴呆与咖啡有什么关系
欧洲65岁以上的人口目前占了15.4%,预估到2025年将增至22.4%;高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各种神经退化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也会越来越普遍,目前平均每20位65岁以上老年人有一位罹患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2014欧洲年度大会其中一个论坛主要讨论饮食营养与保护认知功能的关系,特别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在病徵与痴呆发生以前,饮食营养所扮演的角色。论坛上的一项报告认为,主要由鱼类、新鲜蔬果、橄榄油和红酒所组成的地中海式饮食,对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罹患率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上述饮食当中含有具有保护作用的多酚;而咖啡当中同样也含有大量多酚。
先前已有研究发现,长期固定适量的饮用咖啡,最多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罹患率达20%。最近的一份研究则指出,在四年的追踪研究裡,确实发现咖啡有助降低罹病率,但过了四年之后的效率就逐渐递减。
该报告也发现,咖啡裡所含的咖啡因及多酚都是保护认知功能退化的主要角色,咖啡因能预防大脑的淀粉蛋白斑块及神经纤维纠结形成,造成阿尔茨海默病的两项主因。咖啡因和多酚也有助降低炎症,减缓大脑记忆细胞的退化。
欧洲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副主席Holmerova主席表示,报告的发现令人感到受鼓舞,有助于了解饮食营养对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角色。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怎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相关部门致力研究的问题,努力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下是关于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一:智力训练
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二: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