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椎灰质炎
什么是脊椎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
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渠道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病毒可快速传播,当家里第一个病人被确诊时,所有血液中没有特异抗体的家庭成员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家庭中,15岁以下的易感者100%会发病;而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日常接触的易感者中有87% 会发病。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可加速病毒的传播。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人,但也可经口对口的传染方式染病,即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在数小时内病毒即开始自我复制。每个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大约500 个病毒颗粒。之后,病毒会通过淋巴结而进入血液。只要出现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经咽部分泌物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持续数天,而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到感染病毒2个月后。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从咽部和肠道排出病毒,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方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当一个家庭里出现第一个患者时,所有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的家庭成员都可能感染。在易感人口多,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最可能发生脊髓灰质
性别:女年龄:30脊椎灰质炎疫苗在婴儿几个月时注射
制动休息并对症口服消炎抗感染治疗即可,同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就诊正规医院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符合从一个中心传染源,向周围接触者蔓延的规律。经口传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随着粪便和咽部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污水、食物、餐具、瓜果蔬菜、双手、衣服、玩具等传染。肠道传播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在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脊髓灰质炎危险须警惕
儿童得了脊髓灰质炎会有什么危险
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都是易感的,但大多数儿童感染后常不表现出明显症状。而在个别的儿童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是因病毒量过多而造成发病。当孩子发病后,开始可出现发烧、多汗、食欲不振、哭闹不安、肢体感觉过敏、肌肉疼痛等症状。一般在烧退后二至三天内,孩子出现肢体麻痹。严重者,还可侵犯呼吸肌,危及孩子的生命。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的病例中,每200例就有一例导致终身残疾;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此外,感染脊髓灰质炎即使能及时治疗,不致有生命危险,也常常遗留下难以治疗的残疾,比如瘫痪。脊髓灰质炎的瘫痪随病毒损害的神经部位不同而不同,如侵及的是脊髓神经(最常见),常累及四肢肌群、呼吸肌、颈、腹、背、腰等处;如侵及延髓的呼吸与循环中枢或吞咽、咳嗽的神经,则可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吞咽困难,食物呛入。如果侵及整个大脑,便可发生昏睡、意识不清、抽搐、昏迷。危害极大。因此,做好疾病防治是关键。
免疫缺陷者慎吃糖丸 可接种灭活疫苗
目前,国际上使用疫苗来防治脊髓灰质炎。主要有三种: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或称糖丸)、灭活脊灰疫苗(IPV)和含有IPV的联合疫苗。近年来关于脊髓灰质炎患儿服用糖丸后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解释,“糖丸”是纳入我国计划免疫规划使用的脊灰疫苗,但是服用是有条件的。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特别可能存在免疫缺陷(如早产儿、出生后反复感染、人工喂养儿等)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宝宝,不宜食用糖丸。因为糖丸会致免疫力缺陷患儿保持抗原性,可能造成疫苗相关麻痹的风险,反而对患儿不利。建议使用IPV或者含有IPV的联合疫苗。这两种疫苗是通过先进的灭活工艺使病毒完全失去毒力。因此,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此类宝宝选择IPV,不但能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更具有安全性好的优势。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什么
1、小儿麻痹症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所有人对脊灰炎都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针对小儿麻痹的一种疫苗,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疫苗,对于一些接受辐射和皮质激素免疫抑制都是具有一定功效的。
2、小儿麻痹糖丸
儿麻痹糖丸的名字全称叫做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主要是使用口服的方式对孩子的小儿麻痹症进行预防,但是,这样的疾病其实是和别的疫苗一样也对于孩子的健康起到了免疫作用,只是小儿麻痹糖丸接种的途径不一样而已。
服苗后7-10天,血清中开始有了中和抗体,1-3个月达到高峰。一旦新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侵入,病毒抵达肠道后,体内的分泌型抗体IgA就发挥作用,抵抗病毒。血液中的中和抗体则阻止病毒从血循环向神经系统扩散,避免病毒侵入脊髓和脑神经产生麻痹症状。
对幼小儿童可以用清洁的汤勺将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开水中服用,切忌用热开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以免将疫苗中的病毒杀死,影响免疫效果。较大的儿童则可以直接吞服糖丸,每次服1粒。该疫苗一般无特殊禁忌症,但有免疫缺陷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应禁用或缓用;对发热或患有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儿童以及重度腹泻的儿童也应缓用。
简单三步帮你确诊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如何诊断?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症状:
专家介绍说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后来不适感觉的药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幸运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再世恢复,人品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脊髓灰质炎如何诊断呢?
1、首先要看有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地有这种病的流行,如果有明确的、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则有助于早期诊断。
2、然后要看患者有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遇到发热患者,同时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疡、感觉过敏、咽痛,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就要考虑这种病的可能。如果患者有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则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3、最后还要看实验室诊断的结果。
特别是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分离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脊灰质炎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是怎么传染的
人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主要是粪——口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件播入式,通过污染食物、玩具、用品等经口摄入病菌而致病。空气飞沫传播仅限于病初期暂时间。水源被污染后可形成较大流行。
哪些孩子吃糖丸有风险
疾呢?日前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协办的“责任始于关爱,行动改变未来”幸福中国健康童年系列活动上,专家们指出,糖丸在帮助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致残风险,比如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的孩子就是高危人群,需要引起重视。
减毒活疫苗不适宜免疫力低下者
老百姓所说的小儿麻痹症就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众所周知,在众多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中,脊灰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残性的疾病。北京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东旖医生告诉我们,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侵入人体,婴幼儿特别容易感染,会在扁桃体内进行繁殖,最后侵入到我们的血液影响到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小儿麻痹一旦入侵会影响运动神经原,从而造成孩子肌肉软弱无力,造成一条腿、两条腿软弱无力,甚至造成瘫痪,在老一辈人中,有些人走路有一些跛形,往往是这种疾病引起的。
怎样预防脊灰,疫苗是唯一的一种有效的武器,脊灰一旦得了以后治疗效果不好,重要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国预防脊灰的疫苗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老百姓俗称的糖丸,这种糖丸是脊灰减毒活疫苗,简称OPV。第二类疫苗是灭活疫苗,简称IPV,是注射剂型的疫苗,第二类灭活疫苗中,除了有单苗,还有儿童五联疫苗,五联疫苗包含了灭活疫苗,百白破和HIB,总的来说从疫苗的性质上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
小儿麻痹的疫苗是吃糖丸好还是打针好
哪个都有自己的利弊,关键看自己的选择。
糖丸和针剂都是预防小儿麻痹也就是脊髓灰质炎的,只不过前者是一类免费疫苗,全国都免费,并且大多孩子都吃,后者是二类自费自愿接种的,条件好可以选择花钱的,但目的都是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