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按体重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按体重计算

按照药物上的说明书规定的,每日儿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儿童体重千克数,即为一天的药物剂量。再根据病情、药物要求分数次服用。

计算公式:一天的药物剂量=每千克体重的剂量×儿童体重千克数或一天的药物剂量=成人每日剂量×(儿童体重千克数/50)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咨询医生

在不确定儿童剂量时可以咨询医生,医生通过儿童体质、病情和药物特效综合考虑儿童最佳使用剂量。切忌不能随手分开药丸或胶囊,这样药物的剂量不好控制,同时这样可能会污染药物,降低药性。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

有的药物规定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剂量,需要计算处儿童的体表面积后折算出儿童使用剂量。

计算公式:

30kg以内的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50kg的儿童: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

如40kg儿童体表面积(m2)=30×0.035+0.1+0.1×(10/5)

50kg以上儿童:体重每增加10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

如:70kg儿童表面积(m2)=30×0.035+0.1+0.1×(40/10)

小儿体重计算

概 述儿童体重非均匀增长提供一些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目前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少见,可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出现了,希望这个计算表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1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27-12月:体重{Kg}=6+月龄x0.8

32岁-青春期:体重{Kg}=年龄x2+7

注意事项:营养均衡孩子喂养时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让孩子过度肥胖!

小儿用药剂量是怎么计算的呢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体重计算:即按药典或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小儿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小儿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到一天的用药量,然后再按药品和病情要求分成数次服用。我国药典对一些药物已规定了小儿剂量,如琥乙红霉素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mg,分3-4次服用。

2、按体表面积计算:这是一种广为推荐的方法,一般认为此方法的科学性强,既适合于成人又适合于各年龄组的儿童。不论年龄大小可按一个标准准确给药。此法的缺点是计算方法复杂,首先要知道用药者的体表面积大小,还得知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量。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此公式适合于30公斤以下的小儿。对超过3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对超过5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10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如体重为22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22×0.035+0.1=0.87m2。

如体重为40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30×0.035+0.1+0.2=1.35m2。

一些药物规定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如仅知成人剂量,则根据体表面积比例计算小儿剂量,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可按1.73m2计算。

3、按成人剂量折算:很多药物仅规定了成人剂量,药典对此采用按小儿年龄阶段折算的方法解决。国内外小儿药物剂量根据成人剂量折算方法有几十种,结果有的偏大,有的偏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所载的老幼剂量折算表是参考了20余种不同计算法,认真细致地按小儿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细胞外液量比例折算出来的,详见下面“老幼药物剂量折算表”:

初生-1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8-14;1-6个月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14-1/7;6个月-1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7-1/5;1-2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5-1/4;2-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 1/4-1/3;4-6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3-2/5;6-9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5-1/2;9-14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1/2-2 /3;14-18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2/3-全量;18-60岁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全量-3/4;60岁以上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3/4。

小儿用药量计算方法虽然不难,但由于疾病不同、体质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故应请医生决定用药量,按照医嘱用药应是最安全的。

儿童选用抗过敏药的四原则

原则1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宝宝用药,安全第一。不要随意服用成人用药,要确保所用药品确实对儿童安全有效才可服用。

原则2喂药方法要适当

宝宝对于生硬苦涩的片剂,或者味道古怪的药物都会产生排除,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因此选择淡色淡味能与食物混食的药物,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宝宝的依从性,从而达到药物最佳治疗效果。

原则3用药剂量严格计算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

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

1岁以下的小儿用药剂量,建议一定去咨询专科医生。

原则4营养药不可滥用

宝宝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

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家长误以为此类营养药多吃点没坏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

儿童身高与体重表 儿童身高体重计算方法

儿童一般出生时的身长约是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厘米,所以宝宝一周岁时大约是75厘米,此后每年大约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后孩子身长为年龄×5+75(厘米)。但凡身高不足10%或超过10%就算不正常。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老人用药应逐年减量

老人用药应“岁加量减”

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张亚同解释说,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与青壮年人几乎没有区别,这很容易出问题。就算是治疗最简单的感冒,一个30岁、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子和一个70多岁、体重只有45公斤的老先生,其服药剂量如果无差别,显然是极不科学的。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儿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法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 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着。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糖尿病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并非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首选。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服用后此类药物不会对儿童肠胃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但这类药物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可以放心使用。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的用量是多少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用法用量:每次1袋,每日2次。取合生元益生菌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摄氏度以下)中冲服。

一般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隔天服用1包(如果特别小,如1、2个月的也可从半包开始服用)。6个月—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服用1包。1-3岁,每天服用1-2包。最后,4-7岁或7岁以上,每天服用2包。便秘的宝宝及用了抗生素的宝宝,剂量最好加倍。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孩子服药的用量呢?

因为相同年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按体表面积计算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小儿。这是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但这种方法计算复杂,多在医院使用,不宜在家庭使用总之,小儿用药的计算方法虽然不难,但由于小儿的疾病不同、体质不同,同时还有个体差异,故孩子生病后最好先找医生诊治,以确定正确的用药品种、药物剂量和疗程,并按医嘱用药。

小孩能吃大人的药吗 目前我们儿童用药存在哪些困难

1.目前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中只有60多种儿童用药剂,儿童用药种类少;

2.家长们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意识不强,药物混吃、药物过量等现象普遍;

3.药物及保健品的夸大宣传也容易混淆家长,错误给儿童用药。

相关推荐

孩子吃中药要掌握四原则

1.优先选用小儿专用药 临床上,供儿童使用的专用中药不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提倡家长优先选用小儿专用中药。这些小儿专用中药说明书中都列有相关中、西医适应证,以及与 小儿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如家长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选择相应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相对来说,疗效比较可靠,副作用也会减到最少。 说明:专供小儿服用的中药,大多在药名中有“小儿”、“娃娃”或“儿童”等字样,以与成人药相区别。例如,小儿消食片、小儿感冒冲剂、健儿清解液、小儿化痰丸、儿童清肺丸等。有些是在包装上画小儿肖像或直接注明小儿用药,可供

藿香正气水儿童一次喝多少

儿童与成人的用药量区别不是简单地身高、体重上的不同,还要看器官系统的功能发育程度差异,因而在用药儿童用药量要比成人少,但不只认为是用量大小不同,有些药是按公斤体重计算,也许会比成人要大些。一般6个月-2岁的儿童按1:2比例,2岁以上的儿童按1:1比例,清水拭净患处,混合液外擦效果会好一些。

​长期服药老人要定期体检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专家介绍,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

儿童用药要注意三点

第一,忌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儿童往往好动,容易出现外伤,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时一般会想到“红药水”、“紫药水”、酒精、碘酒等。 酒精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而儿童的肝脏发育不完全,会有造成肝损害的可能,所以不宜用酒精进行大面积的创伤消毒。碘酒是靠“碘”及“酒精”发挥消毒作用的,有一定刺激性,使用不当甚至会腐蚀皮肤。“红药水”、“紫药水”的有效成份是汞和甲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应避免给儿童使用。 相对而言最为适合作为儿童外伤创面消毒剂使用的是碘伏,有效成份是有机碘,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都较小,同时持续作用时间长,是目前

胎儿体重计算公式

婴儿出生体重很可能是影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一:胎儿体重(克)= 260.69*HC(头围)-4973.72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二:胎儿体重(克)= 171.48*AC(腹围)-2686.60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三:胎儿体重(克)=747.42*FL(股骨长)-2232.56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四:胎儿体重(克)= 1049.90*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2513.51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五:胎儿体重(克)=100.97*HC(头围+ 110.86*AC(腹围)+ 143.09*FL(股

婴儿身高体重计算方法

身高体重是衡量一个人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父母了解自家宝宝是否健康尤其重要。下面我们就将婴儿身高体重计算方法列出,供各位爸妈参考。 婴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婴儿身高增长规律: 足月的婴儿身长平均是50cm,此后一年内会增长大约25厘米,也就是说到了一岁的时候应该为75cm。刚出生的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是增长3cm,4-6月时,平均每个月是增长2cm,此后平

简单实用计算体重方法

1.计算方法一: 体质指数=体重(公斤) ÷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算式写法:BMI = 体重/(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 18.5-25 (中国体质标准:正常范围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体重指数 = 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简单实用计算体重方法 2.计算方法二: 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标准系数(女性20,男性22)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

小孩咳嗽药有哪些

儿童医院成药品种: 咳1号:远志、氨茴香、碘化钾组成,用于一般咳嗽,早期晚期都可用。 咳2号:就是复方甘草合剂,镇咳作用优于1号,化痰作用稍弱,早期咳嗽者慎用。 咳3号:由麻黄素、氯化铵组成,止喘作用强,用于喘息性气管炎。 此外,采用中成药止咳化痰的效果也很好,如川贝止咳糖浆、急支糖浆、梨膏糖、莱阳梨冲剂、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液等等。 中成药: 1.风寒咳嗽:冬春最常见风寒咳嗽,主要是风寒入肺造成痰多咳嗽,这时候首要暖肺驱寒。用小儿风寒感冒冲剂或小儿至宝丸,咳嗽里还可以用通宣理肺。同时配合姜水,和其它化痰

小孩感冒多喝水好吗

人们可以在家中自制蜂蜜和柠檬水缓解年纪较大的儿童的咳嗽及感冒症状。费尔德认为,最明智的做法便是简单地使孩子保持凉爽,让他们大量地喝水,使用扑热息痛和布洛芬降低体温及减轻痛苦。如果出现鼻塞问题的话,蒸汽可以帮助通塞。 孩子年纪越小,他们的抗药性越低。”即便是扑热息痛,“过量使用也可能对幼小儿童的肝脏带来伤害,这也是对儿童用药剂量的控制的重要性所在”。 使用止咳药水令小孩安静是另一种可怕的错误做法家长只能在孩子确实需要的时候才能让孩子服用药物。

双顶径计算胎儿体重

估算胎儿体重方法1: 股骨长径和双顶径能一起估算胎儿的体重,一般而言,在孕5月之后,双顶径数值和怀孕月份相同,如孕7月,胎儿双顶径是7.0厘米,孕8月胎儿双顶径是8.0厘米,以此类推。 股骨长径是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可以根据双顶径估计股骨长径,如双顶径为8.0厘米,股骨长径就为6.0厘米。如果股骨长径和双顶径加起来大于17厘米,那么宝宝将会非常大只。 公式:胎儿体重=双顶径*900-5200(克) 估算胎儿体重方法2: 知道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FTH,就可以准确计算胎儿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