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艾灸哪里 血淤内热型闭经艾灸部位
闭经艾灸哪里 血淤内热型闭经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月经闭阻,小腹胀痛,精神抑郁,伴随五心烦热,胸肋胀满,舌暗红或紫斑,脉沉弦而涩。
施灸穴位:中极,血海,三阴交,行间,归来,次髎,合谷,苔白痰多者,加中皖,丰隆穴。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清宫后闭经怎么办 艾灸
艾灸法具有温阳特性,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气滞血淤引起的闭经有治疗作用。
艾灸时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
艾灸方法
温和灸:艾灸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到5穴。
艾灸位置:同按摩位置类同。
艾灸对闭经有作用吗 气血亏虚型闭经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经期后延,经量逐渐减少以致闭经,伴随神疲,头晕心悸,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舌淡太苔薄,脉细无力。
施灸穴位:关元,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使用禁忌
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闭经艾灸哪里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
脾俞:该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肾俞:两手中指按住肚脐正中,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由此旁开两指处即是肾俞穴。
三阴交: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采取屈膝的姿势,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到疼痛地方即是血海穴。
归来:取肚脐中点向下4寸处,再旁开两寸,即为归来穴。
次髎: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中极: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处。
血海:屈膝,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行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合谷: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户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中脘穴。
丰隆:从腿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连成一条线,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位置即是丰隆穴。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艾灸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并且艾灸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并且艾灸也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痛经等病症。那么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专家表示,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这个取决于个人情况决定的:
1、经期有些人量比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如果此时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并且导致经量更大。
2、如果经量比较少,那么经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着艾灸的时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且排出体内的一些瘀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3、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肯定的说经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说经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污、垃圾、一些血块等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是痛经的话可以用艾灸来缓解疼痛,那么痛经艾灸什么穴位?一起来看看。
痛经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
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1、中极穴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疾病: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2、关元穴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3、气海穴
标准定位:气海穴位于小腹,肚脐正下方1.5寸(大约二指宽就是了。
主治疾病:黄褐斑、头发枯黄、腹痛、水肿鼓胀、便秘、痢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4、三阴交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艾灸过度导致的闭经该怎么办
艾灸又被称为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艾灸是不会导致停经的,反而是可以治疗闭经,要是生活中艾灸之后出现了艾灸停经的情况,建议去医院,配合内分泌情况检查查找闭经原因。
闭经艾灸怎么治疗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丰隆。
艾灸方义:中极为任脉穴而近胞宫,合血海以化瘀通经,配合谷,太冲,开四关,疏肝理气,调经活血,佐三阴交以健脾化湿,丰隆豁痰降逆。
艾灸方法:以上诸穴多宜先以亳针刺,施泻法。
1.中极穴:亳针2.5-3寸,消毒后,施呼吸补泻手法的泻法后,再用开阖泻法起针,令针感向会阴部放射,再以隔姜艾炷灸,艾炷如蚕豆大,点燃后急吹其火,令其速烧速尽,可灸3-5壮。
2.血海,三阴交:可施4温针灸泻法,亳针刺后令针感向足下放射,取半寸艾条置于针柄,吹火助燃,以助其行滞散结通经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