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型是超重或肥胖。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不仅仅对控制高血糖有利,而且对血脂和血压控制都有好处。由于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所以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原则上不应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不利血糖的长期控制。
更重要的是,肥胖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患者比体重正常者更容易并发其它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因此,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首先考虑选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
对于体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同样重要。由于糖尿病是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人体内脂肪、糖的代谢受到很大影响。而脂肪、糖代谢的异常会使脂肪堆积,形成超重,甚至肥胖,这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及其不利的。因此体型正常的患者也应该积极控制体重,而二甲双胍(格华止)较其它降糖药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对于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格华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由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转化吸收,有一定的增加体重的功效,因此体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或其它降糖药合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有什么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真菌药物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糖尿病到了后期会出现并发症,很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的症状,一般都是会出现体癣、指甲癣或者是足癣等,很多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化脓性的感染,这种皮肤感染的疾病都是能够治疗的,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用一些抗真菌药物直接涂抹患处,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选择性的用达克宁,直接涂抹外处,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降糖药物
对于糖尿病一般都会选择性的用一些降糖药物。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目前降糖药也比较多,可以选择现在用一些阿卡波糖或者是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降糖药物,如果患者还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那么也可以选择参芪降糖颗粒等,这些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口服药物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8小时,降糖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2型糖尿病的控制与治疗
糖尿病日常生活目标
●短期问题,如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
●长期的健康问题,如防止心脏病、神经损害、肾病、眼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坚持你的兴趣,如锻炼、工作和社交。
食物和体育锻炼
对很多人来说,治疗2型糖尿病就是健康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被建议控制饮食、减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指数就可以很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
2型糖尿病用药及胰岛素使用指导
●一般来说,糖尿病口服药是为糖尿病患者开具的处方药。
●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更多的是给患病时间长、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的患者使用的。
●药物对于那些饮食健康和能够分泌胰岛素的患者效果更理想。
●向医生咨询胰岛素使用说明、注射方式和使用计划。
血糖高该怎么治疗
治疗血糖高要进行药物和饮食、运动综合治理,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先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可以注射胰岛素,饮食也要控制。
血糖高的人除了必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外,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拯救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动态血糖监测,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并没有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病情加重,其实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之后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四类主流降血糖药物及其适应人群
临床上一般用来降血糖的药物有四大类:分别是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每种药物在降血糖时的机理都不一样,所以用药后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样。掌握每种药物的适应人群有利于用药的准确性及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第一类:磺脲类
代表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优降糖)
作用机理: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受体来促进胰岛素释放,但其降血糖作用要依赖于尚存活的胰岛B细胞组织。
适应人群:
(1)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
(3)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第二类:双胍类
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
作用机理: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多余葡萄糖,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
(1)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
(2)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3)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第三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
作用机理: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适用人群:
(1)2型糖尿病患者;
(2)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5)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稳定血糖。
第四类: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文迪亚
作用机理: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利用。
适用人群: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基础、一线用药,可与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口服糖尿病药物协同,从不同环节作用于机体的血糖调控系统,用于2型糖尿病的各个时期。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选择降糖药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速度越来越迅猛与中国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
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极大,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是人类主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需要尽早科学、规范地治疗。那么,面对市面上这么多的降糖药物,患者该如何科学的选用呢?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的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因此,病人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病程阶段以及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两方面的异常,再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所以,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可以如下几个区别来选择降糖药物:
一、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二、依患者体形选药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运用此类降糖药物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三、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四、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五、按年龄大小选药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和龙。
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病人,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糖尿病治疗方法多
饮食治疗
是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①脂肪: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食物中应富含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
④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
⑤食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运动疗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有大血管病变高度危险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劝诫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烟,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治疗
主要口服降糖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通过腹腔镜操作减肥手术iii,手术方式主要有2种:1可调节胃束带术。2胃旁路术。手术适应症主要是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并符合下列条件者:1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2BMI 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经过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HbA1c≥7%;3年龄在18-60岁之间;4 2型糖尿病病程≤5年;5 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6 无其他腹部手术的禁忌症。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不少人因为患上糖尿病而苦恼不已,那么,治愈这种常见疾病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饮食治疗
是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①脂肪: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食物中应富含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0.8g/ kg体重/日;从GFR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0.6g/ kg体重/日,并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
④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
⑤食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运动疗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有大血管病变高度危险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劝诫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烟,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治疗
主要口服降糖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等。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通过腹腔镜操作减肥手术iii,手术方式主要有2种:(1)可调节胃束带术。(2)胃旁路术。手术适应症主要是肥胖症伴 2型糖尿病并符合下列条件者:(1)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2)BMI 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经过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HbA1c≥7%;(3)年龄在18-60岁之间;(4) 2型糖尿病病程≤5年;(5) 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6) 无其他腹部手术的禁忌症。
通过上述文章,相信大家对治愈糖尿病有了更大的信心,现代医学发达,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希望糖尿病患者们能够积极地接受治疗,只要耐心地坚持治疗,相信有一天将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