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鉴别强迫症
如何诊断鉴别强迫症
强迫症和洁癖有点相似,人们都会因为不习惯某一行为而持续重复的去干某一件事,那么,是否有此行为的人都患有强迫症呢?这可不一定。因而,想要判断是否得了强迫症,就要注意强迫症的鉴别诊断。下面呢给大家介绍。
首先需要鉴别正常的重复行为,以免草木皆兵、诊断扩大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刷牙总是会按照先用左手拿杯子装水,再用右手取牙刷,接着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进行。一般这种习惯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让人感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则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一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感到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强迫症如何鉴别诊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强迫症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强迫症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强迫症并非不可治愈,医生与患者采用共同分析探讨、自我心理解放,找出干预和解决措施,大部分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
你是否会在睡觉前会不停的上厕所,即使没有尿意也想去?你是否常常想起家里的门是不是没有关好?燃气会不会没有关上?如果你有过以上经历,那么要注意了,你可能患上了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神经病的范畴,它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鉴别诊断强迫症: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困难,无论在门诊患者或者住院患者中,甚至在会诊中,医生都各自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患者和家属出于治病心切,也不断的辗转于不同的医院和门诊专家之间,以求获得确切的诊断意见。精神分裂症本身就可以出现强迫症状,这是许多学者久已认识到的事实。
强迫症状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症状出现,但是单纯的强迫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问题,二者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尤其要注意精神症状的鉴别。
1、强迫怀疑与妄想
妄想如果已经固定下来了,鉴别上一般不会有困难,问题是当妄想还处于形成初期的半信半疑阶段,此时就容易与强迫怀疑混淆起来。
2、强迫思维与强制性思维
强制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如果能够辨别明确,有助于确定诊断。
3、强迫表象与假性幻觉
例如:一名患者说“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音乐声音,想到时就会出现”。这个时候,这位患者的精神症状属于强迫表象,诊断应该为强迫症。
4、强迫性意向与冲动行为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精神分裂症状消失之后,持续存在不能控制的冲动行为。这一冲动行为是突发性的,与强迫症意向是经常性、反复性的不一样。
如何鉴别强迫症早期症状
鉴别强迫症并不难,这也是消除强迫症的第一步。要克服先鉴别。强迫症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非常痛苦,自己无力摆脱,求治欲非常强烈。精神分裂症则不是,他们对强迫症状表现淡漠、麻木,治疗被动。另外,精神分裂症还有其他许多明显的症状,如思维凌乱、内容离奇、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怪异、生活懒散等等。这些症状只要作认真的精神检查就不难发现。
有些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强迫症状,一些强迫症患者也往往伴有抑郁症状。两者的鉴别相对难一些。一是看抑郁或强迫症状哪个是原发的,哪个是继发的。二是看哪个强迫症的表现症状更严重、更突出。三是看伴随出现的症状,如果有早醒、体重减轻、(情绪)昼重夜轻、自责自罪,则诊断抑郁症。另外,有没有求治欲、自知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别依据。
强迫症的检查和鉴别方式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强迫症应该怎么消除
有些所谓“强迫症”的反映可能会形成会形成一种习惯,只要自己不去加深对它的印象,那么它的负面影响力会少很多。所以消除强迫症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其实强迫症状和强迫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迫症状通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之分,上述病人的强迫症状则属于强迫行为一类。尽管强迫症状多见于强迫症,但我们不能见到有强迫症状的人就诊断为强迫症。因为,强迫症状不是仅见于强迫症,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精神疾病,甚至正常人。
鉴别强迫症并不难,这也是消除强迫症的第一步。要克服先鉴别。强迫症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非常痛苦,自己无力摆脱,求治欲非常强烈。精神分裂症则不是,他们对强迫症状表现淡漠、麻木,治疗被动。另外,精神分裂症还有其他许多明显的症状,如思维凌乱、内容离奇、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怪异、生活懒散等等。这些症状只要作认真的精神检查就不难发现。
有些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强迫症状,一些强迫症患者也往往伴有抑郁症状。两者的鉴别相对难一些。一是看抑郁或强迫症状哪个是原发的,哪个是继发的。二是看哪个症状更严重、更突出。三是看伴随出现的症状,如果有早醒、体重减轻、(情绪)昼重夜轻、自责自罪,则诊断抑郁症。另外,有没有求治欲、自知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别依据。
强迫症状还见于强迫性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衰弱。
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例如数电线杆,记车牌号,核对账目,查看门锁。但正常人的强迫症状一是出现时间短暂,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二是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三是没有“ 反强迫”心理,就是从思想上主动去克制那些强迫的内容;四是当事人并不觉得痛苦,没有治疗的愿望。这些人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强迫症状耿耿于怀。
其实消除强迫症的关键就是不要对它太在意。也许你的一些强迫行为只是暂时的不去刻意改变就会自行消失。
强迫症诊断鉴别的要点
1、与正常人相鉴别:
正常人中有部分有片段强迫性症状,但他们与强迫症不同,症状并不持续,亦不影响社会功能。
2、与某些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器质性疾病伴有可以确定的器质性病变,而强迫症则不能发现器质性发病因素。
3、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早期也表现有强迫症状,但其强迫症状内容离奇,不可理解,不伴有明显情绪反应,缺乏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强迫体验,除了这些症状外,它还有其他症状,如思维、逻辑性方面的障碍,缺乏自知力等。
4、与恐怖症相鉴别:
恐怖的对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处境产生强烈的恐怖情绪。如怕尖锐的利器,怕昆虫等,因此常有回避行为;而强迫症的对象起源于主观体验,其回避行为与强迫性怀疑与担心有关。
5、与抑郁症相鉴别:
由于抑郁症和强迫症常常同时出现,因此要注意鉴别。临床上,在急性发病中往往以最先出现的症状为作为优先诊断症状;在慢性发病中则以出现得最为频繁的症状为优先考虑诊断症状。另外,强迫症的患者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幸,而抑郁症的患者总是回忆以前的过失和错误,多后悔自责。
脊髓压迫症如何鉴别诊断
1.脊髓压迫与非压迫的区别 脊髓压迫症的早期常有根痛症状,因此,需与能引起疼痛症状的某些内脏疾病相鉴别,例如心绞痛、胸膜炎、胆囊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肾结石等。通常是一时性混淆,一般经对症药物治疗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有脊髓损害的体征,便可鉴别。当出现脊髓受压体征之后则需进一步与非压迫性脊髓病变相鉴别。
(1)脊髓蛛网膜炎: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时起时伏,亦可有根痛但范围常较广泛。缓解期内症状可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脊柱X线平片多正常。脑脊液动力试验多呈现部分阻塞,伴有囊肿形成者,可完全阻塞。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可明显增高。脊髓造影可见造影剂在蛛网膜下隙分散成不规则点滴状、串珠状,或分叉成数道而互不关联。形态特殊,易于识别。
(2)急性脊髓炎:起病较急,常有全身不适、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脊髓损害症状往往骤然出现,数小时至数天内便发展到高峰。受累平面较清楚易检出,肢体多呈松弛性瘫痪,合并有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应与无明显外伤的急性椎间盘突出作仔细鉴别。脊髓炎者脊髓蛛网膜下隙无阻塞,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以单核及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亦有轻度增高。若细菌性所致者以中性白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增高。
(3)脊髓空洞症:起病隐袭,病程长。早期症状常为手部小肌肉的萎缩及无力。病变多见于下颈段及上胸段,亦有伸展至延髓者。多数病例属脊髓胚胎发育异常。病变特征是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有一长形空洞,其周边有神经胶质增生。因此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病变水平以下感觉分离,即痛、温度觉缺失,触觉及位置、振动觉保存。下肢有锥体束损害体征。根痛少见,皮肤营养改变常很显著。可有家族史。腰穿无阻塞现象,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4)脊柱骨关节肥大性改变: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病变以颈下段及腰段最常见。颈段者初期有上肢手部麻木或肩部酸痛、沉重感等症状,棘突或棘突旁有压痛。症状常因颈部位置不当而加重,严重者出现手掌肌群萎缩。弹指(Hoffmann)试验阳性。转动头位时可发生头晕或眩晕等椎基动脉缺血症状。X线平片可见明显骨关节肥大性改变,脊柱生理弯曲消失,呈强直状,腰椎常见侧突。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部分病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蛛网膜下隙呈不完全阻塞现象,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亦相应增加。
(5)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为一种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延髓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因此以运动障碍为主,一般无感觉障碍。早期可有根痛,其特征性表现是上肢手部肌肉萎缩和舌肌萎缩,严重者有构音困难。病变以上运动神经元为主时,腱反射亢进。脊髓腔无阻塞,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
(6)脊髓压迫症合并几种少见的临床症状:①压迫病变在高位颈段时,常伴有脑神经麻痹,特别枕大孔区脊颅型肿瘤,如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耸肩无力,当三叉神经脊髓束受压迫时则有头面部痛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偶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脊髓肿瘤同时伴有位听神经瘤者。②水平眼震亦多见于脊颅型肿瘤,由于压迫内侧纵束(该束主要协调眼球运动,可自中脑下达T1水平),或因病变影响小脑,或血循环障碍导致水肿等。③脊髓肿瘤伴有视盘水肿,以腰骶部肿瘤较常见,但总发生率并不高。临床检查除发现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外,颅内并无异常,肿瘤切除后视盘水肿消失。可能原因为肿瘤影响了脑脊液吸收或同时伴有脑脊髓病理性分泌增加所致。
上述少见情况,在鉴别诊断时宜注意。
2.脊髓压迫平面定位 早期的节段性症状,如根痛、感觉过敏区、肌肉萎缩以及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均有助于压迫平面的定位。因此必须熟悉脊髓节段与脊柱关系,脊髓节与支配的肌肉、各浅反射和肌腱反射中枢的节段位置。此外感觉障碍平面对定位亦属重要。一般说,感觉减退较轻区与感觉过敏带之间的界线,代表受压节段的上缘。而能引起防御反射区域的上界常可代表脊髓受压的下缘。脊髓造影或CT、MRI检查则可准确做出定位诊断。
3.髓内压迫与髓外压迫的鉴别 临床症状出现的顺序可作鉴别的参考,如根痛,运动、感觉障碍的向心与离心发展,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早晚等等。但仅凭临床鉴别,有时难免出现较大误差,因此手术前还得靠脊髓造影、CT或MRI检查来确定。
4.确定压迫病因性质 对病变性质的分析,有助于手术前准备和预后估计。一般髓内或髓外硬脊膜下压迫以肿瘤为最常见。髓外硬脊膜外压迫,则多见于椎间盘突出,腰段、颈下段多见,常有外伤史。炎性压迫,如硬脊外脓肿,发病快,伴有发热等其他炎症特征。血肿压迫,常有外伤史,症状、体征进展迅速。转移性肿瘤,如肉瘤、淋巴肉瘤等,起病较快,根痛明显,脊柱骨质常有明显破坏。综合病史、临床体检和辅助检查资料,认真分析,多数病例手术前可得出正确诊断。
如何治疗机护理强迫症
如何治疗机护理强迫症:
强迫症自我治疗:
1、一般来说如果你自己努力,找到方法,会对你有所帮助,有一些还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的。根据你的情况建议你先试试练习随便乱丢,然后慢慢的允许自己的不舒服,你坚持的时间越长就越有效果。
2、自我反省性强 表现为反省心强、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只考虑自己的事情,过分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状况,夸大仅有的弱点、缺点,抱着劣等感不放,带有观念性的理想主义倾向。一旦头脑里出现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或道德观念的想法,就非常焦虑,预除之而后快。如果觉得自己的哪些话说的不合适,或哪些表现不适当,就会深深的自责。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3、责任感太强 强迫症朋友对可能降临到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伤害负有夸张的责任感。强迫症朋友主观上认为自己会导致或有能力防止严重消极结果的产生,这些消极的结果既涉及生活也涉及道德。有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实施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或者自己实施了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自己对于这种不幸事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余光强迫、口水强迫、直视恐怖的朋友认为自己对余社交的成败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自己对别人的情绪也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如果对方情绪不好那完全是由自己的症状引起的。
强迫症护理:
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病人,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对病的康复抱乐观的态度而不是绝望。
2、与病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3、注意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使用。避免使用中伤性的语言和使用粗暴的行为去制止病人的强迫动作和行为。如强迫将病人保护起来而不做任何的解释,或斥责病人:“烦死了”、“假干净”等。要防止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考虑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4、对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向病人讲清保护的目的。否则,病人会误解为保护是对他的惩罚而加重与医护的对立情绪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反应。
5、按“防自杀护理常规”护理。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
临床上,强迫症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强迫症原因有哪些呢,简单介绍如下:
强迫症的定义: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
强迫症的病因:
大量研究表明,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原因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这也是产生强迫症原因之一。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社会心理因素:
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因素均会影响人的个性和情绪,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强迫症虽然不会对自身身体造成严重后果,但也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希望广大患者通过刚才的强迫症原因的相关资料,引起重视。
强迫症的症状及表现:强迫症常见症状:
强迫行为、强迫观念
具体症状: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站在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由于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程序,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连续不断洗到手腕,如果顺序反了或是中间被打断了就要重新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如何鉴别强迫症:
强迫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常规体检
检查:
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能发现阳体征。
以上是对于强迫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强迫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强迫症易混淆疾病。
鉴别:
首先需要鉴别正常的重复行为,以免草木皆兵、诊断扩大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刷牙总是会按照先用左手拿杯子装水,再用右手取牙刷,接着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进行。一般这种习惯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让人感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则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如何预防强迫症:
一、预防:
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二、其他注意事项: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三、强迫症自我筛查: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