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跑时用什么呼吸 跑步穿什么裤子好呢
长距离跑时用什么呼吸 跑步穿什么裤子好呢
速干短裤或压缩裤,第一个原因还是吸湿排汗,第二个原因是压缩裤能够给予腿部压力,这对肌肉的保护以及废物的代谢都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运动表现。
秋季老人晨跑要注意六个事项
(1)跑前检查身体。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
(2)跑的距离和速度要适当。体弱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200米,以至更长距离,速度一般为30-40秒跑100米(运动量与快走相似)。体力稍好的可跑的长些,从300米或500米开始,然后根据体力逐渐增加,直到3000米至5000米。心肺功能稍差的,可练走跑交替,一般是慢跑30秒,步行60秒。这样反复进行20次约30分钟。
(3)慢跑锻炼要掌握合适的心率。可用170-年龄=最高心率的公式来掌握,跑完后测出的脉搏应低于最高心率。一般60岁的人跑完的合适心率为96-112次/分;65岁93-109次/分;70岁90-150次/分;80岁84-98次/分。
(4)跑时呼吸要自然均匀,顺畅自如,深长而不憋气。与跑的步子节奏协调,若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说明跑速过快身体不适应,应减速调整呼吸。跑的步子宜小,不要足跟先着地。尽量要有弹性和轻松些;鞋内要有海绵垫;跑前应活动膝、踝关节,跑后注意勿受凉,避免在穿堂风处休息。
(5)锻炼后应有良好感觉,吃得香,睡得好。若感到疲乏无力,心绪不快,食欲不振,睡得不好,应减小运动量或去医院检查。
(6)跑步中注意事项: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眼花等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跑步,就地休息,以防意外,并请医生检查。
跑步知识大全
怎么能够跑更远距离
好多朋友刚开始跑步都喜欢追求速度,其实刚开始跑步时间比距离重要,距离比速度重要,只要你跑的时间和距离足够长了,速度自然也会进步很快。
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计划,每周有一天跑一个稍长距离的,速度可以尽可能慢一些,并且定期适度(每周增加不超过10%)加长距离,很快你就发现原来跑这么长距离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夸张的说,每个普通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科学的锻炼,都有能力跑完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
应该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掌先着地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一直在探讨,也一直没有定论,你看全球顶尖的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中也是两种落地姿势都有。选择最适合的自己的跑步落地方式即可。
如何测量跑步速度和距离
记录挑战自己的跑步数据并与好友分享会让跑步更加充满乐趣。一种方法是用智能手机下载跑步软件例如小米运动;另外一种是购买带GPS的手表。
如何开始跑步
只要你有一双鞋,不用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任务时间表什么的,随时都可以开始跑步,刚开始跑的时候可以少跑一些,跑慢一些,或者跑走结合都可以。重要的是,你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如何能够长期坚持跑下去
说到长期坚持跑步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需要特别强的毅力,其实每个能够坚持长期跑步的人并不完全靠毅力坚持下来。跑上1个月你就成了习惯,跑上三个月以上,你就真心爱上跑步,会上瘾,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跑步应该穿什么样的鞋子和衣服
如果你准备开始跑步并希望长期坚持下去,建议能够有一双相对专业的跑步鞋,会对你有很好的运动保护,另外最好比平时穿略大半码或一码,给脚趾留出足够空间。
至于跑步服,很多朋友都以为跑步穿纯棉的最好,舒服又吸汗,殊不知穿棉衣服汗湿后不容易干,贴在身上非常容易感冒。建议穿透气性和速干效果比较的跑步服。
冬天跑步时的呼吸方法 距离加长时口鼻同时呼吸
冬天跑步时,由于天气原因和穿的衣服过多,导致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其他季节要快,而随着跑步距离越来越长,速度越来越快,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个时候用鼻子呼吸已经不能满足氧气供给,于是就需要口鼻协同合作,一起呼吸,来增加氧气的供应,也能缓解呼吸肌的紧张,避免光用鼻子呼吸引起呼吸肌疲劳。
注意防着凉 注意跑前跑中补水
跑前喝水比跑时喝水更重要。夏天自不必多言,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跑步,水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如果是长距离跑步,越到最后感觉越辛苦,心率也高,就越需要补水,去降温降心率。
如果不注意跑前提前补充水分,而只依靠跑动时候频繁补水,那势必会增加心脏负荷,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提前补水能有效降低跑步时的心率。
户外怎么能提高跑步速度
怎么能提高跑步速度?
1、提高步频步幅
用最科学的锻炼方法跑步才能提高跑步速度,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增加步频、增大步幅、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但步幅过大,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
2、胸式腹式呼吸
以肋骨与胸骨上提扩张胸腔,达成气体进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胸式呼吸。肋骨与胸骨不动,以横隔膜下缩造成胸腔扩张(腹部突起),达成气体进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达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时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调节,可以显着提升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3、呼吸节奏均匀
跑步时,有意识地把双脚步伐节奏与呼吸节奏协调起来,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浅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4、注意呼吸交换
怎么能提高跑步速度
跑步的快慢与呼吸交换量成正比。人体在不同速度跑步时,每分钟的呼吸交换量可能相差达10倍以上,尽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会改变呼吸的次数(频率),但是,绝对不要以为单一个呼吸节奏,就可以完全代表跑步的呼吸调节。人体跑步时的呼吸调节会受到跑步速度的显着影响,尽管两人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两人的最佳呼吸节奏(深度与次数)也会有所差异。
5、采用鼻子吸气
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气、口呼气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跑步时呼吸急促,感气憋不畅时,是由于呼气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据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气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气量,就用口呼气,并有意识加大呼气的量和呼出的时间。
6、加快呼吸频率
人在跑步时,人体所需氧气需要量随着跑步速度加大而相应增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加快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呼吸频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范围是每分钟35~40次。如每分钟最高达到60次,平均一秒钟就要进行一次呼气和吸气,这样势必使呼吸变浅,换气量减少,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浓度降低。
提高跑步速度训练计划1
星期一:准备活动:3~5km跑。一般发展练习。5~6次100m加速跑。85%~90%的速度400~600m间歇跑(一次训练课上间歇跑可以采用不同的距离,例如:10次400m。2次600m。4次400m。5次200m等),总距离1.5~2km,间隔休息时间3~5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
星期二:匀速林中越野跑2h(男运动员跑14~16km,女运动员跑12~13km)(有氧性质)。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85%的速度200~300m间歇跑,总距离1.5~3.6km,间隔休息时间1.5~3min。每一组训练练习之间休息5~6min。2km慢跑。
星期四:休息或者恢复性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95%~100%速度的检查跑(或者800~1,600m的反复跑),总距离2~5km,间隔休息时间5~6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
星期六:与星期二基本相同,只是跑步总距离略长一些。
星期日:休息。
提高跑步速度训练计划2
星期一:准备活动:3次150m加速跑。200~600m变速跑,总距离5~8km,81%~85%的速度,间歇休息1~3min。整理活动是慢跑2~3km。
星期二:16~18km长距离越野跑~1h(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以3min10s/km~3min15s/km的速度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四:匀速越野跑13~15km(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加速跑5次100m。1~2km的反复跑,总距离5~8km,85%~90%的速度。训练课快要结束时,1~2次短距离全速跑(练习冲刺)。整理活动的慢跑2~4km。
星期六:18~23km的长距离越野跑(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日:休息。
怎么能提高跑步速度,看了以上的介绍,你了解了吗,本文为您介绍的提高跑步速度训练计划适合长跑运动员练习,各位试试吧。
跑步穿什么鞋最好 运动腰包
跑步腰包种类繁多,选择的确比较困难,主要还是根据个人的跑步习惯来决定。
短距离跑步,可以不选择带水壶,但长距离跑步不容易补水,建议选择带水壶的腰包。越野跑步对于腰包的需求相对较高,腰包除了可放补给食物,还可放置手机或是重要物品。
跑步姿势要正确
脚的着地方式
有些人认为跑步时用前掌着地,也有人认为应该足跟着地。我们建议先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我们认为只有短跑选手和中短跑选手适合以前脚掌着地。可能有些人会例外,但是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
臀部和头部的姿势
这点比较难以想象: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议,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手臂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在你没有使用慢跑婴儿推车,而是可以摆动双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换句话说,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膝盖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步长
很多长距离跑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步长过大。千万不要这样做,它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胫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这种疼痛并不是来自膝盖,而是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
呼吸
当有些人建议你如何计算呼和吸的时间时,我们告诉你只要保持深度的和规则的呼吸。很多时候呼吸会自己调节,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确实如此,大多数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够多的氧气的。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时放慢速度,总的来说上坡时加快速度不是个好主意。加快摆动手臂,想象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频,想象火车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断为自己鼓劲“我可以做到“。
谨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时膝盖的风险最大。你的四头肌起到制动的作用,如果重视不够将会使它过度“劳累“。在比赛时,可以身体略微前倾,冲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训练时。事实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训练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为恢复,为下一个上坡作准备。这是个休息的好办法,同时避免下坡时对膝盖产生的过多压力。
老人晨跑要注意什么
(1)跑前检查身体
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
(2)跑的距离和速度要适当
体弱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200米,以至更长距离,速度一般为30-40秒跑100米(运动量与快走相似)。体力稍好的可跑的长些,从300米或500米开始,然后根据体力逐渐增加,直到3000米至5000米。
(3)慢跑锻炼要掌握合适的心率
可用170-年龄=最高心率的公式来掌握,跑完后测出的脉搏应低于最高心率。一般60岁的人跑完的合适心率为96-112次/分;65岁93-109次/分;70岁90-150次/分;80岁84-98次/分。
(4)跑时呼吸要自然均匀,顺畅自如,深长而不憋气
与跑的步子节奏协调,若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说明跑速过快身体不适应,应减速调整呼吸。跑的步子宜小,不要足跟先着地。尽量要有弹性和轻松些;鞋内要有海绵垫;跑前应活动膝、踝关节,跑后注意勿受凉,避免在穿堂风处休息。
长跑需要注意什么
跑前应进行热身运动
进行长跑前,应做好热身准备,可以采用小步慢跑、压腿、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当感到身上有些出汗时,应该说热身充分了。
长跑时要深呼吸
跑步过程中,一定要深呼吸,且呼吸要有节奏。三步一吸五步一呼,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冬季寒冷,跑步时不要张大嘴呼吸,冷空气进入气管,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半张嘴,并用舌头顶住上牙堂,口鼻共同呼吸。跑步过程中,如感到不适,腿发沉、胸发闷,就要适当降低跑速,调节好呼吸。
长跑要量力而行
长跑时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承受多少的距离,不要强硬的挑战自己的底线,让自己身体负荷过大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