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龄老人当防“血压作祟”

高龄老人当防“血压作祟”

高血压病系多发、常见病,多与遗传家族史,情绪易激、体形肥胖、年龄升高、精神紧张职业、吸烟饮酒嗜好者有关。为此,笔者为高龄老年人支几招。

适当锻炼身体。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患者,经锻炼身体持续一个月上者,接近80%的达到正常标准。要经常散步,慢跑,练习太极拳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保持情绪稳定。医书上说:“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忧思恐惊”能改变人体的生理平衡,五脏、六腑受累。能导致血压的骤增,心情舒畅,心态平衡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适量饮水。水占人体组织成分65%,各种营养物质,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组织细胞的水分减少30%-40%,皮肤就会干燥。因此,应适量增液降压。

饮食宜清淡、少盐、少糖、少脂肪。食盐能促进饮食,增加唾液的分泌。但是老龄人舌味蕾减少,咸味感明显下降,不自觉会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导致内平衡失调。另外,要选食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引起肥胖。

​高龄老人胆固醇略高亦是有益

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为期10年的追踪观察中发现,在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血清胆固醇略高出正常上限30mg/dl(毫克/分升)左右的人,其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下降15%左右。据此,美国专家推测认为,当人进入高龄后,保持适当高的胆固醇水平有利于抵御感染性因素的侵害。

因此,高龄老人的血清胆固醇略高出正常水平非但不增加心脏病的危险,反而由于抵御感染的能力提高而降低死亡危险。

所以,医学专家指出,高龄老人体检时发现血清胆固醇有所增高,而这种增高若没有超出正常上限30mg/dl,就无需加以控制,若超出了30mg/dl,但血清总胆固醇仍在270mg/dl以内,无需服用调脂药物,加强饮食控制即可。

只有当血清总胆固醇超出270mg/dl后,方才考虑服用调脂药物,将总胆固醇降至220~250mg/dl之间,不必追求降至正常水平以内。保持适当高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有利于维护高龄老人的健康。

老年人心力衰竭怎么办呢

高龄老人通常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由于诸多因素引起心功能障碍,致使心肌供血无法满足需求,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高龄老人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往往病情较重,必须规范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高龄老人多半身体情况较差,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所区别,因而必须警惕高龄老人的心力衰竭表现。高龄老人可不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以心跳加快、肺淤血等异常为主,有时还会有精神症状出现。

如果怀疑老人出现心衰,应及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即使未发现老人有心脏扩大,也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及时明确诊断,才能及早控制住病情。

此外,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也与一般人群不同,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需要一并解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进展的疾病,目前还难以治愈,一旦发生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后注意查找原发病,消除感染、激动、贫血等诱因,如有合并症及时处理。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同样应遵循以上的原则,正确选用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发生感染时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注意纠正贫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状态。

高龄老人不能过于劳累,注意保暖,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此外,家属还应注意安慰患者,帮助其保持情绪平和,不可过度激动。

综上所述,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大体上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类似。但由于高龄老人常常会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一般身体情况较差,病情更为复杂,更需要有系统性的治疗,精心护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有助老人长寿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1、食用新鲜水果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这与新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关。

此外,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是因为新鲜蔬菜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有助于健康。

2、食用鱼类产品

研究表明,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还有是否经常食用鱼类水产品。越经常食用鱼类水产品,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就越好。

鱼类水产品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且易于消化,87%至98%可以被人体吸收。

3、食用豆制品

豆制品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又一饮食因素。高龄老人食用豆制品越频繁,其健康状况越好。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含有较大比例的亚油酸,且不含 胆固醇 ,这些都是对高龄老人的健康有帮助的。

4、喝茶

茶也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经常喝茶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喝茶的高龄老人。

茶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 营养作用的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和无机盐,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这些都有助于高龄老人防治多种疾病,因而有助于健康。

老年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疾病,因为老年人的身体非常的脆弱,所以对于高血压要引起格外的重视。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特点

1、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压高,下压不高,上压和下压之间的差距较大,这是血管硬化造成的。

2、昼夜节律异常。正常人夜间血压低、白天血压高,老年人昼夜血压节律消失或者颠倒。

3、血压波动大。高龄老人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a体位性血压波动。b 清晨高血压。c餐后低血压。

4、白大衣高血压 、假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在高龄老人中很常见。

高龄老人养生的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的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有的高龄老人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高龄老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有的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一旦生病,家人、子女力劝到医院去看病,有的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4:孤独带来绝望

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适合高龄老人的健身方法

老年人的健身方式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例如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等。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高龄老人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老人当防触景生病

在阴天和景物萧条的环境中,要注重采光与活动。室内工作可适当采用强光照明;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多多沐浴,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运动肢体关节,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尽量减少独处,积极投身群体活动。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宜连续打牌下棋,中午应小憩片刻。

加强饮食调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和镁能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细胞的转换,有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所以应适当增加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如瘦猪肉、动物内脏、鱼类、鸡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藻、杂粮、西红柿、胡萝卜、菠菜、青菜、水果等。

春运出行高龄老人选择交通须谨慎

一是高龄老人不宜独立出行。年纪大,特别是行动不便或患有疾病老人出行需要有人陪伴,必须出行且无人陪伴时也不要带太多的行李,进站上车时应有提前量但不必抢时间,到站下车时更不要着急。

二是高龄老人出行需多防范。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携带必须的药品,并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或将药品服用方式说明和药品放在一起,如临时出现不适应及时向服务人员要求帮助。

三是高龄老人出行应有提示。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非得出行时,应在身体明显部位挂“提示牌”注明姓名、到达地点(住址)、家人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快速提供求助信息,以防万一。

四是高龄老人出行应“自律”。在车站候车或在旅途中的活动是必须的,但不宜跨“区域”走动,特别是在春运期间,车站候车区位因疏导客流所需和平时可能有所不同,以防“迷失”方向而影响行程。

五是高龄老人出行应善于求助。比如无人陪伴出行时应充分利用服务资源,铁路局在局管内站车之间建有“亲情服务网”,比如福州、厦门、武夷山等火车站就建有“王威服务台”、“小白鹭服务台”和“513服务台”,在进站、乘车、出站与过往列车和车站都有为重点旅客提供特殊服务的网络。

对于高龄老人独立出行,应当做到进站有人送,途中有交待,到站有人接,对保旅途平安。

高龄老人当防血压作祟

适当锻炼身体。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患者,经锻炼身体持续一个月上者,接近80%的达到正常标准。要经常散步,慢跑,练习太极拳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保持情绪稳定。医书上说:“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忧思恐惊”能改变人体的生理平衡,五脏、六腑受累。能导致血压的骤增,心情舒畅,心态平衡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适量饮水。水占人体组织成分65%,各种营养物质,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组织细胞的水分减少30%-40%,皮肤就会干燥。因此,应适量增液降压。

饮食宜清淡、少盐、少糖、少脂肪。食盐能促进饮食,增加唾液的分泌。但是老龄人舌味蕾减少,咸味感明显下降,不自觉会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导致内平衡失调。另外,要选食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引起肥胖。

定期查体。平时不测血压,也无不适症状,自我感觉身体健康,偶有眩晕也不以为然,终至成大疾眩晕摔倒,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要坚持定期查体。

高龄老人“四知”须知

危象1:恐惧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伤离别可能使他们想到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有的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可是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要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来面对。如果能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是最好的了。

危象2:“折腾”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理由很多。

其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影响健康事件。“生命在于运动”是对的,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一定要在自身能力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危象3:倔强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加重,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如果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危象4:孤独

高龄老人如突遇丧偶,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不振,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老年相伴的伴侣一旦丧失,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人的生命都是各自独立的,虽然相依相伴多年,一旦一个人先去了,另一个人也要走好自己人生剩下的路,一个人同样可以很精彩。当然,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相伴左右,那确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相关推荐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

为什么高龄老人容易骨折?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突发骨折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骨折多发生在髋关节的原因。 2、随着中老年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肌肉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不稳,容易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

高龄老人血压的特点事项

1、重视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恨容易产生直立位低血压。因此老年病人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要高度重视。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事项的要求,注意自我保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这对预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意义。 2、饮食要合理 老年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主要食用植物油,这样不仅有利于预动脉粥样硬化,也

高龄老人吃什么好

以一个身高160厘米、体重60千克的轻体力劳动的健康老年女性为例,推荐一日食谱(全日用油25克,盐5克)。 早餐:低脂牛奶200毫升,燕麦片20克,杂粮馒头(玉米面粉50克),白煮鸡蛋1个,莴笋丝拌干丝(莴笋75克,豆腐干丝20克)。 中餐:杂粮米饭(大米50克,荞麦25克),香菇炒青菜(香菇50克,青菜75克),青椒绿豆芽(绿豆芽75克,青椒30克),清蒸鲈鱼(鲈鱼100克,木耳若干)。 下午点心:苹果 1个,核桃2个。 晚餐:二米黑豆粥(小米20克,大米20克,黑豆20克),芹菜牛肉丝(芹菜75克,牛

突然起身头晕目眩怎么回事 为什么突然起身容易头晕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通俗易懂来说,就是在突然站立的情况下,头部的位置迅速升高,心脏还没来得及把足够的血液运输到大脑,大脑暂时性的缺氧,产生晕眩或者昏倒等现象。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体虚弱的女性、高龄老人、正在服用某种特殊药物的患者。但并不是说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就是说明身体虚弱不健康。

高龄老人吃什么补品

1、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适服用一些可以提高老年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可以提高老人的免疫力。灵芝、蜂王浆都是不错的保健食品,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细胞活力,延长细胞寿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病毒,预疾病发生。 2、辅助降血压的保健品 老年人患高血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老人年龄大,体质弱,一旦患有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老年人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中风的几率要高于未患高血压的同龄老人。 为了不让父母晚年遭受高血压的困

​高龄老年人的生活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必须重视的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其实不然,人体的生理变化是分阶段的。80岁以后,人的机体进入“衰老”阶段。来看看老人想要长寿须重视的几大禁忌吧。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者,随着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

高龄老人临终前症状

高龄老人临终前症状 1、高龄老人临终前症状 1.1、浮肿消退。有浮肿的老人 , 大部分在死前一段时间 , 浮肿有可能会逐步消退 , 手脚有可能会慢慢瘦下去。 1.2、说糊涂话。有的人会说糊涂话。甚至一世不该说的全说出来。只因心脏动力不足 , 造成大脑供血和供氧不足 , 出现脑痿缩 , 把过去的老记忋翻出来说 , 之后元气不足就不说了 , 这时就进入倒计时了。 1.3、手脚冰凉。大部分老人去世前几天手脚会慢慢凉下来。首先脚板开始冰凉 , 再到大腿、肚子甚至到心脏部位冰凉 , 人就死亡了。各人会有不同 , 有

高龄老人吃什么好

“富态美”:事出有因 老年人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摄入过多,特别是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摄入没有相应减少,导致老年人包括肥胖在内的多种疾病高发。 “老来瘦”:绝非偶然 客观+主观原因 除了遗传因素,老年人会受到诸多疾病因素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疾病因素如恶性肿瘤、甲亢、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结核病等。生理代谢的影响主要是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牙齿磨损或缺牙,使咀嚼能力下降;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影响食欲;食管蠕动时收缩力减退;胃酸、胃

老年人感冒可诱发哪些疾病

1、上呼吸道症状较少较轻老年人感冒时,很少出现典型的咽痛,鼻塞、流涕和声音嘶哑,约有30%的老人有上呼吸道症状出现,也多表现十分轻微和不典型;常常被忽视。 2、下呼吸道症状明显较重老年人感冒时,下呼吸道症状明显者约占7帆以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明显,咳痰较多。若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则痰液变成黄、厚、粘稠、多不易咳出,气急加剧加重。 3、胸部附性体征较多老年人感冒(尤其是高龄老人)时,病毒和细菌易向下呼吸道侵犯。 4、感冒初期热度较低,甚至不发热老年人感冒约30%不发热,70%的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40摄氏

老人流鼻血心高血压

老人和儿童流鼻血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偶尔流鼻血没什么大碍,但如果流鼻血的次数太过频繁或量太大,就应格外小心了。对于有流鼻血症状的老年朋友来说,需要注意关注自己的血压。随着人的衰老,鼻黏膜会萎缩,鼻子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老年朋友不知道,老年人流鼻血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应定时检查自己的血压,一天最好能量2至3次,采用水银柱测压器比电子测压器更准确。不过,由于流血后对血压有调解作用,可能使血压更加平稳,最好不要刚流完鼻血就测。 老人一旦流鼻血了,也不必恐慌。首先要学会止血。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