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先吃盘中菜,后吃碗里饭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先吃盘中菜,后吃碗里饭
很多人的进餐习惯通常是:先扒一两口饭,再吃一两口菜,直至饭菜光光。这种先饭后菜的进餐顺序绵延久长。
如此进食,对于糖友其实并不适宜。建议糖友用餐的顺序为:先吃蔬菜、菇类及海藻类菜肴,再吃蛋、肉、豆和奶制品,继之主食,最后喝汤。
因为蔬菜、菇类及海藻类食物,本身血糖指数较低,吃后不仅有饱腹感,而且由于富含大量膳食纤维,尤其含有果胶、多糖、海藻酸钠等水溶性纤维,摄入后体积会迅速膨胀,黏性增强,可延长后吃进的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从而延迟糖分在小肠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不致急剧升高。
科学家发现,细嚼慢咽有利于肠道分泌更多的调糖物质,如肠促胰素类似物等,同样有助于减少餐后血糖异常升高。因此告诫糖友:应养成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5次以上方才咽下的好习惯。每餐最好半小时左右,尽情享受慢食的好滋味。
餐后血糖高症状诊断
餐后血糖高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高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3mmol/L(130mg/dl。
在糖尿病诊断后要进行分型判断,2型糖尿病又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餐后血糖高的危害分析
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另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所以,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还可以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只要能够很好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并且预防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
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
1、餐后血糖高要注意控制饮食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水果时要减主食。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2、餐后血糖高主食中加点杂粮
杂粮会使消化速度减缓,延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至于杂粮的选择,可谓品种多多,除糙米外,黑米、紫米、荞麦、燕麦、小米、藜麦、薏米、玉米、芡实以及各种豆类等,均可搭档做成风味各异的主食。譬如,煮饭时在精白米中掺入少许糙米,比例可依个人喜好而定;或者早餐来碗荞麦粥,午餐煮个玉米粒饭等。
这种粗细搭配的主食,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对减轻胰岛负担及保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餐后血糖高要改变烹调方法
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用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铁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
4、餐后血糖高要改变进食顺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例如,先吃一碗少油烹调的蔬菜“垫底”,再配着鱼/肉/豆制品和其他蔬菜一起,一口菜肴一口米饭,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小得多;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就会比大口吃饭、小口吃菜时血糖波动小得多;大量蔬菜、少量鱼肉配合一碗米饭,就要比少量蔬菜、不吃鱼肉、以米饭为主的搭配血糖升得慢。
吃主食要小口多嚼。进餐中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再来两三口蔬菜。主食吃得慢,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就慢。
坚果在进餐时吃。坚果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择非煎炸少盐产品,在用餐时吃,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餐后血糖高是什么原因
1、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造成肝糖生成受抑制及肌肉摄糖能力增强程度有所减弱,导致循环血糖随食物消化后,血糖的吸收呈不规则波动,从而形成血糖的瞬时尖峰及餐后高峰水平上升、时间延长,使血糖波动幅度增大。
2、病人用药不当
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一直都在使用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这类药物由于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故往往很难控制餐后血糖。部分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时,主要是用中、长效的胰岛素,而不是结合用起效快的短效或超短效的胰岛素,故餐后血糖也容易偏高。
3、饮食不当
有些病人早餐喜欢喝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另外,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故早餐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4、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
大多数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等。
餐后血糖高糖友如何是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基础,而且需要终身坚持。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主食量为200-250克,如果食用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红薯,土豆,山药,莲藕,粉皮,粉条,需适当减少主食量。将全天的主食分为5次进餐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早餐,早餐也需换成“稠的”,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选择胰岛素治疗,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餐后血糖高患者采用混合型胰岛素制剂要注意两点:一是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小幅度调整胰岛素用量;二是为了防止低血糖每次调节一个点的用yao量,2-3天调整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餐后血糖高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降糖yao应换成速效降糖药,能有效地补充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并且安全性也有保障,而拜糖平能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注意餐后血糖高患者为了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在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可同时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均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尿糖逐渐调整,达到满意疗效后试行减量,采用最低有效量。如果漏服应该尽快补服,但若已经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或加倍用药。使用过程中需配合正确饮食及有效的体育锻炼。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摄入总热量与脂肪的比例,并进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老年患者宜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磺脲类。
为减少胃肠道反应,二甲双胍应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肠溶制剂可餐前服用,肠溶或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不应嚼碎掰开服用。缓释制剂晚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应避免与碱性饮料同服。早期联合治疗对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详细的了解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治疗,这样对于血糖高的发生就不要太多的惊恐了,患者只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疗,合理的进行调控,是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高的问题的,病情也能很快的被控制住。
控制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
降糖药不能乱用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如果是基础血糖高,应选择降基础血糖的药物;如果是餐后血糖高,则应选择降餐后血糖的药物,而且降餐后血糖的药物不能用在降基础血糖上。
那么,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尚能控制餐后血糖,应当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说明基础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需首选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应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基础血糖降低后餐后血糖也会随之降低。如果基础血糖正常后,餐后血糖仍高,再联合应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降基础血糖的药物
★二甲双胍;
★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万邦林N);
★长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长秀霖)。
降餐后血糖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磺脲类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亚莫利),因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所以也有一定降低基础血糖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针对餐后血糖的。
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
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万邦林R);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优泌乐、速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