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临床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此三期是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前自然发展的临床表现。前驱期(早期)一般见于起病的1-2周,临床表现主要是结核中毒症状,患儿可有发热、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烦躁好哭或精神呆滞、不喜游戏,年长儿可述头疼,一般多轻微。脑膜刺激期(中期)1-2周,头疼持续并加重,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感觉过敏,易激惹,烦躁或嗜睡交替出现,可有惊厥发作,但发作后意识尚清,可以出现颉神经麻痹、颅压增高和脑积水以及偏瘫症状。脑脊液呈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变化。昏迷期(晚期)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神志由意识蒙胧、半昏迷而进入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痉挛发作频繁,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更加明显,可呈角弓反张,去脑或去皮层强直,患儿最终可因伴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根据国内资料1180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诊断出粟粒型结核者占44.2%。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解剖中发现有全身其它脏器结核病者143例(占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
原发结核病病变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包括结核节结、结核瘤。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贴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因此,应重视查找原发病灶。但也有少数病例,原发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对这类病例,更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
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早期即以全头剧烈疼痛起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有时在持续性头痛的基础上有炸裂样强烈的头痛发作,这种头痛常放射到肩颈、背部,每当活动身体用力、咳嗽时都可使头痛加重。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大多缓慢,多见于儿童与青年,起病前常有为时2~3周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表现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睡眠不佳等。起病时以全头痛为主,头痛的程度变化较大,有的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有的呈钝痛、胀痛,持续时间较久。儿童常有抽搐发作,伴精神萎靡、淡漠、谵妄,重者可有昏迷、二便失禁。早期体征不明显,晚期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定位体征,如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单瘫或偏瘫等。
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都很相似,头痛剧烈,全头持续性跳痛,伴发热、颈强、恶心、呕吐、倦怠、眩晕、颈背疼痛,年龄越大,症状越重。体格检查很少有阳性所见,脑膜刺激征为唯一神经系统体征
病毒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著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 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 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起因
细菌性脑膜炎的原因是某种细菌传染引起的。这种细菌在健康人鼻内或体内都有携带,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人们在患感冒时容易被这种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有可能使该细菌进入颅内,不及时发现治疗容易引发细菌性脑膜炎。另外,细菌性脑膜炎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2、结核性脑膜炎起因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其实这种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也就是老年人的脑膜炎的一种,对于脑膜炎大家应该都是比较怕的,虽说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只是一种炎症而已,但是这种炎症已经关乎到人类的大脑了,不管是谁都是会有一定的担心的。担心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因为目前的医术还没能有效的治疗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看到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的,因为这种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概率还是挺高的。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起居生活,可以是饮食方面等等。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MTB侵犯脑膜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为全身播散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也可继发于肺、淋巴结、骨骼或泌尿系统等结核病灶引起的菌血症。此外,MTB还可以从颅骨或脊椎的结核病灶直接破入颅内或椎管内引起结核性脑膜炎。MTB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血流后能否发病与侵入MTB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机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临床根据主要病理改变和侵及的范围分为单纯脑膜炎型、颅底粘连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但目前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为成人。成人结脑中3/4有成人原发灶存在。结脑病死率在15%~30%。
注意事项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坚持治疗。注意不要吃海鲜,辛辣食物,酒水等即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饮食禁忌的话一般来说注意做到少吃油腻的,糖分高的食物,不要喝酒浓茶,清淡的饮食就好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预后取决于被感染者的免疫力,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治疗的早晚,是否规范化与结核菌药物敏感性。婴儿和老年人预后较差,有神志改变与昏迷者病死率约30%。治疗1~1.5年者复发率约为6.6%。病程呈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早期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异常,人格改变。数周后发展到意识障碍、昏迷、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视盘水肿,有时尚有震颤及不自主运动。颅内压增高较常见,常伴脑积水。强求病原学诊断。应选择杀菌药,同时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药物。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最好采用三联用药,加用链霉素、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根据病人情况任选一种。第1个月常选择异烟肼静脉滴注。对结核性脑膜炎不推荐短程疗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也就证实了之前的那个观点,就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绝对的静养,平时的食物方面还是要加强一定的营养物质的;除此之外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是不可以抽烟喝酒的,这是一个禁忌。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起因
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这种细菌在健康人鼻内或体内都有携带,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人们在患感冒时容易被这种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有可能使该细菌进入颅内,不及时发现治疗容易引发细菌性脑膜炎。另外,细菌性脑膜炎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2、结核性脑膜炎起因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
3、病毒性脑膜炎起因
病毒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4、隐球菌性脑膜炎起因
隐球菌性脑膜炎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人免疫缺陷性病毒。所以,有艾滋病的人更容易得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传染吗
结核性脑膜炎传染吗
如果要问结核性脑膜炎传染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将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混淆了,认为结核性脑膜炎也会通过唾液传染给别人。实际上,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是两个概念,肺结核是会传染的,但是结核性脑膜炎却不像肺结核那样具有传染性。一般性接触或仅仅吸入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过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的,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脑膜在颅内是封闭的,因此脑膜上的结核杆菌不会暴露在空气中,而肺结核就不同了,肺结核患者如果咳痰,痰中带有结核杆菌,然后痰液在空气中蒸发,结核杆菌就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谁吸入到肺内就可以得肺结核,但是结核性脑膜炎不会像肺结核那样传播的。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源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结核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内或经其他途径(如淋巴)播散到脑内而引起广泛炎症,发病与入侵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免疫力较差、血脑屏障欠完善者易于罹患。一般以儿童居多,最常侵犯的是脑膜,秒为结核性脑膜炎这种疾病可分为脑膜炎型、脑内结核瘤型、脑脊髓膜炎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由于该病病变部位的重要性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性,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一种结核病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结核病致死的儿童中,近60%是死于结核性脑膜炎的。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根据国内资料1180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诊断出粟粒型结核者占44.2%。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解剖中发现有全身其它脏器结核病者143例(占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
原发结核病病变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包括结核节结、结核瘤。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贴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因此,应重视查找原发病灶。但也有少数病例,原发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对这类病例,更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
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率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人体软脑膜上发生的一种炎症。它在上儿所患各种脑膜炎的疾病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患有肺结核病并伴有营养不良的小儿,最易发生。小儿患了此病,就会出现发烧、呕吐、嗜睡、抽风等症状,严重者则呈现昏迷或合并感染而死亡。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传染吗?本病是由结核桿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性结核以及肺、淋巴、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源,血源性播散是结核桿菌侵犯脑膜的主要途径。本病近年有死灰复燃之势,发病率在逐步上升,主要见于贫穷落后、医疗卫生设施不足的农村地区。多侵犯少年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少见,早期有效的治疗往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说结核性脑膜炎不会传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