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不孕药方
中药治不孕药方
1.石英毓麟汤
川椒芎桂心各6克,川续断、川牛膝、仙灵脾、当归各12~15克,紫石英15~30克,川椒1.5克,菟丝子、枸杞子、香附、赤白芍、丹皮各9克,水煎服。这个药方具有温肾养肝、调经助孕的特效。特别是对因为肾虚不孕的患者尤其有效。
2.促排卵汤
泽兰、当归、红花、赤芍、丹参、香附荒蔚子各10克。用水煎服。这个药方具有活血化淤、行气通滞的奇特功效,对继发性经闭、排卵不畅有非常好的效果
3.助孕汤
覆盆子、茺蔚子、菟丝子、赤芍药、泽兰、香附、丹参各9~10克,枸杞子10~15克,紫石英15~30克,这副药可以在月经周期第11天起初服,保持每天1剂,连服3~4剂。如果患者是肾阳虚加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鲁豆、白芍、女贞、旱莲草,如果是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痰湿加茯苓、半夏,寒湿加附子、苍术,气滞血淤加鸡血藤、归尾、桃仁。这个药方具有补肾暖胞宫、活血调冲任的作用。特别是对女子不孕症,排卵功能非常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4.先天归一汤
当归36克,人参、白芍、牛膝各24克,砂仁、香附、丹皮、制半夏各21克,白术、获多、生地、川芎各30克,陈皮18克,甘草12克,生姜3克。把以上的药放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分为10剂,保持每天服1剂,用水煎煮,然后空腹服下。月经行经期服5剂,月经行后,再服5剂。这个药方具有调经育子的功效。特别是对妇女因情志所伤,月经不调,不能受孕者有效。
中医治不孕不育的妙方有哪些?以上四个中医药方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中医治疗比较的慢一些,一定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服用才可以见到效果,想要生育的广大青年男女可以试一下。
中药治疗不孕不育
一、女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药方
1、温阳种子汤(自拟):附子、当归、仙茅各10克,桂枝、巴戟天、枸杞子各15克,熟地20克,仙灵脾25克。水煎服。待阴寒已解,阳气得复时,去附子,另加鹿角胶、川芎、益母草等。
本方适应具有小腹怕凉,四肢不温,月经衍期,子宫虚寒症。
2、立生汤:干姜、肉桂、小茴香、茯苓、白米、薏米、山药、当归、川芎、蒲黄、五灵脂、乌药、青皮。每日一剂,水煎服,本方适应寒湿瘀阻型不孕症。
二、输卵管不通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
1、红藤丹参汤:红藤、丹参、赤芍、黄柏、败酱草、夏枯草、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每日一剂,水煎至100C,药温38~39C,保留灌肠。治疗前排便,灌肠删卧15分钟,经期停治。第二煎分早晚内服。加减法: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寒湿盛,加细辛、桂枝;肾虚,加川断、桑寄生。
2、温经汤:当归、白芍、桂枝、吴萸、川芎、半夏、丹皮、麦冬、阿胶、党参、甘草、生姜。水煎服。加减法: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山甲、路路通、丹参;兼脾肾阴虚者,加菟丝子、韭菜子、鹿角片、紫河车、龟龄集;兼肝资气虚者,加熟地、鸡血藤、制首乌、杞于、锁阳;兼痰湿阻滞者,加香附子、苍术、白芥子、黄柏。
三、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
1、助长发育汤:生黄芪、鸡血藤各30克,透骨草,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于经期连服数剂。另以月季饮:月季花30克,公鸡1只(去毛及内脏),炖服。上法连用3个月。
2、开郁通经汤:炒白芍、当归各15克,丹皮、桅子各10克,白芥子6克,醋柴胡、炒香附各3克,醋郁金、炒黄芩、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加减法:经量多,加旱莲草、阿胶;带下,加山药;腰痛,加续断。于月经前服药三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者,停药。
用于治疗经水未来腹先痛之症。
四、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
1、助孕方:当归10克,山药30克,白芍10克,菟丝子12克,熟地15克,炒柴胡6克。水煎服。加减法,月经后期,加女贞子,接近排卵期,加巴戟肉、制香附等,以温阳疏肝,直至月经来潮。经前期偏阴虚,助阳剂减量,加玄参。3个月为一疗程,经期停服。
五、卵巢囊肿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消囊肿方:萆解、冰球子、夏枯草各15克,皂刺、昆布12克,穿山甲9克,象贝、赤芍、玄胡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肾阳虚,加鹿角霜、胡芦巴各9克,仙灵脾12克;肾阴虚加熟地12克,女贞子15克;黄体水平低下者加龟版、苁蓉各12克。
六、肥胖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海藻60克,夏枯草、苡仁米各30克,瓜喽皮,木贼草各15克,生山掖、茵陈冬20克,柴胡3克。每日1剂,水萌服。另,令其清真饮食,控制食量,多食海带(2500克/月)。
《济阴纲目》云:身体肥胖子宫膜长满,经水虽调,亦会无子。“治以药疗,食疗并兼,在于驱脂为要。
七、人工流产后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疏肝种子汤:柴胡12克,荔枝核、橘核各9克,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各12克,甘草3克。水煎服。连服2~3个月,经期血量不多,可不停药。
八、排卵功能失调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
1、补肾方:熟地、首乌、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旱莲草、杞子、川断、当归各9克,山药15克、阿胶12克,每日1剂。水煎服。在经后连服7~10天,然后观察2~3周,有效与否均可重复前法服药。
2、活血补肾方:柴胡、赤白芍、泽兰、益母草、刘寄奴,生蒲黄、川牛膝、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仙茅、仙灵脾各9克,鸡血藤、复盆子、女贞子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殷。无周期者服3剂停7天,每月服9剂,有周期者,经期服3剂,在周期第12~13天再服3剂,每个周期共服6剂。根据病情可以酌情加减。不育及闭经者服药较持久,大概在1年左右。
九、子宫内膜增生不孕的中医治疗药方
1、失笑散加味:生蒲黄、五灵脂各25克,生大黄12克,三七6克,郁金10克。共研细面为1料,于经前10天开始服,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中药治疗银屑病药方
银屑病的治疗偏方:
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一种简单的银屑病的治疗偏方,把生苦杏仁研成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洗净患处,将药敷贴在患处皮肤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新药。
2.另外一种苦参醋浸泡法。具体如何操作呢?具体的方法是取苦参100克,加入食醋适量,浸泡3~5天制成苦参醋液,在每日洗浴的时候,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续5~7天。
3.最后给大家分享一种可以有效银屑病的治疗偏方是用文火熬醋之后涂抹。用文火,将20斤陈醋,熬成膏状。熬好后,膏状物大约只有半斤重。然后,将其取出保存。患者,用棉签等工具,蘸这种膏状物,往患处抹。每天有时间就抹,抹完后用一张白纸贴上,防止蹭到别处。一个月之内,看不出效果。大约两个月后,银屑病就会慢慢退去。待整个银屑病全部消失后,就可以停用了。
治疗不孕不育经典中药方
(1) 先天归一汤:当归36克,白术、获多、生地、川芎各30克,人参、白芍、牛膝各24克,砂仁、香附、丹皮、制半夏各21克,陈皮18克,甘草12克,生姜3克。将上药和匀,分为10次剂,每日服1剂,水煎空腹服。月经本行服5剂,月经行后,再服5剂。占有调经育子的效用。对妇女因清志所伤,月经不调,切忌受孕者有效。
(2)助孕育鳞方:在芬、仙灵脾、制黄精、耳生地各12克,川牛膝、石桶叶、炙甲片各9克,公丁香、桂校各2.5克。水煎,在经净后服7剂。占利于肾通络、调补冲任的效用。对不孕症、排卵功能非常或卵巢黄体功能不健者有效。
(3) 促排卵汤:当归、赤芍、丹参、泽兰、红花、香附荒蔚子各10克。水煎服。占有活血化淤、行气通滞的效用。对继发性经闭、排卵不畅有效。
(4) 嗣子汤:鹿衔草60克,茧丝子、白蒺藜、槟榔各15克,辛夷、高良姜、香附、当归各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1剂。占有补肾益精、疏肝解郁、调理冲任、温暖胞宫的效用。对不孕症,子宫内膜增殖期不排卵者有效
(5)助孕汤:枸杞子10~15克,治疗不孕不育症经典中药方,覆盆子、茺蔚子、菟丝子、赤芍药、泽兰、香附、丹参各9~10克,紫石英15~30克,于月经周期第11天起初服,每日1剂,连服3~4剂。若肾阳虚加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鲁豆 、白芍、女贞、旱莲草,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痰湿加茯苓、半夏,寒湿加附子、苍术,气滞血淤加鸡血藤、归尾、桃仁。本方占有补肾暖胞宫、活血调冲任的效用。对女子不孕症,排卵功能非常切忌受孕者有效。
(6) 石英毓麟汤:紫石英 15~30克,川椒 1.5克,川椒芎桂心各6克,川续断、川牛膝、仙灵脾、当归各12~15克,菟丝子、枸杞子、香附、赤白芍、丹皮各9克,水煎服。占有温肾养肝、调经助孕的效用。对肾虚不孕者有效。
输卵管堵塞吃中药可以通吗
引起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输卵管炎主要是慢性炎症,因此,大多采用药物尤其是中药调经通卵方治疗。对于输卵管堵塞较轻的情况,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一点。中药治疗首选妇炎丸,妇炎丸是选用:柴胡、茯苓、黄芩、栀子、白术、山药、苍术、滑石、当归、红花、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功能,这对治疗输卵管堵塞效果显著。
根治左侧或者右侧或者双侧输卵管堵塞的药方:神曲30克、山楂30克、桃仁30克、升麻1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服,吃饭之前的一小时开始服。这个药方让服喝第一剂药汤之后的患者感到肚子疼痛,这样的肚子疼痛是身体康复的正常现象、是输卵管开始不堵塞的现象。这个药方需要连续服喝十五天就可以打通双侧输卵管堵塞状态,一般连续地天天喝40天就完全根治输卵管堵塞了。当然,最好是在医嘱的情况下进行服药,做到针对性的治疗。
中药治疗白斑病的优势有哪些
首先,白斑病中药治疗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虽然白癜风病在表皮,但是病根却在脏腑,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
其次,采用白斑病中药治疗的话,是多个环节在起作用,因为中药方剂里的多种药物成分,作用各不相同,中药材功能相互协调制约,避免了西药的单向作用的副作用。正因为这样,中药治疗白斑病,主张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这样既保证了疗效,又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的目的。因此,白癜风中药治疗的效果已经渐渐显出了优势来。
采用中药治疗白癜风还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两大特点,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从一些临床的数据中发现,大部分患者至今没有复发。这说明白癜风中药治疗是久治不愈患者的理想选择。中草药治疗白癜风一定有广阔的前途,也一定能做出重大的贡献。因为在几千年的经验宝库中,我们先人治好过很多白癜风病人,积累了有很多有效的方药。如何预防白癜风,这些有效的经验和方药或记载在历代医药中,或流传在民间,只要我们努力总结发掘,一定能够有所发明发现,开发出有效的抗白药物。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中药治疗白斑病的优势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白斑病中药,主张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这样既保证了疗效,又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的目的。因此,中医药在治疗白斑病病方面有着无可相比的上风。
中药治疗肝癌药方
1、扶正祛邪类,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苡仁、白芍、山药、甘草、扁豆、玉竹、天花扮、天冬、麦冬、桑寄生、龙眼肉、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生地、熟地、旱莲草、玄参、沙参、刺五加、何首乌、五味子、升麻、女贞子、菟丝子等。这些药物可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免疫机制,增加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这就是“扶正”的功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而战胜癌症。
2、清热解毒类,包括山豆根、马兜铃、山慈菇、马齿苋、土大黄、龙葵、半枝莲、石上柏、瓜蒌、丹皮、枇杷叶、青黛、双花、菊花、苦参、紫草、黄连、黄柏、夏枯草、核桃枝、三尖杉、公英、地丁、土茯苓、雄黄、蜈蚣、僵蚕、垂盆草、天花粉、儿茶、牛黄、麝香、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穿心莲等等。这些药物经过临床应用观察和实验研究,都有一定的抗癌抑菌作用,同时也有抗感染和抗病毒作用,是治疗癌症离不开的中草药。
3、疏肝理气类,包括柴胡、木香、青皮、厚朴、莱菔子、金铃子、元胡、香附、乌药、槟榔、苏梗、平地木等。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可致肿块形成,这些药物能疏通肝气,具有散结之效,故有助于肝癌的冶疗。
4、 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类,包括赤芍、川芎、红花、郁金、没药、乳香、当归尾、丹参、地榆、水蛭、全蝎、三棱、莪术、桃仁、鳖甲、昆布、地鳖虫、穿山甲、王不留行,田七等。这些药物适当配方,作为“以攻为主”的治疗方剂,有抗癌,抗感染的功效,同时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直接抑制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了内服的中成药方剂之外,还可以采用中药外治病变的部位。由于中药副作用小,所以容易被患者接受。
(2)西药治疗:西药采用的主要是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这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炎症性滑膜炎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抗炎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也小,但是不能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进展。
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采用的是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温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促进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患者脊柱发生畸形。
3.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尤为重要,患者除了采取药物治疗之外,平时还可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该方法可以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还能保持胸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
女性不孕治疗中药方
肾虚不孕型:婚久不孕,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色暗,质清稀无血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脉沉细。药膳可用:粳米100克,加清水煮沸,加羊肉100克,肉苁蓉15克,葱白3根,生姜3片,共剁成浆,煮粥,加盐服食,分2—3次服完。每日1剂,10-15日为1个疗程。
脾虚不孕型: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失调,或先期量多,或后期量少,色淡,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心悸怔忡,消瘦,面色萎黄,胃纳欠佳,大便溏薄或秘结。带下增多,面目浮肿,夜寐欠安,苔薄,脉细。药膳可用:糯米500克,水浸1夜,沥干炒热、磨细,加山药60克,研末调匀。每日清晨服食时,加砂糖、胡椒末,开水调食。
肝郁不孕型: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色紫暗,质黏稠,烦躁易怒。经前乳胀,胸胁胀满,苔薄,脉细弦。药膳可用:皂角刺30克,加水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大米50克,煮粥服食。每日1剂,经期停用。
血瘀不孕型: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血块,经行腹痛,块下痛缓,下腹坠胀拒按,腹痛有定处,性情急躁,带下较多,有的宿有症瘕,舌边尖紫有瘀点,苔薄,脉弦涩。药膳可用:子母鸡1只,宰后洗净去内脏,在腹腔内填入三七根20克,文火炖1小时以上,佐膳。
阴虚内热型:婚久不孕,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小溲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药膳可用:大米100克(洗净),枸杞子30克,黄柏10克(煎取汁),共煮粥,加白糖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