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胆囊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胆囊炎的治疗首先要在饮食上注意,饮食要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同时要注意消炎治疗,可以经常吃一消炎利胆片,促进胆汗的流通。如果经常发作,只有进行手术治疗,将胆囊切除。
胆囊癌能治吗
癌症非常的可怕,其中主要是这种疾病容易癌细胞很容易出现转移,尤其是胆囊癌这种疾病,病了一但发现,大多数都是晚期的状态,癌细胞很容易扩散,所以对于癌细胞的治疗,是病人非常关注的,下面介绍文章就是,胆囊癌转移之后的治疗。
一、胆囊癌转移的途径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
胆囊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
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二、胆囊癌转移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胆囊癌转移的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胆囊癌原发病灶,若患者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而转移到肝上的病灶,可与胆囊癌原发灶同期切除。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胆囊癌转移患者,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胆囊癌晚期正确运用中药治疗,胆囊癌晚期是较好的方法,可结合晚期放化疗进行,也可单纯医治身体虚弱的胆囊癌晚期病例,称为保守治疗。
患了慢性胆囊炎能治好吗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
治疗总则
1. 如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它严重疾病,可开住院证收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2. 如病人不同意手术或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嘱病人平时低脂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镁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药治疗。
3、如病人有急性发作,按急性胆囊炎处理(详见急性胆囊炎)。
具体治疗方法
1. 采用内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2. 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常服用利胆药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膀胱炎中药治疗方法
膀胱炎属于中医的“淋症”、“癃闭”范畴,多由于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与西医治疗不同,中药治疗不以杀菌为主要手段,而是通过清利湿热来达到治愈病症的效果。
三金片相信大家都知道,它就是治疗膀胱炎里面效果比较好的了。因为它主治就是抗菌消毒,能够有效的杀菌,比一般的杀菌消炎药效果要好得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金片一定要适量服用,不能多。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三金”,主要指金刚刺、金樱根和金沙藤这三味中草药。其中,金刚刺,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味苦辛、性平,可以除风湿、活血、解毒;金樱根,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味酸涩、性平,功能为固精、涩肠;金沙藤,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味甘性寒,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毒,尤擅止尿道疼痛,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三金片集三种药材的优势为一体,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镇痛、清血散淤、补虚益肾的作用更甚,可以起到攻补结合、标本兼治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中药相对而言要比西药对人体的伤害药效。而且重要作用好,中药不像西药,中药养人,能调理身体。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膀胱炎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卵巢炎中医中药治疗
附件炎在中医中将它划分为三种类型:瘀热互结型、湿热下注型、寒湿凝滞型。中药治疗附件炎时应分清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论治。中药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治疗周期长,见效较慢,但鉴于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小,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方案。
附件炎也可以选择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但是治疗的时候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使用一些中成药,服用此类药物时,患者一定要按疗程用药,不可自己觉得症状有所缓解就擅自停药或减药,这样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可导致病情反复。
对于附件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中成药可以用以下几种:
1、妇宝冲剂:具有益肾和血、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盆腔炎、附件炎,适用于小腹胀痛、带下等病。每次30g,每日2次,冲服。
2、妇科千金片: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强腰膝之功效。主治腹痛、带下等疾病,适用于治疗附件炎、盆腔炎等。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送服,忌含辛辣油腻。
3、金鸡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之功效。主治下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疾病,适用于治疗附件炎、盆腔炎等,每次1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
4、妇炎清糖浆:具有疏肝健脾、化湿止带之功效。主治下腹疼痛、带下量多。
女性附件炎患者选择中医中药治疗附件炎还是要根据自身病情,如果有疗效不好,或是其他异常的现象时,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在治疗期间要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
胆囊炎疼痛位置 温馨提示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的症状是右上腹部的疼痛,部分患者会伴有右侧背部的疼痛,胆囊炎的腹痛部位一般比较固定,但是诊断还是需要医生的检查和B超检查。如果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不要自以为是胆囊炎而自行用药治疗,必须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予以治疗。
中药治胆囊癌
中药治疗胆囊癌是现在比较安全的调理方法。一般的癌症治疗不管是放疗和化疗都是有很多危害的。用中药可以配合治疗一下。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服中药治疗,通过中药杀死癌细胞,消除肿瘤,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消除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从根本上使人体不再产生癌细胞,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中药治疗胆囊癌中药方: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黄芩10克、广木香10克、枳实10克、广郁金10克、茵陈30克、蛰虫10克、桃仁10克、水蛭6 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若胆道继发感染,证见高热不退,加龙胆草12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
临床常用的中药治疗胆囊癌的药物有半枝莲、八月札、山豆根、白花蛇舌草、蚤休、土茯苓、龙葵、藤梨根、肿节风、水杨梅根、雷公藤、虎杖等等。采用中药治疗胆囊癌,进行辩证施治可有效缓解病情,中药治疗胆囊癌有确切的远期效果,尤其是中晚期胆囊癌患者。
胆囊癌如何治疗
胆囊癌的治疗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手术治疗都可以根治,也不是说胆囊癌手术治疗只有根治性手术切除这样一种方式,其它的患者都无法选择手术治疗了,我们常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主要是依据于胆囊癌的浸润和转移程度,切除的原则为尽可能的清扫癌组织,防止复发,但同时也必须要兼顾患者的身体状况。除手术治疗外,胆囊癌的治疗方式还有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等。
1、单纯胆囊切除
病变局限于粘膜的早期胆囊癌患者,不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可进行单纯的胆囊切除,其预后较好。不过这一类型的早期病例很难在术前诊断,即使在手术中也很难发现,多数情况下是在术后的病理切片中得到证实。
2、扩大胆囊切除术
病变已超过粘膜但未累及浆膜的早期病例,无法行单纯胆囊切除,但可以行扩大胆囊切除术,同时楔形切除胆囊肝组织,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切除癌组织及可能转移灶。
3、邻近脏器部分切除
中晚期胆囊癌病例已侵犯到周围脏器,我们根据胆囊癌侵犯周围脏器的情况在切除时需要分别或联合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胰十二指肠、肝中叶、结肠肝曲等。这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必须配合中药进行治疗,才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4、姑息性手术
对于晚期病变广泛、年老、体衰并胆道梗阻或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无法进行根治术的病例来讲,一般我们是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的,一般多推荐进行保守治疗。不过有时为缓解患者的急性症状,也可以依据病情行PTCD、经皮经肝内置管引流、外引流或内引流术,主要是缓解症状,因为保守治疗其起效较慢,无法缓解一些急性症状。
5、术中、术后放射治疗
胆囊癌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会有局部复发,若是到晚期则无法进行根治,因此预防胆囊癌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成为了治疗成果与否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也尝试运用术中放疗的方法来提高疗效,不过其作用有待继续评估。
6、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在胆囊癌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现实是中医药治疗在胆囊癌治疗中常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中医药治疗应该贯穿在胆囊癌治疗的全程才能发挥其最好的疗效,但现实状况时,我们总是在胆囊癌发展到很严重时才采用中药治疗,但由于中药治疗起效较慢,使得胆囊癌患者从中医药治疗中获益较浅。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推广,重视中医药治疗在胆囊癌治疗中的作用,不能等到无路可走时再选择中医药治疗。
脂溢性皮炎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对痂皮多的脂溢性皮炎,宜以清热利湿为主,可用五味消毒饮加茵陈15克、桅子、大黄各3克水煎服,对鳞屑为主者宜清热凉血养皿润燥为佳,取首乌、生地、旱莲草各15克,丹皮、当归、赤芍及女贞子各10克加水煎服。
局部用药: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痛止痒为主,常用药物有硫磺,雷锌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按不同部位,不同皮损选用不同型的药剂,如头皮上可用75%乙醇加入15%丙二醇外搽,每日二次,以及2%酮康唑溶液和香波外搽或洗头。其他部位可用50%硫黄,炉甘石洗剂或2%-5%硫黄煤焦油糊剂,20%酮糠唑霜局部涂搽。并可用2%水杨酸每日2次涂搽,5%琥珀酸软膏外用均有助于红斑、鳞屑和瘙痒的改善,无不良反应。
美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也可通过药物的渗透,离子导人及天然植物面膜等办法治疗。
通过以上对脂溢性皮炎中医治疗方式做了介绍,大家对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有所了解,对于脂溢性皮炎诊断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为此,患者不要自己给自己治疗,防止错误治疗,这种疾病也发病于婴儿,往往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左右。
肩周炎中药治疗方法
1、蛇肉汤:乌蛇肉(一般药店都可以购买到乌蛇)、
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
次。这个食疗方子适合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
阻络的患者使用
2、猪肉250 克、蘑菇250 克、黄酒30 毫升、
花椒适量、白酒30毫升。用法:花椒熬水冲人黄
酒,将肉切片,和蘑菇、黄酒拌匀,蒸熟,白酒
为引,食之,可分2 次食完。
胆囊息肉吃中药能变小吗
我们知道,现在医学发展很快,很多以前不能治疗的疾病现在都能治愈了。所以如果您患上胆囊息肉的话,就不要拖了。目前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是很好的。那么胆囊息肉吃中药能变小吗?有什么配方?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肝脏科疾病,伴随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阵发性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而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不适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个别病例有胆绞痛。
胆囊息肉吃中药能变小吗?如果坚持治疗的话,使用中药还是可以痊愈的。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下面介绍一下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药剂组成: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
以上药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以上是关于胆囊息肉的介绍,如果您患上这个疾病就不要拖了,赶紧到医院治疗。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祝您早日康复!
胆囊炎的危害
现在有很多不容发现的疾病,并且来的急且剧烈,对身体的危害是不容小觑,例如胆囊炎就是因为饮食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注重平常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好处的.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是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饱餐,或者夜间发作,主要伴有恶心 厌食 厌油腻腹部胀痛帮右肩胛部放射性疼痛。有时放射至右肩,肩胛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和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慢性胆囊炎也有厌食油腻食物,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和肩部隐痛等慢性表现.如果只是晨起前后背痛,无法明确是胆囊炎.
大多数医生都说胆囊炎吃的药种类很多,有西药和中药,都建议我选择中药来治疗,说是效果好,标本兼治。建议去医院做B超看是否有胆囊结石,做相应体检,以确诊或排除胆囊炎.对于胆囊炎,根据病情不同,可服药治疗,也可手术.
胆囊炎吃什么药最好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发病48h以内应予禁食。有恶心、呕吐和腹胀者可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当病情好转,可考虑进低脂半流质饮食。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阿托品0.5mg或654-25mg肌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维生素K38-16mg,肌注;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镇痛,不宜用吗啡。
抗菌治疗
急性胆囊炎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并有坏疽穿孔趋势或有并发症时,应用抗生素对控制感染的扩散和改善症状特别重要。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在血和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原则是理气活血、通里攻下,辨证施治。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应在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外科治疗
胆囊炎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对合并胆总管梗阻,可以通过ERCP乳头切开取石,对肿瘤引起梗阻者可以放置支架以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