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精神病
如何诊断精神病
1、症状特点
症状标准是诊断精神病的首要方法,也是内涵标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分为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满足以下2项及以上即可诊断:①反复出现言语性幻听。②明显的思维异常,如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贫乏、强制性思维、思维被中断等。③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2、病史检查
病史检查也是诊断精神病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找到脑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并且精神障碍的发生和病理与脑器质性疾病相关。
3、功能性障碍
精神病还会出现功能性障碍的情况,而且,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是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还是非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没有上述重性精神病的特征),.同时还要考虑人格因素和心理应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心理疾病和精神病的区别
精神病与心理疾病如何辨别,合理的诊断很关键。
一、诊断精神病需要把握的三个方面:
1、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2、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3、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二、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不同。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精神病与心理疾病如何辨别的问题了解了吗?可以说精神病和心理疾病有联系,但是也是有本质的区别,上面介绍的合理诊断精神病区别心理疾病,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精神病检查注意什么
说到精神病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具体说到精神病检查方法则有很多人犯难,无法正确的对精神病进行人事确实是我们对精神病的一个认知误区。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全面检查是进行精神病治疗的最佳前提,因此注意做好精神病的检查工作不容忽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精神病检查注意什么?精神病的检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前,医生一般需要对患者的病史有详细的了解,这时,就需要患者的家人客观、详细地介绍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家族史、主要的发病过程、具体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患者恢复情况、目前治疗方案等。然后医生一般会与患者单独交谈,以避免患者家属的干扰,使患者真正自我表达。
二、精神疾病专家介绍,精神病检查的手段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有些精神病患者往往在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不出现阳性结果,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精神检查。精神检查一般包括与患者谈话和观察患者两种方式,心理学测验也是了解患者精神状况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
三、精神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的过程、程度及精神症状的情况。精神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很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在语言沟通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衣着、行为方式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境、性格、智能和文化程度。
精神病的检查是判断精神病是否严重,如何开展对精神病治疗的基本前提,因此重视及早开始对精神病进行检查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在确诊精神病之后就需要开展精神病的治疗工作了,因此及早发现精神病,并且积极做好精神病的治疗不容忽视,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躁狂症的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精神分裂的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的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反应性精神病如何诊断
根据起病形式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以意识模糊为主;慢性以情感、思维或感知障碍为主。主要征候有:
1、反应性躁狂状态 常在急剧的精神因素后突然哭笑异常、胡言乱语、撕衣毁物,甚至打人。严重时可有意识模糊、表情紧张、恐惧,并可出现幻觉、错觉等。
2、反应性抑郁状态 情绪低落,常触景伤情、唉声叹气、焦虑不安、自责自罪,对自己前途消极悲观,甚至可有自杀行为。常有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易为恶梦惊醒,自感疲乏无力。
3、反应性木僵 表情呆木,僵住不动,毫无情感反应,常紧接急性精神创伤后出现,一般历时短暂,可恢复正常或转入意识模糊状态。
4、反应性妄想症 产生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猜疑,如感到有人在议论、跟踪、监视、迫害等,有时可伴有心因性幻觉和错觉。患者与环境接触良好,对自己的猜疑症状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特点:
本病有急性反应性精神病与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两种类型: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在突然和剧烈精神刺激后24小时之内发病,表现为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反应性兴奋;反应性木僵。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多由长期持续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病程经过较长,主要为反应抑郁症;反应性偏状态等。
1、发病与精神因素在时间上的协同。
2、征候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且有波动性。
3、个人有敏感、紧张和不稳定因素及性格具有弱型和内向性特点。
4、自知力存在,情感协调。
5、一般预后良好,复发较少。
6、心理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怎么样诊断精神分裂症
1、类神经衰弱状态
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性格改变
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3、情绪反常
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疏远不理,即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
4、意志减退
一反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的状态,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不专心听讲,不愿交作业,甚至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仪态不修,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5、行为动作异常
一反往日热情乐观的神情为沉默不语,动作迟疑,面无表情,或呆立、呆坐、呆视,独处不爱交往,或对空叫骂,喃喃自语,或做些莫明其妙的动作,令人费解。
精神分裂到底会治好吗
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紧张,青春,单纯,残留,未分化型。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力疾病,精神病终身只患一次,不复发的病例很少,在缓解期能恢复到病前正常形态的占8%,精神病治愈的确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进一步缓解是有可能的。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
精神病的症状特征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都会出现持久性的明显的异常,精神病患者往往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行为往往与正常人不一样,不能被正常人所理解,在变态心理的支配下可能会出现自杀、攻击行为,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认知障碍,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具备自知能力,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其中自我认知能力是否健全是判断精神病患者还是神经症患者的依据。
焦虑症的症状特征
焦虑症是一种轻度的心理障碍,属于神经症,神经症又称为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神经症往往是主观感觉方面不是很好,不具备器质性的损害,一般来说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正常或者是影响不大,有着比较好的自知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良感受比较明确,一般可以做到主动的就医、对于焦虑症来说一般表现为对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明恐慌和忧郁不安等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可以分为持续症状(广泛性焦虑症)与阵发症状两类。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畏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恐慌症)。畏惧焦虑症又再分成单纯畏惧症,社交畏惧症,与惧旷症。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通过以上的症状对比可以知道焦虑症并不是精神病,焦虑症属于一种神经症,是比较轻微的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会转为精神病的,所以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哦!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中要求至少有两项确定无疑的特征性症状,症状包括联想障碍、妄想、情感障碍、幻听、行为障碍等主要症状,还包括意志减退、孤僻、懒散、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被动体验、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等。
2、严重标准包括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的交谈。
3、病程标准规定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的症状需持续至少一个月,才能考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若症状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状病程应长于情感性症状2周以上,才能诊断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中规定,诊断精神分裂症需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是什么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障碍另规定。
1、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
2、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
7、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精神分裂症患者会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青少年期的精神分裂症发病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精神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诊断时不能依靠病因或病理方面而确定诊断。目前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观察到的症状特点和患者的病情自述。我国自1981年制定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后经过三次大的修改,目前应用的是1994年的第三次修订稿。我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1、症状标准中要求至少有两项确定无疑的特征性症状,症状包括联想障碍、妄想、情感障碍、幻听、行为障碍等主要症状,还包括意志减退、孤僻、懒散、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被动体验、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等。
2、严重标准包括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的交谈。
3、病程标准规定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的症状需持续至少一个月,才能考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若症状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状病程应长于情感性症状2周以上,才能诊断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中规定,诊断精神分裂症需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