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胖也是一种病
孩子过胖也是一种病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进食、快速进食、喜吃甜食、油炸及多油脂类食品;
(2)运动不足;
(3)具有家族肥胖症的遗传史;
(4)下丘脑部发生病变如炎症、创伤、肿瘤等;
(5)内分泌代谢失调;
(6)心理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属死亡所致的精神创伤等。
对于儿童肥胖症的治疗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矫治;
(2)加强运动;
(3)饮食调整;
(4)加强健康教育;
(5)坚持控制增重的指导思想,不使用用“减肥”或“增重”的观念。
在治疗中应做到四禁忌:
禁忌采用饥饿疗法
禁忌短期(3个月)快速减重
禁忌服用“减肥食品”、“减肥药品”或“减肥饮品”
禁忌采用手术、物理治疗等介入性手段去除脂肪
俗话说得好:“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的治疗”。预防才是降低肥胖发生率的关键。儿童患单纯性肥胖症有三个关键时期,因此首先应重点做好此三期的预防工作:
孕末期:正常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体重增加10-12公斤,其中在孕7-9个月所增加的体重为孕期前6个月的总和,每周可增加350-400克。所以,孕妇在孕期末不要过度营养,以免因胎儿生长过快而生出肥胖儿;
哺乳期:小儿在2-3个月时,不少家长生怕婴儿吃不饱而过早地给婴儿添加米粉、奶糕等食物,导致婴儿发胖。有资料提示,出生3个月内体重增加3公斤以上的婴儿,在他5-15岁时将会显著肥胖。如婴儿在6-8个月时有肥胖趋势,则应适当减少奶制品入量,可吃淀粉类事物,并增加水果和蔬菜类食品。
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2个高峰期,由于各种激素水平的提高,造成小儿食欲旺盛,可能会因摄食过多但缺乏运动而致肥胖。所以此期应使儿童正确认识肥胖的危害性,坚持体育锻炼。
颤抖也是一种病
颤抖原因需注意 或是病理性颤抖
一种是生理性的,与紧张、劳累、心情激动等因素有关;
一种是病理性的,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肝豆状核变性、甲亢、帕金森病等。生理性的颤抖多数是暂时的,只要能找到原因加以控制,避免其诱发因素,颤抖大多会自动消失。若是病理性的颤抖,就需要对因对症治疗。
4大颤抖暗示的疾病
手抖。多是因某种疾病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手抖在临床上最主要的疾病原因是帕金森病,其特征是肢体静止时每秒4~6次的节律性震颤,多从手指开始,以后其他肢体还会受影响。
胳膊抖。胳膊抖动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甲亢,如果有怕热、眼睛突出、心慌的感觉,那就是甲亢无疑;二是帕金森病,一般来说,甲亢年轻人较多,而帕金森年纪大的多一些。
腿抖。“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就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它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原因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无法自己控制抖腿行为,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等不适感,还常有腿部痉挛现象,而且这种状况常在夜间发生。
头抖。老年人头抖多为良性的,而年轻人出现头抖,需注意有无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口唇抖动,多为帕金森病的表现。
小编提醒您,颤抖涉及的疾病多种多样,但绝大部分涉及到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如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还有精神心理因素。如果出现不自觉的颤抖,且能够排除生理性因素,可能为病理性原因,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或其他科室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变并及时治疗。
猪心也是一种药
猪心的功效与作用
1、补充心肌营养的佳品
猪心对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很大的作用。
2、安神睡眠
猪心的安神定惊、养心补血的功效也非常突出,对惊悸失眠有较好食疗效果,可以和西洋菜一起煲汤喝。
猪心的药用价值
1、治产后中风,血气惊邪,忧悸气逆:猪心一枚,切,于豉汁中煮,五味糁调和食之。(《食医心镜》)
2、治心虚多汗不睡者:獖猪心一个,带血破开,用人参、当归各二两,转入猪心中煮熟,去二味药,止吃猪心。(《证治要诀》)
3、治痰火入心,发狂:猪心一个(不下水,切片,焙脆,研末),甘遂二钱,石菖蒲钱半。为末,用贝母三钱煎汤作丸。每早以生铁落二两,煎汤送下;虚人小儿须服少许。(《医门补要》猪心丸)
4、治嗽血吐血:猪心一个,竹片切开,勿令相杂,以沉香末一钱重,半夏七个,入在缝中,纸裹,蘸小便内,令湿,煨熟取出,去半夏,只吃猪心。(《证治要诀》)
孩子闯祸也是一种成长
据报道,一少年用砖头将伙伴打伤后,害怕父母责怪,连夜从家中逃到绵阳,准备在亲戚家躲避。哪知,亲戚到外省打工去了。11日上午,该少年在绵阳流浪街头9天后被巡逻民警发现。
因害怕父母责怪,闯了祸后,离家出走、躲藏起来,这些有些偏激的做法是不少孩子的选择。其实,小恶作剧、闯祸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的状况,如何善后处理可是对父母的一大考验,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方向。
蹊跷,女儿打手电写作业
记得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叮嘱她放学先自己回家写作业,父母到家了,才能看电视、玩电脑。后来发现她的作业越来越多,有时写到很晚。一次,我有事提前回家,发现女儿神色慌张,人坐在书桌前,可书本却没打开。我警觉地一摸电脑和电视,都是热的!我立刻变了脸,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番。这好像很见效,女儿的作业完成得很快,但常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支支吾吾地说是有难题要问;另外睡得也不晚,白天却常瞌睡。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眼镜店的回访电话,才真相大白。原来电视的少儿节目一般在晚上六点至八点间,起初她是想偷偷看一小会儿,无奈人小自制力差,看了电视又玩游戏,把作业荒废了。后来被我发现后,就谎称作业写完了先睡觉,等家人睡了,再悄悄起来打手电写作业,没多久视力下降了,居然悄悄攒钱配了个眼镜!
这件事让我反省,孩子犯错时,家长绝不能简单粗暴处理,单纯地打骂、训斥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和害怕,采取隐瞒对策,甚至导致更严重的错误发生。家长对孩子要细心,有了问题一定要保持冷静,耐心细致地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
这次,我打了儿子
儿子5岁时,跟爸爸到学校去,爸爸去上课了,调皮的儿子烧红了煤夹,烫了学校的塑料盆。当爸爸发现盆被烫了,就猜到是儿子,可怎么问儿子都不承认。我们做了很认真的分析,又看了儿子的表情,知道肯定是他干的,而他一副死不承认的态度,让我和爸爸很生气。我们绝不希望他从小养成撒谎的毛病。我们两个苦口婆心,耐心说服,儿子终于放下害怕被校长抓走的思想包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我们始终没有骂也没打,因为他太小,还分不太清是非,对于这个年龄只能跟他讲道理,引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现在儿子已是12岁的少年,今年暑假得知他三次偷偷去网吧的时候,我疯狂地举起手……这次决定打他,是因为我曾经反复告诫他不要去网吧玩游戏,而他自己也一再表示决不去网吧,可是……我知道犯错误是儿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可是我还是决定打他,想让他记得这痛,让他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
感人故事:不该要的奖励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时,曾与一对美国夫妇比邻。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玻璃被打碎了。可是,那对美国教授夫妇在儿子闯祸之后,竟就没有上门道歉。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原以为事情画上了“句号”。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对孩子说——犯错也是一种成长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由于我们认知能力不够、有些问题我们不理解、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或者由于我们的疏忽,或者由于我们着急、冲动,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偶尔闯祸也很正常。但是犯了错不要试图掩盖、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生活中,人们更愿意宽容一个勇敢承认错误的人,而并不欣赏遇到问题就百般为自己辩解的人。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犯了错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才是一个孩子成长起来的标志。
对家长说——考验家长执教能力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闯祸呢?我觉得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
首先是宽容。孩子把你心爱的花瓶摔碎了,你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其实,因为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他的生理机能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做错事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宽容。因为一只花瓶的价值加上你的一点时间成本,相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你特别在意孩子无意之中的错误,动辄对孩子施以“好心”的纠正,往往会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其次是帮助。孩子渐渐地长大了,突然有一天,你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告诉你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完,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和同学打架……当你气愤地批评孩子时,孩子居然不肯认错!对孩子类似的行为,家长要分析原因。有的孩子是自制力差,很难管住自己;有的孩子做错事后怕受惩罚,所以不敢认错。对此,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说明其错误的危害,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没有胡须也是一种病吗
1.虽无胡须,但生殖器官和上面讲到的第二性征都发育正常,那就不属于病态。男孩生长胡须的起始年龄也不是完全一样。
2.进入青春发育期,既没有长出胡须,第二性征也不明显,甚至超过了青春期后依然没有发育,这就应该视为异常,可能是专门调节控制性激素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有了问题,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所以,如果男性没有胡须,也不用惊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应对,调节好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打呼噜也是一种病
打呼噜也叫打劓。在正常的情况下,幼儿睡眠时也常发出轻微的劓声。但是,如果连续发出大声的呼噜,则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一种病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增殖体肥大。
增殖体也叫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鼻咽腔后壁的一块较大的淋巴组织。增殖体在幼儿时期发育较快,3岁-6岁时增生最旺盛,到青春期逐渐萎缩。因此,增殖体肥大是幼儿时期的特有病变。正常大小的增殖体对孩子是毫无影响的,如果增殖体过于肥大,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气温发生变化、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是患感冒、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时,均可导致增殖体肥大。增殖体过于肥大,堵塞后鼻孔,不但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而且使空气出入鼻腔受阻,孩子入睡后,从气管中呼出的气体被迫从口中呼出。由于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舌头也松弛地向咽腔坠落,使咽腔变得狭窄而不畅通。这时,气体不时冲击舌根部及悬壅垂等组织,随着呼吸而发出阵阵劓声。幼儿长期打呼噜、憋气、口呼吸,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发育,使其智力下降、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外貌上可见鼻唇沟消失、上唇变厚而上翘、上切牙突出外露、下颌骨下垂、硬腭高拱等,形成特殊的“增殖体面容”。增殖体肥大还能妨碍咽鼓管软骨的运动,易发生中耳积液,引起中耳炎和传导性耳聋。幼儿在睡眠中经常张口呼吸和处于不畅状态,夜间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白天精神欠佳,食欲较差,摄入食物热量不足,还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正常孩子,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这类孩子不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鸡胸、漏斗胸,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当然,幼儿打呼噜也有可能是由于咽部的扁桃体过于肥大,致使咽腔被部分阴塞造成的。
无论是增殖体肥大还是扁桃体过分肥大,或是二者同时并存,都应去医院耳鼻喉科诊治。当前最好的治疗办法莫过于手术切除增殖体或扁桃体了,这种手术并非大手术,术后效果良好,而且手术年龄也不太受限制(4岁以上即可手术)手术后增殖体肥大或扁桃体过分肥大所产生的各种病症,会逐渐消失。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情景剧上演
妈妈的称赞挂嘴边
有一天,洋洋帮妈妈扫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又有一天,洋洋从幼儿园带回自己的画,妈妈说:“你真聪明。”妈妈相信,经常夸奖孩子可以帮他建立自信,有安全感。
当洋洋和妈妈一起画画的时候,他每画几笔就会停下来问:“我聪明不聪明啊?”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地表扬他“聪明”,洋洋就不愿意再画下去了。
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大家坐在草地上野餐。六岁的牛牛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风景,陷入了沉思。妈妈对牛牛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今天你乖极了。”片刻之后,牛牛拿起一个西红柿扔向了妈妈,把妈妈的衣服弄脏了。
妈妈错在哪里?
赞扬太过分宝宝不爱冒险
如果孩子常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因不想冒险失去高分,而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夸奖也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著名的心理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常常代表了一种破坏的本能。后来,牛牛慢慢说出了自己捣乱的原因:野餐时,妈妈一直抱着弟弟喝牛奶,此时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妈妈不小心将弟弟掉到河里,那么以后就只能疼爱他一个人了,他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很害怕,很内疚。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
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比如他也许正在希望妈妈赶快消失,当父母跟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会感到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些想法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为了显示他的“真我”,他只好不做“好孩子”,而表现出不端的行为。
“你是个好孩子”、“你真乖”这样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有时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心理学家支招
夸结果不如夸态度
当孩子帮助妈妈扫地后,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看起来多干净呀,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但如果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则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还差得远呢,接下来他们可能会用不端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而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如果没有孩子的努力作为明确而充分的理由,那就像建在沙上的塔一样没有基础。
与其说“你画得真好”,不如说“你画得很认真,我很高兴”;与其说“你真棒,数学考得这么好”,不如说“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与其时时告诉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不如让孩子知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有你的优点和弱点,强势和不足,喜好和厌恶,而且我知道你在努力进步”。这两种赞扬之间有着微妙但却重要的区别,其中的分寸要靠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把握。但总之,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喜欢和欣赏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创造,我们也能接受他们的局限和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赞扬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春困秋乏”也是一种病
俗话说“春困秋乏”,一些人认为,秋季犯困是季节因素,或是最近没休息好。其实,常犯困可能是血脂升高的信号。
犯困主要是大脑供血不足、相对缺氧所致,除了肥胖、肺功能不全、过度疲劳、服用镇静或抗过敏药、睡眠不佳等,还与血脂有关。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高血脂会在体内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如果存在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已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有长期大量饮酒、摄入高脂、高糖饮食等危险因素,或是中老年、绝经后女性,经常犯困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血脂。没有其他明显异常的普通人,建议每2年查1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查1次;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需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
发现血脂升高,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低脂、清淡饮食;其次,可根据血脂升高类型选择药物;最后,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