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癌疾病转移
脑癌疾病转移
脑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脑癌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颅外转移较少见。
颅内转移
又称种植性转移,产生这种转移的条件是肿瘤富于瘤细胞而较少间质,因此瘤细胞容易脱落;或因瘤组织暴露于脑脊液的通路内,脱落的细胞要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是脑室壁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肿瘤有第四脑室的髓母细胞瘤和脑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突入脑室的其他胶质瘤亦见有报道。有时肿瘤并不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但手术、特别是肿瘤活检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细胞脱落而散布于蛛网膜下腔,增加这种转移的机会。转移结节大多位于颅底各脑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
颅外转移
一般较少见,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颅内肿瘤大多数要求较高的生长环境与条件,转移至颅外后常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需要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发病。而颅内肿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转移灶尚未被发现前就可因颅内压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枢而死亡。但这些妨碍颅外转移的条件可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而消失。首先颅内肿瘤经手术摘除及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长;另外手术中接触硬脑膜、头皮及颅外软组织机会大为增加,有时甚至发生瘤细胞直接进入开放的淋巴管与血管腔内、使术后肿瘤在硬脑膜与颅外组织上复发的机会增多,而这些组织中的淋巴道为肿瘤的更远处转移提供了途径。文献报道过的颅外转移大多发生于手术后,甚至在有人认为手术是脑瘤颅外转移的必要条件。但也有自发的转移,特别是分肿瘤具有较大的浸润性,能穿越硬脑膜而侵入颅外组织时。文献报道过能向颅外转移的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原发性肉瘤等。在胶质瘤中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为最多,占1/3,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及未分化胶质瘤。脑膜瘤转移以血供较丰富的血管母细胞瘤以上皮细胞型为最多。几乎身体各处都可发生转移灶,但最多见的部位是肺及胸膜,占33%;颈及纵隔淋巴结占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统占9%,肾占6%,其他少见部位有心脏、卵巢、子宫、膀胱、腮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胃、结肠、头皮、腹膜等。
肺癌脑转移诊断
在所有的脑转移癌中,以来自肺癌的为最常见。至少40%的肺癌会在整个病程中的某一时段发生脑转移。本文着重讨论肺癌脑转移的症状、治疗和预后。
一、肺癌脑转移的的定义
肺癌脑转移不同于脑瘤,后者是肿瘤就发生于脑组织。多数脑内的肿瘤并非来自脑组织本身。癌细胞从肺癌组织脱落,通过血流或淋巴系统进入脑内并开始生长。
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较早,常发生在肺部肿瘤被发现之前。小细胞肺癌一旦出现脑转移,就被列入广泛期。非小细胞肺癌也常扩散到脑部,多在疾病后期才出现,一旦扩散到大脑,就属于IV期。
二、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一旦扩散到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其症状依转移的部位、转移灶的多少及全身状况而不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脑转移患者在被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常提示肺癌发生了脑转移:
A. 头痛
B. 抽搐
C. 失去平衡
D. 恶心和呕吐
E. 行走困难
F. 动作不协调
G. 说话构音异常
H. 视觉变化,如视力丧失或双视力
I. 一侧身体无力
J. 记忆丧失
K. 性格改变
L. 疲劳
三、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当医生怀疑肺癌脑转移时,就会申请MRI平扫加增强以明确诊断。MRI在诊断脑内病变方面较CT有明显的优势。但当身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或其他受磁场影响的金属物体时,就只能做脑部CT检查。
当不易区分癌与瘢痕组织时,PET-CT有助于诊断。当临床上难以区分转移癌或原发脑肿瘤时,就有必要开颅活检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主要依脑转移灶的多少和范围、一般状况以及脑外的肿瘤的控制情况。由于一旦出现脑转移,肺癌就已不可能被治愈,提高生活质量就自然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专家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讨论治疗的利弊得失,还要考虑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患方的偏好和要求。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脑转移,防止发生任何并发症。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用来控制大脑水肿。如果抽搐发作可应使用抗惊厥药物,也可能用止痛药来减轻头痛。
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全脑放射:适合于脑转移灶在图像上显示不清,或有三个以上的转移灶。全脑放射还可用来预防脑转移,如手术后或化放疗后做全脑预防性照射。全脑照射可使50 %以上的患者的症状减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语言记忆),皮疹和疲劳。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放射手术):这并非真正的外科手术,而是把较高剂量的射线投照到脑内的特定病灶,副作用可能会比与全脑放疗要轻。人们所熟悉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伽玛刀、X刀或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常用于脑转移灶少于3个的患者,这种情况下,生存期要长于单纯的全脑放射。
3. 手术:偶尔会对脑内孤立的转移灶进行手术切除,前提是转移灶所在的部位容易被切除。有时会为了减除症状而切除大部分脑部肿瘤(减瘤手术)。脑转移灶切除术后常常要再做全脑照射以提高疗效。由于小细胞肺癌以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手术治疗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脑转移。
4. 化疗:由于大脑小血管与脑组织间形成了紧密排列的细胞层以防止有毒物质进入脑组织,这就是所指的“血 - 脑屏障”。由于化疗药物进入脑组织有困难,一般认为化疗对脑转移灶的疗效常不好。但近来研究发现,部分颅内转移灶对全身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
5. 分子靶向治疗:如果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到EGFR基因的活化突变,当出现脑转移时,口服易瑞沙、特罗凯等EGFR-TKI类药物时,脑内病灶常会明显退缩,其疗效不差于脑外病灶。通过动态检测血中CEA等肿瘤标志物,常有助于及时而准确地评价治疗的效果。
6. 舒适护理:即使抗肿瘤疗效不确切,仍有很多事情可做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用止痛药帮助控制头痛,躯体的或职业的锻炼以加强功能恢复和提高独立性。还可能通过按摩、针灸等以减轻焦虑和其他脑转移的相关症状。
五、预后
遗憾的是,肺癌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只有4个月。少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特别是经易瑞沙或其他EGFR-TKI类药物有效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 靶向药
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占实体瘤脑转移的40%~60%,其生物学行为侵袭,预后差。化疗在脑转移治疗中的地位一直较次要,但是近年涌现的一些新药及分子靶向药物显示出一定疗效。
化疗
替莫唑胺(TMZ)在脑胶质瘤中的疗效已获证实,在肺癌等脑转移中亦初显疗效。一项Ⅱ期研究显示,TMZ单药治疗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0%,获得缓解患者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分别达到11~19个月和14~24个月。在另一项Ⅱ 期研究中,小剂量TMZ治疗复发难治NSCLC患者(其中39%的患者合并脑转移)的疾病控制率(DCR)为16.2%,TTP和OS分别为2.4个月和 3.3个月。
一项Ⅱ期研究显示,TMZ联合顺铂序贯全脑放疗治疗50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ORR为16%,TTP和OS分别为 2.3个月和5个月。而另两项Ⅱ期研究显示,TMZ同步放化疗的ORR可达45%~58%,OS长达12~13个月,表明同步放化疗可能优于序贯化放疗或单一化疗。另外,有研究显示,TMZ联合托泊替康治疗NSCLC,仅8%的患者最终出现脑转移,远低于文献报告的50%,提示TMZ可能有预防脑转移的作用。
靶向治疗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其中被研究较多的是吉非替尼。日本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14例颅内和颅外转移的NSCLC患者中,6例获得颅内病灶缓解。
在一项前瞻性Ⅱ期研究中,吉非替尼治疗41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ORR为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分别为3个月和5个月,其中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P=0.04)。另一项中国的前瞻性研究纳入经筛选的40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有效率为38%,DCR为92%,症状改善或消失者达48%,中位PFS 为9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皮疹发生率100%,但多为1~2级。该研究表明吉非替尼治疗经筛选的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优于未筛选者。多项回顾性分析亦显示,皮疹和EGFR突变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更好。因此,EGFR突变或具有特定临床特征的脑转移患者接受TKI治疗的临床获益可能更明显。
卵巢癌容易转移到哪里 卵巢癌脑转移症状
卵巢癌患者出现脑转移的情况,临床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 脑转移的症状第一个主要是颅内高压的症状,就是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还有就是恶心呕吐,甚至是进食时出现喷射性的呕吐;还有就是脑水肿比较严重的话,会出现对侧肢体乏力,就像中风那样一些偏瘫的症状。还有就是如果脑转移形成了脑疝的话,患者会有昏迷的表现。
乳腺癌疾病转移了怎么办好呢
乳腺癌转移了怎么办呢?此时手术治疗亦不再是理想的治时疗方法,而过度的放化疗治疗,只能加重患者身体的负担,现在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中医来巩固治疗。
乳腺癌转移了怎么办?中医疗法无任何的毒副作用,扶正抗癌、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祛湿化痰、软坚散结,一方面可杀伤癌肿瘤细胞,减轻症状,防止病情的复发和转移,另一方面可保肝护肝、对症治疗,全身调理,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带病生存,延长生命周期等。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保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蘑菇类食物,禁辛辣性食物,不要吃生冷的、坚硬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此外,要注意大便通畅、心理调节、防感冒、防劳累、防生气等。
肺癌脑转移怎么办
1:肺癌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是比较常见的转移病灶,患者发现多表现为头晕、头疼等症状,如果肺癌患者突然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肺癌脑转移的发生。那么如何治疗呢?
治疗:肺癌脑转移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转移灶多边界清晰,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分明,没有浸润灶,针对这样早期的脑肿瘤患者如果肿瘤大小在3厘米左右专家推荐选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这项对患者的恢复有利,避免了开刀手术的风险性。
2:肺癌肝转移
据统计,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肺癌患者如果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要警惕肺癌肝转移的发生。如何治疗呢?
治疗: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化疗、伽马刀治疗以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如何选择这些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3:肺癌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也是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患者多变现为骨痛,最长发生的部位为:肋骨、脊柱、胸骨、股骨等处。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转移灶治疗的宗旨是:控制病灶,避免骨破坏,降低病理性骨折瘫痪等。目前的治疗方式除了传统放化疗外。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有:射波刀治疗、伽马刀治疗等。
肾癌脑转移怎么办
肾癌脑转移怎么办?治疗方法有很多,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中医治疗都可运用,但针对晚期病情严重,体质虚弱的患者,创伤大,毒副作用强,术后复发率高、治疗费用贵的手术、放化疗是不适合的,是一般患者所无法承受的。
生物免疫疗法通过采集患者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增殖培养,以获取成熟的具有肿瘤细胞识别能力的细胞和数量更多、更具活性和杀伤力的细胞,并将这两种细胞分两次回输到患者体内,用它们来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安全无毒副作用,启动人体免疫机制,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和转移的微小病灶,达到控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和恶化的目的,并实现了延长患者生存期、快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多重目标,由于生物治疗技术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 而不是传统的化学药品来杀伤肿瘤细胞,广大癌症患者可放心使用,尤其是辅助胃癌早期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快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乳腺癌转移的症状 乳腺癌脑转移症状
乳腺癌转移中发生比较少但是比较严重的是脑转移,乳腺癌脑转移症状主要表现为常伴有剧烈头痛,其次这种乳腺癌转移症状还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行为改变以及精神活动异常等症状。
肺癌容易转移到哪儿 肺癌脑转移
脑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肺癌细胞转移位置,当肺癌细胞转移至脑部时会经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喷射性呕吐、视觉模糊、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以及性格、脾气改变。这些病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小细胞肺癌转移至脑部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者压迫脑补神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