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让患者远离癌性疼痛
中医外治法让患者远离癌性疼痛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癌痛方面成为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外用药物治疗癌痛也受到国际疼痛研究领域的关注。
外治中药采用体表直接给药的方法,药物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并且可避免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脾胃吸收能力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
由于药源广泛,中医外治法无须特殊仪器和设备,操作简单,在家庭及社区医院应用易学易做,适合各级医院使用,尤其为广大基层医院所宠爱。在肿瘤临床的广泛应用,丰富了肿瘤的治疗手段,与止痛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止痛药的疗效,减少其用量,减轻其副作用,是癌性疼痛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被广泛接受。值得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发掘研究,推广应用。
认识癌性疼痛
有关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报道较为丰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来看,仍局限于经验治疗阶段。对于病因病机的探讨和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十分有限,缺乏针对不同病因和中医证型的个体化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广泛应用。
因此,针对不同原因的癌痛采取相应的中医外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中医外治癌痛的疗效,使得中医外治癌痛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多样化和个体化。
目前,中西医结合肿瘤医生已经创新性的采用了癌痛审因辨证治疗模式,建立了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痛觉传导通路将癌性疼痛分为3种类型: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疟疾的健康中医外治法
1.生苍术、白芷、川芎、肉桂、常山各等量,研末,加麝香或五香末少许,棉裹或薄纸裹,于发作前2小时塞鼻。左右两侧更换,以鼻有火辣感为度,不可时间闷太长,以免损伤鼻粘膜。亦可把药置于暖脐膏上,贴大椎穴。
2.肉桂、丁香、吴萸、威灵仙、白胡椒、白芥子、草果、常山各等分,或加巴豆霜2克,调饼,在发作前3~4小时。贴大推、陶道穴。敷后局部有水泡,按“发泡法”处理。用前先以生姜汁、烧酒、面粉作饼几只,涂擦胸口、腿弯、臂弯、两背及上两穴位,一擦至皮肤发红。
3.胡椒、硫磺各1~3克,掺暖脐膏上,发作前3小时贴大椎、陶道。
4.黄丹15克,白明矾10克,胡椒5克,研末醋调糊状,不发作的这天与发作前2小时用。先将麝香或丁香末少许,置于两掌心劳官穴上,再用上药敷涂整个手掌,并包扎之,以局部自觉烘热有汗为度。、
5.川椒2克,雄黄、桂心各1克,研末,加麝香少许或丁香末1克,和入烂饭中作如绿豆或黄豆大,外加朱砂少许,纳脐中,外用暖脐膏贴之,直至不发为度。并记好发病日期,来年提前半月再贴,适合久症者。
6.姜汁适量化牛胶(燉化),摊细布长条,贴整个脊柱骨。贴前需先揉推局部十余次,重捏大椎、陶道(见图8-9)两穴至发红。局部皮肤无不良反应,可一直贴用,夏季洗浴前取下,浴后再贴。
中医推拿让痛经远离
在此介绍对痛经非常有效果的几个穴位,分别是:
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
阿是穴:两侧腰部最痛的部位;
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
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处;
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另外还有一个腰阳关(以脊椎为纵坐标,髋骨最高点为横坐标就可以找到),每个穴位按摩几秒钟。
有痛经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家人站在一旁帮她按摩,按摩时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圆周运动),不论顺时针倒时针,以达到发热、酸胀感为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同时,可以在痛经期配合用热敷法,将1斤左右的粗盐用铁锅炒热,放在布袋里,敷在腹部痛的地方,一天一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痛经的女性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经期保暖,不要过度疲劳。
鱼鳞病可以治好吗
一、西医内服法: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每日10~30万u或维生素A酸,每日1mg/kg/日。但长期服用可出现骨质脱钙,脱发和其他中毒症状。
二、西医外治法:外用10%尿素脂,0.1%维生素A酸霜或20%鱼肝油软膏等,对缓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有一定疗效。
三、中医内服法:血虚风燥证无家族史,幼年发病,皮肤干燥,体质素虚者,服十全大补丸配苍术膏;瘀血阻滞证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皮肤干燥、粗糙,皲裂,两目黯黑者,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四、中医外治法:血虚风燥证可用杏仁60g,研碎煎汤外洗,然后将胡桃90g,乳汁10g,捣烂和成膏外用;瘀血阻滞证可用大黄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汤外洗,然后外搽当归膏(当归20g,香油50g,黄蜡6g,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去渣令温,加入黄蜡成膏)。
刮痧一次多长时间最好 刮痧后能拔罐吗
可以。
刮痧完之后是可以拔罐的,刮痧和拔罐都属于中医外治法,都能起到活血化瘀、排毒祛湿的作用,刮完痧之后如果再进行拔罐的话就能起到更好的调理效果。但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要酌情运动,像那些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是不建议同时进行的。
贴三伏贴不能吃什么 忌生冷、辛辣、烧烤、油炸物
三伏贴对于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的疗效。运用独特的中医外治法,可减少内服药物的使用,并做为预防保健的方法。惟敷贴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辛辣、燥热、烧烤、油炸等刺激类食物或过敏食物,并依循贴敷后的护理及卫教指导,方能获得最佳疗效。
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法
高烧:用生大黄、生石膏灌肠
黄生说,治疗孩子高烧不退的灌肠法,主要药物是生石膏和生大黄,这两种药物的泻热通便作用很好,而且烧退后不容易反复,适合高烧三四天不退、大便干结的孩子。灌肠法操作简单,家长可以在家自己做。
3岁左右的孩子用生石膏60克,生大黄15克,药物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煎至50毫升。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用一个50毫升注射器,把针头换成导尿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15厘米,缓缓推入药物。灌肠前让孩子排空大便,灌后尽量使药物在肠内多保留一会儿,效果才好。
对于吃东西不当而引起的食积发烧孩子,黄生多给他们贴肚脐。具体方法是,雄黄3克,栀子6克,大黄6克,粉碎研面后,用醋调和,贴在肚脐处,一天一换。
黄生看病极少使用抗生素,对付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岬炎,他用的是中医上病下治的“釜底抽薪”法。即吴茱萸5克,大黄5克,南星3克,胡黄连3克,研面醋调,贴在脚心的涌泉穴(脚心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同时服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汤药,如二花、连翘、栀子、大黄等,效果都不错。
腹泻:贴肚脐、洗脚
黄生的爷爷是该院已故全国名老中医黄明志教授,黄生说,爷爷对小儿腹泻很有一套。比如腹泻时间较长,精神、胃口都不好的孩子,采用白胡椒5克,吴茱萸3克,研面醋调贴肚脐。这两样药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作用,爷爷给它起名“暖脐散”。孩子发热、呕吐、腹泻,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在肚脐贴一种叫“泻痢平”的膏药,主要成分是黄连、大黄。黄生称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肚脐“直达病所”。
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腹泻,黄生主张用石榴皮15克,炒苍术30克,藿香30克,煎水洗脚,一天一次。他说爷爷经常对家长说:“洗洗脚,能治屙(腹泻);洗过脚脖,能屙屎橛。”小娃娃的脚嫩,没有长茧,药物好吸收。洗的时候药水要多些,淹住脚脖,边洗边用手指点揉足三里和涌泉穴。会走路的孩子可在晚上洗脚后贴,贴药后套上袜子,药物不易脱落。
久咳:贴脚心涌泉穴
当小孩子外感风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时,家长可以看一下孩子的咽喉,只要不红,黄生建议尽早用中药麻黄、细辛研面醋调,外敷在大椎穴(正坐低头,第7颈椎即最高骨椎突下凹陷中)。由于这两样药有较强的发汗散寒作用,贴药后加上适当的保暖措施,许多孩子不吃药也可止咳。
如果咳嗽的时间较长,导致肺肾气虚,需要用补肾化痰法。即吴茱萸3克,白矾6克,研面醋调,贴脚心处的肾经源头涌泉穴。黄生说,这个方子很受欢迎,该院门诊外治室这个方用量最大。
黄生最后强调,由于孩子皮肤比较娇嫩,要求年龄越小,贴药时间越短。半岁以内孩子贴药后10个小时要揭掉,大些的孩子可贴12小时。揭掉药物后,擦净局部皮肤,第二天再贴。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
首先,哺乳期要保持乳头清洁。用温水清洗乳头,定时哺乳。乳腺炎每次应尽可能将乳汁排空。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发热,体温达39摄氏度时,不宜吸乳。
其次,乳腺炎能否根治啊?乳腺炎初级阶段,可用25%硫酸镁。冷敷以减轻水肿、乳内有炎性肿块时。改为热敷、每次20到30分钟。另外也可用,中药外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
最后,乳腺炎可用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乳腺炎可用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
乳腺炎能否根治啊?乳腺炎最喜欢的人群,就是哺乳期的女性。我们也知道产后得了乳腺炎。可定对孩子,还有自己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及时的预防,产后乳腺炎的出现。还有就是发生乳腺炎要积极的配合着各方面的治疗。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在哺乳期间的女性对于乳腺炎的治疗有诸多无奈,事实上乳腺炎基本上发病最高的是哺乳期的妇女,若服用口服药物的话,就会对用母乳喂养婴儿有所影响。
专家告诉我们,要知道选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同时也可做一些热敷、及理疗,从而可对乳腺炎的治疗起到较好的疗效。中医中针灸的调理始于五十年代初,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
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之针灸法:
刺血:主穴视其病灶所在部位选穴。乳中型:膏肓、魄户、神堂;乳上型:膏肓、魄户、附分;乳下型:膏肓、神堂,皆取患侧穴。
拔罐:在阿是穴四周先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油脂,以2寸直径之火罐对准穴位拔上,略等片刻,向上下左右推动各四次,待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后取下。亦可先以三棱针点刺后拔罐。
体针:主穴可独取一穴,亦可合用,据症情加配配穴。大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艾卷灸针柄和病灶部位。每日1~2次。
中医推拿按摩法:五指屈曲,拇指指腹由乳根部顺乳管走向向乳晕方向呈螺旋状推进,另一手食指于对侧乳晕部配合帮助乳汁排出。注意拇指着力点在于向前推进,而不是向下压。两手要轻柔,避免顶触乳房增加病痛。
温馨提示:了解了中医外治缓解乳腺炎疼痛后,女性们要了解采取中医外治的疗法,因为中药大多都为植物药提取,并且外用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内部有任何的影响,也能中医艾灸辅助治疗乳腺炎?中医艾灸调理,想必在这个注重保养养生的年代并不使人陌生。艾灸是中医流传已久的一种养生治病方法,很多祖辈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且疗效也确实显著。如今女性们也越来越偏爱于这种长期的调理方法。
中医艾灸调理女性身体
随着都市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女性朋友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的情况,那么中医艾灸能否调理女性身体呢?中医学家表示:女性体质为阴性也是乳腺炎好发的缘由。而如果经常用艾条灸身体上四个重要的穴位,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乳腺运转正常的功效。
女性的体质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而艾草为纯阳性,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散发活力与魅力,据医书有记载,大家所熟知的端午节又名“女人节”,每年的端午,女性都要去采摘艾草并用煮艾草的汤泡澡,既可延年益寿又可美容养颜。
而女性朋友们在运用中医艾灸辅助治疗乳腺炎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一、防止晕灸 :中医提醒晕灸的人不多,但是一旦发生就会有面色发白、恶心、眼花或是汗多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晕倒的情况。如果真有晕倒的情况,最好是赶紧静静的躺下,过十分钟左右会好了。
二、要循序渐进:刚开始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少量,小剂量的进行,慢慢的可以加大用量,但是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情况。
三、艾灸时候要注意保暖和防暑,艾灸一年四季都可以实行,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防暑,最好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中医外治法对付宝宝发热
1.药浴疗法
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功效。
2.足浴疗法
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白、生姜各30克,连翘10克。
加水煎煮取汁2000毫升左右,先将患儿双足置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毫升,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毫升,直到药液浸没小腿肚为止,共约40~60分钟,每日1次,每次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
3.敷足疗法
吴茱萸、山栀各20克,共研细末,食醋调为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小时换药1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平肝、引热下行的功效。
4.敷脐疗法
柴胡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3天。具有升阳解郁、解表清热的功效。
5.纳鼻疗法
鲜青蒿、金银花、黄芩、板蓝根、辛夷花各30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0克,用沸水浸泡30分钟后,去渣取液滴鼻。每次2~3滴,双鼻交替使用,每日3~5次。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清热的功效。
小儿感冒流鼻涕推拿手法图解 宝宝感冒推拿有用吗
宝宝感冒推拿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范围,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 状况,达到治疗目的。推拿可以起到明显的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使脏腑气机升降恢复正常,气血功能平稳的作用,因而对感冒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婴儿湿疹反复发作的原因
婴儿湿疹中医上称奶癣。通常是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到成人期。
西医治疗湿疹所用药物一般只能控制和缓解病情的发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湿疹的问题,中医则是从根本上解决,一般治愈后是不会复发的。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吴尚先的内病外治法为理论指导来组方合药,达到了不仅能清外毒、拔内毒、祛火毒湿毒,还能内养以扶正气,使气血舒畅,外用以做收敛,使新肌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