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呢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呢
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无忧无虑,通过发挥自己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尽可能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即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与世无争的心态
面对生活的烦恼事泰然处之,不要将自己陷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
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证。而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并注意经常坚持,持之以恒。
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于结交新朋友,要经常和朋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相互鼓励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上相互取长补短、结为知己。
教你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舒缓压力,保持好心情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是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有力保障。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或反常,消极自卑或者烦躁易怒,甚至有些厌世的情况出现时,要及时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舒缓情绪、减轻压力。如果严重情绪超过两周未能自行缓解,请在家人陪同下到专业机构就诊。如果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时,应主动与其沟通,了解他(她)的想法,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生活懒散、敏感多疑、自言自语、侧耳倾听等情况,如有应立即就医。
睡子午觉,保证好睡眠
保证自己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先期条件。一旦出现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缩短、总是早醒或昼夜颠倒等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这样的情况如果连续超过两周不能自行缓解,就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及时就诊,查找原因,及时治疗。为了养成就寝和起床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倡睡“子午觉”,即23:00以前入睡;午休最好在11:00-13:00休息,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
自我欣赏,养成好心态
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懂得适度地自我欣赏;其次,脚踏实地,对不能改变的事情学会欣然接受;第三,每天给自己一份阳光心态,淡然面对得失;第四,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受挫之后懂得自我安慰;第五,用坚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有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第六,能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不钻牛角尖;第七,养成“一日三时的习惯,将宽容放在第一位。
清淡口味,多吃好食物
研究证实,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因此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均衡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各种情绪问题时,我们不妨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食物来辅助缓解我们的情绪。如:蛋白质可以提高警觉能力,对情绪有积极作用,诸如鱼、禽、肉、蛋是这类的代表,奶和豆腐也是不错的选择;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让心情稳定而愉快;清淡的饮食可以使人性情温和,而闷热的天气里食用过多的“肉类”,会增加烦躁。当然,完全把自己的情绪交给食物来控制是不可行的,面对不良情绪,自我控制是重要的一方面。
参加活动,培养好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一种带意识特点的心理倾向,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爱好不但可以丰富日常生活,也可以帮助人们扩大人际交往,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比如绘画、编织、手工制作、读书、跳舞、听音乐等。同时,兴趣爱好还可以转移对自我心态的过度关注,降低对心理异常情况的感受,从而减少不适症状对行为及情绪的影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提高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好睡眠、好心情、好习惯、好兴趣、好食物,做到这5个方面,相当于打了一剂心理预防针,能够确保自己舒心度过春季,享受健康、快乐生活。
老年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四大秘诀
老年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一、注意保暖
老年人在冬季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加衣物,切不可穿得过于单薄,外出时候要戴好手套、帽子、围巾、护膝等防护措施,避免风寒侵袭,并且老年人要注意不能长期用冷水,另外,还应该注意不能够穿湿的衣服、鞋子等,要做好关节等处的保暖工作。
老年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二、饮食合理
老年人饮食要注意多吃一些易消化、柔软的食物,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少吃含草酸高的食物。因为偏咸的食物钠含量过高,容易与钙结合排除体外,导致钙的流失。而含草酸高的食物也尽量少吃,比如菠菜、番茄、红薯、芹菜等,草酸能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会减少了钙的吸收。
老年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三、乐观面对
老年人要经常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老年活动,不要长时间呆在屋子里,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因为,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心能够调动机体内部的巨大潜力,影响内分泌,加速代谢过程,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疾病痊愈。反之,精神创伤、情绪消沉,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紊乱,促使疾病恶化或引起旧病复发。现代生理学已经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能引起机体内部的变化。所以,老年人也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享受老年人愉快时光。
老年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四、加强运动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的确,合理运动是增强免疫力与抗病力最好的方法,所以老年人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体操、慢走、打太极、跳老年舞等,形式各异的运动来增强体质,并且,合理有效的锻炼还能够阻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老年人体运动时候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外伤,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怎样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怎么预防
心理冲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心理冲突,要设法调运并积极治疗。
身体有病常常会引起不良情绪,而情绪不好,又往往加重病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正确对待疾病也能防止心理疾病。
如果一个人的期望值过高,或者预期的目标远远超越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很容易遭受挫沂,而这种挫折感和失败感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能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减轻心理冲突。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悦他人,也能放松自己,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哪些饮食能预防心理疾病
含铅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或饮料等。另外防铅可以用以下方法: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
●应给小儿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
●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
●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尽可能经常地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面要加罩。
●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铅污染的工人和终日在马路边工作的人员在下班前也应更衣、洗手。不要将工作服和家人、小孩的衣服一起洗涤。
●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儿童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
●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
●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
●保证儿童的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动物骨骼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老人怎么预防心脏疾病
想要预防心脏病的老人的话一定要少吃蛋黄,因为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由于老人的心脑血管都比较的脆弱,所以较少的摄入胆固醇可以很好的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建议老年人在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哦,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许多纤维素,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有毒物质还有血液中的垃圾保护血管,所以为了心脏健康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吧。
老年人想要预防心脏病的话,建议患者首先要从身体上控制,因为肥胖的人是高危险人群,建议老人只要瘦下去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对于老年人预防心脏病是有很好的作用的。但是老年人在减肥的过程是缓慢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建议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这两种方式来减肥,而饮食切记要注意不能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对患者的病情是不好的。
老年人在预防心脏病时切记要注意戒烟,因为吸烟对患者的心脏危害非常大的,另外二手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不好,所以家里有吸烟的家人,一定要为了健康劝阻他们而且自己尽量要远离二手烟。
最后,老年人在预防心脏病时,老年人患者在平时还要注意好的锻炼习惯,因为经常锻炼对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而且也可以减少得心脏病的几率,但老年人在平时要注意,切记不能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
老年人心理疾病三种信号
失眠是心理障碍的主要信号之一。
神经官能症和焦虑症者在睡眠问题上的主要表现是超过30分钟仍难以入睡,睡眠不安稳;抑郁症者主要表现为中途觉醒超过30分钟,睁着双眼盼天亮。
如果老人有类似的诉说,就说明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必要时就应该去医院就医。
担忧过度也是一种心理病态。
老年人总是担心子女出门会遭遇不测,孙辈会走失或得病,担心的事由往往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或认为自己长瘤子了、得绝症了,无法摆脱对健康状况的怀疑,体检的结果常常是没有器质性问题。
此时,多沟通交流,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安慰,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尽力去做的。
情绪低落也是一种信号。
独居、丧偶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更容易情绪低落,压抑悲观,尤其是刚退休的领导或单位骨干,突然觉得生活是灰色的,既无趣又无聊,不愿意多活动,甚至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无法控制自己,反复做同一件事。
这时候,老人自己要学会"寻开心",创造机会多与知交、同事聚会,找到能让自己重新振奋起来的兴奋点.
老年人如何养生长寿 保持好心态最关键
人到了老年身体健康就会日渐的下滑,如果这个时候心理再出现问题的话,那对于老年人的伤害将非常的大。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身体健康外更应该要注意心理健康。那么下面让小编来介绍下老年人如何心理养生。
淡泊名利
人到了老年要懂得知天命,要懂得淡泊名利。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老年人如果能够淡泊名利的话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也就不会出现大喜大悲的现象,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会被击退,也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学会宽容
人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吃亏、被误解、受委屈。而老年人在面对这一些事情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要学会宽容。宽容不但可以更显示自己的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而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乐观
乐观对于每一个老年人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能够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心境,它能够让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心存善良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老年人到了晚年要心存善良,保持这一种心态可以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让自己更加长寿。
温馨提示:人到了老年就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养生能够让自己的心境升华到很高的境界,让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平常心会让自己更加的长寿。
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
老年性格异常:大多数性格异常表现为容易发怒,疑心重重,好管闲事,语言.罗嗦,常伴有妄想、幻觉、吝啬或无端慷慨,前者较多。妄想具有虚构倾向,其内心缺乏真实感,常喜欢“珍藏”一些废弃物,如搜集纸盒、布条.医学上称为“收藏癖”。
老年人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疑病症。例如:常怀疑得了某某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或癌症),稍有不适便夸大症状,且有l/3病人伴有焦虑和恐怖。为此,病人常食欲不振、睡眠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忧郁症。对这类病人应主要采取心理治疗,详细解释十分必要。同时应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否则精神异常难以消除。另外,应适当吃一些镇静剂。
情感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忧郁症或躁狂症,前者多见,后者少见。总的来说与其他精神异常相比,这类病人还比较少见。其主要表现是情感淡漠,终日惶惑使病人莫衷一是,主意全无,食欲减迟,睡眠减少。
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很少见,尤其在6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更少。此类精神病分为三种类型:①以往有分裂症,晚年仍保持有发作特点,但症状常减轻,当有诱因时,可加重。②晚发性分裂症,即60岁以后第一次出现精神症状,具有性感妄想,性感幻觉障碍,但发作时间短,妄想和幻觉常在晚间明显。③缓慢进行性连续型。发病日期很难确定,既往可能有神经症或类似人格变态的表现。一般来说,妄想在进入老年期以前便已形成,整个病程时间较漫长。
老年人健身操的好处
1、锻炼全身
中老年健身操虽然运动强度不大,但运动量属中等以上,要消耗较大热能。活动中,头、颈、肩、背、腰髋、腹部及四肢各关节、韧带、全身各部肌肉均能得到锻炼。同时,随着身体各部位活动,内脏器官功能也相应得到锻炼。对血液循环、呼吸、内分泌、神经等系统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2、预防骨质疏松
中老年健身操能使平常不易得到锻炼的肌肉和其他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可提高肌肉的力量,减慢骨质疏松的速度。老年健身操节奏感强,运动量适中,健身又陶冶情操。对身体各部位锻炼全面。做操过程中,锻炼者不停地伸臂、屈腿、摆髋、耸肩,即锻炼全身肌肉又活动各部关节,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的症状。
3、愉悦身心
中老年健身操把健身锻炼寓于娱乐之中。中老年人健身操在音乐伴奏下伸臂、耸肩、摆髋、跳踢,类似西方的迪斯科。悦耳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给人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容易使人把一切忧愁和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身心兼益。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中老年健身操将自己从心理压力中释放出来,活出健康,活出自我。
4、调节大脑
通过健美操活动,可以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调整兴奋与抑制的关系,同时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充满活力和信心。使头晕、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得到改善和康复。此外,中老年健身操还能帮助老年人舒肝利气,帮助消化,也有调节大脑的作用。
5、塑造形体
中老年健身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来消耗掉多余的脂肪,利用舞蹈的形式。通过对全身各主要部位进行刺激性练习,减少皮下脂肪的增长。有益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可以加强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中老年健身操可以帮助老年人塑造形体,提升老年人的自信心。
全脂和脱脂奶粉区别
牛奶是一种动物蛋白,含有较高的钙、磷和维生素D,对老年人预防心、脑、骨骼等系统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益处。
所谓“全脂奶粉”就是保留了牛奶中的脂肪成分;“脱脂奶粉”是通过脱脂工艺,除去牛奶中的脂肪的产品。一般而言,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适用脱脂奶粉。此外还可根据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强弱,来选择用全脂、低脂或脱脂奶粉。
所以,您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血脂,并请消化内科大夫来替您选择用何种奶粉最恰当。如果喝牛奶是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最好是晚上喝奶,并加少许饼干,以促进营养吸收。
老年人性格极端怎么办
1、移情疗法赶走孤独感
孤独感和衰老感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种自我心理表现,也是加重老年人心理疾病程度的诱因之一。因此了解老年人如何应对心理疾病,就要鼓励老年朋友多参与文娱,体育和旅游活动,或帮助周围邻居、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2、性格调适偏激性格
老年人如何应对心理疾病,调适日趋偏激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旦遭遇逆境,如果矛盾激化,经年累月不得解决,容易引进老年人各系统的症状和功能失调,出现所谓心身疾病。由此可见,老年人想要应对心理疾病,首先要坚强自己的内心。
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饮食不可少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至少有2.3亿,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且绝大部分患者散落在社区,因此,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重点转入社区是相当必要的。
专家提醒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不要长期吃咸菜,更不要不吃早餐或早餐中摄入大量脂肪,而且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要学会科学饮食。他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长久健康的保证。
运动、情绪有讲究
不仅如此,老年人经常参加的户外锻炼也是有讲究的。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科学锻炼,经常给大脑足够的营养,保证空气流通。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夏天,要减少酷暑中的户外运动量,避免发病。同时,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是非常必要的。情绪应该以平和为主,不应大起大落。过于兴奋、激动、疲劳、生气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收缩障碍,导致疾病发作。
坚持服药可预防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常见,100个糖尿病患者中,有75个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预防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统计显示,10个心肌梗死,有9个可被早期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以被预防。对此,陈广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注意正确服药。以心血管疾病的常规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为例,根据2010版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高危心血管风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中度心血管风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统计数据表明,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心肌梗死每3例可减少1例,脑梗死每4例可减少1例。因此,坚持正确服用阿司匹林,不仅能抑制血栓的形成,更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五个方法预防心理疾病
1.善于自我调节
为了保持良好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应该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方法。比如走进大自然、欣赏音乐、多接触阳光等,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会使你心情愉快。
2.培养业余爱好
适度紧张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的失落感,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以缓解紧张感,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3.运动锻炼
运动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且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大脑衰老。
4.正确认识自知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5.保护心理宁静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