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脏疾病的生活保健
小儿肾脏疾病的生活保健
年龄小于3岁的小儿肾脏疾病又称为婴幼儿肾病。小儿肾脏疾病主要有全身浮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消化道症状、呕吐、腹胀等。所以小儿肾脏疾病的患儿应注意平时的生活保健。
第一:小儿肾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劳累。要特别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充分休息。
第二:小儿肾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吃多盐食物。对血压还没有降到正常的孩子,这点十分重要。在浮肿和高血压消失后,才可改为普通饮食,但也要清淡,不可过咸。馒头和苏打饼干中也含有钠,最好不要给孩子吃,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
第三:小儿肾脏疾病的患儿衣服要勤换,并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第四:小儿肾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去公共场所,在家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五:严格遵循医嘱治疗,不宜随便减量或停药。
小儿肾病综合征怎么办
据悉,小儿肾病作为我国儿童肾病中的常见病,已经困扰着不少患者家庭了。当我们的宝宝不幸诊断出得了小儿肾病综合征之后,相信很多家长们都会问该怎么办。因此我们39小编特地请教了相关的医学专家,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两个方面去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是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护理问题。
1.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随便减量或停药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父母要帮助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肾病。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大都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服用激素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家长要督促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随意减量和停药,以免造成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病情反复。
2.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衣服不宜久穿不换
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要经常换衣服,因为感染常是诱使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原因。经常洗澡换衣,保持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皮肤清洁,可防止皮肤感染。
3.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去公共场所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父母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带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去商店、影院等公共场所。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预防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感冒。
4.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劳累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父母不宜让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劳累,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从医院回到家会感到很新鲜,容易玩得过累,睡眠不足,家长要特别注意安排好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作息时间,尽量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二就是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饮食护理问题。
1.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水肿严重而尿少者,适当限制饮水。
2.在大剂量激素治疗期间或有水肿者,应给予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低盐饮食。
3.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体内需要及加上尿中丢失量即可,前者为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一克进行控制。
4.长期过度食入蛋白质,不但无益,且会增加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肾脏负担,而导致加重肾损害。
5.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应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小儿肾脏疾病有哪些保健方法
在饮食方面:由于小儿肾脏疾病患儿有大量的尿,在病程中会丢失大量的蛋白质,体内会发生蛋白质不足现象,故应从饮食中给予补充。小儿肾脏疾病患儿的饮食应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如鱼、瘦肉、家禽、豆制品等等。另外,还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一般不超过2克。如果幼儿园缺乏条件为小儿肾脏疾病患儿准备这种特殊的饮食,可让家长自己带来,用餐时热一热,让孩子吃好吃饱,对他们的饮食量不必限制。
在活动方面:小儿肾脏疾病患儿由于需要长期服用激素,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应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量。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机会,日常可做一些安静的游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小儿肾脏疾病患儿疲劳,加重病情。
日常衣着与睡眠方面:由于感冒很容易诱发小儿肾病,因此,家长应视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肾脏疾病患儿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并且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最好每天中午安排孩子午睡。
小儿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肾脏疾病为什么会发作,其原因是不能确定的。目然而随着肾脏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并发症的产生就给患者们敲响了警钟,患病前期的并发症就不能小觑,不可掉以轻心,例如大小便失禁、过渡自卑导致的抑郁等等,都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病发死亡。
首先要看小儿肾脏疾病本身的情况了,如果是急进性肾炎能不治而愈,或者是经过简单的治疗就会痊愈,患儿和家长皆大欢喜。但是例如果患儿的身体状况不佳,也就是说除了小儿肾脏疾病以外,患儿的其他器官是否取得疗效的药物,例如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合并肝脏疾病(例如乙肝),细胞毒药物不宜使用,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而不同的患儿对药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该例如有的患儿对激素就不敏感,不少家长也询问儿童做肾穿刺安全。我们的回答是能不做,尽量不做。
小儿肾脏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1、葱白紫苏粥
材料:葱白3~5段,紫苏叶10g,粳米lOOg。先将粳米熬粥,将成之时加入葱白及紫苏叶,盖紧盖焖一会即可,宜趁热食用,每日1餐。温阳利水消肿。
作用:用于脾肾阳虚而见水肿,肾积水患者。
2、鲜焖冬瓜
材料:冬瓜(含青皮)200g,白糖1匙。将洗净冬瓜切块,合白糖放入锅中加少量水,小火焖熟。
作用: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肾炎水肿而偏热、肾积水患者。
3、楮叶粥
材料:楮叶粥楮叶50g切碎,加水1000mL,煮取.500mL,去渣,加米适量煮粥,当饮食,常吃勿间断。
作用:治慢性肾炎顽固性水肿、肾积水患者。
4、老母鸡汤
材料:老母鸡(去内脏)1只,加入黄芪、陈皮各15g,砂仁6g,生姜皮15g,生山楂30g,吃肉喝汤。
小儿肾脏疾病的具体饮食方法
1、为了维持生长发育和补充丢失的蛋白质的需要,小儿肾脏疾病饮食中的蛋白质的摄入应该按每天每公斤体重3-5克,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比例应该是1:1,脂肪应该从麦淇淋、菜油等植物类食物中吸取。
2、蔬菜和水果一类食物中如果有纤维素和果胶,长期应用具有将低胆固醇的作用。在小儿肾脏疾病中所需要的盐量可以和急性肾炎患者的食盐量一样。
3、小儿肾脏疾病饮食应尽量提高烹调技术,注意食物色、香、味,减少食物容量,提高质量,以达到肾病营养疗法的要求。要维持身体有足够的热能以恢复体质,可供给高碳水化合物,除米、面外可多吃蜜饯或葡萄糖。
小儿肾脏疾病该如何预防
小儿肾脏疾病的现状
据介绍,如今很多家长很忽视对孩子尿常规的检查。“比如大多数家长很关注孩子缺不缺钙,于是经常会给孩子查微量元素,但对孩子尿常规的检查却不怎么在意。”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肾病往往被认为是成人病,但事实上,幼儿和儿童不仅可能会患上肾炎、泌尿系感染和尿毒症等,有些肾病甚至比成人还多见,如肾病综合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另外,一些儿童患有先天遗传性肾脏疾病,可危及生命。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肥胖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病也变得很常见。
小儿肾脏疾病的误区
说到小儿肾脏疾病的发病诱因,每种类型的肾病发病机制各有不同,诱因也很复杂,很难说明白。但从临床上看,小儿肾脏疾病大多都有遗传背景,虽不能说跟遗传有直接关系,但家族中如有患肾病的人,其孩子患肾病的概率就会加大,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也是肾病的诱因。
此外,感冒也是小儿肾脏疾病的一大诱因,千万不能忽视。“比如肾炎就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刺激自身机体的免疫系统后引发的肾脏炎症。”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后,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中,就表现为肾炎,感冒的次数多,得小儿肾脏疾病的概率就大。
小孩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小儿急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肾炎的发生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很大关系,当然其它的细菌、病毒、原虫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常常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以产生抗原,通过血液产生抗体,抗体经过肾脏时,沉淀在肾小球基底膜,在基底膜上,抗原抗体起免疫反应时,并吸引补体参加,从而导致急性肾炎的发生。而脓胞疮一般是由葡萄球菌引起,同样也会产生类似抗原,也通过类似途径,在肾小球基底膜产生抗原、抗体和补体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急性肾炎的发生。肾脏的功能是不断过滤和排出人体的废物。如果肾脏工作程序问题,肾脏不能正常清除这些废物的时候,就产生了血尿和蛋白尿。
二、小儿急性肾炎的早期症状
小儿肾炎一般指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双侧肾脏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儿童,6-9岁最为常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肾炎的发病并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损伤肾脏而发生的炎症,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而致病。
小儿肾炎的早期症状并不太明显,不是那么容易发现,很多时候发现的时候时候就已经很晚了,有的甚至已经到了尿毒症期。虽然小儿肾炎的早期症状并不太明显,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以下为大家介绍小儿肾炎的早期症状,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危害。
小儿慢性肾炎早期症状之一:眼睑浮肿
小儿慢性肾炎早期产生眼睑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到损坏,使患儿体内的水和钠增多,过多的水积在体内疏松组织里,而眼睑是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眼睑浮肿的特点是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减退。
小儿慢性肾炎早期症状之二:血尿
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即为肉眼可看见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样,混浊且呈红色,有的患儿尿液中夹有血丝或者血块;而镜下血尿则只有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发现,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大于1个。血尿是大部分小儿慢性肾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当然,血尿的原因众多,肾炎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当家长发现小儿有不明原因的血尿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检查,必要时需做尿常规检查以排除肾性血尿的可能。
小儿慢性肾炎早期症状之三:尿中泡沫增多
尿中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并且相互联在一起,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儿尿中有蛋白,张力较高所致。当然,这一症状准确性差。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往往会被家长或者孩子忽视。最简单的办法是到医院查尿液,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因为慢性肾炎最早期的改变是尿液。
小儿肾炎早期症状之四:中度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贫血
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应注意是否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
小儿肾炎早期症状之五:约1/3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
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症状等。因上述症状就医、并且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检查尿常规,特别是年轻患者。
小儿肾炎早期症状之六: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及皮肤等感染相关。因此,当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时应检查尿常规。
小儿肾炎早期症状之七:早期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因此,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检查肾脏功能。
小儿肾病以原发性为多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临床常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明显凹陷性水肿及肾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这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导致不可逆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处理得当,95%以上的急性肾炎是可以治好的。
小儿肾脏疾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最理想的治疗是去除肾脏疾病的病因,保留患肾。如梗阻尚未引起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病变,在去除病因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取决于病因的性质,例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作肾盂成型术,肾、输尿管结石可行碎石或取石术,这些手术近年可用内腔镜进行。术后肾脏疾病及肾功能会有所改善。
2.肾造瘘术 若情况危急或肾脏疾病病因不能去除时,应在梗阻以上先行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施行去除病因的手术。梗阻原因不能解除时、肾造瘘则作为永久性的治疗措施。
3.肾切除术 小儿肾脏疾病严重,剩余的肾实质过少,或伴有严重感染即肾积脓时,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可切除病肾。
小儿出现血尿如何就诊
如血尿发生在用药后,(例如头胞唑啉、氨基甙类)而停药后血尿自然消失,要想到药物性血尿的可能性。建议在小儿肾内科随访。
如血尿出现时同时伴少尿和眼睑浮肿,极可能的疾病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建议去小儿肾内科诊治。
如血尿出现前后两下肢紫癜出现,说明过敏性紫癜已影响肾脏,疾病的诊断已明确,但仍需在小儿肾内科随访和诊治。
当血尿出现时发现患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应高度怀疑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建议应去肾内科诊治并应作肾活检穿刺明确诊断。
小儿肾脏疾病有哪些症状
根据儿童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发病年龄最小为8个月,10-14岁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引发的小儿肾脏疾病主要的表现为:
(1)、蛋白尿:蛋白尿是小儿肾脏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开始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用放免法测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较早诊断蛋白尿,对控制病情有益。
(2)、水肿:由于大量的蛋白尿而造成水肿,出现表明已发展至小儿肾脏疾病后期。多伴有肾小球滤过下降等肾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多数预后不良。
(3)、高血压:该症状出现较晚。小儿肾脏疾病阶段时血压多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阻力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水钠潴留也是高血压的因素之一。高血压能加重肾脏病变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因此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2、从糖尿病进展至肾病,一般分为5个阶段:
(1)、功能改变期:早期肾脏体积增大并有高滤过、高灌注,此期重点是控制血糖。
(2)、结构变化期:患病2~5年时,肾脏结构开始改变,剧烈运动后出现蛋白尿。
(3)、早期肾病:糖尿病者患病5~15年时,30%~40%的患者会进展成早期肾病,蛋白尿加重,肾功能开始减退。
(4)、小儿肾脏疾病期:糖尿病者患病10~30年时,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恶化。
(5)、尿毒症期:肾的终末期阶段(简称ESRD),需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
诊断:
1、早期小儿肾脏疾病,常规尿蛋白检查正常时,早期小儿肾脏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诊断早期小儿肾脏疾病的标准是6个月内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查,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其中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µg/min。早期小儿肾脏疾病患者10年内大约80%的概率会发展成为临床期小儿肾脏疾病。肾小管损害的灵敏指标是尿转铁蛋白增高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能反映早期肾小管的损害。在糖尿病患者,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时,尿转铁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较正常人增多,因此可作为早期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指标。
2、尿蛋白,临床诊断小儿肾脏疾病的主要依据。如果患有小儿糖尿病且病程较长,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阳性,排除致病因素如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酮症酸中毒、心衰等,基本上可以诊断为小儿肾脏疾病,若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与肾病变同属微血管病变,常同时发生)病人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确立诊断。在小儿肾脏疾病的发展进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是一个较晚期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以较为恒定的速度下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而这一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
如何处理小儿肾炎预后差的问题
小儿肾炎预后较差,多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最终结局。但若能及早发现,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脏疾病隐匿性、反复性很强;又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强,通常肾脏疾病在早期一般可只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易被人们所忽视。
单纯的对症治疗,可暂时的缓解临床表现,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病情的进展。如遇到一些诱因如感冒、劳累、心情紧张等都可加重病情的发展,逐步启动肾脏的纤维化进程,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和内环境的紊乱,肾单位逐步的硬化、萎缩,肾脏功能降低,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温馨提示:治疗应从修复肾脏的病理损伤入手,阻断肾脏的纤维化,缓解肾脏的缺血缺氧,纠正内环境的紊乱,简单的说是通过活血通络、祛淤、生新来从根本上治疗肾脏疾病。
小儿肾脏疾病的日常护理
积极预防感染
相当比例的肾脏疾病的发病中,伴有免疫异常因素的参与。尤其在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的肾病患儿,更易合并免疫抑制。感染作为肾病起病及复发的常见诱因,在肾脏疾病的防治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预防感染,主要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防止病从口入:饮食卫生、口腔清洁、龋齿的治疗等。
2、预防皮肤感染:勤给孩子洗澡、勤换衣服,保持孩子皮肤清洁。
3、预防“感冒”:保持空气的流通、环境清洁。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比如说是像商场、电影院这些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地方。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本身就是给肾脏造成一个负担。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强调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所谓优质蛋白,即牛奶、精瘦肉等易于为人体所吸收的蛋白。膳食中的蛋白质一般以每天1-2克/公斤体重为宜。另外,要注意让患儿慎食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
另外,饮食宜清淡少盐。盐即氯化钠。氯和钠都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电解质,人体是不可以没有它们的。因此,患了肾炎,一般都可以食盐。但是,过多了也不行,会引起多种病状,也加重心脏的负担。总之,饮食宜偏淡,严重者才需在医师指导下戒盐。
适当运动
运动要以适当为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不同的肾脏病,在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甚至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都会有所不同。
1、急性肾炎发病后严格卧床休息。随着浮肿、高血压的消失、尿常规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半日制学习。
2、慢性肾炎的缓解期,可以适当锻炼,以不疲劳为度。同时随访尿常规情况,若尿异常加重,应减少活动量。
3、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严重浮肿、低蛋白血症时以卧床休息为主。缓解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待尿蛋白稳定在正常水平后,也可以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目的在于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经络关节。而打球、跑步等剧烈活动则应避免。
保持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临床上,肾病患儿由于自身疾病和(或)药物因素,容易产生孤独、悲观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回复正常的信心。最终,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使患儿终身受益
常见的小儿肾脏疾病
(1)肾炎---分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是小儿中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和高血压,往往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和链球菌感染病史。
(2)肾病综合征--除有浮肿外,尿液检查在大量蛋白尿,外观尿液泡泡多,血液检查胆固醇高,血总蛋白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推荐阅读:小儿常见肾脏疾病
(3)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急性期可有发热,尿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这时应抓紧治疗,否则可造成慢性炎症而引起反复感染。
银屑病生活保健
1、预防感染:局部感染灶是诱发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需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扁桃体反复发炎,与银屑病发作有密切关系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这一点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2、过敏因素:是银屑病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银屑病的发生。患者每次复发后,需仔细回想近来曾服用了什么东西,或接触了某种物质,从而使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红斑,那么这种物质,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事物及其它物质等。
3、受潮着凉:受风寒侵袭而诱发银屑病的为数较多,由于居住环境潮湿、天气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保持通风干燥。
4、精神因素:日常生活由于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精神过度紧张,造成情绪不稳定,忧思郁怒,又不能合理的调整保养肌肤或长期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多食腥发动风之物,酗酒饮茶过度,以及外界原因引起感冒,发热、扁桃体发炎,免疫功能低下,缺乏抵抗力,从而导致银屑病发病和复发。过度的精神紧张,性情急燥,情绪抑郁等精神因素为诱因,占其它诱因之首,在我国约占银屑病总发病率的 18.6%。精神过度紧张,可产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促使神经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及某些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或无法预知的突发事情,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静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服用适量镇静剂。
5、慎用下列控制性药物:首次选用什么样的药物来治疗银屑病,对其疗效及愈后是否复发起关键作用。在一个时期内,医学界在研究治疗银屑病的方向问题上,相当程度上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当银屑病患者身上刚开始出现丘疹性红斑时,此时说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微循环失畅致使皮肤排泄功能障碍,使体内应排泄的内毒素积聚于皮下。而所用的药物不是用来提高免疫能力、恢复皮肤的正常代谢功能、排泄内毒素,而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控制皮肤排泄功能,结果越治越重,最终造成病情更加顽固很难治。那么作为一个患者应该对这类药物有个基本的认识,目前常用于控制银屑病的药有皮质激素类、抗肿瘤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