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病因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
组织缺氧(30%):
缺氧时糖酵解过程加强,乳酸生成增加,因氧化过程不足而积累,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从而导致酸中毒。这种酸中毒很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均可引起。
糖尿病因素(3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是本体脂大量动用的情况下,如糖尿病、饥饿、妊娠反应较长时间有呕吐症状者、酒精中毒呕吐并数日少进食物者,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加强,酮体生成增加并超过了肝外利用量,因而出现酮血症。酮体包括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后两者是有机酸,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也是AG增加类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腹泻(20%):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从而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的概述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乃非挥发性酸类减少或细胞外液中碱增加所致,其主要特征是血浆HCO3-浓度增高,PaCO2代偿性上升。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呼吸性酸中毒混在一起。其主要的代偿机制是呼吸性CO2潴留和肾排出碳酸氢盐与保留H+。代碱的症状有手指麻木、刺痛,腕足痉挛和心律失常。但常为原发病所掩盖。伴低钙者,可出现手足抽搐;伴低钾者,可出现多尿、多饮和麻痹;伴低容量者,可出现姿势性眩晕和肌肉无力。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谵妄。
通过血气分析代谢性碱中毒与其他类型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鉴别不难,但对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存在如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必须注意鉴别。
代谢性酸中毒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肺肾阴虚型: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5g,花粉15g、太子参30g、生地15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
2、胃阴不足型: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麦冬18g、太子参15g、粳米15g、法夏9g、大枣3枚、甘草6g。
3、神昏、昏愦者可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主要就是用来区别其他疾病的关键之处,当然在临床之上,也是医生们治疗的程度的判断,所以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所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是老年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乃体内非挥发性酸增多或细胞外液中碱减少所致,其主要特征是血浆中HC03-浓度减少和PaCO2代偿性下降,其主要代偿机制是靠肾脏保留碳酸氢盐和呼吸排出。
症状体征
酸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有力且深而快。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如嗜睡、谵妄甚至昏迷。若伴有高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可表现为心脏应激性增强、心律失常和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腱反射减弱等。
治疗原则 所有酸中毒的治疗目的是使pH值正常化,而不是使PaCO2或HCO3-正常化。治疗的根本重在“治本”,即除去致病根源、调动机体的代偿机制;对于重度酸中毒者,可先治其标,给予碱性药物,当pH值≥7.20或CO2CP≥13.5mmol/L时即暂缓补碱。若因胃肠疾病所致的酸中毒,则需积极补碱治疗。补碱治疗时,应注意补钾,同时谨防补碱过量。口服补碱效果不好,尤其是老年患者。
酮酸中毒的诊断需要证明存在酮血症,可用硝普盐片剂化验血酮体,这种试剂与1∶1稀释的血清反应,如果呈“4+”反应则强烈提示酮酸中毒。由于这种试剂只与乙酰乙酸和丙酮起反应,而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糖尿病性酮酸中毒时,β-羟丁酸约占循环血酮体的75%,β-羟丁酸检测困难。一种间接的反映全部酮体的方法是在尿标本中加入几滴过氧化氢,通过非酶促反应将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然后再用硝普盐片剂的方法检测。糖尿病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酮酸中毒。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老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主要就是用来区别其他疾病的关键之处,当然在临床之上,也是医生们治疗的程度的判断,所以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所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是老年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乃体内非挥发性酸增多或细胞外液中碱减少所致,其主要特征是血浆中HC03-浓度减少和PaCO2代偿性下降,其主要代偿机制是靠肾脏保留碳酸氢盐和呼吸排出。
症状体征
酸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有力且深而快。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如嗜睡、谵妄甚至昏迷。若伴有高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可表现为心脏应激性增强、心律失常和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腱反射减弱等。
治疗原则 所有酸中毒的治疗目的是使pH值正常化,而不是使PaCO2或HCO3-正常化。治疗的根本重在“治本”,即除去致病根源、调动机体的代偿机制;对于重度酸中毒者,可先治其标,给予碱性药物,当pH值≥7.20或CO2CP≥13.5mmol/L时即暂缓补碱。若因胃肠疾病所致的酸中毒,则需积极补碱治疗。补碱治疗时,应注意补钾,同时谨防补碱过量。口服补碱效果不好,尤其是老年患者。
酮酸中毒的诊断需要证明存在酮血症,可用硝普盐片剂化验血酮体,这种试剂与1∶1稀释的血清反应,如果呈“4+”反应则强烈提示酮酸中毒。由于这种试剂只与乙酰乙酸和丙酮起反应,而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糖尿病性酮酸中毒时,β-羟丁酸约占循环血酮体的75%,β-羟丁酸检测困难。一种间接的反映全部酮体的方法是在尿标本中加入几滴过氧化氢,通过非酶促反应将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然后再用硝普盐片剂的方法检测。糖尿病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酮酸中毒。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就像上文提及的那样,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是有很多的,具体表现为:呼吸急促、嗜睡、心率失常等等。所以患上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的患者一般最好是要尽快治疗的,否则时间长了之后治疗起来就比较费力了。
代谢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
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
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一般多用NaHCO3以补充HCO3-,去缓冲H+。乳酸钠也可用,不过在肝功能不全或乳酸酸中毒时不用,因为乳酸钠经肝代谢方能生成NaHCO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 Aminomethane THAM或Tris)近来常用。它不含Na+、HCO3-或CO2。其分子结构式为(CH2OH)3CNH2,它是以其OH-去中和H+的。1g NaHCO3含有11.9mmol的HCO3-,1g乳酸钠相当于9mmol的HCO3-,1gTHAM相当于8.2mmol的HCO3-。而 NaHCO3溶液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充碱量可用下式计算:
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体重(kg)×0.2
或 =(正常SB-测定SB)×体重(kg)×0.2
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再结合症状及血液化验结果,调整补碱量。在纠正酸中毒时大量K+转移至细胞内,引起低血钾,要随时注意纠治低钾。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不能吃什么
酸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有力且深而快,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如嗜睡、谵妄甚至昏迷。若伴有高钾血症或高钙血症,可表现为心脏应激性增强、心律失常和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腱反射减弱等。
所有酸中毒的治疗目的是使pH值正常化,而不是使PaCO2或HCO3-正常化。治疗的根本重在“治本”,即除去致病根源、调动机体的代偿机制;对于重度酸中毒者,可先治其标,给予碱性药物,当pH值≥7.20或CO2CP≥13.5mmol/L时即暂缓补碱。若因胃肠疾病所致的酸中毒,则需积极补碱治疗。补碱治疗时,应注意补钾,同时谨防补碱过量。口服补碱效果不好,尤其是老年患者。
肥胖者更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
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其特点。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竭都可表现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都存在多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亦称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障碍,表现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pH值一般在6以上,高氯血症,低血钾、低血钢、低钙血症。Ⅱ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目吸收碳酸氢钛障碍而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近端肾小管不能完全回吸收糖,因而尿糖排泄增加呈肾性糖尿是其特点。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近端远端肾小管同时受损,其临床特点具备Ⅰ型 Ⅱ型两者特点。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缺乏醛固酮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反应低下引起多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是其特点。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共性是:烦渴多尿,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 pH值在 6以上,Ⅱ型Ⅲ型可出现肾性糖尿Ⅳ型表现高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护理方法
1、应加强护理,重症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
2、康复期应鼓励患者进食,开始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吃些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鸡蛋羹蔬菜,鲜果汁等。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除去病因是治本,补堿是治标,所以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轻症酸中毒,在纠正缺水和电解质紊乱后可自行纠正,不必补堿。重症者应及时纠正酸中毒,在补堿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临床表现和复查血液生化,当症状改善,尿量足够,CO2CP18mmol/L以上,可不必再用碱性药物。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清K+可偏高,当纠正酸中毒和缺水后,可出现低血K+,手足抽搐,应注意补K+。
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护理方法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代谢性酸中毒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护理,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代谢性酸中毒:
一、预防
预防常识: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除去病因是治本,补堿是治标,所以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轻症酸中毒,在纠正缺水和电解质紊乱后可自行纠正,不必补堿。重症者应及时纠正酸中毒,在补堿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临床表现和复查血液生化,当症状改善,尿量足够,CO2CP18mmol/L以上,可不必再用碱性药物。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清K+可偏高,当纠正酸中毒和缺水后,可出现低血K+,手足抽搐,应注意补K+。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代谢性酸中毒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代谢性酸中毒的护理方法,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护理措施。
食用发芽土豆中毒如何治疗
1、先做紧急洗胃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做常规检查。
2、采集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粪便剩余食物、用具等。一般未检出致病菌。可检测出龙葵素。
3、粪便检查:无白细胞或脓细胞,可有少量红细胞。
4、水电解质检查:主要包括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和钙磷代谢紊乱。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甲醇中毒用什么来解毒
甲醇中毒: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解毒:
甲醇中毒的治疗包括清除毒物、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特效解毒剂和血液透析治疗,下面主要对后三者进行探讨。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决定甲醇中毒的严重性和预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减少甲酸/甲酸盐的比例;促进甲酸的排泄(酸中毒时甲酸经肾排泄减少);减轻甲酸毒性、改善预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措施包括应用碳酸氢钠和血液透析。
1、阻止甲醇继续进入体内采用催吐、洗胃。
2、清除已进入体内的甲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有效地清除甲醇。血透可使甲醇排泄速度提高5~10倍。血透效率较腹膜透析高8倍以上。
3、纠正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4、乙醇可抑制甲醇氧化。通常用5%~10%葡萄糖液加入乙醇,配成10%的乙醇溶液,按每小时100~200ml速度滴入,使血液中乙醇浓度维持在21.7~32.6mmol/L(100~150mg/d1),可连用几天。当血中甲醇浓度低于6.24mmol/L以下。可停止给药。
5、叶酸可促进甲酸氧化成CO2和水。用法:50m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可连用几天。
6、甲基吡唑(4MP)可抑制醇脱氢酶,阻止甲醇代谢成甲酸,一般摄入20mg/kg体重后,24小时体内无甲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