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的退休生活多点“创造”
让老人的退休生活多点“创造”
让退休生活多点“创造”
故事一:
林玉山曾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2003年退休,2005年用15万元积蓄在家乡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新峰村创办了福建省首家个人公益性图书馆“杏山书馆”。这里藏有大型工具书、医疗、科技、教育等22种图书共近4万册,免费给当地中小学生和村民借阅。
林玉山老人看到众多乡亲来到自己的公益图书室进行“充电”,感到很欣慰。
点评:老年人办图书馆绝对是有利于社会的好事,不仅可以在经营的过程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还可以享受为别人服务的快乐。
故事二:
何秉正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退休后,他迷上了种植草药。
村子里有人感冒了,找到何秉正,他就会采摘一些薄荷和紫苏送给村民煎汤喝,因为这些草药可以缓解感冒症状。
点评:退休生活内容不在多,只要选择一两样自己喜欢的,能坚持的事情干就很好了。退休后学会一门技术或研究一门学问也是“时尚养老”的好内容。何老师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了健康。
故事三:
郭竹仁和傅小花夫妇退休前都是剧团的职工。1997年,他们自发组织了一支“群乐戏曲队”,不计报酬、不图名利,坚持为群众演出,如今,他们已经为群众义务表演了14年,从未间断。
每次到广场看戏的群众,少则四五百人,多则上千人。看到这些观众,夫妇俩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点评:退休后自娱自乐是一种快乐,与大家同乐不仅快乐,还有成就感。郭氏夫妇从事戏曲工作多年,以他们丰富的表演为大家带去精神享受,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更有活力。郭氏夫妇为大家创造了娱乐。
长时间看电视和上网者便秘发生几率会增加吗
有些中老年人退休后无事 经常看电视,有的退休后爱上网,一坐就是很长时间,中途也 不注意起身活动休息,这给便秘、肥胖、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创 造了发病条件。
退休后太闲,加速衰老
老陈退休后,感觉有意义的人生大事基本忙完了,剩下的事没什么要紧的,于是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看到别人退休后有的还在继续工作、实现价值,有的积极发展兴趣爱好、享受人生,自己却两头不到岸。在家还常被老伴看成不会生活也不会享乐的人,只会在家唠唠叨叨,真成了“闲人”。
多数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利用退休后的闲暇,做好“华丽转身”,很好地再次融入到社会、家庭中。但类似老陈这样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退休之后,感觉从此可以脱离任务、脱离社会了,是个“自由人”了,就凡事得过且过。这些老人多是“人身未衰,心先老”,退休后与社会隔离、脱节,丧失参与社会、享受生活的“心劲”。这种“闲人”的状态久了,不仅招别人烦,自己内心也会越来越空虚、失落,甚至加速衰老。
退休的老人们,一方面要接纳自己年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服老,尤其要克服“闲人”的思想。这首先,要进行退休生涯规划。退休后,该做什么事,心中得有目标,重视内心真正的需求,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和经济、精力上的透支。然后要提升生活情趣。练字、习画、养花、喂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料理家务等等,其间都充满了乐趣,要充分享受,过程中掌握更多新技能。最后要与现实环境保持丰富多彩的联系。可多参加群体活动,多与朋友、邻里广泛接触,以保持接纳新生事物的热情。还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了解社会动态,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和社会工作等。
让你越老越开心的小秘诀
从心理上说,学习新事物还能填补老人退休后在事业上的空虚感,学习过程中认识的同龄伙伴,可以减轻老人的寂寞感,重新规划晚年生活更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建议老人可以学学外语、摄影、乐器演奏等。
建议老人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多与子女沟通,跟他们一起吃饭,节假日一同外出,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思念表达出来,就能起到强化亲情,提升情绪的作用。
发挥余热,服务社会。曾经的单位骨干,退休后只能在家带孙子;曾经的技术高工,晚年却空有本领“报国无门”。老人的这种“赋闲”,除了会让自己觉得不习惯,更是社会财富的一种浪费。2011年,美国著名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花更多时间在社区活动的老人相对更幸福,也更少有压力。
建议有能力的老人退休后多参加社区活动,发挥余热。如之前在单位是当领导的,可以多组织社区老人一起做社区服务工作;如果退休前是技术骨干,不妨将自己技术中的实用部分传授给其他老人;退休前是文艺骨干的,可以组织社区老人唱歌跳舞,丰富晚年生活。
建议老人多笑,给自己找乐,比如多看有意思的书、搞笑的电视节目、喜剧影视剧等。研究证实,仅仅观看20分钟的搞笑视频,就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降低应激激素水平、降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只有理性看待自己的年龄,才能找到有效的应对之法,并从中获得幸福和快乐。衰老不可抗拒,要正视自己的年龄变化,60岁的人肯定不可能像20岁时那样拥有青春活力,但老年人也不必因此背上心理负担,正确的方法是做到认老而不服老。
老年人没有年轻人的精力和体力,但阅历和经验让老人对世界有着更透彻和深刻的认识;面对危机和困难时,老人的判断更准确。老人应该努力去学习和适应时下的生活环境,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晚辈面临困惑时给出意见和建议。
不服老不是一味逞强,凡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条件适可而止,具有冒险性质或挑战性过强的活动,老年人最好不要参与。
老人退休后怎么打发时间
老人退休后怎么打发时间?
退休老人首先要树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的思想,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夕阳出漫天晚霞。
其次,退休老人们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在健身锻炼方面,早可选择跑步、气功、拳剑舞操等项目。晚可选择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鲜空气,持之以恒,于身心健康必有好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饱览祖国名山大川,陶冶情操,充实自我。
老人如何延年益寿
1、多动手
运动使心血管更具有弹性,还会使大脑释放类啡肽等有益的活性物质,促进人的思想和智力发挥。特别是运动手指更有利,因为手和手指的运动,能使大脑得到良性刺激。
写字,画画、敲击键盘、编织等手工操作都很有益大脑,对延缓衰老功不可没,多动手的老年人,活力充足,不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男科疾病。
2、多交流谈心
离退休老人不再有工作打扰,远离了应酬。有些人一下子难以适应退休生活,总感到空虚无聊、无所适从。为了避免孤独,要走出室外,创造条件多与人交流,说新闻、谈形势、聊发展、看未来。
不能老是离群寡居,应多交笔友、球友、棋友,书友、舞友、戏友等,特别是单身老人,更不能"深居闰中",要拾起自己年轻时来不及发展的兴趣和爱好,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切磋交流,使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3、多走路
年近古稀的洪昭光教授经常出书、办讲座、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是:心态平和,粗茶淡饭加上每天走路。脚底是人的重要器官,不可忽视。"
火从头上起,寒从足下生",冬天多行走,有利于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足疗方式,在音乐伴奏之下与朋友翩翩起舞,不像散步那样单调,可欣赏音乐、陶冶情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4、多动脑
"大脑乃生命活动之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成年以后不断衰减。
给退休老人快乐生活的几点建议
在生活中不少的老人在退休后因为不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总是想找一些事情做,但是,大家知道,老人找工作的机会会相对少一些,所以,大家也会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做,而除了这些,老人退休后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只是溜鸟逗狗吗?其实,老人退休后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就是我们的建议。
老人退休后可做的选择:
一、找份兼职作对于一些人,逐步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好些,他们会觉得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过渡好这个阶段,你可以在原来的公司作些兼职,或者你也可以在其他公司找些工作来做。
二、退休前计划好退休后生活费用越早为退休留些积蓄就会越好,别期待社会福利可以报销你所有的花费。
三、年轻时要保持身体健康要保持健康,你一吃一些低脂肪食物,经常喝水,少抽烟。学会去克服压力,经常去医院做检查,保持积极健康。
四、培养兴趣和多做户外运动健身运动,社会福利工作,或是学术研究可以填补你因不上班而所造成的空虚。为了避免寂寞无聊,你可以考虑各种活动—户内活动,户外活动,智力活动或体能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活动。在退休之前,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当你真的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怕因为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了。
老人退休后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在我们退休前如果能为自己做好一些准备和计划,待到退休后就不会感觉到生活中的落差太大,这样也能避免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退休老人们要从自己的年龄、兴趣、爱好等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哪些老人易患抑郁症
在身边经常会看到很多老人在树荫下棋盘旁对弈,小区活动广场也每每能见到很多老人翩翩起舞,同样也能看到迈着沉重的步子、形单影只、长吁短叹的老人,也有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甚至患上抑郁症的老人,那么,哪些老年人容易得抑郁症呢?
(1)刚退休特别是城镇中的老年人,退休之后社会活动圈子缩小,常常觉得无事可做,或做什么事都觉得不适应,容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
(2)退休前为领导干部的老年人,退休之前习惯了众人簇拥的感觉,退休后总是处在一种“人在茶凉”的感慨中,难免会产生失落、空虚和困惑感。
(3)性格内向、朋友少的老年人,遇到不愉快的事不愿找人倾诉,也无适当倾诉的对象,情绪得不到宣泄。
(4)无兴趣爱好的老年人
(5)丧偶的老年人
(6)躯体疾病多的老年人,一方面要面对疾病本身的折磨,另一方面因增加家人的负担,往往容易产生感觉自己无用、自卑、成了家人的累赘的心理。
(7)家庭社会支持少的老年人
(8)家庭矛盾明显: 夫妻不睦、子女不孝,处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年人往往会觉得生活无望,对未来产生绝望感。
(9)文化层次低、对抑郁症没有任何认知的老年人在疾病的初期不懂及时的调理、干预,任病情进展,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人作为我们社会的特殊群体,老年抑郁症愈加突出,因此我们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老人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防患抑郁症,让老人能安享晚年。
老年人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退休后,闲暇的时间较多,且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也不时常会回来看看他们,老年人的生活就会显得略加单调和无趣,会让老年人总是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事,给自己增加内心的负担,久而久之老年人的焦虑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痛苦。 焦虑失调是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症状表现之一。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