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的诊断鉴别
脚癣的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查菌检查,足癣的诊断并不难。
鉴别诊断
1、掌跖脓疱病
损害始于指,掌部和趾跖部,或掌,跖同时患病,手部以掌中或鱼际部为重,足部则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或先为水疱而后为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除瘙痒外痛感明显,无全身症状,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2、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四肢伸侧,常有轻度瘙痒,局限于双足时需与足癣鉴别,该病皮损为边缘鲜明的红斑,伴有角化过度和鳞屑,有时边缘色素加深,皮屑中查不到真菌。
3、湿疹
局限于足部的湿疹有时与足癣很相似,但湿疹多对称,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但有时足癣可合并湿疹。
足癣鉴别诊断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损害始于指、掌部和趾跖部,或掌、跖同时患病。手部以掌中或鱼际部为重,足部则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或先为水疱而后为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除瘙痒外痛感明显,无全身症状,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四肢伸侧,常有轻度瘙痒,局限于双足时需与足癣鉴别,该病皮损为边缘鲜明的红斑,伴有角化过度和鳞屑,有时边缘色素加深,皮屑中查不到真菌。
湿疹
湿疹局限于足部的湿疹有时与足癣很相似,但湿疹多对称,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但有时足癣可合并湿疹。
婴儿奶癣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奶癣其实就是婴儿湿疹的俗称。通常在出生两个月后发生,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及四肢也可发生。开始时多为颊部红斑,在红色斑片上可有小丘疹及小水疱,并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根据皮疹特点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前者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后者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专家指出,婴儿奶癣时对患儿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疾病,患者需要明确知道如何诊断该症,这样才能尽早发现病情。
婴儿奶癣的诊断:
本病属于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常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婴儿奶癣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相鉴别。
麻疹症状为
(一)潜伏期末
有低热。
(二)前驱期
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并会日渐加重。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起病第2~3日出现麻疹粘膜斑,即在口腔双侧近臼齿颊粘膜或下唇内侧、牙龈粘膜及上颚处出现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之后粘膜斑增多并融合,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三)出疹期
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并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之后快速扩张到面颈部,一日内可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四)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退去,但2~3周内原处仍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减轻。
温馨提示:婴儿奶癣多发生在一岁内的婴幼儿,虽然容易反复发作,但多数比较轻,而且,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慢慢消退,没有必要给予药物的积极治疗,倒应积极寻找可能发病的原因,尽量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不仅如此,婴儿的衣服要宽大,经常更换,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衣服和被褥均应选用全棉布制作,忌用化纤或毛织品,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手癣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1、皮疹发生于手指侧面、屈侧、指间和掌心、掌缘等部位。皮疹常局限于单侧。
2、常于夏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好转。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鳞屑型、糜烂型叁种类型。各型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⑴水疱型:皮疹为深在性小水疱,散在或群集分布,破溃或吸收后有少量鳞屑。自觉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⑵鳞屑型: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多单手发生,也可双手均累及。自觉瘙痒较轻,冬季常皲裂疼痛。
⑶糜烂型:多发于指间。局部表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表皮损破后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此时自觉瘙痒及灼痛感。常因抓而继发感染。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与手癣都是常见的手部皮肤疾病。手部湿疹患者属过敏体质,由于手部常接触外界各种致敏因子,如消毒液、洗涤剂、化工用品等而引发。皮疹表现为暗红斑,皮肤表面干燥、粗糙,也可角化肥厚,冬季常伴有皲裂,有程度不一的瘙痒,皮肤发生皲裂时有疼痛。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又名层板状出汗不良,是一种表浅的掌跖部角质剥脱性皮肤病,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白点,由表皮角层松解形成,渐扩大脱屑,无丘疹和水疱,也无瘙痒,双手对称发生,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季节性复发倾向。
汗疱疹
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米粒大小水疱,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常对称分布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和足部,可定期反复发作。疱壁真菌检查阴性。注意与汗疱型手癣区别。
手部汗疱型癣菌疹
水疱较浅、疱壁较薄,常呈群集、对称分布于双手指间、掌心部位,身体其他部位同时患有活动期的皮肤癣菌病。疱壁真菌检查阴性,但毛癣菌素试验强阳性。皮肤癣菌病治愈后癣菌疹自然消失。
湿疹怎样诊断
一、病理变化:
急性期:主要在表皮,细胞内、外水肿,表皮内水疱形成,疱内有少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真皮上部血管扩张、水肿,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亚急性期:表皮细胞内水肿,也可有小水疱,并可有角化不全及轻度棘层肥厚,真皮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期: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及轻度棘层肥厚、表皮脚延长,有时也可见到细胞间水肿,真皮上部炎性细胞浸润。
二、诊断
根据皮疹多形性、分布对称、境界不清、常在冬季加重、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等临床特点,诊断不难。手部湿疹须和手癣鉴别,后者常为单侧发病,皮损由一处向四周逐渐扩大,夏季重,常同时有足癣或甲癣,真菌检查阳性。除依靠临床表现外,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亦有意义。
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后者常有明确的接触病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皮疹形态一般比较单一,境界清楚,除去病因较快痊愈。而急性湿疹常缺乏上述特征。
2.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手足部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后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损害边缘清楚,真菌检查阳性可以确诊。
股癣如何诊断鉴别
诊断
从临床及真菌学检查常可确诊。
鉴别诊断
应与红癣、脂溢性皮炎、增殖性天疱疮、擦烂性银屑病等相鉴别。
红癣:由一种棒状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腋下,股部等处,病变部位皮肤为砖红色,边缘没有炎性环,不痒,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脂溢性皮炎:有时也可侵犯阴股部,皮疹为淡红色斑,有脱屑,有的呈环状,边界清楚,但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良性型,皮损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损害最初为薄壁的水疱,尼氏征阳性。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边缘常有新生水疱,使损害面积逐渐扩大。尼氏征阳性。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可侵犯股部,表现为环状或斑块状红斑,一般表面有较厚的鳞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样的皮疹。
红癣诊断鉴别
诊断
1.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2.好发部位:大腿内侧、腋窝及女性乳房下等摩擦处。
3.皮疹特点:境界清楚的砖红色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Wood氏灯下显橘红色或珊瑚红色荧光。
鉴别诊断
1.股癣:炎症反应较显著,可有水疱形成,境界清楚,边缘隆起,鳞屑真菌检查阳性。
2.花斑癣:好发于颈部,躯干上部,皮损是细小的斑点,不发生红斑,鳞屑真菌检查阳性。
湿疹诊断标准
湿疹的诊断:
一、病理变化:
急性期:主要在表皮,细胞内、外水肿,表皮内水疱形成,疱内有少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真皮上部血管扩张、水肿,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亚急性期:表皮细胞内水肿,也可有小水疱,并可有角化不全及轻度棘层肥厚,真皮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期: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及轻度棘层肥厚、表皮脚延长,有时也可见到细胞间水肿,真皮上部炎性细胞浸润。
二、诊断
根据皮疹多形性、分布对称、境界不清、常在冬季加重、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等临床特点,诊断不难。手部湿疹须和手癣鉴别,后者常为单侧发病,皮损由一处向四周逐渐扩大,夏季重,常同时有足癣或甲癣,真菌检查阳性。除依靠临床表现外,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亦有意义。
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后者常有明确的接触病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皮疹形态一般比较单一,境界清楚,除去病因较快痊愈。而急性湿疹常缺乏上述特征。
2.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手足部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后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损害边缘清楚,真菌检查阳性可以确诊。
甲癣的诊断鉴别
诊断:
甲下型甲癣由于其真菌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较难诊断。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癣从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
根据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甲癣需与其他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甲改变的疾病相鉴别。例如银屑病的甲病、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白甲症、湿疹、硬皮病、脊髓空洞症、雷诺氏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剥脱性皮炎等均可引起指甲的改变,这些甲病常累及数个指甲且常对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