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膈俞,巨阙,通里,阴郄,针刺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痹。

2.配心俞,厥阴俞,关元,神门,合谷,针刺补法,灸关元, 温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心阳虚之心痛,胸闷,心悸等。

3.配心俞,复溜,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心痛等。

4.配百会,水沟,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闭证,晕厥。

5.配水沟,大椎,劳宫,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涤痰,清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配膻中,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豁痰宁心,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痫。

7.配神门,中脘,丰隆,厉兑,针刺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失眠。

8.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呕吐等。

9.配中脘,足三里,行间,公孙,针刺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疗胃失降和之胃痛,嗳气,呕吐等。

10.配膻中,膈俞,合谷,足三里,针刺泻法,宽胸利膈,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11.配肝俞,期门,膻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疼痛。

12.配膻中,乳根,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通乳,治疗肝郁气滞之乳少。

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是心经要穴,心经对调节人的情志有重大作用,通里有开心窍的作用,人在心经气血不通的时候,就容易心慌,心神不安,通过刺激通里,可以清热安神,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缓,中风失语,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气,支气管炎等症。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内关针刺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按摩心脏最好的部位 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一个非常重要且经常用到的穴位,对于心脏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内关穴在我们的腕横纹上两寸,这个两寸指的是同身寸,大约是我们的两横指的宽度。所以在碗横纹上两寸、两个肌腱的正中间就是内关穴。按摩此穴位对于心脏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对于有心慌、胸闷、胸痛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在我们没有事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按摩此穴位,起到保健的作用。按摩此穴的方法比较简单,直接用拇指按揉该穴位,力度适中即可,平时保健按摩2-3次,每次按摩5-10分钟即可起到保健心脏的作用。

内关针刺怎么刺 内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胸乡穴在什么位置

胸乡位置

科学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胸部,从乳头旁开2寸,再向上1肋间(第3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胸部,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胸乡的作用主治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祛瘀,宣肺止咳,降逆止痛。

主治病症:

1、气滞胸膈之胸肋胀满,疼痛诸病症。

2、瘀血主治之胸闷,心痛诸病证。

3、肺水肿,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咳嗽,乳汁少,乳痈等症。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针刺后溪注意事项 后溪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祛风散寒,通督止痛,如配肩髃,肩髎,臑俞,治疗风寒入络之肩凝证;配风池,大椎,天柱,肩外俞,列缺,治疗外感风寒之落枕,头项强痛;配肩髎,曲池,外关,阳溪,合谷,八邪,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痛,手腕拘急,手背痛。

2.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如配天柱,风府,治疗风热头痛;配少商,鱼际,合谷,治疗风热咽痛;配风池,翳风,听宫,支沟,治疗风热耳鸣。

3.配身柱,天柱,本神,鸠尾,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通督醒神,治疗风痰上蒙心窍之痫证。

4.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5.配大椎,筋缩,百会,水沟,针刺平补平泻法,柔筋止痉,治疗督脉筋脉拘挛强急之痉症。

6.配大椎,曲池,外关,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驱邪截疟,治疗邪伏少阳之疟疾。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胁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等。

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调经止带,是治疗带下病的要穴。配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带下;配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白环俞,针刺补法,治疗脾虚带下;配关元,肾俞,次髎,照海,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

2.配三阴交,关元,归来,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益气养阴,治疗湿热下注之阴挺。

3.本穴活血理气,调经止痛。配中极,四满,膈俞,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配太冲,三阴交,气海,膈俞,地机,针刺泻法,治疗血瘀经闭腹痛。

4.配侠溪,阴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通经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小腹减退,月水不通。

5.配大敦,期门,气海,阴陵泉,针刺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疝气。

涌泉针刺深度 涌泉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水沟,十宣,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十宣点刺出血,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治疗风痰阻窍之中风昏迷。

2.配水沟,大椎,曲泽,委中,百会,针刺泻法,曲泽,委中点刺出血,泄热苏厥,治疗热毒蒙心之昏厥,暑厥等。

3.配前顶,印堂,神门,针刺泻法,镇惊熄风,治疗惊恐小儿惊风。

4.配风池,百会,太冲,针刺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5.配大陵,合谷,中脘,丰隆,针刺泻法,豁痰开窍,清热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6.配神门,大陵,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清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

7.配鱼际,廉泉,太溪,照海,针刺补泻兼施,滋阴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阴虚火旺之咳嗽,咽喉肿痛,喑哑,失音等。

8.配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温肾利水,治疗肾气不足之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

9.配脾俞,中脘,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涌泉,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

10.配百会,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刺补法,益气补血,治疗气血虚弱之头晕,眼花等。

11.配关元,太冲,公孙,针刺泻法,平肝降逆,治疗肝热奔豚气。

12.配少府,太溪,昆仑,照海,针刺补法,补肾通络,治疗肾虚之足跟痛,手足心热,足趾麻木等。

可缓解心律不齐的穴位

人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内关穴,中医专家介绍,在我们手臂上的内关穴起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和用。内关穴是保护人体的关口。如果我们每天常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心律不齐。

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如果这样您还找不着的话,那您可以攥一下拳头,这时,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

内关穴,闻其名而知其意,听到它的名字它的作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是守护人体“内城”的关口。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很明显,它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常按内关穴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按摩内关穴还有补心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心脾邪火;按摩内关穴如打开城门,让心中的苦闷之气、脾胃上逆之气从此离开。常按内关穴可以说是补泻兼得。

心律不齐者,内关穴是 “益友”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它是全身强壮的要穴之一,对治疗心、胃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您可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能够舒缓疼痛,解除疲劳。

相关推荐

针刺百会 百会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劳宫,丰隆,涌泉,针刺泻法,熄风豁痰,开窍醒神,治疗风痰闭阻之中风闭证。 2.配风池,水沟,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3.配长强,关元,足三里,承山,针刺补法,灸关元,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滑脱不痛,少气懒言等。 4.配气海,维道,归来,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气海,补益脾气,益气升阳,治疗脾虚阴挺。 5.配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关元,温中补虚,升阳举陷,治疗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 6.配关元,气海,针刺补法,重灸,益气回阳固脱,治疗元气暴脱

心律不齐按什么穴位

人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内关穴,中医专家介绍,在我们手臂上的内关穴起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和用。内关穴是保护人体的关口。如果我们每天常按此穴,可以有效缓解心律不齐。 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如果这样您还找不着的话,那您可以攥一下拳头,这时,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 内关穴,闻其名而

针刺关元能治什么病 关元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大补元气,益气摄血,如配气海,隐白,治疗肾虚崩漏;配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治疗气虚恶露不止;配足三里,太白,会阳,治疗气虚便血。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宜灸,温肾暖宫,如配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肾虚寒凝之痛经;配肾俞,子宫,气户,三阴交,太溪,治疗肾虚宫寒不孕症。 3.配血海,三阴交,太溪,水泉,针刺补法,调补冲任,治疗肾虚冲任不足之月经不调,闭经等。 4.配次髎,肾俞,中极,带脉,三阴交,针刺补法,灸关元,补肾止带,治疗肾虚带下。 5.配气海,归来,三阴交,太冲,针

针刺大敦作用 大敦常用配伍疗法

1.配水沟,百会,中冲,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开窍醒神,治疗邪气闭窍之昏厥,中暑等。 2.配百会,膻中,神门,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化痰开窍,安神定志,治疗痰浊上蒙之癫痫。 3.配膈俞,血海,地机,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活血祛瘀,治疗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崩漏等。 4.配气海,归来,血海,三阴交,隐白,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崩漏,月经过多等。 5.配关元,阴谷,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尿血。 6.配肝俞,关元,然谷,照海,太溪,针刺泻法,灸关元,行气逐寒,治疗寒凝气滞之寒疝,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神门,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化痰醒志,治疗气郁痰结之癫狂,喜笑悲恐,痫证等。 2.配水沟,上脘,劳宫,神门,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治疗火盛阴伤之狂证。 3.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治疗心脉瘀阻之心痛,胸痛,心悸等。 4.配心俞,神门,合谷,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养心安神,治疗心气虚心悸。 5.配神门,丰隆,内庭,针刺泻法,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治疗痰火内扰之惊悸。 6.配心俞,肾俞,神门,太溪,太冲,针刺补泻兼施,滋阴安神

下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颜面部疾患可配颧髎,颊车,合谷;下颌关节疾患可配听宫,颊车,合谷;耳疾可配耳门,翳风,中渚。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行间,内关,天池,乳根,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入,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下。 2.配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治疗气滞血瘀之滞产。 3.配章门,天井,足临泣,阳陵泉,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化痰散结,治疗气郁痰凝之瘰疬。 4.配丰隆,劳宫,太冲,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神之中风。 5.本穴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风池,风门,阳谷,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颈项强痛;配秉风,曲垣,天宗,肩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背痹痛;配肩髃,肩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针刺合谷的作用 合谷常用配伍疗法

1.配二间,牙痛穴,鱼际,中脘,颊车,足三里,曲池,针刺泻法,清泄阳明经热,治疗阳明热盛之牙痛龈肿,颈肿,口臭,便秘等。 2.配列缺,少商,鱼际,尺泽,内庭,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壅盛之喉痹,乳蛾。 3.配列缺,头维,通天,风门,风池,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在肺俞,风门拔罐,疏风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4.配翳风,列缺,上关,下关,颊车,针刺泻法,疏风泄热,治疗风火牙痛,颊肿痛等。 5.配列缺,风门,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因为,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热病无汗,先补合谷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散肺经风热作用较强,配尺泽,曲池,中府,大椎,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咳嗽;配少商,合谷,曲池,天突,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扶突,天鼎,二间,太溪,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失音。 2.配曲池,合谷,尺泽,商阳,针刺泻法,清泻肺热,治疗肺热壅盛之咳嗽,气喘,咳痰黄稠,口渴,胸痛等。 3.配肺俞,劳宫,行间,针刺泻法,清肝泻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 4.配尺泽,孔最,百劳,然谷,针刺鱼际,补尺泽,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咳血。 5.配太溪,照海,廉泉,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润肺,治疗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