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不自信
为什么孩子会不自信
缺少成功体验在影响一个孩子成才的诸多因素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失败"了。在失败感伴随下成长,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出现孤独不安、考试焦虑、过分自责、行为退缩等心理障碍。家长要引导孩子,理性看待失败。
学习遭受挫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是超乎寻常的,有的家长甚至仅仅拿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遭受各种打击,承受各种压力,导致不自信。
能力不足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
生理上有欠缺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常常体验着不能与常人相比的失望与痛苦,陷入自轻自贱的自卑境地;一些太胖、口吃、五官不正的学生也会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家长要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过于重视外貌,而要提倡内在美。
对自己要求过高有的孩子由于盲目地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过于完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潭。而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是来自父母不合理的期望。过犹不及,在没有达到预期之后,也会导致不自信。
过低估计自己东方文化崇尚"谦虚为本",但有的孩子可能错误地理解了家长的要求,或者是有的家长错误地要求了孩子,于是他们往往高估他人的能力,低估自己的能力,经常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有自信。
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抑制人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有较多负面的看法,他就会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他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好。
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孩子的自我意识是较弱的,由于意志、思维等发展的局限,孩子主要是从外界的反馈中认识自我,而有的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他们对于家长、老师和同伴的评价过于看重。一旦他人的反映不佳,立即就陷入了不自信的泥潭。
家庭条件不如人生活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社会地位低微、家庭经济收入不高、文化水平较低、或父母有生理缺陷等,经常都能成为别的同学的笑柄,这些受人嘲笑的学生在心里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如父母对学习的指导不力或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条件较差;没有文化等。
家庭生活缺乏亲情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并且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他会感到别的同学一个个都有父母的疼爱、关怀,因而很自卑,从而自觉避开同学,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
老师评价偏低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在某些层面可能比家长还要大。而心理学上有期望效应,即孩子会变成老师希望他成为的人,如果老师认为这个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反过来也是如此。
家长的挑剔与埋怨家长如果总是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而不是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在数落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不自信。
环境发生改变有的孩子在改变周围环境时,也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如果孩子长期经历转学,升学等,一是社交环境的改变,二是学习环境的改变,都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可能会造成不自信。
老年人如何正确带孩子
1、不能宠爱孩子,喜欢孩子但不能太过宠溺。经常听朋友们说自己在孩子做错事给孩子讲道理时,老人出来干涉,甚至唱反调,说他只是个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些有理无理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会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状态。
2、过分的保护孩子并不科学。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有些老人总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吃亏,甚至不让孩子碰着碰那,也不允许和别的小孩玩耍。这样带出来的小孩缺乏自信,表达沟通能力差,甚至会非常害羞。
3、不要给孩子穿太多,或者盖太厚的被子。经常看到很多老人,在天气稍微降温的时候,就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看起来就好难受的啊。孩子有时候还不太会表达。也不要把食物嚼碎给孩子吃,不卫生。
4、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有些事情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不光照顾他的衣食住行,也要关注他的心情和精神生活。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性格开朗,宽容善良有礼貌,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也要指出来。在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等等。
怎样使孩子拥有自信
我们熟知的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他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期政绩斐然,很多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胜利。然后,尼克松本人却走不出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失败,所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指使手下到竞选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事发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被迫辞职。
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可能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后,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来检验指挥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尼克松因为缺乏自信,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小泽征尔充满自信地在权威面前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赢得大赛桂冠。
自信,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什么是自信呢?
很多人一说到自信,就说是相信自己。难道相信自己就一定是“自信”吗?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陌生人的时候,他能说、能唱、能跳,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可是一到外面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无论家长怎么鼓励,怎么催促,他就是不做。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并不自信,可是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有能努力去做。
但是为什么孩子不去做呢?
因为他不相信他人,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别人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嘲笑他,会不会讥讽他,会不会不喜欢。所以,他在乎的是别人对他的看法。
因此,我们说自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自”;二是“信他”。
不自信的孩子有哪些表现呢?
不自信的孩子表现也各不相同:
1、经常说:我不敢。
自信的孩子第一大表现就是勇敢。“勇”者,猛也。“敢”者,进取也。很多时候,没有自信的孩子不是不“勇”,而是不“敢”。不敢的孩子是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他要说什么,干什么,以及会有什么后果出现,他承受不了别人对他的看法。
了解这些,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就要讲究方法。当孩子不敢的时候,家长只是鼓励孩子:“宝贝去吧,妈妈支持你。”
“宝贝,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行。”
这样的鼓励,只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在“勇”上下功夫,而孩子实际上缺少的是“敢”。
2、表现得“自负”或者“自卑”。
“自信”往上走就是“自负”,往下走就是“自卑”。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还要看到现在的孩子是出于哪一个阶段,如果自负,那么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谦虚,从自负往下降一点点,而后就到自信上来。如果自卑,就要帮着孩子往上走,找到自信。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看到自负的孩子认为自己学习很好,考试前跟家长保证我肯定拿九十分回来,考试后八十多分,然后就会宽恕自己,安慰自己,跟家长说
他们班XXX还不如他呢。
他后面还有多少人没他分高。
在他前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
其实,当孩子对家长解释还有人不如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从“自负”降到了“自卑”,而不是“自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信这个点非常难以把控,自信的孩子是在这个平稳值上不往上偏,也不往下偏。
为人父母,应该怎样练就孩子的自信?
1、把孩子培养成勇敢的人
练“勇”,就是“信自”,我们要让孩子先走进自己,进而了解自己,最终达到欣赏自己。
练“敢”,就是“信他”,我们要让孩子先学会看人,进而了解别人,最终达到欣赏别人。
孩子学会欣赏自己,也懂得欣赏别人,练就了勇敢,那么他就会变得真正自信。
2、及时调整孩子的自信点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而言,需要视情况而用。对于自负的孩子,用谦虚来让他往下降一点点。对于自卑的孩子不要用谦虚来约束他,而是要让他学会欣赏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往上走一点点,回到自信点。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为孩子扫除通往成功路途上的障碍,做快乐而智慧的人!
莫让宝宝过度依赖你
诱因分析:
如今的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中宝,自幼就在6:1的重重关怀之下成长,过度宠爱自然少不了。衣食住行样样都由他们包办,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这样不仅使孩子丧失自主的权利,长大以后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极差。
心理辅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恋行为总是会消逝的,它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一段必经的心理历程,只是不同的孩子在依恋的强度和时间长短上有些差异。让孩子早日摆脱依赖习惯,与妈妈的教育观点和方式分不开——
●学习生活技能,是训练独立自主的好方法。让孩子摆脱妈妈的依赖,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立。穿衣戴帽不再代劳;自己睡的被褥自己叠;如果是一块小手绢,建议他自己洗……
●常带孩子出去旅游、野炊,让他认识不同的生活环境,为他提供多样生活经验,并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不仅长了见识,而且增强了生活自主的自信心。
●孩子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去探索、发现,对锻炼他的独立能力非常有效。为他买一盆植物,让他亲手栽培,去观察、发现植物的变化。这样不仅锻炼了他的责任心,还有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
●在孩子最易发生依恋的时间里,如临睡前、生病时、疲劳时,尽量满足他们的依恋行为,但同时要教给他们一些自己适应的方法,如临睡前告诉孩子躺在床上想想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孩子会慢慢入睡的。
●用故事、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鼓励孩子做独立、自信的孩子。
应对宝宝说谎的五种方法
一、被动性撒谎
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是极有威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大人的肯定。面对大人的提示教唆,孩子容易就范。比如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偷偷买雪糕给孩子吃并告诉孩子不要让你妈妈知道。一般这种情况下,当妈妈问起,孩子会跟妈妈说我没有吃雪糕。
您可以这样做: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首先分清来龙去脉,同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是爱你的。然后再告诉孩子以后有这样的事,你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不会批评你。
二、懵懂撒谎
孩子处于意识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都比较模糊。他们可能会将去外婆家说成去奶奶家。这样的谎言是完全没意识所产生的。
您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懵懂撒谎时,家长不必过于认真计较。既然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也不可严责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特别委屈。反而,家长可以借此为孩子说清这些概念。
三、有意撒谎
家长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有的孩子犯错故意撒谎是为了避免家长的惩罚,保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形象。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也不愿意去承担自己的过错。
您可以这样做:平时,家长不要动不动犯点小错就惩罚孩子,否则,孩子犯错了就会害怕去面对,因此撒谎。另外,当孩子有意撒谎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度的教育鼓励孩子说真话。
四、自卑撒谎
很多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希望借谎言来增加别人的关注。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会唱歌跳舞,而自己却不会时,他们会告诉老师我也会唱歌跳舞。
您可以这样做:家长要注意到此类谎言是孩子欠缺自信的表现,也是孩子希望学到唱歌跳舞等耀眼技艺的心声。因此,家长可以带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艺,并常常鼓励夸奖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
教育撒谎的孩子抓住4要点
孩子有意撒谎,家长应给予适度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有的孩子犯错故意撒谎是为了避免家长的惩罚,保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形象。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也不愿意去承担自己的过错。
你可以这样做:平时,家长不要动不动犯点小错就惩罚孩子,否则,孩子犯错了就会害怕去面对,因此撒谎。另外,当孩子有意撒谎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度的教育鼓励孩子说真话。
孩子自卑心理使然撒谎,家长应增加孩子自信
很多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希望借谎言来增加别人的关注。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会唱歌跳舞,而自己却不会时,他们会告诉老师我也会唱歌跳舞。
你可以这样做:家长要注意到此类谎言是孩子欠缺自信的表现,也是孩子希望学到唱歌跳舞等耀眼技艺的心声。因此,家长可以带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艺,并常常鼓励夸奖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被动性撒谎,家长应了解事实
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是极有威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大人的肯定。面对大人的提示教唆,孩子容易就范。比如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偷偷买雪糕给孩子吃并告诉孩子不要让你妈妈知道。一般这种情况下,当妈妈问起,孩子会跟妈妈说我没有吃雪糕。
你可以这样做: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首先分清来龙去脉,同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是爱你的。然后再告诉孩子以后有这样的事,你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不会批评你。
孩子懵懂撒谎,家长不应过度较真
孩子处于意识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都比较模糊。他们可能会将去外婆家说成去奶奶家。这样的谎言是完全没意识所产生的。
你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懵懂撒谎时,家长不必过于认真计较。既然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也不可严责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特别委屈。反而,家长可以借此为孩子说清这些概念。
那些毁掉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1.“你看看人家……”
情景再现:小京和楼上的小贝同在小区的幼儿园上小班,小京的妈妈经常拿小京来和楼上的小贝做比较:“你看人家小贝,今天又得小红花了,你好几天都没有了。”
分析:或许这是家长们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而最爱说的一句话,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的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让孩子失去信心,造成了对父母的心理抵触。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形成追求的目标,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2.“你怎么这么笨?”
情景再现:当当数数只能到10,当当妈的耐心几乎被磨光了,一不小心说出了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笨?”
分析: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孩子的心灵最单纯,这方面的需要更强烈。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父母无意间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笨”“蠢”,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说,即:一个人自己对自己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期待会深深影响一个人脑功能的发挥。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尊重、欣赏和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3.“那样很危险,不要学。”
情景再现:赵女士的儿子3岁多,调皮好动。一次赵女士的孩子学着其他孩子那样在池塘上的石块上跑来跑去,赵女士觉得很危险,一把把儿子拉了回去。儿子大哭,居然用恨恨的眼光瞪着她说:“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臭妈妈!”那是儿子出生以来第一次骂她。
分析: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更多的给他独立的空间让他去发挥,并且在言行上支持他,如果总对孩子说“这事太难了”“太危险”,这样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孩子会把这种挫败感与父母联系起来,所以孩子会莫名地讨厌父母。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阻止孩子尝试接触世界,这会被孩子解读为自己真的不行,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没有益处的。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事都是孩子应该去经历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4.“妈妈没本事,你是妈妈唯一的希望了。”
情景再现:杨杨妈39岁“高龄”产子,把杨杨视若掌上明珠,也把自己对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杨杨身上。杨杨妈经常在表达母爱时不经意间对杨杨说出上面的话。三岁未满的杨杨此时只能似懂非懂地看着动情的妈妈。
分析: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妈没本事,我又能怎样?”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过于强烈的话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家长往往患得患失,对孩子不断催逼。当孩子渐渐长大,愈来愈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强烈期望,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推卸责任。
将功补过,几招帮宝宝重塑自信
1.要多看宝宝积极的一面,和宝宝一起成长。父母要尊重宝宝的个性发展,当他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做时,请不要强迫他改变想法。同时,要鼓励和肯定他的独立能力,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2.适当的赞扬可以巩固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觉得他很棒,请直接、坦率地用“GOOD JOB-干的好”之类的话语表达你心中的喜悦和自豪。请记住:父母的欣赏、鼓励和赞扬是宝宝前进的最大动力!
3.多培养宝宝的兴趣和爱好,如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全家都可以参与的那种哦,因为有了父母的积极参与,孩子会更有热情,这时的体育活动已经不再以输赢为最终目的,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迎接挑战,积极进取,以达到培养孩子勇气和信心的作用。
孩子的自信源自于父母
当着孩子的面,一位奶奶说,他爸给孩子买了一条阿迪的裤子和一件上衣,打完折不到六百,他爸说不贵,言语中就将大人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穿品牌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吗?看看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一、检查你自己的价值观
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
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的程度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
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二、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教孩子读有益的书、和孩子一起去放风筝、打球,当孩子向你们讲他那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时,你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因为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奠定的。
三、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
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否则最大的悲剧也许会是,你强迫孩子向你认为是最好的方向发展,然
而这个方向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长处。
四、不要随意惩罚孩子
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吗?这全在于父母打骂的意图。给固执的孩子一巴掌有时可以奏效,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烦恼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
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从而失去自信。
儿童成长期父母的影响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大家公认成长良好的孩子都有以下3个特点:
1、他们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平等的关怀。
2、他们的父母都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困难的工作。
3、他们的家庭气氛民主而坦率。
因此为人父母,要想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大人也要随时检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建立孩子的自信从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