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强的表现 自尊心过强
虚荣心强的表现 自尊心过强
正常的自尊心是完整的人格的需求,但如果自尊心过于强烈,过分渴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和赞扬,而自身又缺乏过人之处,不具备令人称道的实力,则属于虚荣心强。
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的成因
虚荣心强的人不是去追求内在美而是每天花大量时间去打扮自己,一味讲究穿着,追逐所谓“高雅”,把时间精力都花在搽脂抹粉上,不学习不思考而内涵越来越空虚,越成为一株婀娜飘摇的空心柳。
因为爱慕虚荣的人内涵空虚,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于是格意识地求取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
有些女人尽管生就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却缺乏辨识力,盲目追赶时尚,爱慕虚荣。她们多半为外向型人格,爱耍小聪明,冲动,做作,好“面子”。她们看似自尊,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实则“内心没有完美的自我”。
老人出现黄昏心理要怎么办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预期性焦虑怎么预防
预期性焦虑只是一种心理障碍,经过适当的调整和治疗完全可以治愈。首先,要减少自我关注,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用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例如运动,音乐等;其次,要增强自信心,用成功的经历激励自己;再次,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可以了,不要过分注重结果;最后,要避免自尊心过强。自尊心太过强就容易患得患失,从而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不已。
预期性焦虑在生活中很常见。患有这类焦虑症的人,总是有很强的挫折感,会认为某些尚未发生的事存在威胁,从而对其产生紧张不安,担忧害怕的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对引起焦虑的事难以适应,而且愈演愈烈。甚至对事情的细枝末节也极为敏感,以至于因此终日烦躁而难以自拔。
虚荣心的表现 什么是虚荣心
虚荣心是指—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期望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重利和尊重。
以下是虚荣心强的人的表现:
青少年虚荣心过强的两个表现
1、不择手段,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强,强过之后,在与别人的差距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2、当受条件所限,无法使自己比别人强时,就会在与别人的差距中感受折磨与痛苦;
青少年虚荣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惜考试作弊;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过分打扮等。此外,在青少年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威胁时,也可能产生虚荣心。虚荣心强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爱慕虚荣只起到一种补偿作用。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他/她是生活在极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卑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这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正如有人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每一个人爱慕虚荣的表现都会有些不同,但所有的虚荣心都会带来一个影响,那就是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说,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培养,应该多让孩子学习一些心理常识,一旦出现心理异常,一定要及时解决。
虚荣心过强而不及时干预的话,很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偏于极端,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长朋友们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及时的干预和解决。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应该不会。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体制只会让宝宝自尊心过强。你家宝宝现在心态好,反而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她可能不是没有自尊心,而是还没有被伤害到那个地步,因为你也说了,她平时表现都挺好,所以根本没有受到自尊心方面的伤害,不要担心太多了。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宝宝,使宝宝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而应该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
作为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宝宝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宝宝与大人争辩是非。如果大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向宝宝道歉,使宝宝觉得爸爸妈妈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爸爸妈妈和别人。培养宝宝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宝宝,使宝宝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虚荣心的危害】 失去诚信
虚荣心强的人,为了虚荣常常会编造谎言去欺骗别人,以赢得虚假的自尊。有时完全撒谎,有时言过其实,这很容易给别人留下满嘴跑火车、不靠谱的印象,从而失去诚信,不仅会影响生活,也会波及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