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才能确诊近视眼

怎样才能确诊近视眼

1.豹纹状眼底

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2.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

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3.黄斑部

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4.巩膜后葡萄肿

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近视眼该如何诊断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渐一级一级的缩小。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最好的视力为5.3(2.0)。对儿童青少年来讲,低于5.2(1.5)即为不正常;视力5.1(1.2)者为潜伏性近视;5.0(1.0)为临界近视,功能性近视开始;4.9(0.8)为功能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开始;4.8(0.6)~4.6(0.4)为混合性近视(轴性和调节性近视同时存在);视力要是低于4.0(0.1)为高度近视。

按5分制继续分,3为指数,即只能看到眼前有几个手指;2为手动,只能看到手在晃动而不能看清有几个手指;1为光感,只能感到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任何物体;0为无光感,即全盲。

在检查时,先用一纸板或同类物体压在鼻梁上,遮盖一眼而检查另一眼的视力。注意遮挡物不能接触所压眼球,以免影响该眼视力测试的准确性。注意测试视力时要在光线柔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要找准距离,高度要合适。1.0(5.0)一行的视标(E)要与被测者的眼睛成水平线。

测试时身体要垂直,不要歪头眯眼,以准确测试到本人的真实视力。检测时,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辨认。

配戴近视镜需要注意什么

1、正确戴镜度数不会越戴越深[1] 近视眼度数发展与否和戴眼镜并无直接关系。近视眼患者戴用合适的眼镜,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会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如果认为配了眼镜就万事大吉,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继续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导致视力减退,近视度数加深。另外,戴用不适当的眼镜,如:没有验光或验光不准,度数配得过大,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 ,使视力下降,度数加深。

2、配镜后要长期戴正常戴镜患了近视同时已确诊为真性近视、度数在100 以上时,就应该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加以矫正。 一旦配了眼镜,则除了洗脸和睡觉外都应戴着它 ,因为近视眼患者在戴用合适的眼镜后,处于正视眼的状态,调节和辐辏机能恢复了自然关系。 戴镜不仅是为了增进视力,而且是在适当距离内读书和工作,使眼睛的调节和辐辏机能间有正常的协调关系,避免眼睛疲劳。

小孩眼睛近视怎么办

小儿近视属于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和成人近视的特点有所不同。近视(近视眼)指眼睛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小儿近视指发病为儿童时期,存在调节异常,进展性,易受多因素干扰的特点。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于是发生近视。

小孩子出现近视眼症状时,首先,要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真假性近视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到专业医院进行散瞳验光。如果确定只是假性近视,那只要平时监督孩子正确用眼,适当休息和治疗就可以恢复正常视力。如果孩子确诊为真性近视,且近视在100度以上时,就不得不佩戴可以矫正孩子视力的眼镜了,一旦戴上眼镜,就不能轻易取下,让眼睛处于正视眼状态,使视力得到缓解。

怎样区别真假近视

假性近视是由于调节痉挛,使正视眼或远视眼表现出暂时性的近视现象。青少年较长时间不正确的用眼(如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乘车时或躺着看书,玩电脑、打游戏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得眼的睫状肌紧张并处于调节痉挛状态,远处物体的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前,引起暂时性的看不清远处。区别真假近视的最好办法是去医院用作用比较强的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环戊通等进行散瞳验光,使用药物散瞳的目的是解除睫状肌的痉挛收缩,睫状肌麻痹剂同时伴有散大瞳孔的作用。在睫状肌麻痹(调节放松)的状态下验光,得出真实、准确的屈光度。如果散瞳后眼睛的屈光度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我们就称以前看不清楚远处的状态为假性近视。充分地麻痹睫状肌是区分真性和假性近视的唯一有效方法。假性近视不用戴近视眼镜,对于验光后确诊的真性近视则需要戴镜矫正。

近视眼的症状有哪些

1.一般表现

(1)近视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度近视者对模糊的远处物象多习以为常,且因视近非常清晰,平时生活、学习及工作多能适应,并不感到有所限制。仅当有视远需要,或当与正常视力者比较,或当健康体格检查时,方被察觉。一般主诉视力模糊或直接诉说“近视”,如看不清黑板,分不明路标等。而一旦戴上矫正眼镜后,惊叹眼前出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些早年即有近视者,由于远视力明显低下,平时喜居室内,独自活动,从而性格多趋内向。

(2)为了减少眼的弥散光圈所形成的朦胧像,不少近视者多通过缩小睑裂,增加景深来提高视力,故常表现为习惯性眯眼动作。通常近视眼的外观表现为眼球较大、饱满、前突。当眼球极度内转时,赤道部可出现于睑裂区,单眼高度近视者这一现象较为明显。角膜中心区较薄,曲率半径较小。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屈光度的加深,角膜地形图也渐相应显示近视眼的这些特点。前房一般较深,近视>3D者要比8D者一般不再加深。近视眼房角多为宽角。瞳孔通常较大,反应时显迟钝,瞳距亦多较宽。

(3)飞蚊幻视(myopsis)或飞蝇幻视(myiodesopsia)是近视眼常见主诉。这是由于玻璃体变性、液化、混浊所形成的细微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引起眼前黑影飘动的现象。由于部位、大小、数量不同而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线状、网状、或云片状,眼前如同有蚊虫或苍蝇飞动。数量不一,时隐时现,密度不均,有淡有浓。可见于各类近视眼,出现可早可迟。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稍增多。当注意力分散,或日久由于适应与习惯,飞蚊(蝇)可不察觉。通常不影响视力,但有些患者对此十分敏感,常为眼前的异常现象而烦恼。但若黑影突然增多,或固定于一处,并有闪光等其他异常表现,加上视力明显下降及视野缺损等,则应立即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发生。

(4)通常近视者在过多用眼后可出现一些异常感觉及视疲劳现象。多见于有散光、屈光参差,或全身状况不佳时。如视物变形、重影、小视(尤见于配戴高屈光度的眼镜时)、闪光、变色、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皮沉重、眼酸胀疼痛、头痛及不能持久阅读等。引发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①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功能关系失调,出现调节紧张及斜视;②高度近视眼的调节范围很小,阅读过近时难以适应距离上的变化;③配镜不当(如屈光过矫、镜架过大、瞳距有误等),或曾接受不适当的屈光矫正手术;④有合并症;⑤心理因素等。

(5)近视眼的AC/A值较高,且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当注视近处物体时,为保证双眼单视及增强视觉效果,双眼不仅进行调节,同时产生集合(辐辏)及瞳孔缩小。正视眼明视25cm处物体时,要求有4D的调节及4ma的集合。而一个2D的近视眼,仅需要2D的调节,但集合仍为4ma,即集合大于调节。为解决这种失调关系,办法之一是增加调节,以求接近集合。办法之二是减弱集合,以求与调节相称。前者可引发调节紧张或痉挛,从而使近视现象加深。后者可导致眼的肌力不平衡,出现斜视,并常引发视疲劳。近视眼的双眼协动功能可能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而非只表现为简单的调节及眼位的异常变化。

2.近视眼的视功能

(1)视力:

①远视力:近视眼最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低下,低下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变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

②近视力:近视力正常或优良是近视眼的一大特点。但若有明显合并症,如眼底(后极部)病变、晶状体混浊、病理性散光及弱视者,近视力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③矫正远视力:通过合理的光学矫正,近视眼多可获得良好的矫正远视力,尤见于单纯性近视眼、年龄为10~50岁、屈光度在6D以下,且无明显散光者。近视眼矫正后远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原因除屈光度高(>10D的近视眼矫正视力多难达到1.0)、明显散光、屈光参差、弱视及合并症等有关外,还有可能与验光操作误差、屈光未能合理矫正及其他(如心理因素)等有关。有报道称,轻度近视眼矫正视力≥1.0,占99.7%,中度近视眼占98.9%,>6D的近视眼占57.6%,而>12D的近视者,矫正视力均10D及30岁上下的近视眼患者。新生血管常于出血后出现,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可见黄斑区有近视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轴长>26mm者,新生血管可渐扩张到眼底后极部更大区域。单纯性黄斑新生血管多可成为其他病变(如Fuchs斑、裂孔及后葡萄肿等)的基础,或本身即为其他病变的初期表现。

(5)Fuchs斑:Fuchs斑(Fuchs’s spot)亦为变性近视眼特征性表现,最早分别由Forster及Fuchs介绍,故亦称之为Forster-Fuchs斑。检查可见黄斑区呈轻微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黑或灰绿,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约为1/3~3/4视盘大小。边缘可见小的圆形出血或色素环。发生率约为5%~33%。自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及中心暗点,似有薄纱遮住中央视线。病程缓慢,后渐趋稳定。早期因急性出血可形成出血性盘状脱离,晚期因出血吸收而有色素增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一小的盘状变性灶。急性出血期出现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脱离,或两者均有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在造影初期及中期最清晰。荧光渗漏呈颗粒状、绒球状或不规则花边状。后期扩散,边缘模糊不清。若有出血或色素,则见环形荧光遮盖区。出血吸收期造影可见色素堆积,遮挡荧光。后期瘢痕组织染料着色,白色机化斑可呈现假荧光。眼底镜下见到的新生血管病变,要小于荧光造影所见范围。Fuchs斑曾被认为是玻璃膜(Bruch膜)破裂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所形成的黄斑盘状病变。有的Fuchs斑表现为黄斑区有一黑色斑块,略小于视盘,圆形,边界清楚。有时黑色斑块可渐扩大,或可变为灰色或灰白色,斑块四周有萎缩带。有Fuchs斑者脉络膜并无明显改变,玻璃膜也未破坏。黑色斑点区内可有色素上皮增生,并伴有一种细胞性胶样渗出物,这种渗出物和增生的上皮形成一弧形隆起面。在色素上皮增生区的四周,色素上皮细胞的色素较正常减少,有时色素缺如。Fuchs认为这些改变与眼轴向后部伸展及眼球膨胀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Fuchs斑是黄斑区严重出血的结果。如吸收缓慢,最后会被渗出、机化物和色素块所代替。Fuchs斑与漆裂纹样病变密切相关。在有Fuchs斑的患者中,伴有漆裂纹样病变者常超过55%。起病前视力即可减退,但在整个病程中,视力有时亦可能趋向好转或稳定。

(6)漆裂纹样病变:漆裂纹样病变(lacquer crack lesion)是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眼底可见不规则的黄白色条纹,如同旧漆器上的裂纹,为玻璃膜出现的网状或枝状裂隙。亦称玻璃膜裂纹。发生率报道不一,高者达38%,低者为16.4%及4.3%。主要见于眼球后极部及黄斑区,有的与弧形斑相连,数量(2~10条)不等。平均长度约为0.8PD。血管造影早期可透见荧光,有时可见脉络膜大血管在其下方交叉而过。动静脉期荧光增强,晚期可见漆裂纹处组织着色,并有较强荧光,但无渗漏。少有直接损害视功能情况,但可引起视物变形及相对旁中心暗点,并可诱发视网膜下血管新生及黄斑出血,是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先兆。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镜观察,可见漆裂纹样病变细小、不规则,有时呈断续的浅黄色线条或粒点状,有时呈分枝状,位于视网膜最深部。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的脉络膜血管横跨而过,见于黄斑区及其周围。可伴有脉络膜出血。漆裂纹样病变可能为玻璃膜皲裂和色素上皮萎缩引起。其发生可能有遗传因素,更有可能与生物力学异常、眼球伸长的机械性作用(眼轴延长、眼压升高、眼内层变形及Bruch膜牵引撕裂)有关,并与血液循环障碍、年龄增长有关。与眼底其他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等均有联系。这些异常便为黄斑出血及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提供了机会。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可诱发脉络膜、视网膜的进一步萎缩变性。漆裂纹样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部分可能已与深层脉络膜萎缩区融合,常规检查不一定都能及时发现。

(7)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变性近视眼除黄斑区外,眼底病变的另一好发部位为周边部(赤道区附近),亦为眼轴延长的结果。并随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而不断发展。只是早期不直接影响中心视力,故多不被发现。但:①发生率高,一般报道为>50%,甚至高达70%,亦可见于中、低度近视眼;②早期变性近视眼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用间接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至少有20%以上的患者,周边视网膜已有变性病灶;③病变范围多数较大,至少累及1~2个象限;④明显影响周边视力――视野;⑤多种病变与合并症同时存在;⑥变性常可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因此,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亦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边病变主要表现有弥漫性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变性可分为4型:白色(无压力型)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及格子状变性。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与屈光度显著相关。病变分布以颞侧居多。主要表现为格子状变性(12.3%)、霜样变性(23.1%)、牵引灶(8.4%)、囊样变性(5.0%)及裂孔(2.5%)等。

由于近视眼十分普遍,表现又很典型,故较远视眼及正视眼容易识别。但仅据主诉的视力低于正常,不能对近视眼进行定性诊断。确诊近视眼不应只看近视现象,主要依据眼调节静止时的屈光性质与程度,以便划分近视眼类别。为此需要正确采取多种诊断手段,包括了解病史,检查远近视力,并对远视力进行定性测定(如采用雾视法、散瞳法)、近点距离与调节力测定、屈光测定以及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及动态检影,眼底检查及眼轴长度测量等。为进一步确定近视眼性质,可比较常瞳和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结果。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有1%阿托品、1%托品卡胺及1%盐酸环喷托酯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屈光学组将近视在睫状肌麻痹后消失者诊断为假性近视;度数减少者诊断为中间近视;而近视度数不变者为真性近视。在近视眼的诊断中,主要依据指标为远视力及屈光状况

病理性近视眼易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常规检查即可及时发现与早期确诊,但亦有难度较高者。如近视眼合并青光眼、弱视、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在早期,一般易被忽略。故应提高警惕,全面仔细检查,通过视力监测、屈光复查,以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特种检查方法,以求尽早得出结论。

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目前生活中青少年患上近视眼的几率是很高的,并且近视眼发生后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也很大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一些近视眼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症状要及早进行预防,并且积极的采取治疗,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1、近视眼发生后会导致视力与屈光度改变,远视力减退,近视力良好是近视眼的症状中的重要特征。一般远视力越差,近视眼的度数越高,二者多成反比关系。这是常见的近视眼的症状。

2、近视眼发生后会破坏调节和集合间的平衡关系,出现视物成双影或视物模糊、眼球胀痛、头痛、恶心、视物眼感困乏、干涩等近视眼的症状。

3、低度近视眼的症状一般不会出现眼底变化。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轴加长、故常表现为眼球外突、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应较慢、睑裂隙狭小等近视眼的症状。

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近视眼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近视眼分为真性和假性近视!主要症状有视力障碍 ,有的可出现眼球突出或眼球凹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下面看下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

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诊断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儿童近视能纠正吗

小孩子出现近视眼症状时,首先,要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真假性近视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到专业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如果确定只是假性近视,那只要平时监督孩子正确用眼,适当休息和治疗就可以恢复正常视力。

如果孩子确诊为真性近视,且近视在100度以上时,就不得不佩戴可以矫正孩子视力的眼镜了,一旦戴上眼镜,就不能轻易取下,让眼睛处于正视眼状态,使视力得到缓解。

眼科专家建议,小孩子近视可以通过验配角膜塑形镜来改善儿童的视力,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通过数字化精密计算而设计加工出多弧度反转几何型的硬性隐形镜片,主要用来遏制青少年眼轴的进一步加长,从而控制和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产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是眼科界长期争论的议题之一。遗传学派认为,近视眼是遗传引起的,近视眼的发展和归属取决于基因缺陷,我们只能矫正而不能防治它。环境学派认为,近视眼是环境引起的,特别是过度近工作,因而改变环境可以防治近视眼。

毫无疑问,近视眼的发生和遗传有关。近视眼的发生率和民族及种族有关,对双胞胎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明,近视眼和遗传密切相关。

环境在近视眼发生上所起作用的证据同样引人注目。例如,本来没有近视眼的爱斯基摩人进入电气化和经过学校教育后,近视眼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又如,通过改变试验动物的环境,已经制造出动物近视眼模型。这些证据无可辩驳的说明,环境不仅影响近视眼的发展,而且可以制造近视眼。

教你正确判断儿童近视眼

近年来近视眼逐渐低龄化,很多青少年年纪轻轻就被查出近视,这对家长及小孩都是很痛苦的,近视眼会让他们看不清事物,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家长应该将孩子用眼卫生提到一定的高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那么家长如何来判断孩子的眼睛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已经开始变成近视眼了呢?

1、孩子总是揉眼睛。

这个时候家长要确认孩子眼睛是否长东西了,如果没有,也没有进沙子或者飞虫等异物,孩子不哭不闹就是揉眼睛,那么家长就应该往近视眼方面想一下了。

2、总是眯着眼睛看事物。

因为孩子眼睛发生了变化,所以近视眼就是只能看清楚近处的事物,而不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因为眼球发生变化,对于远处的事物用眯着眼的方法反倒会看的更清楚一点,所以孩子就会眯着眼睛看事物,这个时候孩子肯定是得了近视眼。

3、因为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近处的事物,尤其是文字性的东西,孩子就会离着书本非常近去看,如果离远了就看不清楚,或者模糊,就是看电视也喜欢离着电视非常近去看,这样孩子才容易看清楚,当家长发现这样的现象时,孩子可能已经开始近视了,至于度数应该去眼科医院确诊。

4、孩子愿意皱眉头。

皱眉头的同时可以改变眼睛看事物的状态,所以当孩子出现皱眉头的时候家长就要考虑孩子的眼睛是否出现了问题,而不一定是因为孩子在发愁或者生气。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看远模糊,以凹球面透镜。

相关推荐

哪些年龄段最易近视呢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

四类儿童容易患近视眼

1、早产儿童易发生近视眼 早产2周或2周以上的小儿,其在儿童期常发生近视眼。这些儿童发生近视眼的机理,与低出生体重儿童发生近视眼的机理是一样的。 2、父母为近视眼,其子女易患近视眼 近视的遗传程度随度数的加深而增加。一般来说,300度以下的近视与遗传关系不大;300-600度的近视与遗传关系密切;600度以上的近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 3、睡觉时间少的孩子易患近视眼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加速期,特别是7-9岁和12-14岁时,如果孩子睡眠时间减少,或人为剥夺睡眠时间(功课负担过重),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近视眼

近视眼的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300度~600度)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常见的屈光不正的有几种

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有三种: 近视眼:症状表现为看不清远处物体; 远视眼:症状表现为轻度远视远近视力均好,但中高度远视远近视力都不好; 散光: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状态,造成散光的原因是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不一致,如橄榄球状,导致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无法聚焦一点,形成不清晰或重叠的影像,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老视眼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降低,而导致眼睛的调节能力减退,造成看近困难。 屈光不正可通过改善视觉环境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进行预防,到专业机构进行精确验光可以做出诊断,对于确诊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

近视等于近视眼

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视人群也在不断壮大。如今近视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视力的头号敌人。据专家说,近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现代人类社会越来越多的近距离作业和狭小的生活范围造成的。世界越来越忙碌,我们却越来越模糊。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您就得同近视抗战到底。 近视是个视力概念,是说一个人的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从生理角度说,在不使用眼镜调节的情况下,距离眼睛5米以外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调节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清晰的焦点者称为屈光不正。成像在视网膜前,使得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

黄种人近视眼的发病率最高

近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多,导致近视眼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特别是青少年。有关资料显示,近视眼发病率达33.6%,而青少年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 在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为33.6%,青少年一直是重点人群,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大学生为76.74%;且近年来初始患者年龄呈越来越小的状态。同时,农村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低于城市学生,中小城市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低于大城。 据调查,黄种人近视眼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白种人,而黑种人近视眼的发病率非常低。 家中父母双方

儿童近视后如何进行科学配镜?

 由于种种原因,儿童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孩子近视,着急的是家长,那么儿童近视是要去医院配镜呢?还是一般的眼镜店都能配?怎样戴眼镜才是正确科学的呢?儿童近视怎样科学配镜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的家长。 1、先要辨别真假近视 从表面上看,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表现一样,即看远模糊、看近清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区别很明显。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经常不正确地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晶体也随之处于变厚的状态。这样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变厚的晶体体房屈折后,焦点落到了视网膜前面,看远处的东西自然就

近视眼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视力诊断 对数视力表 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

近视眼的分类

按近视程度分: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 近视眼睛结构 :3.00~6.00D(300~600度)者为中度近视。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 按照屈光成分: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按调节性分: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