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在药物性哮喘的预防中应注意什么
临床医生在药物性哮喘的预防中应注意什么
药物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由于大多数药物性哮喘患者自己并不了解那些药物可以诱发哮喘,因此预防往往无从下手,因此临床医生在药物性哮喘的预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已经明确的致喘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在向患者以及家属讲明致喘药物名称的同时在病历首页上记载,以避免以后重复应用这类药物。
2、对于每一位就诊的哮喘患者均应仔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药物诱发哮喘的病史。
3、对于哮喘患者应用新药时应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哮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不见缓解反而加重时除应想到疾病本身的多种因素外,还要时刻考虑药物性哮喘的可能,如疑为药物性哮喘应试行停药观察。
5、使用碘造影剂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对于有过敏性体质或既往有碘过敏史的哮喘患者尽量不用含碘造影剂,如果确实需要应用则在用药前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吸入皮质激素,预防、治疗一举两得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终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过去大多数患者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造成哮喘处于慢性持续状态,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医学界认识到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特征,因此,以往单独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得到纠正。我国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使得哮喘治疗规范化。并且,明确预防性治疗是哮喘防治的关键所在,吸入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
不坚持治疗,复发、恶化烦恼多
然而,据一项最新的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比率非常低,仅为6%。由于很少做预防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哮喘症状日益严重。调查显示,高达27%的哮喘患者每周至少有一次睡眠因哮喘而受到影响,22%的成年患者因此耽误了工作,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58%的哮喘患者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影响,有33%的患者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这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烦恼。这些都与没有进行规范的哮喘治疗有直接关系。本来,每日简单地轻轻吸入药物就能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但相当多的患者却不清楚或不愿意接受这种长期治疗,拖至哮喘复发。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与他们的实际症状尚有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患者低估了他们的实际症状。有不少患者,经过治疗不需常看急诊后,即使还有症状也已满足了。②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监测和管理,缺乏医生为其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
确实,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吸入抗炎治疗后,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他们在未经过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减药或停药,致使病情复发。不少患者还错误地认为,有症状时才用药,平时没有症状就无须用药,有症状时就多喷些,没症状时就可减少或停用。此外,患者缺乏吸药技巧,导致吸入气道的药量不足;因嫌操作麻烦,未按时吸药;怕激素的副作用而不坚持使用,甚至怕长期用药费用高而不愿坚持;等等,均为影响吸入治疗疗效的原因。
效果若不好,用药调整找医生
在哮喘的长期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分级治疗,这叫做阶梯疗法。例如:某级药物使用最低剂量连续三个月,病情稳定,就可以降级减量治疗;若经两周治疗病情仍未控制,在排除吸入技术、不能按时服药和接触诱发因素等原因后,则升级加量治疗。至于能否停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客观检查(如肺功能检测)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
对那些已规律吸入皮质激素而效果确实不好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顺尔宁(孟鲁司特)或安可来(扎鲁司特)口服治疗,切不可自行随便减药或停药。目前,一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法,又进一步为广大哮喘患者,尤其是久病多年的中重度患者带来了福音。因为它可同时针对哮喘的根本病因,抗炎解痉,真正实现哮喘的全面控制,使多数患者的“临床痊愈”成为可能。当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eretide(商品名舒利迭准纳器)已在我国上市,另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ymbicort(商品名信必可都保)也将进入我国。
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常见的胃食道反流、过敏性鼻炎、慢性心脏疾患所致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前两种疾病与哮喘的发作和加重有密切联系,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哮喘症状的控制极有帮助。
哮喘不根治,也可过正常生活
作为哮喘患者,首先要明确预防性吸入治疗的意义,要提醒自己按时用药,并将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要知道,如果您必须按时接受治疗,就要接受这个事实,这是您争取健康快乐生活的代价。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哮喘病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使哮喘得到完全控制,让您尽可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达到完全没有慢性症状,不影响睡眠,不因病耽误学习或工作,无须或很少到医院就诊或住院,不依赖短效吸入剂,使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平时切不可忽视那些令您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您的哮喘未得以良好控制,就应立即请教专业医生。换句话说,只要防治得好,对临床症状的根治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控制和预防哮喘,医生和患者要互动。对哮喘患者来说,最好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对稳定的医患联系,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巩固疗效、远离哮喘的根本保证。
过敏性哮喘会传染吗
对于过敏性哮喘病是不是具备传染性,患者需要根据过敏性哮喘病的性质进行判断,要是过敏性哮喘病可以传染的话,患者要做好预防方法的工作。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由于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相似,大人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在早期忽视治疗,也极有可能被误诊。
过敏性哮喘不是传染病,所以不会传染的。但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由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所以父母中如有患此症者,只要预防得当,其子女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性哮喘。预防的首要一条是注意优生,避免近亲婚配,因为表兄妹之间有 1/8的致病基因相同。
支气管炎哮喘应该怎么治疗
控制药物,需要长期每天使用,以维持哮喘临床控制的药物。 吸入给药由于的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哮喘的首选治疗,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有,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在吸入疗法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情况下选择其他口服药物作为添加治疗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等。缓解药物,按需使用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发作的药物 。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溶液(万托林),沙丁胺醇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短效茶碱等。
哮喘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加强哮喘的自我管理,做到坚持每天吸入控制药物,吹1次,每月评1次,即:
1.每天吸入预防药物(建议在刷牙前)。
2.有条件的话,每天清晨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PEF)。
3.每月应用简易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儿童哮喘用药有哪些
儿童哮喘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预防用药,这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很小。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吸入激素的使用、剂量的加减及停用,必须在专业的哮喘医生指导下应用。
另一类是控制用药,这类药物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才会使用,主要为支气管舒张剂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β2受体激动剂,它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的受体,有舒张气道,解除痉挛,增加气道纤毛清除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此类药物有吸入和口服两种制剂,按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又分为长效和短效制剂。
除了上述两种药物外,哮喘治疗中还有一些其他药物,比如抗过敏药,临床上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还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的非激素类抗炎药,孟鲁斯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其适应证是过敏性鼻炎和轻度的哮喘。
一般情况下,哮喘患儿不需要使用抗菌药。但如果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指征时,可以应用抗菌药来控制感染。此外,哮喘急性发作期,可适当给予解痉平喘化痰的中成药。总之,治疗哮喘的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能只强调解痉,而忽视抗炎。
过敏性哮喘预防
哮喘的预防可分为3级:
1、级预防是指通过怯除患着周围环境小的致喘因子而起到预防哮喘的目的。
2、级预防是指在哮喘患者大临床症状时给予患者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的进展。
3、级顶防是指积极控制哮喘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项后。
哮喘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关于哮喘病会传染下一代吗这个问题,根据专家临床经验讲解,哮喘病一直是危害人们非常严重的疾病,时常导致患者朋友们呼吸困难、咳喘不停十分的痛苦。得有哮喘病传染吗?过敏性哮喘是常见的一种哮喘的类型,它是一种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疾病。有人曾调查1500名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现其家属中48.4%有过敏史;而在 876名正常人中,仅14.5%的家属有过敏史。说明有过敏史者,其子女患过敏性哮喘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
由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因素中,环境 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所以父母中如有患此症者,只要预防得当,其子女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性哮喘。预防的首要一条是注意优生,避免近亲婚配,因为表兄妹之间有 18的致病基因相同。
专家在此解答,只要积极的做好哮喘的预防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哮喘威胁我们的生活,其次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有花粉、霉菌、孢 子、屋尘、螨、动物皮屑等;也可因食用鱼、虾、蟹等水产品所致;肠道寄生虫及化学物质也能引起哮喘。因此,要仔细寻找环 境中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因素,并加以清除或避免接触。室内要保持清洁,被褥要常晒,防止因受潮冷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于已患过敏性哮喘的患者,日常生活除 了尽量躲避过敏原外,还应积极治疗。
做好5点远离小儿哮喘
1.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2.注意及早诊治,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最好。还要注意坚持用预防药,不要到发作时才用。接受呼吸专科医生的意见或建议,定期复查。
3.注意预防感冒,许多哮喘在感冒时诱发。在感冒发热时哮喘病儿尽量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以免哮喘发作。
4.注意合理营养。除非已知对某种食物过敏,否则不宜过多饮食禁忌。临床观察到,患儿应注意避免冷饮及中医学所说的会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咳嗽的寒性食物。
5.注意锻炼身体,游泳对大多数哮喘患儿都有好处,有条件者应积极参加。
得了药物性哮喘还能吃药吗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药物也在逐步的出现,但是对药物的敏感的人群也会逐渐的增多,也就是药物性哮喘的也在逐步的增加,其实药物性哮喘的也是伴随者人类文明的逐渐的进步而来的。那么面对如此严重的哮喘发病趋势,得了药物性哮喘用什么药好呢?
为什么说阿司匹林是引发哮喘的罪魁祸首? 本文来自中国哮喘网阿司匹林的主要用处就是用于退烧、止痛等。但如果药物性哮喘患者感冒发烧了,可以用阿司匹林吗?医学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的哮喘病人都对阿司匹林较为敏感,包括药物性哮喘患者,所以药物性哮喘患者最好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中国哮喘网 最权威的哮喘网站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性用药,药量较小,每天1次,每次服用75毫克。但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分布到人体各个器官,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出血。因此,病人在服药后如果出现上腹不适、疼痛、黑便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判断哮喘疾病呢
如何判断哮喘,可以通过其临床表现来判断。临床表现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为Ⅰ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则多无已知过敏源,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由体内感染灶引起。无论何种哮喘,轻症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
典型的可以通过以下5点诊断: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它疾病。
5,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好了,今天要说的就是哮喘应该如何判断的问题。大家已经了解了吧。说起来其实他并不复杂,只有我们对他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一个小问题。问题来了,哮喘病应该怎么预防呢?我想我们应该按时到医院进行体检,这样可以预防哮喘病的发生的。
哮喘的三级预防工作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也称为病因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在接触哮喘诱发因素或哮喘发生之前就采取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易感个体发生哮喘,预防的重点对象人群是围生儿和婴幼儿,但是目前由于观念和条件的限制,普及实施的并不理想。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指在哮喘的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接触过敏原后、哮喘发作之前进行的预防措施。如患有婴儿湿疹的婴幼儿,多属于过敏体质,发展为哮喘的可能性比较大,对这些婴儿使用H1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预防未来哮喘的发作。二级预防可以明显地降低哮喘的发生率、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指在已经确诊哮喘后进行的积极治疗以及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哮喘症状恶化。目前三级预防受到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的普遍重视。哮喘常见的诱发因素很多,如各种食物、花粉、尘螨、刺激性气体、烟雾、药物、呼吸道感染、冷空气、运动及精神因素等,有的哮喘患者可能只对其中的一种因素敏感,也有部分患者对其中的多种因素敏感,因此,很难做到完全避免。
在上面的介绍当中,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自己的健康之外,也要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治愈,避免病情加重危害到身体健康。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可以身体健康。
儿童哮喘用药有哪些
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有些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百分之十,甚至更高,最新研究显示,我国主要城市城区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上升至百分之三,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升高,因此,我们要了解儿童哮喘用药。
儿童哮喘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预防用药,这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很小。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吸入激素的使用、剂量的加减及停用,必须在专业的哮喘医生指导下应用。
另一类是控制用药,这类药物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才会使用,主要为支气管舒张剂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β2受体激动剂,它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的受体,有舒张气道,解除痉挛,增加气道纤毛清除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此类药物有吸入和口服两种制剂,按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又分为长效和短效制剂。
除了上述两种药物外,哮喘治疗中还有一些其他药物,比如抗过敏药,临床上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还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的非激素类抗炎药,孟鲁斯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其适应证是过敏性鼻炎和轻度的哮喘。
一般情况下,哮喘患儿不需要使用抗菌药。但如果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指征时,可以应用抗菌药来控制感染。此外,哮喘急性发作期,可适当给予解痉平喘化痰的中成药。总之,治疗哮喘的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能只强调解痉,而忽视抗炎。
老年性哮喘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具有一温度和湿度,经常打扫室内卫生。平时可多进行体育锻炼,适量的身体锻炼由于增强患者抵抗力。
2.针对于已经患有哮喘病的患者,避免没有经过医生的同意乱服用药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尤其是有毒的化学气体,最好是出门是戴上口罩。
3.老年药物性哮喘患者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是会引起哮喘的诱发的因素。老年药物性哮喘患者应避免带有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食品,以免导致哮喘的诱发。4.喘患者应避免坚硬、不易消化、油腻的食物,否则的疾病不利。如果老年药物性哮喘患者还对花粉过敏,那么要注意水果的食入,做好预防措施。
哮喘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终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过去大多数患者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造成哮喘处于慢性持续状态,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医学界认识到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特征,因此,以往单独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得到纠正。我国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使得哮喘治疗规范化。并且,明确预防性治疗是哮喘防治的关键所在,吸入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
不坚持治疗,复发、恶化烦恼多
然而,据一项最新的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比率非常低,仅为6%。由于很少做预防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哮喘症状日益严重。调查显示,高达27%的哮喘患者每周至少有一次睡眠因哮喘而受到影响,22%的成年患者因此耽误了工作,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58%的哮喘患者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影响,有33%的患者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这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烦恼。这些都与没有进行规范的哮喘治疗有直接关系。本来,每日简单地轻轻吸入药物就能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但相当多的患者却不清楚或不愿意接受这种长期治疗,拖至哮喘复发。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与他们的实际症状尚有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患者低估了他们的实际症状。有不少患者,经过治疗不需常看急诊后,即使还有症状也已满足了。②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监测和管理,缺乏医生为其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
确实,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吸入抗炎治疗后,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他们在未经过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减药或停药,致使病情复发。不少患者还错误地认为,有症状时才用药,平时没有症状就无须用药,有症状时就多喷些,没症状时就可减少或停用。此外,患者缺乏吸药技巧,导致吸入气道的药量不足;因嫌操作麻烦,未按时吸药;怕激素的副作用而不坚持使用,甚至怕长期用药费用高而不愿坚持;等等,均为影响吸入治疗疗效的原因。
效果若不好,用药调整找医生
在哮喘的长期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分级治疗,这叫做阶梯疗法。例如:某级药物使用最低剂量连续三个月,病情稳定,就可以降级减量治疗;若经两周治疗病情仍未控制,在排除吸入技术、不能按时服药和接触诱发因素等原因后,则升级加量治疗。至于能否停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客观检查(如肺功能检测)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
对那些已规律吸入皮质激素而效果确实不好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顺尔宁(孟鲁司特)或安可来(扎鲁司特)口服治疗,切不可自行随便减药或停药。目前,一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法,又进一步为广大哮喘患者,尤其是久病多年的中重度患者带来了福音。因为它可同时针对哮喘的根本病因,抗炎解痉,真正实现哮喘的全面控制,使多数患者的“临床痊愈”成为可能。当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eretide(商品名舒利迭准纳器)已在我国上市,另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ymbicort(商品名信必可都保)也将进入我国。
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常见的胃食道反流、过敏性鼻炎、慢性心脏疾患所致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前两种疾病与哮喘的发作和加重有密切联系,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哮喘症状的控制极有帮助。
哮喘不根治,也可过正常生活
作为哮喘患者,首先要明确预防性吸入治疗的意义,要提醒自己按时用药,并将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要知道,如果您必须按时接受治疗,就要接受这个事实,这是您争取健康快乐生活的代价。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哮喘病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使哮喘得到完全控制,让您尽可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达到完全没有慢性症状,不影响睡眠,不因病耽误学习或工作,无须或很少到医院就诊或住院,不依赖短效吸入剂,使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平时切不可忽视那些令您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您的哮喘未得以良好控制,就应立即请教专业医生。换句话说,只要防治得好,对临床症状的根治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控制和预防哮喘,医生和患者要互动。对哮喘患者来说,最好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对稳定的医患联系,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巩固疗效、远离哮喘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