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饭后散步有什么好处

饭后散步有什么好处

1预防脂肪肝。很多人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平时食用了很多油腻食物,这时候,大家通过饭后散步,可以促进身体脂肪的消化,避免出现脂肪肝的症状。

2活络身体经络。吃饭之后,我们身体都处于比较舒缓的状态,这时候进行一定的身体活动,可以刺激身体骨骼运动,起到活络身体经络的效果,所以饭后散步对于活络身体经络很有帮助。

3促进身体消化。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吃饭之后散步几分钟,可以有效的刺激胃酸活动,促进身体消化。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散步一下。

孕妇水肿的原因 适当的散步

孕妇在孕期一定要适量的运动,散步就是不错的方式之一,散步有助于小腿肌肉的收缩,促进静脉血回流,能有效的防止孕妇脚肿。

老人经常散步有好处

老年人常散步有哪些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有什么好处?老人经常散步有利于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散步的好处。

老从脚下起。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刚吃完饭散步好还是坐着休息好

吃晚饭散步较好,坐着的话不利于消化食物,散步有利于血液循环,利于在胃肠道循环有助于帮助消化。睡觉或是坐着会使血液流速变慢长期的话对胃肠道不好,不利消化。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5、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有“讲究”

老人随着年纪增大,各种慢性疾病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无论是在大脑的反应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撑能力,还是在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变得迟缓。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

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弱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此外,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体质虚弱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孕妇散步对胎儿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胎儿的发育

孕妇散步能够加速人体内的巡夜循环,而胎儿的养分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带给胎儿,所以孕妇适当的散步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

饭后散步有助于减肥。

散步是有氧运动的一种,人体吃完饭不运动体内容易堆积脂肪,而吃饭后出去散散步运动一下,会使体内的热量得到消耗,同时还能够燃烧体内的脂肪,起到减肥的作用。

相关推荐

怎样减肥最快最效 饭后散步助减肥

中国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动对减肥保持体形也是非常重要的。饭后久坐会使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而且不利于保持灵活的思维,人会感觉到比较慵懒,时间久了记忆力也跟随下降,所以对于上班的白领们,少订餐,坚持饭后散步助于远离小腹。可在家里养只狗,晚饭后带狗出去散步比较容易坚持。

每天走路30分钟算锻炼吗 散步的注意事项

散步以下注意事项: 1、散步之前也是需要进行热身的,避免对自己的腿部肌肉韧带造成拉伤。 2、散步的时候建议避免长时间停止运动之后,突然的增加体育锻炼,这样对人体是不好的。 3、散步虽好,但并不建议长时间进行,一般建议每天进行30-60分钟左右即可。 4、刚吃完饭最好是不要马上散步,否则很容易导致腹痛,或者影响睡眠。

老年人散步哪些好处

老年人散步的好处: 坚持散步肠癌风险减三成 现代生活方式下,患肠癌的人越来越多。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只要风险就能降低30%。 这一研究历时16年,其间,研究人员共观察了79295名的40~65岁的女性,她们当中一部分人在研究期间患上肠癌。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与完全没散步习惯的人相比,每周步行1~1.9小时的女性患肠癌的几率低31%。另外,每周进行超过4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的妇女,患上大肠癌的几率会减少44%。研究人员指出,肠癌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关,而坚持运动能促进肠子

饭后多久散步比较好 散步什么好处

第1~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 首先迈出的几步会引发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散步提供能量。此时,心率达到每分钟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开始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你更容易移动身体。 在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坐着等静止状态下的5倍。同时,为支持运动,身体开始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存储中获得更多燃料。 第6~10分钟:血管得到扩张 心跳增加到每分钟约140次。随着步速的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 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

老人散步什么讲究

一、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手电筒照明,防滑等物体辅助散步。比如拄根智能拐杖。这样,散步时智能拐杖的防滑,手电筒照明等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在散步的时候能妥妥的把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二、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

孕妇散步什么好处

1、可以改善胎盘的供血量,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孕妇经常散步,可以松弛神经,消除大脑疲劳,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3、特别是在孕晚期,散步还可以帮助胎儿下降入盆,松弛骨盆韧带,为分娩做好准备。 4、节奏的步行,可以使腿肌、腹壁肌、心肌加强活动。 5、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改善便秘。 6、可改善妊娠期常见症状,如水肿、腰背部疼痛。 7、与饮食控制配合使用,可效地进行孕期的体重管理。 8、孕期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9、降低阴道分娩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夫妻性生活满意

老人散步什么禁忌

运动养生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式,只运动了,身体机能的代谢会加快,促使身体内衰老的细胞等进行代谢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人表现出精神焕发的情况了。其中散步是老人很喜欢的一种运动,但是老人散步禁忌需要注意。那么老人散步什么禁忌呢?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散步什么禁忌 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 老人适合哪种运动健身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敬请告知 老人散步什么禁忌? 1、忌步伐过大 挥舞手臂,迈着大步,很多人认为这是精神好的表现。然而,迈大步时,往往是大腿带动小腿甩

孕期散步助于顺产吗

孕期散步助于顺产。 孕期准妈妈散步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尤其是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发达,这样利于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孕妇顺产时如果肌肉收缩力量不足的话,就容易导致分娩困难。所以说,孕期准妈妈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的散步,是助于顺产的。

老年人常散步哪些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什么好处?老人经常散步利于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散步的好处。 老从脚下起。合理的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以下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

什么时候适合散步

散步是要在一天空气最好的时候散步比较好,空气好说的是空气的污染少,氧气足,一般是下午3-5点之间空气是最好的,早上的空气不是很好,因为太阳没出现,地面的植物呼吸的时候,会很多的二氧化碳,氧气自然就比较少,对人体就比较不好,所以下午的时候散步是最好的。 而喜欢晚饭过后散步的人,一般建议在饭后至少四十分钟以后再散步散步助于新陈代谢,利于消化,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预防生病,散步对身体的器官也好处,能够延缓衰老,预防脂肪的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