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推拿治疗
失眠症的推拿治疗
失眠症主要是因大脑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焦虑,用脑过度,作息失常而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容易兴奋,迅速疲劳,思睡而不能入睡,睡而易醒,醒后难睡,时睡时醒,多梦,甚则通宵不眠,可伴次日头疼头胀,神疲,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随着现代都市节奏、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并日趋年轻化,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手法机理 (1)“头为诸阳之会。”用轻柔的手法操作于头部诸穴,具有扩张血管,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供,清眩安神,健脑明目,消除疲劳的作用。改善因脑供血不足缺氧引起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轻柔的手法刺激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2)上肢分布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通过上肢部的腧穴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宁心安神,沟通阴阳,促进末梢循环的作用。(3)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温中健脾,改善因心脾两虚、脾胃不和引起的肢倦神疲纳差,失眠头晕症状。(4)两下肢前部、内外侧缘分布着足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通过手法作用,起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解除疲劳的作用。(5)背为阳,背部脊柱及旁开系督脉和膀胱经所属,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之于脊里,上引入脑,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左右交会于百会穴,入颅脑,下行沿脊柱两侧(1.5寸)有肺、心、膈、肝、胆、脾、胃、肾、大肠、关元俞分布。通过背部手法操作,化机械能为热能,局部渗透,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调节脏腑,养心安神,健脾和胃,补肾健脑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颈部的手法操作,可有效地缓解椎-基底动脉痉挛;T9-T12可改善大脑皮质层植物神经丛活动,稳定其双向调节功能。(6)足在下主血,属阴。足部血管丰富,最易引起末梢循环障碍,栓塞。足部反射区手法操作,能有效地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起安神健体的作用。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与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习惯有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并日趋年轻化,中青年占有较大的比例,本组占42%。由于睡眠严重不足,使大脑和机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使中枢神经抑制而产生非生理性睡眠,虽然效果立 竿见影,但许多病人药后感头晕、思睡、精神萎靡、肌痛恶心,同时患者对此类药易产生依赖性,长期使用甚至成瘾,而运用中医推拿法治疗,可有效地避免药物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在充分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合理调节精神状态的前提下,对机体实现有效的按摩和良性刺激,恢复自主的生理性睡眠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有临床应用意义。
小儿推拿的误区
1、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2、推拿的力度、时间、次数不当。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等。还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推拿一次的时间约为15~20分钟。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3、推拿的环境不适合。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其次,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4、不是所有小孩都适宜进行推拿。另外,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以及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患儿切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
(3)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
(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
(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这是70年代在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时的意外发现。
(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方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中医推拿治失眠症的方法:推拿治疗失眠,效果肯定,且没有副作用。但应该辨证施治。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用轻柔的手法操作于头部,能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因脑供血不足缺氧引起的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足部血管丰富,手法操作能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
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改善因心脾两虚、脾胃不和引起的肢倦神疲纳差。背部脊柱及旁开系督脉和膀胱经所属,有俞穴分布。
通过手法操作,行气通络,调节脏腑,养心安神,健脾和胃,补肾健脑的作用。总之, 对机体实施有效的按摩和良性刺激,能恢复自主的生理性睡眠,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失眠其实在生活当中最主要的办法,那么就是通过中医的方式和中医的手段来达到最主要的目的,对于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中医来推拿自己的肾脏和大脑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大脑尽快地放松神经,产生疲劳,促进睡眠。
中医推拿按摩都可以治疗哪些病
中医推拿是由人类本能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常以“舐犊之情”来形容母爱,美国达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母鼠经常用舌舔幼崽的头、项、背,可以促使其体内产生生长激素。所以,在小儿背部捏脊,就能起到增强其体质的良好效果。一般认为,推拿除消除疲劳以外,临床上仅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而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内、妇、五官科推拿治疗几乎被遗忘。中医古代名著《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到按穴位可以立即缓解心绞痛。后来,却将心脏病列为推拿禁忌症。事实上,由于有的临床医生不顾患者的耐受能力,手法用力大,产生过强的酸胀感,使患者精神紧张,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才是引起心脏病发作的真正原因。
患病又称“不舒服”,治疗也就是要使病人解除痛苦。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就根据《素问》的有关记述,运用推拿治疗高原心肌缺氧,取得良好效果,进而创造出用推拿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内、妇科疾病的推拿治疗,强调用柔和手法于特定穴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关节,将人体内外连成一个整体,内脏有病会在体表穴位处有所反映。因此,在相关穴位处施针灸或推拿手法会取得治疗效果。推拿治病是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并无任何药物介入,只要运用得当,就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高原12个县巡回推广推拿疗法,治疗高山反应中的高原心脏病、多血症、小儿腹泻、感冒发热、咳嗽、胆囊炎、胰腺炎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经过30多年的探索,对推拿治病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认识,综合归纳起来,在特定穴位施推拿手法可以产生以下效应:
调整内脏功能如治疗胃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尿路结石、胆绞痛、咳嗽、气喘、青光眼、弱视等。促进血液循环如治疗心肌缺血、痛经、脑供血不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改善免疫功能推拿可以通过增加脾动脉血流量,使脾脏内的免疫细胞释放出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纠正损伤引起的关节错位如脊椎后关节紊乱、关节错缝、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桡骨小头半脱位等。
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如肩周炎,小儿肌性斜颈,骨折脱位后遗症的修复等。
促进体内产生内啡呔可用于戒毒。除了治疗疾病以外,推拿还可以保健强身。人们通常以冬令进补来增强体质,实际上,体育锻炼,自我推拿都是增强体质,又不用花钱的好办法。
推拿可以治疗失眠症吗
那么推拿可以治疗失眠症吗?失眠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失眠症的患者一直在寻求好的治疗方法,那么推拿就是一种不错的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失眠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 环境因素;2 心理社会因素;3 药物因素;4 生理因素;5 躯体疾病;6 睡眠—清醒周期障碍;7
此外还有不少患者是由于颈椎病,胸椎错位以及脊柱周围的肌肉劳损,筋膜炎等引起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失眠。椎关节错位的视情况需要进行手法整复正骨。
中医治疗以宁心安神为主,心脾两虚者兼补心脾,心肾不交者以交通心肾,肝火上扰者清泻肝火,胃气不和者兼调胃气。
令患者仰卧,用揉法或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至神庭再至百会;再从神庭向两侧沿眉乃至太阳穴,往返各6~7次,然后刮上、下眼眶3分钟;再用双拇指指腹从印堂穴沿鼻两旁分推至迎香穴3分钟,继令患者正卧,医者双手十指分开呈握苹果状,用十指端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行掐法治疗2~3分钟,用拇指端或中指端点揉安眠穴5分钟;拿捏风池、肩井各3~5分钟。最后令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揉法着力于背部左右肩中俞穴处揉1分钟,在两侧大揉穴的高度沿脊柱的两侧经脾俞至大肠俞反复揉5~6分钟,最后点揉神门、三阴交各1分钟。
心脾两虚者配点揉心俞、脾俞、胃俞各两分钟,以补益脾胃、健脾理气、养心安神;心肾不交者配点揉心俞、肾俞各两分钟,以滋阴补肾、养心安神;肝火上扰者配点揉肝俞、胆俞、三焦俞各两分钟,以宁心安神、舒肝利胆、泻热调气;胃气不和者配点揉胃俞、足三里、中脘各两分钟,以消食导滞、和胃安神。以上手法均应轻柔,以患者舒适为度。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于神经衰弱,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解除患者的思想压力及调整饮食起居,避免劳累过度,如因其他疾病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应注意病因的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神经衰弱,它不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与社会﹑环境﹑精神疾病﹑药物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表特定部位及双足上都有相对应的神经反射区,通过对督脉﹑两侧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等经穴及相应区域进行点按等手法刺激,能有效地调节相应器官的生理功能。
上文我们介绍了失眠症这种症状带给了患者很大的痛苦,我们一直在寻求有好的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其实很多养生保健的方法对于失眠症有很好的治疗功效,上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推拿来起到治疗失眠症的作用。
失眠的推拿治则 失眠辩证加减推拿手法
1.阴虚火旺者分别推两侧桥弓穴20-30次;掌擦法先擦肾俞,命门穴,再擦两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2.心脾两虚者按揉神门,天枢,足三里,每穴1-2分钟;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3.肝郁化火者按揉肝俞,胆俞,太冲,章门,每穴1-2分钟,搓两胁,由上而下,1-2分钟。
4.痰热内扰者按揉神门,内关,丰隆,足三里,每穴1-2分钟。
中医怎么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妇女绝经期是从40岁以后至60岁,可长达20年左右。在这一阶段中妇女所出现的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及机体衰老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统称为绝经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衰少。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胜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会等环境改变,易导致肾之阴阳失调而发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中医推拿治疗简单有效。
1.中医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原则
疏肝理气,补益心脾。肾阴不足者,滋补肾阴;肾阳亏损者,温助肾阳。
2.中医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操作
患者可取仰卧位、俯卧位、坐位:分别选择摩腹、按、揉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等方法进行。一般每穴1~2分钟或在中医师指导下具体选择。
3.中医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施治方法:
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可推、擦两腿内侧1~3分钟;掐、按、揉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涌泉各1.5分钟;推、按、掖、揉腰背部2~3遍;按、揉肝俞、肾俞各一分钟;分运腰骶部1~3分钟,横擦腰骶部1~3分钟,以透热为度。
专业人士提醒:中医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需注意以下事项;
1.推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适合各种症状。但应抓住主要矛盾辨证施术,以提高治疗效果。
2.绝经前后诸症是每个妇女都要经历的生理功能紊乱时期,应以客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消除忧虑。
3.可以配合中药和针灸治疗,以提高疗效。
4.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当的锻炼。
脊柱疼怎么回事
一般的胸椎疼是因为姿势不正确引起的.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