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帕金森病晚期的症状

帕金森病晚期的症状

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症状有哪些?

一、肌肉僵直:

是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症状,帕金森综合症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帕金森综合症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

二、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症状中比较明显的一种症状,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都显得困难。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

三、静止性震颤:

震颤往往是帕金森综合症的症状中的表现同时也是帕金森综合症症状的最主要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症状是什么?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症状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四、特殊姿势:

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症状有哪些?以上就是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的具体表现。了解这些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判断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免出现拖延病状导致不断严重的情况。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留心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切记,感觉自己的病情严重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误诊的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误诊的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主要有感觉障碍(疼痛)、精神障碍(抑郁)、自主神经障碍(便秘、泌尿系统问题)、睡眠障碍等四大方面。具体的症状表现如下:

一、既往认为帕金森病患者鲜有感觉异常,但是现在发现部分患者会有疼痛甚至是麻木等不适,大多数在疾病中后期出现,但也有早期伴随的。最常见的是钝痛。钝痛是为持续性肌肉酸痛,通常在一段时间内仅局限于一个区域:肩膀、上臂、小腿或颈部。有的患者还有腹部肌肉抽筋感,这些可能都与肌张力高有关。腿部肌肉尤其在夜间的痉挛比较常见,痉挛发生在帕金森病药物浓度消退时,假如此时使用帕金森病药物对疼痛有效,那么疼痛常与帕金森病相关。有些帕金森病患者也有手臂或大腿的热、冷或麻木针刺感。

二、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非运动症状包括焦虑状态、情感淡漠、抑郁、痴呆。有一半左右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这些患者表现为整日郁郁寡欢,动力缺乏,不想活动,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焦虑可作为临床前帕金森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焦虑可表现为惊恐、恐惧、广泛性焦虑障碍等。情感淡漠也是帕金森病的一个有特征性症状。中晚期患者中有高达40%的患者常出现幻觉,以幻视多见。

三、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自主神经症状,可先于帕金森病症状出现前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高达9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嗅觉障碍,主要是嗅觉减退或消失,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出现的潜在临床前指标。国内外最新研究使用嗅觉筛查鉴别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四、睡眠障碍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帕金森病患者不但有基本睡眠结构的异常,并且一些非运动症状会对睡眠质量产生继发的影响,如夜尿或不安腿综合征可引起频发觉醒。约1/3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处于深睡眠期时,梦境生动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动作粗大,拳打脚踢,有时会对同床共眠的人造成伤害,或者自己跌落下床。在一些帕金森病患者中甚至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前出现。超过5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白天睡眠过多及不自主打瞌睡,这也可作为临床前帕金森病的诊断指标。

老年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典型的帕金森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中老年人缓慢起病,遥渐加重,以震颤、强直、运动减少和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面具脸”,“搓丸样动作”、“慌张步态”以及特殊姿势,一般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在早期特别在未出现明显震颤的病人,仍有18%左右的误诊。

Bar—beau曾提出;隐袭起病,无明显原因地出现下列症状:疲乏、手精细协同运动困难、进行性字越写越小、忧郁、内部有震动感,但未能见到震颤,所有活动减少伴动作敏捷性差、姿势及平衡障碍、面肌少活动、不眨眼等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表现。主要需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

继发性震颤应有明确的病因,主要通过询问病史来鉴别。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有脑炎病史,发病及进展都比原发性震颤为快。腔隙状态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纹状体的腔隙卒中引起,以步态障碍为突出,可以有痴呆和锥体束征,而震颤、运动减少则少见。因脑损伤引起的本综合征者,有头颅损伤的病史。

一氧化碳中毒产生的缺氧性脑病,可出现震颤和强直,但总的症状不像典型的帕金森病。利血平可阻止DA的贮存,氯丙嗪及氟哌啶醇类药为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阻滞剂,这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都可因干预DA的功能而引起帕盒森综合征,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其他如抗抑郁剂、二硫化碳、汞、氰化合剂等中毒亦可引起帕金森病综合征。家旅性或良性原发性震颤有时可误认为帕金森病。常见于男性,一般当肢体静止时减轻,做随意运动时加重,往往限于两手或两臂,但也可扩展至头而部,有震颤家族史,当饮洒或用普萘洛尔后震颤可显著减轻。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不少出现帕盘森综合征,多系一些变性疾病,多系统变性病如橄榄脑桥小脐萎缩,黑质纹状体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在其病程中均可出现帕金森病的表现,但此类病例其他症状常更明显,出现得更早。

Alzheimer病患者也可出现帕金森病症状与有痴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表现相似,但AIzheimer病如有帕金森病症状多在疾病的后期出现,而原发性震颤如有痴呆已为疾病的后期,二者应该是可以区别的。

三种食疗方能辅助治疗帕金森病

一、帕金森病患者的食疗方法

1、沙棘菊花饮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沙棘50克,菊花10克。将沙棘、菊花洗净后共同煎汤,每日2次,可早、晚服用一次,也可代茶饮。适用于帕金森病氏病合并高脂血症。

2、陈皮砂仁酸枣粥,陈皮5克,砂仁10克,酸枣15克,粳米适量。将砂仁先煮成汤,再放入粳米,酸枣煮成粥后,再放入陈皮,稍混后即可食用。每日2次,早、晚服食。具有镇静作用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3、枣仁龙眼汤,龙眼肉、炒枣仁各15克。将龙眼肉、炒枣仁加入水煎成汁,再加适量白蜜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用。对久患帕金森病、气血亏虚者有补益作用。

二、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方法

1、老年饮食提倡科学营养的素食多一些,而对于帕金森病人来说饮食就更要以清淡为主。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用植物油烹调食物。有助于防止由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

2、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病症来看,患者一般多伴有便秘症状,因此帕金森病饮食的五大原则当中也包含了有关便秘注意事项的一些内容。建议每天大约吃 300-600克的蔬菜或瓜类。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于便秘的患者,建议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瓜果,以便大便的排除。

3、帕金森病患者一般都是老年,因此充足的膳食纤维和水分是一定要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及全麦的食物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同时,每天应至少喝8杯以上的水。

4、谷类食物和绿色的果蔬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元素,因此帕金森病饮食原则少不了它。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从谷类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等营养,并能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

5、帕金森病饮食一定要多样化,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让患者达到以均衡营养的效果。每日的食物必须包括谷类、水果、蔬菜、肉类及奶类,以确保有足够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

手抖未必就是帕金森病

手抖并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并非一定会出现手抖。运动迟缓才是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的条件。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

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4个方面,一个人出现了两方面的症状就要考虑患帕金森病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手抖并不是帕金森病的必要诊断条件,“手抖”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并非一定会出现手抖。

甲亢、颈椎病、小脑病变、情绪、功能性病变都可能导致手抖。运动迟缓是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帕金森病患者一定会出现的症状是运动迟缓。运动迟缓再加上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三者之一,方能做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必须早治疗早用药

帕金森病早期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如果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导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生命。

早期用药,提高生活质量与存活率。大量研究证实,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以明确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

科学用药,不要盲目求根治。帕金森病属慢性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首要方法,病人一经确诊后,医生就要采用个体化原则,为其选择合适的药物,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用量。抗帕金森病药用量过大、过久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用药后要经常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在尽可能小的药物副作用基础上,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帕金森病“纠缠”上老人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典型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最终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病人会出现抑郁、焦虑、疲劳、失眠、认知障碍等心理以及精神问题,给病人及家属造成沉重的负担。帕金森病还有如下并发症:跌跤引起的骨折等损伤,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吞咽困难、腹胀、便秘,免疫功能下降带来的感染,晚期还可并发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

帕金森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迄今为止,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继发性帕金森病则多由脑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导致的脑动脉硬化或锰、汞、一氧化碳及农药中毒等原因所致。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等也可引起帕金森病症状,但一般停药后即可消失。

我国的帕金森病诊疗水平已与国际接轨。过去,病人的寿命只能延长9-10年,如今能延长15-20年。早发现、早治疗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虽然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一发现早期症状就尽早就诊、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而且还能大大降低治疗费用。研究表明,发病后1-3年内便开始用药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的病人。帕金森病中期治疗费用约为每年7000元,但到了晚期就要增加10倍。

怎样早期发现帕金森病?肢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其实早前他们就已经有一些症状了,例如:手的灵活度发生改变,扣扣子或系鞋带比以前费力;行动变得比以前缓慢,走路时脚拖地,一侧手臂不摆动等。在发现这类情况时,就要及时到神经科就诊。千万不要误以为是颈椎病、脑血管病,以免延误诊治。

手抖一定就是是帕金森嘛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

从事管理工作的王先生今年47岁,平时经常手抖,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手抖的症状加重了。朋友都劝他到医院查一查,看会不会是帕金森病?王先生上网一查,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就有手抖,这才紧张了。最后,医院的诊断结果是“特发性震颤”而非“帕金森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洪铭范教授介绍,门诊中经常接诊到手抖的病人,他们一来就问医生:“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洪铭范解释,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上肢放松不动时出现手抖)、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4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手抖并不是帕金森病的必要诊断条件,运动迟缓才是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帕金森病患者一定会出现的症状是运动迟缓。运动迟缓再加上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三者之一,方能作出帕金森病的诊断。

像王先生这样,仅仅有手抖而没有帕金森病的其他症状,不能诊断为帕金森病。甲亢、颈椎病、小脑病变、情绪、功能性病变等都可能导致手抖。

帕金森病人不一定手抖

洪铭范教授提醒说,正如手抖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并非一定会出现手抖。虽然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但也有一部分帕金森患者在患病早期没有典型的静止性震颤,或者仅仅出现部分运动症状(比如动作不利索不灵活、走路脚拖步、转弯困难、行走缺乏摆臂动作、写字过小等),或是仅有帕金森病临床前期的症状,如嗅觉障碍(如以前能闻到的气味现在闻不到了)、抑郁症状、睡眠困难、便秘、不宁腿综合征等。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没有想到这些也可能是帕金森的表现,往往到病情很严重时才来就诊,延误了治疗。

他补充说,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治疗,但很多治疗药物对早、中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在发病早期就开始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所以,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能够早期发现,尽早开始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帕金森可能表现为抑郁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苏全喜教授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有些帕金森病人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常常被当做抑郁症治疗很久,却不见效果。

国内外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0%-70%,而且与年龄相关,65岁以上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帕金森患者抑郁症状在早期就已表现明显,而躯体症状出现相对较晚,这就使帕金森抑郁的诊断更加复杂。如果是帕金森引起的抑郁,单纯地进行抗抑郁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如果针对帕金森进行治疗,其抑郁症状更易得到控制。苏全喜提醒,当老人出现抑郁症状时,家属也应密切留意老人有没有出现四肢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病症状。

帕金森病抑郁的表现和原发性抑郁症的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帕金森病抑郁会表现为情感淡漠、运动迟缓、记忆障碍、易激惹,但很少有负罪感和自责。伴发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口头上常有自杀的念头,但真正实施自杀的却较少见。

帕金森病就是帕金森综合症吗

帕金森病就是帕金森综合症吗,人们一直很困惑,帕金森与帕金森综合症有何区别呢,能不能混在一起说呢,是否是一种疾病呢,下面小编就患者的困惑,一一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区别

由于一些网络上知识的误导,导致了人们在阅读与帕金森疾病相关的知识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导,对帕金森综合症和帕金森病的区别也搞不清楚,经常以为都是同一种病。但是其实我们所说的帕金森综合症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帕金森综合症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此外,还包括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实质上是神经系统其他疾病伴有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状,又被称为“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二、帕金森综合症临床表现

其实帕金森病并不就是帕金森综合症。从疾病的特征上来讲,帕金森综合症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有患病的可能,但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临床上帕金森综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相同的表现,如运动迟缓、表情呆滞、肌张力增高、震颤等以外,往往还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病、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帕金森病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而帕金森综合症则常常有相应的改变或特征性改变。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相关的内容介绍,希望对该病的及早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希望该病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才能降低该病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帕金森用药莫入误区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元变性疾病,老年人多发。据统计,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我国目前有17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而且该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每年新增的帕金森病患者约有10万人。绝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许多患者对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影响了治疗效果。以下介绍几个最常见的误区,为广大患者“知己知病”,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一 害怕用药后症状出现波动,疾病早期拒绝服药治疗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迟迟不愿服药治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后,出现了症状波动,如开关现象(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或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为“开期”,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如患者不能行走,为“关期”)、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以及精神症状,更让他们陷入了是用药、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其实,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患者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自己的健康打一场持久的保卫战。因为发现症状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临床证实,发病后1~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另外,早治疗还可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多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出现,联合用药延缓了左旋多巴副作用的出现,并且,安装脑起搏器也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解开“运动枷锁”。

误区二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但从不调整用药量和品种

有一些患者是在服用医生开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很少去医院复诊,多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实际上,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有不良影响。如对于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与心绞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肌无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安坦等。而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医生可能给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可见,患者若不及时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误区三 安装脑起搏器,可一劳永逸,从此不需再服药

脑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元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该疗法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治疗后的最大进展,特别适合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证实,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仅通过服药治疗是无法克服长期的“关期”,但通过定时服药,同时进行脑起搏24小时刺激,患者可保持24小时“开期”,摆脱木僵状态。

相关推荐

老年人抑郁需警惕帕金森

识别帕金森病抑郁症 洪教授说,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肢体或身体其他部位震颤,僵硬,多在60岁以后发病。国内外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0-70%,而且与年龄相关,65岁以上患者帕金森抑郁的发生率更高。所以,家中如果有年龄较大的帕金森患者,家人一定要密切留意患者情绪、行为等的变化,以早期发现帕金森抑郁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帕金森抑郁表现又有他的特殊性。 相比单纯性抑郁症,患者年龄大、无诱因、精神症状伴随明显器质性病变: 1、单纯性抑郁症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帕金森病

1.农村生活:在农村居住者,暴露于农业化学品: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的机会多,一些化学品具有类似于mptp的结构和作用。正如除莠剂百草枯具有类似mptp的化学结构。而且土壤中含有一种物质“鱼豚酮”,它对生物的毒性作用的部位是在呼吸链的complexⅰ,与mpp+在呼吸链的结合部位相同。2.不吸烟: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资料显示吸烟与帕金森病呈负相关,抽烟的人患病危险小,而且吸烟的量、时间及戒烟时间长短均与帕金森病发病呈负相关。人们从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去寻找答案,尼古丁是吡啶的衍生物,可能

肢体震颤就是患有帕金森病

肢体震颤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由于公众对这个病认识不足,现在有40%-60%的帕金森病患者被误诊和漏诊,农村地区更是高达70%-90%,帕金森病有时会被误诊为脑梗死、颈椎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刘学东副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抖,手指像搓丸子一样运动;肌肉僵硬或发紧,出现“面具脸”,胳膊、腿活动困难;日常活动减慢,不能做精细动作;步态不稳,走路时急促小步地向前冲等。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拳王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圣火,那一刻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

帕金森病你了解多少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但现在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呼吁,对于帕金森病,要尽早发现,进行积极合理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据统计,全球约有4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超过200万人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加上环境、遗传、年龄、长期精神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帕金森病患者也被发现。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暴露于

人过中年防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常发人群就是中老年人,也正在向年轻人蔓延,这种疾病目前也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帕金森病,预防大于治疗。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据悉,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172万人,广州约有8000~10000人,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居多,但近年亦有向中青年蔓延的趋势,4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数的一成,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 人过50要谨防。“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据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许多患者都将帕金森病的一些

关于帕金森病的常识问题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这个名称在我国旧的教科书中也是这样的,至今仍有一些非专科医生在使用这个名称。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它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帕金

很多人误解老年人手抖就是帕金森

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爷爷、父亲在饭桌上手出现了不由自主的抖动,陷入你脑海里的直观感觉是什么? 帕金森??? 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 那么,让许多人谈之色变的帕金森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帕金森病(PD,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有研究指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有帕金森病的概率约为1.7%.患者患有帕金森病后,可能会出现运动功能、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丧失工作甚至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有何区别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有何区别?其实很多人对于帕金森病都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很多人把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混合为一种病,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就来听听小编的介绍吧!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或家属在网络上查阅治疗、预防资料时,经常搞不清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区别,以为都是同一种病。实际上,通常所说的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 从起病来说,帕金森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临床上帕金森综合征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

为什么帕金森综合症不等于帕金森病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症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或是由毒物、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综合症称

帕金森护理日常有什么注意事项

帕金森病患者到晚期之后,症状会越来越重,患者的生活几乎失去自主能力,这时就需要家人的大力协助。那么对于帕金森病晚期老年患者,家人该如何做好护理呢?: 1) 帕金森病病人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与步态的训练。日常生活尽量让帕金森病人自己完成,但要注意保护帕金森病的病人,防止病人跌跤。 2) 多吃蔬菜、水果或蜂蜜,帕金森病的患者要防止便秘;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等。 3) 对晚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帮助其勤翻身,在床上多作被动运动,帕金森病患者要防止关节固定、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 鼓励早期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