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小儿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等病症。对外感或风湿所致头痛,身痛,颈强等,有良好止痛效果。对头晕目眩,流涕,流泪等有效;此外擦风池还能预防感冒,醒脑明目,具有保健功效。

小儿推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按摩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

也可用拇指螺纹面由上而下采用擦法。

偏头痛按哪里能止痛 一指禅推拿

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的发生时由于肝阳暴亢,阳气上逆,使得血脉失却柔和之性,造成头部局部气血运行发生障碍,同时由于阳气的非正常上逆造成正常正常的神气被扰,神不得镇静也同时造成头痛。一指禅推拿在治疗偏头痛时是以平肝潜阳,疏经通络,镇静止痛为治疗原则,推拿过程中使用的腧穴是传统的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治疗操作:

手法:推法,拿法,抹法,抅法,按法,揉法,搓法。

部位:印堂,太阳,颌厌,睛明,前额部,风池,风府,哑门,翳风,项部膀胱经,肝俞,三阴交,两胁。

操作:一指禅推项部膀胱经,拿风池,风府,按哑门,推印堂,太阳,按颌厌,太阳,抹前额,眼眶部,抅太阳至风池,拿风池,按揉翳风,推睛明,抹眼眶,印堂,搓两胁,拿三阴交。

小儿推拿对鼻炎有用吗 推擦迎香

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鼻梁两侧至迎香,从上向下推擦1-2分钟, 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

功效:鼻为肺窍,穴居两侧,推擦迎香穴能宣肺气,通鼻窍。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不闻香臭,口眼歪斜等症。多与清肺经,拿风池合用。

小儿推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临床应用

拿风池对于发汗效果显著,往往立见汗出,若再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等症。

乳痈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乳痈主证:乳房肿胀,疼痛,皮色红赤,或有结块,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随形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两三天后,可见肿块增大,发红疼痛,发热不退,纳食不振,口渴,苔黄,脉数或弦数,若肿块变软,按之有波动感,是已成脓,数天后,破溃而流稠脓,脓出热退,肿痛渐消。

治则:活血通络,清热散结。

取穴:乳根,屋翳,膺窗,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肩井,少泽,合谷,风池,脾俞,胃俞,肝俞,三阴交等穴。

推拿手法:按,揉,抹,摩,拿,一指禅推等法。

操作手法

胸腹部

患者仰卧位,推拿者坐于一侧。先摩乳房肿块周围,继之按揉乳根,屋翳,膺窗及乳房肿块周围(手法均宜轻柔,不可接触肿痛部);再用抹法自乳根部抹向乳头部;然后按揉中脘,天枢,气海,继之用一指禅推法依次往返推2-3遍,最后按揉足三里,三阴交。

肩背部

患者坐位,推拿者立于后侧,先拿风池,肩井,然后按揉脾俞,胃俞,肝俞(亦可用㨰法),最后按揉少泽,合谷,按肩井。

取穴方解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故推与按揉中脘,天枢,胃俞,脾俞,足三里诸穴,以清阳明之血热;按揉肝俞,三阴交,以疏厥阴之气,按揉乳根等穴位,配合摩与按揉乳房肿块周围以及抹乳房,取其活血,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实为治疗本病之要法,拿风池,按揉少泽,合谷疏风清热;拿按肩井调和气血。

辩证加减:邪热壅盛者去气海,足三里,加按揉大椎,肺俞;肝胃不和者去气海,加掐太冲,按揉章门,期门。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风池特效推拿

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放20次,然后食指按在风池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长期推拿,可缓解小儿落枕,背痛,发热无汗等病症。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风池的准确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

小儿风热咳嗽推拿怎么推

小儿风热咳嗽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疏散风热,肃肺止咳。

推拿处方: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天突,清肺经,运内八卦,分推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按弦走搓摩,拿风池,拿肩井,加清天河水,推六腑。“肺经募郄摩方。”

推拿方解:退六腑,清天河水,可发散风热,清热肃肺。“肺经募郄摩方”,由中府,孔最组成。盖因中府为肺经之募穴,又为手足太阴静脉交会穴,故具有宣肺止咳之功; “郄有空郄义,临证能救急。”孔最为手太阴之郄穴,有清热降逆,理气止咳之功,故为清肺热之要穴,二穴相伍,为治风热犯肺而致咳嗽,咽痛之良方。

小儿迎香穴的位置在哪里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鼻为肺窍,穴居两侧,揉之能宣肺气,通鼻窍,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小儿推拿揉迎香有祛风通窍之功,主治小儿感冒,鼻出血,口喎,鼻流清涕,鼻塞不同,呼吸不畅,急慢性鼻炎等病症。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寒湿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宝宝中耳炎推拿手法有哪些

补肾经1-3分钟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将患儿的小指伸直,由螺纹面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肾经,推1-3分钟。

清肝经300次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自患儿食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为清肝经。

清肝经300次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自患儿食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为清肝经。

按翳风2分钟

定位:耳垂后,在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方法:推拿者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患儿耳垂后方的翳风穴,按压2分钟。

拿风池5次

定位: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一手扶住孩子的前额,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颈项的风池穴上提拿。

揉太溪1-3分钟

定位:足内侧,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和食指按揉患儿脚内踝后缘的太溪穴。

相关推荐

儿童脊柱侧弯怎么办

疗法仅适应有代偿能力的脊柱侧弯患儿,对失代偿的脊柱侧弯治疗无效。 1.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矫正畸形。 2.常用穴位及部位 风池、天宗、阿是等穴,及颈、胸腰段两侧骶棘肌。 3.常用手法 法、按法、按压法、按揉法等手法,并配合伸脊、旋脊等被动运动。 4.操作方法 (1)患儿取俯卧位,医生位于其一侧,先整体从颈部风地穴起沿两侧椎旁肌,经胸段至腰骶段用指揉法,如此上下往返2~3分钟。风池颈项肌,继而以掌根按揉骰棘肌,以胸、腰段为主,特别是背脊隆起部分,其掌根按揉时力量浮在浅表者无效,一定要深沉达至骶棘

宝宝鼻塞怎么办?小儿推来支招~ 宝宝鼻塞怎么办

宝宝鼻塞推手法: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50—100次。 作用:缓解治疗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等 。 位置:山根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50次。 作用:有明目、安神之作用。 位置:鼻孔下

小儿荨麻疹推手法图 点揉风池

定位: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推手法:将拇指,食指相对,用指腹点揉风池2-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掌握小儿推21种手法

小儿推属于中医推的一种,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1、补脾经,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会补脾养肺培土生金。 2、顺运八卦,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用。 3、掐五指节,宝宝受到惊吓之后的常用手法 4、揉涌泉,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 5、捣小天心,清热镇惊,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6、平肝清肺,用于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积食,内热。 8、风池,用于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9、退六腑,用于高热、凉血

儿童感冒按摩什么部位

儿童感冒按摩基本方法 治则:宣肺解表。 取穴:天门,坎宫,太阳,迎香,耳后高骨,风池。 推方法: 1.开天门:用双手拇指自患儿两眉中向上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用力宜柔和,推50-100次。 2.推坎宫:用两拇指自患儿眉心向眉梢作分推法50-100次。 3.揉太阳,迎香:用两手中指端揉双侧太阳穴1-2分钟,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双侧迎香穴1分钟。 4.揉耳后高骨:用两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50次。 5.风池:右手患儿风池穴5-10次。

小儿惊吓推手法带图 分推大横纹

定位:位于腕掌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推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大横纹正中总筋处向两侧分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功效:推大横纹有行滞消食,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烦躁不安,腹胀腹泻,呕吐,痰涎壅盛等病症。

低烧如何快速退烧 小儿推退烧

如果是3岁以下的小儿,推荐使用小儿推退烧的方式进行退烧,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安全有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开天门,一拇指指腹着力,沿着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额发际处50-100次。 2、推坎宫,用双手的拇指沿着宝宝的眉心想两侧的眉梢处分推50次。 3、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00次,手法宜轻快。 4、清肺经,从小儿的无名指指尖推向指根处,连续推100次。 5、风池,用拇指和食指以适度指力捏宝宝后发际两侧的凹陷处风池穴5-10次。 按摩完毕后给宝宝喂大量温水,低烧稍后即可得到缓解。

保护眼睛推手法 小儿斜视调理推

治则:祛风通络,补益肝肾。 常用推法:一指禅推法于面部,重点在太阳,四白,瞳子髎,睛明,攒竹穴,时间约10分钟;点按风池,足三里,肝俞,肾俞穴,以酸胀为度;风池,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推注意:推每天1次,20次为一疗程,如手法治疗效果不佳,则考虑其他疗法,如佩戴眼镜矫正;如斜视因颅内病变,眼眶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推只可做为辅助治疗。

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方法

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推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发热轻,恶寒重,咳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推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揉肺俞,推肺经,分推肩胛骨,运内八卦。 推方解:开天门,推坎宫,运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解表散寒;按揉天突,推揉膻中,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推肺经,分推肩胛骨髁宣肺化痰止咳。 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推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浊涕,恶寒轻,发热重,咳痰黄稠,

小儿支气管肺炎推按摩 风寒闭肺型支气管肺炎推手法

症状: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痰白,恶寒不渴,甚则气急喘息,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浮数,指纹浮红。 推取穴:肺经,大肠,天河水,二扇门,天突,风池,肺俞,胸背部。 推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清肺经,大肠300次,清天河水400次,揉二扇门50次。 2.患儿取坐位,推者站其身侧,先用按法推天突,风池,肺俞各2分钟;再用擦发推胸背部各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