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胎儿受药物致畸最敏感
孕早期胎儿受药物致畸最敏感
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专家表示,首先就药物性质而言有一定的可能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而,无论是任何药物,即便是一些营养类药物,它们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其次,药物反应大小同时也要建立在患者自身的机体状况、用药方法及剂量等基础上。此外,胎儿栖身于母体子宫中,受胎盘保护,然而胎盘的屏障作用毕竟有限,某些药物在孕妇体内滞留,可通过胎盘运送到胎儿体内。尤其是孕早期即怀孕的头3个月,胎儿受疾病或药物、X线作用最敏感。这些滞留在胎儿体内的药物成分甚至可达到和母体内的药物浓度相等的程度,会影响胎儿骨骼发育,甚至造成肢体畸形。
哪些药物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某些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四环素类药物、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有必然性的危害,可对造成巨大的伤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抗早孕反应药。 某些女性会出现强烈的早孕反应,因而会服用一些抗早孕的药物。基于孕早期,主要指妊娠12周以内,尤以8周内胎儿对药物敏感性最强,因而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2.某些抗生素。抗生素是孕妇可能会用到的常见药,诸如感冒发烧等小毛病大多通过服用抗生素自行解决。常见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氯霉素、氨基糖甙类等。研究显示孕妇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并有损肾脏健康;四环素类可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小肢畸形、乳齿黄染和牙釉质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等;红霉素可致胎儿肝脏损伤;氯霉素可使骨髓机能受抑制以及新生儿肺出血;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可致新生儿黄疸。
3.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会扰乱身体各项系统的平衡指标。据相关数据显示,孕早期,大剂量或持续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死胎、早产、唇腭裂、无脑儿等畸形。孕期使用过雌激素的女性,其女儿在青春期及青春后期罹患阴道腺癌的可能性较大;而雄激素中的睾丸酮可作用于胎儿生长,致使女胎儿生殖器畸形,呈男性化表现,此外,甲状腺激素也有致畸作用。
4.维生素类。孕期需要补充维生素,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研究显示,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也可引起胎儿畸形;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胎儿钙质过多,主动脉、肾脏动脉狭窄,主动脉发育不全,智力发育迟缓及高血压;大量维生素K可引起新生儿黄疸。
5.抗癌类药。可致畸形、死胎,造成四肢短缺、外耳缺损、唇腭裂及脑积水。
孕期用药有哪些原则?
准妈妈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到底该如何用药。医生强调,虽然某些药物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并不表示准妈妈不可以使用药物。否则某些疾病得不到遏制可能诱发更大的危害性后果。医生建议,准妈妈们可以遵循以下准则进行孕期用药选择。
1.谨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这一点特别强调容易感冒发烧体质的准妈妈们。大多会认为病情不严重而自行购买一些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对胎儿健康的影响不能忽视。在生病时必须询问医生,依据自身的体质选取适宜自己的对胚胎与胎儿无害的药物。
2.能不用的药尽量不用。准妈妈孕前可能本身存在一些疾病,处于服药期间。医生建议,孕前使用的药物能不用的药或可暂时停用的药物,应考虑不用或暂停使用。尤其是在孕早期,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3.相同或相似药物应选危害小的。在不得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严格比较多种同类药物,关注其主要成分,选取经医生鉴定或临床试验证明对胎儿影像最小的药物种类。
4.维生素补充适量。维生素对于孕妇及宝宝而言都是有利,但不可盲目服用。尤其是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剂,孕妇需依据自身营养缺陷进行适量补充。
孕妇吃了胃药好吗
受精后1-2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
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 周):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此时期不必用药时果断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 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孕中晚期: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分娩前: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非凡注重,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如痢特灵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造成黄疸、溶血性贫血等;还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所以怀孕期间最担心的是药物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胎儿畸形。其实这是一个权衡用药利和弊的过程。大多数药物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也没有对胎儿绝对安全的药物。一般只要选择得当是不会影响胎儿健康的。一般来说,孕周越小,胎儿受药物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在孕早期即怀孕12周以前,特别是怀孕8周以前,是胎儿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用药对胎儿影响最大。
怀孕几个月胎儿容易致畸
胎儿致畸敏感期:胚胎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有着一定的阶段性,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对致畸 作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受到致畸作用最易发生畸形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畸敏感期,笼统地说孕妇怀孕的头3个月是胎儿致畸敏感期。具体地讲,可以将早孕期分为胚前期和胚期,胚前期是指受精后的前两周,此期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极低,如果致畸作用强,胚胎即死亡。胚期是指受精后第3周至第8周,此期胚胎细胞增生、分 化活跃,胚体形态发生复杂变化,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而发生器官形态结构畸形。所以,胚期是最易发生畸形的致畸敏感期。但是由于胚胎各器官的分化发生时 间不同,其致畸敏感期不同。
胎儿期不属致畸敏感期:胎儿期是胚胎发育最长的一个时期,起自第9周,直至分娩,此期胎儿生长发育快,各器官进行组织分化和功能分化,受致畸作用后也会发生异常,但多属组织结构和功能缺陷,一般不出现器官形态畸形。所以,胎儿期不属致畸敏感期。
脑:受精后15~27天;
脏:受精后20~29天;
眼:受精后24~29天;
四肢:受精后24~36天;
生殖器:受精后28~62天。
意外怀孕吃了很多药怎么办 孕30天到3个月是胎儿致畸敏感期需慎服药
女性在孕30天至孕3个月时,胚胎开始进入器官分化阶段,在这个敏感时期服药,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胎儿的器官发育有不同的敏感时期:心脏发育的敏感期,一般认为在受孕之后的第30-45天,孕妇在这期间服药,药物有可能影响胎儿心脏正常发育;胎儿四肢发育的敏感期一般在受孕后第24-46天;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则贯穿整个胎儿时期,一直到出生以后都有影响。所以女性怀孕最初3个月,一般认为是药物致畸敏感期,能不用的药尽可能不用。
孕妇用药会影响胎儿吗
一般来说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药物的影响表现不同。
1、受精后1~2周
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2、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周)
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此时期不必用药时果断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3、孕中晚期
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4、分娩前
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非凡注重,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如痢特灵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造成黄疸、溶血性贫血等;还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
孕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对胎儿无损害,而又对孕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 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避免使用尚未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药物剂量尽可能为最小量;能局部用药时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如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孕妇,选择甲硝唑阴道用药比全身用药更安全。
● 孕妇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尽量选用确经临床多年验证、无导致畸胎作用的药物。有可能对胎儿产生损害的药物只有在没有其他药可选,且母亲病重急需用药时才选用。但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对于未经动物实验以及未经临床资料证实有无危害的药物尽量不用。
● 根据孕周大小(即胎儿所属发育时期)考虑用药。如孕期3个月以内是胎儿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用药要特别慎重,可以推迟治疗的,尽量推迟到这个时期以后。
● 不是只有药物会导致畸形发生,还要注意其他各种致畸的可能因素,在和医生咨询时不要忘了让医生给予详细的解释。
● 用药前注意说明书中有无对孕妇血清药浓度以及对胚胎或胎儿毒性的说明。
● 根据药物对胎儿影响的程度不同,选择从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用起。
● 孕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包括保健品。
● 为防止药物诱发胎儿畸形,在妊娠前3个月,不宜使用已明确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在妊娠后期使用一般无害的药物时也需权衡利弊。
● 一般情况下,已有证据证明对胎儿危险的药物在孕期禁止使用。
● 分娩前数小时,避免使用可通过胎盘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剂、安定等。
● 几乎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因此孕期不适宜用的药物哺乳期及新生儿期也不宜使用。
● 服用中药时,要根据说明书进行选择,如标明孕妇禁用或慎用的尽量避免使用。
药物影响与胎龄的关系:用药时胎龄与对胎儿伤害有密切关系,胚胎发育各阶段对药物的影响作用有不同的敏感期。
→ 受精后两周内: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有以下两种结局,一是药物毒性大导致胎儿死亡、流产;二是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大,妊娠继续。据统计,约有50%的胚胎在这个时期被各种因素致死,因此这个时期又称最大毒性期。
→ 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主要器官系统形成的时期,对药物的致畸作用最敏感,称为药物致畸敏感期。
→ 受精后9周至足月(停经11~40周):胎儿器官发育逐渐完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及牙齿仍在继续分化。特别是神经系统在妊娠期及新生儿期继续发育,在此期间受药物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表现为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和功能性行为异常。
孕妇用药对胎儿有什么危害
怀孕1-3月是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胎儿对致畸因子最敏感,一般来说,怀孕1-3月是禁用一切药物的。
①卵子受精后到18天左右为细胞增殖早期,此期胚胎尚未进行分化,用药的影响不表现为致畸,而是导致胚胎死亡、流产或仍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此阶段如果不小心服用了一些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太大影响,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
【卵子受精后1周内】这个阶段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
【受精1-2周内】受精卵已种植于子宫膜,但组织尚未分化,药物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流产,但不导致畸形。
②卵子受精后3周~3个月(高敏期为妊娠21~35天)是胎儿器官发生期,这一时期胎儿对药物最敏感,可导致各种致畸现象。
【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属致畸高度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在这一阶段应该禁用一切药物,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一直在用的药物中,可用可不用的或暂时可停药的,就都不要用了。千万不要以为非处方药安全就轻易使用。
③妊娠3个月至足月为胎儿形成期,这一时期除中枢神经系统或生殖系统可因有害药物致畸,其他器官一般不致畸,但可能影响胎儿的生理功能和发育成长。
④孕12周后,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明显减弱,不过胎儿肝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尚未完善,肾脏的排泄功能也还远不如成人,药物对胎儿依旧有很大的副作用,主要涉及到肝脏及泌尿系统。这个阶段一旦生病了,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一些标有“孕妇慎用”字眼的药品,并在服药期间会对孕妇做定期的监测。而对于明确标有“孕妇禁用”字眼的药品,是应避免使用的。
孕妇用药注意事项
在怀孕初期,可能有的孕妇有头晕、嗜睡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怀孕了,服用一些药物。因此准妈妈在计划怀孕时,应该注意用药安全。感冒如果伴随发热,一定要积极治疗。怀孕期间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对胎儿有影响,孕期用药并非完全禁忌。孕期如何安全用药,才能使母亲和胎儿都能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呢?
不同时期的药物敏感性
受精后1-2 周: 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
受精后3-8 周: 即(停经5~10 周)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此时期不必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 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 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孕妇用药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一般来说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药物的影响表现不同。
1.受精后1-2周
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2.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 周)
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此时期不必用药时果断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 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3.孕中晚期
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4.分娩前
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非凡注重,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如痢特灵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造成黄疸、溶血性贫血等;还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