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1、 先兆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3]。
2、 症状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老年心肌梗死的原因
一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二造成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病因1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急性血小板凝聚是比较常见的原因。(2)老年人如果有粥样硬化斑块内或斑块下出血的症状,就会出现局部血肿而引发该病。(3)老年人伴有持久性冠状动脉痉挛的症状。而且心排出量骤降、心肌需氧量猛增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如休克、失血、严重心律失常、重体力活动、血压剧升、情绪激动等。
三次要病因:患者如果有冠状动脉栓塞、炎症以及先天畸形的症状,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四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保健:早期卧床,体弱年老的患者时间宜适当延长。病情稳定,在第4周后,逐步作适当的体育活动,恢复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但应避免过重体力活动。
老人心肌梗死虽然已经占了老年人疾病中的很大比例,那么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太过劳累,不要情绪太过于紧张或者激动,平时多吃一些对预防心肌梗死有好处的食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心肌梗死疾病是中老年人发病最主要的发病对象,通常由于过劳、激动、暴饮暴食等原因所致,使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其对目前此病死亡率也是最高的,但生活中人们对于心肌梗死发病症状有很多的不解,以致很容易延误治疗。那么,对于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原本无心绞痛症状的人,首次出现心绞痛多在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或饱餐后,发生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压榨样疼痛,伴有胸闷窒息感。这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积聚过多,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常持续3-5分钟。
2.过去曾有心绞痛,但最近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即使进行很轻微的活动也引发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发作。
3.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疼痛明显加重。以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者变得无效。这些症状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
心肌梗死的急救治疗措施
临床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息或用力时胸骨后剧烈疼痛或上肢、下颌、上腹部的不适感持续20分钟以上不缓解,有时伴呼吸困难、大汗、恶心或晕厥。这些症状并非心肌梗死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而常被误诊。心肌梗死有时表现为不典型症状需要做客观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心肌梗死是指由缺血时间过长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是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结果,心肌缺血在临床中常可通过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改变而发现。心肌梗死有时表现为不典型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能通过心电图、心脏标志物升高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心肌梗死有什么症状
疼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
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一)疼痛为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方,呈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多见于年老患者。部位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颈项及背部上方。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一、梗塞先兆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如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有或无心绞痛史而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如及时处理,或能避免发生。
二、症状
(一)疼痛为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方,呈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多见于年老患者。部位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颈项及背部上方。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肌梗死有什么症状
1、心肌梗塞发病前,一般会出现频繁心绞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之前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以前稍微休息后就可得到缓解,心梗前却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也会发生,即使服用了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而且患者往往烦躁不安,且多汗。
2、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等呼吸困难,甚至咳泡沫样痰等一系列左心衰的症状。
3、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者肠胃道症状,伴随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嗜睡、烦躁等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