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蝽叮人有危险吗
锥蝽叮人有危险吗
可能有危险。
如果你被携带有锥虫病的锥蝽叮咬了的话,哪怕只咬一口,也可能会感染上恰加斯病,也叫美洲锥虫病,这种病感染后潜伏期很长,而且没有特效药治疗,有的人甚至在被咬后的20后仍然会发病,因此相关学者还把这个病称之为“新型艾滋病”,可见锥蝽叮人有多危险。
锥蝽在什么时候咬人 如何预防被锥蝽咬
目前在广东广州已发布捉虫悬赏通知,价格为每只8元的锥蝽,被很多人吸引着去捉,建议要捉虫的人最好带上放大镜、手机、穿好长袖长裤、手套、瓶子等再去捉虫,避免被咬。
在户外草丛、林间工作或游玩的人,也要记得穿着严实,最好带上遮蜂咬的头盔,因为锥蝽最喜爱叮咬人的脸部区域,另外若是在户外睡觉的话,不要在草屋、草丛等简陋处,锥蝽喜欢晚上活动,睡觉场所不隐蔽的话,容易被咬。
日常在居室中,如果发现自家房屋有缝隙的地方,要做好房屋填缝的工作,锥蝽喜欢在有缝隙的地方藏匿,把这些缝隙填上了,也就堵住了锥蝽藏匿场所,避免锥蝽进入房屋咬人。
另外为了避免锥蝽在自家居室处活动,或是野外旅行搭帐篷入睡时,可及时购买杀虫剂杀死就近范围的虫子,包括锥蝽,降低可能被锥蝽咬的风险。
锥蝽是什么虫 被锥蝽虫咬了是怎样的
多数锥蝽虫种类叮人不痛,不易被察觉,但吸血锥蝽则叮人甚痛,引起局部肿胀硬结或致荨麻疹。
通常锥蝽虫主要叮咬人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外眦,尤其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脸等,许多种类的锥蝽虫常叮刺熟睡者唇边的皮肤,故俗名“接吻虫”。
1、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
2、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
如何检验是否被锥蝽咬了
锥蝽喜欢叮咬人体颜面部,所以如果是嘴唇、眼睑等面部被叮咬,一定要注意是否属于锥蝽叮咬。
锥蝽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锥蝽的头部狭长,像锥形,体型呈椭圆形,色黑或暗黑色,胸、翅及腹侧缘有红或黄斑。
所以,当你被咬以后,自信观察下,咬你的虫子,是否属于锥蝽。
由于锥蝽的唾液中含有麻醉成分,所以大部分患者在被叮咬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由于毒素作用,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如何判断是不是锥蝽虫病 看叮咬虫子
锥蝽虫病主要是由锥蝽虫叮咬感染,主要虫种为:骚扰蝽、长红锥蝽、大锥蝽、泥色锥蝽,可由病人描述被叮咬虫子的外观来检查判断。
锥蝽虫的外观:头部狭长似锥,通常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进行初步判断。
备注:在中国发现的红带锥蝽暂无发现有携带锥虫病原,不在传播媒介虫一类。
被锥蝽咬了是怎么样的 “新型艾滋病”传播途径
锥蝽的成虫或幼虫都会吸食人血,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例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新型艾滋病”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
一种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传播到锥蝽,再通过锥蝽叮咬后传播给人体患病。
另一种就是输血、母音垂直传播或者器官移植及试验时意外等特殊情况下传播。
被锥蝽咬了有什么症状 中国有锥蝽吗
有。
目前来说广州、北海地区都有锥蝽,但目前而言大多数属于原生的中国锥蝽,没有致病性。
不过,2016年广州顺德,曾发生过一起锥蝽叮咬人时间,这是首次被记录的红带锥蝽事件。
锥蝽虫在中国有吗
有,广州顺德曾发现过。
据2016年相关新闻资料报道,在临近广州的顺德,曾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事件。
备注
锥蝽虫于1908年由Chagas医生发现,原本是流行于中、南美洲,被称之为美洲锥虫病,但目前据相关专家表示,美洲锥虫病正向世界其他地方慢慢扩散,包括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日本和韩国曾有报道输入性病例,我国亦有输入风险,需警惕!
如何消灭锥蝽虫 穿着防虫
锥蝽虫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叮咬,如:唇部、眼脸等,因此喜欢户外旅行或需要到丛林山间工作的人群,要做好穿着防虫的准备,如穿好长衣长袖,带好防虫衣帽等,锥蝽虫尤其喜欢晚上出来活动,对于在户外睡觉的人群,更要搭好帐篷避免被锥蝽虫叮咬,回到居住的地方时,脱下衣帽,并用杀虫剂杀虫。